顯示地圖 |
|
|
興和縣位於晉、冀、蒙3省區交界處,東距北京240公裏,西距呼和浩特220公裏,110國道和正在建設的京呼高速公路以及即將開工的京集鐵路貫穿東西。總面積3518平方公裏,2003年,全縣轄6鎮、8鄉、168個村(居)民委員會、86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0.3萬人,其中常住人口22.7萬人,人口密度達86.1人/平方公裏。全縣國內生産總值完成10億元,比上年增長20.5%;財政收入完成6879萬元,較上年增長103%。
【概況】興和縣位於晉、冀、蒙3省區交界處,東距北京240公裏,西距呼和浩特220公裏,110國道和正在建設的京呼高速公路以及即將開工的京集鐵路貫穿東西。總面積3518平方公裏,2003年,全縣轄6鎮、8鄉、168個村(居)民委員會、86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0.3萬人,其中常住人口22.7萬人,人口密度達86.1人/平方公裏。全縣國內生産總值完成10億元,比上年增長20.5%;財政收入完成6879萬元,較上年增長103%。
【養殖業】年內建成奶牛養殖小區11個,蒙伊園區1個,新增奶牛9522頭,全縣奶牛達到1.55萬頭,建成奶站20個,形成農戶聯奶站、奶站聯企業的産業化格局。寒羊堅持數質並舉,進一步擴大養殖覆蓋面,飼養戶占農戶總數的65%以上,飼養量達58.9萬衹,存欄30.4萬衹,其中基礎母寒羊存欄23萬衹。6月末,全縣牲畜總頭數達108.5萬頭(衹),比上年增長74.64%,牲畜出欄率達62%,商品率達120%,畜牧業增加值達2.37億元,占一産增加值的50%。
【種植業】堅持適應市場需求,突出具有地區優勢的馬鈴薯、蔬菜種植。全縣種植馬鈴薯2.67萬公頃,總産3億公斤。種植以圓蔥、甘藍、西芹、大白菜等為主的反季節蔬菜4000公頃,占總播面積6%,收入占種植業總收入的32.5%,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以建設“中國有機農業第一縣”為目標,進行有機農業開發,全縣有機農業規劃通過專傢論證,馬鈴薯、玉米、大豆、圓蔥、甘藍等5個品種取得國傢有機食品轉換認證,北興牌蔬菜獲得國傢工商總局註册。
【林草業】采取大戶承包治理,限期緑化、分期付款以及圃戶結合、育栽一體方式,完成生態建設面積1.76萬公頃,林木成活率達到75%。扶持發展種苗業,育苗總面積177.67公頃。建成以內蒙古野果為主的經濟林410.67公頃。可利用牧草面積4.41萬公頃,收穫牧草2億公斤。
【水利】全縣新打機電井157眼,配套125眼,新打筒井291眼,維修清洪水及防洪工程4處,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660公頃,節水灌溉面積1493.33公頃。解决25個村、8092人、10241頭(衹)畜的人畜飲水睏難。
【工業】全縣共有工業企業36傢,固定資産原值3.19億元。通過項目帶動和投資拉動,培育壯大石墨、碳素、膨潤土、建材、農畜産品加工五大支柱産業。石墨産業對原昊興石墨礦進行轉製,被武漢開達科技有限公司和青島閆鑫石墨公司一次性收購,重新組建金大礦業公司,一期投資800萬元進行技改,發展精深加工;碳素産業以興永公司為竜頭的7戶企業形成集團性産業集群,其中興永公司成為全國第三大碳素企業,碳塊生産能力達到全國第一;膨潤土産業在生産貓砂、塗料的基礎上,引進伊煤集團進行防滲材料開發;建材産業引進福建、浙江等外地客商投資1.25億元進行石材開發,建成建明、福昌兩大石材園區;農畜産品加工以飛馬公司為竜頭,形成年産5000噸精澱粉、300噸白酒、3000噸燕麥片生産能力。全縣工業增加值完成2.45億元,實現稅金1100萬元,比上年增長26.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8400萬元,比上年翻一番,綜合經濟效益指數達115。
【第三産業】着力建設醫藥、百貨、煤炭、運輸、蔬菜、建材等六大市場。煤炭市場,引進客商33傢,上交稅金1900萬元,成為全縣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北興蔬菜市場恆溫庫達到4座,一次性存貯能力達到4800噸,提高蔬菜産業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旅遊開發方面協議引進香港國際影視投資集團公司、力歐普(新加坡)國際發展有限公司、北京森鼎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投資100億元的澇利海草原旅遊;中國民族經濟促進會投資5000萬元的影視基地建設;美國世華世貿投資公司投資2億元的草原生態迷宮;北京中鴻海華公司投資1.5億元的黃花梁500套緑色農傢別墅等四大旅遊項目。
【基礎設施】2003年,全縣固定資産投資完成7.89億元。其中新區投入資金1.1億元,完成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完成區間道路建設22公裏,新增緑化面積1.5萬平方米。舊區改造投入資金1300萬元,重點解决居民行路、吃水、上厠、用電等實際問題,改善居民生産、生活條件。公路建設共投入資金1500萬元,增加上等級公路40公裏,高、次等級路面12公裏,完成鄉村道路55公裏,打通不通公路村51個。張臯至二臺子公路竣工通車,興和至尚義公路如期開工。完成高科技工業園區、建明、福昌石材園區及蒙伊奶牛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全縣電力總裝機容量達7.56萬千伏安。通信光纜里程達215公裏,固定電話用戶達1.5萬戶,移動電話用戶達1.2萬戶,城鄉電話普及率達到每百人12.8部。
【對外開放】依托獨特的區位交通、資源、政策優勢,走對外開放、招商引資的路子。全年纍计引進項目26個,協議引資10億元,到位資金2.95億元,完成出口創匯130萬美元。
【社會事業】全縣有各級各類學校267所,在校學生2.9萬人,專任教師1872人。新區體育場、一中綜合樓、實驗教學樓等相繼竣工投入使用。全縣共有各類醫療機構26個,2003年經過全縣上下嚴密防控,未發生1例非典病例。共有各類科技人員2609人,建立民辦科研開發機構7個,實施科技項目16項,有5項成果獲國傢、自治區奬勵。興和縣被國傢科技部確定為科技特派員試點縣。全縣人口自然增長率控製在4‰以內。
【就業社保】建成14個勞動與社會保障事務所、7個社區勞動社會保障工作站。全年完成勞務輸出5.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4.2%以內。養老金社會化發放人數達1318人,發放率達100%,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實行擴面提標,做到應保盡保。
【人民生活】全縣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較大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5150元和1919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4.5%和34.8%。城鄉人均住房面積分別達20.5平方米和16.5平方米。 |
|
郵編:013650 代碼:150924 區號:0474
拼音:Xīng Hé Xiàn,Xinghe Xian
興和縣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南部,鄰接山西、河北省。總面積3520平方千米。總人口31萬人(2006年)。全縣轄5個鎮、2個鄉:城關鎮、張臯鎮、賽烏素鎮、店子鎮、鄂爾棟鎮、大庫聯鄉、民族團结鄉。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歷史沿革
1912年設縣。縣因元代路名而得名。
?年,興和縣轄:城關鎮、張臯鎮、賽烏素鄉、欽寶營鄉、五一鄉、大庫聯鄉、曹四夭鄉、五股泉鄉、石灣子鄉、臺基廟鄉、民族團结鄉、壕塹鄉、二臺子鄉、三瑞裏鄉、鄂卜坪鄉、木棟艾拉鄉、高廟子鄉、大同窯鄉、白傢營鄉、店子鄉、南灣鄉。
2000年,興和縣轄2個鎮、19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50261人,其中: 城關鎮 32664 張臯鎮 15773 賽烏素鄉 11168 欽寶營鄉 11302 五一鄉 13709 大庫聯鄉 15860 曹四天鄉 14720 五股泉鄉 8621 民族團结鄉 17762 臺基廟鄉 12535 石灣子鄉 6912 壕欠鄉 15253 二臺子鄉 15364 三瑞裏鄉 7275 鄂卜平鄉 5923 大同夭鄉 10885 高廟子鄉 7333 店子鄉 8125 自傢營鄉 6877 南灣鄉 7906 木棟艾拉鄉 4294
某年興和縣行政區劃一覽:全縣轄6個鎮、8個鄉:城關鎮、張臯鎮、賽烏素鎮、壕欠鎮、二臺子鎮、店子鎮、五一鄉、大庫聯鄉、曹四夭鄉、五股泉鄉、民族團结鄉、臺基廟鄉、鄂爾棟鄉、大同夭鄉。 |
|
2000年8月,撤鄉並鎮,將21個鄉鎮撤並為8個鄉、6個鎮,
鄉:大庫聯鄉、臺基廟鄉、五股泉鄉、五一鄉、團结鄉、曹四夭鄉、大同夭鄉
鎮:城關鎮、張臯鎮、二臺子鎮、賽烏素鎮、壕塹鎮、店子鎮、鄂爾棟鎮
興和縣轄6鎮、8鄉、156個行政村、988個自然村、土地面積3518平方公裏,總戶數據庫78310戶,總人口295360人。總人口中少數民族9001人,其中蒙古族7812人,總人口中鎮城總人口79322人、鄉村總人口216038人。 |
|
興和縣地處歐亞大陸中緯度,烏蘭察布高原的南端。總地勢是西北嚮東南逐漸降地,呈現則緩坡形,為淺山五陵地區。境內海拔在1087——2334.7m之間,最低處是南灣鄉古城村附近河底,最高處是白傢營蘇木山的黃石崖。高差為1247.7m。
全縣面積3518平方公裏,可分為中低山地,丘陵,平原盆地三類型,其中中低山地面積883.13平方公裏,占總面積的25.3%,丘陵1268.4平方公裏,占36.5%,平原1328.4平方公裏,占38.2%. |
|
興和縣屬於中溫帶大陸半幹旱氣候,鼕夏季節分別受蒙古高壓和大陸低壓控製,氣候呈明顯的大陸性,具有寒暑劇變的特點。概括為鼕季漫長寒冷,夏季短暫溫熱,春季幹旱風大,秋高氣爽,興和縣平均氣溫4.2℃,無霜期歷年平均119天,年平均降水量為409.4毫米,年降水日數平均83天。 |
|
興和縣居有21個民族,其中漢族、蒙古族人口最多,回族、滿族次之,其它17個民族衹是零星分佈。少數民族總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3.57%。宗教政策貫徹落實,針對宗教具有群衆性、民族性、長期性,國際性和復雜性的特點,全縣對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4種教派,5522名信教群衆,定期開展宗教政策的宣傳,貫徹、登記、加強具體管理,宗教工作逐步走嚮法製化。 |
|
資源富集,物産豐饒。全縣總面積3518平方公裏,其中耕地120萬畝,草場56萬畝,林地274萬畝。境內有石墨、膨潤土、硅綫石、墨玉、玄武岩等礦産區30多種,尤以石墨、膨潤土“一黑一白”礦産最為豐富。石墨地質儲量3735萬噸,是全國三大石墨生産基地之一;膨潤土儲量1.7億噸,其中鈉基土1.2億噸,在華北地區首屈一指。農牧業資源頗具特色,奶牛、寒羊、馬鈴薯、蔬菜四大主導産業已具相當規模,中藥材、食用菌種植方興未艾,有機特色農牧業初顯端倪。全縣林草覆蓋率達到40%。
能源充足,價格低廉。興和縣處在華北電網和蒙西電網覆蓋之中。縣內有110千伏變電站2座,35千伏變電站6座,在建220千伏變電站1座,35千伏變電站1座。縣內規劃中的2 ×20萬千瓦自備電廠上半年開工。全市2005年電源點總裝機容量可突破1000萬千瓦。電價為東部及沿海地區的1/2——1/3,縣處於晉煤和準煤交匯處,運距短,我縣已建成華北地區最大的煤炭市場,年銷量可達500萬噸以上。長慶——張傢口西氣東輸管道途徑我縣,並在工業園區設有減壓供氣站,年內開工,年底可送氣。
政策優勢,無以類比。興和縣是內蒙古自治區距北京最近的地區,也是距離首都北京最近的西部地區,在這裏有國傢給予少數民族地區的優惠政策,也有西部開發的鼓勵政策,更有其他少數民族地區和西部地區沒有的區位交通優勢,能夠直接參與環勃海和京津塘經濟圈。所以,我們形象地說,跨入興和一步,走進中國西部,興和縣是北京的八環。在興和縣可以說形成了一個衆多優惠政策的“窪地”。發展經濟的成本相對較低。 |
|
興和縣一直就是一個貧睏縣,在自治區屬於後進地區。近年來,憑藉諸多優勢,經濟建設出現了快速發展的勢頭。全縣GDP2002年為7億元,2003年為10億元,2004年為18億元,財政收入2002年為3400萬元,2003年為6800萬元,2004年為1.8億元。
農牧業産業化:
(一)以推進農牧業産業化進程為目標,培育壯大主導産業,建設生態型緑色農畜産品基地
圍繞乳業、肉羊、馬鈴薯、蔬菜、林草業五大主導産業,進一步高速優化農村經濟結構,推進農牧業産業化經濟,為形成有較強市場競爭力、較高市場占有率的特色産業體係與産品群體,實現農牧業增産,農民增收目標奠定了基礎。
1、植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種植效益明顯提高。
圍繞培育馬鈴薯、蔬菜兩大主導産業,以市場為導嚮,以效益為中心,進一步優化種植結構,種植效益明顯提高。全縣總播面積104萬畝,在春夏連旱、積溫偏低、霜凍早降等多災並發的情況下,糧食總産達到1.98億斤,比去年下降37%。馬鈴薯産業初具規模,共落實馬鈴薯種植面積37萬畝。依托銷售市場和加工企業飛馬公司,大力發展食用、種用、加工用等各類專用薯基地,形成了適應多種需求的種植格局。一是鞏固和發展了良種繁育體係建設,溫室、網室栽培及原種田、一級種薯田擴繁形成了基地穩定、技術成型的發展模式,馬鈴薯良種繁育體係成竜配套。二是專用薯基地建設進一步鞏固。全縣種植專用薯大西洋、夏波蒂1400畝。三是狠抓了竜頭企業原料薯基地建設。為完善竜頭企業與基地農戶的利益聯接機製,縣政府製定了雙補貼優惠政策,即在春播時,對農戶購買薯種、化肥給予一定補貼,促進原料薯基地面積穩定增長;秋季收購時,在保護價的基礎上,再適當提高收購價,差價額直接補貼給農戶,調動了農戶種植馬鈴薯的積極性。七個鄉鎮和竜頭企業飛馬公司以企業+基地的方式,共落實原料薯種植面積16萬畝,為滿足飛馬公司原料薯供應提供了保證,理順了竜頭企業與基地農戶的關係。
蔬菜産業作為該縣一大特色産業,在擴大種植面積的基礎上,重點在品種定位、品牌打造、市場建設和信息服務四個方面做文章。全縣蔬菜面積達6萬畝,從7月20日起陸續上市,現已接近尾聲,共銷售各類蔬菜2億多公斤,大部分銷往山東、北京、天津、廈門等地。加大政府導嚮性投資,出臺優惠政策,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全縣投資400萬元建成保護地日興溫室218個,簡易大棚100多個。已與北京歐閣來有機食品公司、臺灣客商簽訂了設施農業基地蔬菜供銷合同。
2、養殖業發展迅速,數量和質量同步提高。
傢畜飼養量達到198.1萬頭(衹),存欄達到86.4萬頭(衹),畜牧業已成為了農村經濟的主導産業,預計農民人均畜牧業收入可達1105元,占同期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6%。在全市率先實行了鄉鎮畜牧獸醫站垂直管理,畜牧獸醫社會化服務體係進一步完善。
根據奶牛養殖業發展實際,適時出臺優惠政策,走內涵擴大再生産的路子。一是啓動了奶牛補貼制度,扶持奶牛養殖。對縣城周圍小區內的奶牛,每頭補貼150——200元,鄉鎮小區的奶牛每頭安排2畝退耕地作為飼料地。二是推行了奶牛保險制度。縣政府籌資10萬元,作為奶牛保險基金,降低養殖風險。三是加強奶牛冷配改良工作,促進奶牛低成本擴張。完成奶牛冷配2.1萬例,高代雜交進程加快。截止目前,全縣奶牛存欄達到3.27萬頭,共建起奶站46處,其中投入運營的有30處。99%的奶牛進入養殖園區或小區。
肉羊産業以增量提質業重點,加大改良力度,加快出欄,提高效益。目前,全縣無肉羊養殖空白村,肉羊養殖戶的比例占全縣現有農戶的90%以上。共建成養殖小區18個,肉羊選育基地一處,肉羊雜交常溫人工授精站17個,人工授精冷配站56個。共完成肉羊配種4.64萬衹。肉羊飼養量達到142萬衹,出欄商品羊72.6萬衹,出售種寒羊8.2萬衹。預計年內出售肉羊總收入可達1.2億元,農民人均來自肉羊養殖的收入可達600元。肉食品加工開始起步,投資1797萬元的年加工肉羊20萬衹、肉牛6000頭的興隆食品有限公司擴建項目開工建設。
3、依托生態建設重點工程,林草業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新型産業。
林草産業按照“因地製宜,適地適樹,三效並舉”的總體發展思路,抓住退耕還林、風沙原治理等國傢重點生態工程實施的機遇,推行“圃戶結合、育栽一體、成活兌現”造林新機製,建設質量明顯提高。截止目前,全縣已完成生態治理面積23.9萬畝,占總任務的71.3%。其中沙源治理完成9.4萬畝,退耕還林完成14.5萬畝,分別占全年任務的78.3%和67.4%。種植優質牧草27萬畝。發展育苗場圃30多處,育苗面積3845畝,年生産各類苗條1億株,基本實現了種苗的自給自足。建成六大檸條採種基地,年採種5萬公斤。采取市場化運作方式,引進山西省太原市經草藥用種苗科技中心和山西朔州創聯集團,以嚮農民提供種苗、簽訂回收合同的形式,在二臺子鎮、壕欠鎮種植黃芩、甘草、柴鬍等中藥材料1255畝,建立了300畝中藥材育苗基地。全縣人工種植中藥材的面積不斷擴大,逐步成為部分鄉鎮的特色種植項目並迅速發展。
工業化:
(二)以推進工業化進程為目標,壯大傳統産業,發育新型産業,建設能源、原材料和機械製造工業基地
全縣確立了電力重化工、機械製造、膨潤土、碳素、石墨、礦業、農畜産品加工七大工業支柱産業。通過對項目的跟蹤落實和積極對接,項目建設成效顯著,工業經濟實力明顯增強。1——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稅金1162萬元,同比增長32%。
興旺角科技工業園區目前已建成占地2平方公裏的一期工程製造業核心區,完成“三橫五縱”道路網建設。35kv變電站已建成,基本完成“五通一平”,為企業入園創造了良好條件。北京汽車投資公司投資的汽車輪轂項目3月15日正式簽約,近日開工。伊泰集團一期投資5000萬元,年産500萬平方米的膨潤土防滲毯項目於8月30日正式開工。北京興峰達集團投資1億元、年産1500套風機漿片項目將於10月下旬開工建設。
電力及重化工園區一期規劃面積6平方公裏,“四通一平”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基本結束,220kVA變電站基礎工程全部完工。已有5傢企業入園並開工建設,投資達2.5億元。其中萬達聯合實業有限公司投資2億元,建812500KVA硅錳硅鐵爐,年生産硅鐵16萬噸,於10月8日開工建設。山西天和有限公司投資1800多萬元,新建1條10000KVA碳化硅生産綫,目前安裝設備。福建青山特種石墨碳素有限公司投資1200萬元的模壓高純碳塊項目和6300KVA碳化硅生産綫已經啓動,4座焙燒爐開始運行。包頭市固陽縣宏遠生鐵冶煉有限公司和盛興生鐵冶煉有限公司投資2000多萬元,年産量達2萬噸的球團鐵生産綫已開始生産。北京興峰達科技有限公司投資24億元建設的30萬千瓦風電項目,現已建成測風塔5座,覆蓋範圍200平方公裏。
碳素石墨産業重點抓了興永碳素有限公司二斯技改擴建的達産增效,增強竜頭帶動能力。截止9月底,全縣碳素産業完成工業增加值3677萬元,實現稅金377萬元。石墨産業繼續走保護生態、節約資源,限産提質、精深加工的路子,已完成工業增加值2107萬元,實現稅金294萬元。石墨深加工項目已與中國航天科工六院、河南冠奇工貿公司達成合作意嚮,跟蹤對接中。
礦業以玄武岩、輝緑岩等石材和鐵礦開發為重點,堅持荒料不出境,就地加工增效的原則,提高礦産資源開發利用效益。完成工業增加值6278萬元,實現稅金508萬元。其中鐵礦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577萬元,實現稅金248萬元;石材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3701萬元,實現稅金260萬元。 |
|
城鎮建設堅持城鄉統籌,新舊並重,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原則,以市場化運作為主,努力拓展規模,完善功能。新區開發完成投資1.8億元,完成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投資5000萬元的教育園區工程項目基本完工並投入使用,投資近1000萬元的縣醫院傳染病樓、住院樓主體完工,門診樓主體工程完工。
以改善人居環境、提高生活質量為目標,以解决吃水、行路、排污、照明、入厠和改善環境為重點,進一步加大舊城改造力度。截止目前共投資2066.5萬元,開發住宅樓1.46萬平方米,更換主大街路燈6000米,完成壓縮機廠巷、中醫院巷、原經委巷的路燈安裝工程2000米,亮化街巷共計8000米;新建公厠17座,維修公厠5座;完成主大街及支街支巷雨水溝清淤3000延長米;新建排水溝2800延長米;3個社區文化廣場建成投入使用。
城鎮總體規劃經包頭市規劃設計院修編,已通過了自治區專傢論證。實施經營城鎮戰略,強化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能力,已將新舊城連綫內900畝土地由政府收購貯備,公開拍賣。 |
|
認真落實統籌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步伐。投資5000萬元的教育園區、投資近160萬元的東梁小學新址教學樓、投資600多萬元的民族小學宿舍建設和7所農村寄宿製小學的改擴建等工程基本完工投入使用。積極做好貧睏學生助學工作,今年春季,全縣共落實“兩免一補”資金205.69萬元。繼續開展結對助學活動。多渠道籌措助學資金36萬元,纍计幫扶貧睏大學生、中小學生1987人。9月初嚮24名貧睏大學生每人資助5000元。落實了計劃生育奬勵扶助政策,完成了村計生主任招聘工作,112名獨生子女戶發放了扶助資金。大力發展文化廣播電視事業。啓動了有綫電視村村通工程。無綫電視發射機功率由50W增加到500W,覆蓋範圍由5公裏擴大到50公裏工程項目開始實施。內蒙古電影製片廠的《立功》和《山裏的月亮》兩部影片在該縣完成攝製。《興和縣志》出版發行。縣政協完成《興和縣文史資料》第三輯的編纂出版工作。縣文聯編輯的《蘇木山》刊物首期出版。科技工作以完善科技特派員制度為重點,擇優招聘了60名科技特派員,組成24個項目服務小組,對全縣主導産業進行跟蹤服務。完成擴面續保1372人,提高了1495名退休售貨員養老金標準。加強了敬老院建設,今年又投資200多萬元完成8所敬老院的改擴建工程,並將五保供養人員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建立了穩定的經費保障機製。進一步整頓規範和加強了低保工作,不僅城鎮居民做到了應保盡保,而且把3500名失地農民納入了低保範圍。加大了扶貧工作力度,以10個村的整村推進為重點,投入資金80多萬元建設“五通三站一産業”。殘疾人工作得到加強,縣委、政府出臺了《興和縣關於加強殘疾人工作實施意見》,開始全面徵繳殘疾人就業保障金。“視覺第一,中國行動”北京對口支援內蒙古項目完成白內障復明手術164例,為患者節省手術費用近50萬元。
10、興和縣行政區劃一覽
全縣轄6個鎮、8個鄉:城關鎮、張臯鎮、賽烏素鎮、壕欠鎮、二臺子鎮、店子鎮、五一鄉、大庫聯鄉、曹四夭鄉、五股泉鄉、民族團结鄉、臺基廟鄉、鄂爾棟鄉、大同夭鄉。
城關鎮:轄 東梁、福瑞、興隆、馬橋、東城外、西城外6個居委會;蔬菜、福瑞、東梁、馬橋4個行政村。
張臯鎮:轄 張臯、十二號、七道溝、頭號、南水泉、蘆夭、馮字號、於樹夭、官屯堡、四十八號10個行政村。
賽烏素鎮:轄 賽烏素、河渠子、田傢營、楊發地、長勝、七大頃、大西坡、魏傢、欽寶營、高傢、後溝子、李茂、石傢、三股水、 興隆堡、合興公16個行政村。
壕欠鎮:轄 哈拉溝、壕欠、陽坡、杏花溝、十號、北官、旋夭窪、高廟子、秦傢夭、七傢營、一間夭、長勝壩、三道溝13個行政村。
二臺子鎮:轄 二臺子、八十二號、四十八號、東十號、南關、曹四夭、三十八號、九十二號、南庫聯、西關、二十三號、四美號、
三瑞裏、慶雲、四十號、腦包、十五號、大 五號、四鋪19個行政村。
店子鎮:轄 店子、喇嘛營、朱傢營、東營子、石夭溝、二道梁、白傢營、牙岱營、蘆傢營、王傢營、各鬍夭、三道邊、古城、南灣、
西灣、蘆尾溝、北沙灘、二道營、南口、舊馬屯20個行政村。
五一鄉:轄 五一、天城梁、林古地、韓傢、東河、北勝、雙井子、老圈子、西坊子9個行政村。
大庫聯鄉:轄 大庫聯、哈少營、邊傢、一堵墻、海卜子、鐵匠溝、楊樹灣、幸福8個行政村。
曹四夭鄉:轄 李東良、羊場溝、西號、二道窪、五號、三海窪、大黑溝、曹四夭、康卜諾9個行政村。
五股泉鄉:轄 五股泉、白腦包、穆傢灣、號欠、小井子5個行政村。
民族團结鄉:轄 黃土、友誼、十四蘇木、西壕欠、大五號、西三號、二號、興勝、夭子溝、二十七號、官六號、十六號12個行政村。
臺基廟鄉:轄 臺基廟、喬竜溝、大海旺、張傢、八報梁、打拉基廟、四十號、東七號、八號、十二號、西營子、蝠溝、薛傢窪、頭號、
石灣子、宏圖灣、官店子17個行政村。
鄂爾坪鄉:轄 鄂卜坪、舊營、北水泉、海窩、頭號、店子、木棟、小河、皂火口、大坡底10個行政村。
大同夭鄉:轄 大同夭、小夭、三道溝、花傢夭、西溝掌、小梁子、銀子河、陶卜夭、興勝莊9個行政村。 |
|
興和縣一直就是一個貧睏縣,在自治區屬於後進地區。近年來,憑藉諸多優勢,經濟建設出現了快速發展的勢頭。全縣GDP2002年為7億元,2003年為10億元,2004年為18億元,財政收入2002年為3400萬元,2003年為6800萬元,2004年為1.8億元。
2008年全年全縣地區生産總值完成27.7億元,同比增長2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6.24億元,同比增長35.8%;固定資産投資完成18.19億元,同比增長21.2%;財政收入完成1.52億元,完成了調整後年度預算任務的100.3%;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完成9.91億元,同比增長30%。
農牧業産業化:
(一)以推進農牧業産業化進程為目標,培育壯大主導産業,建設生態型緑色農畜産品基地
圍繞乳業、肉羊、馬鈴薯、蔬菜、林草業五大主導産業,進一步高速優化農村經濟結構,推進農牧業産業化經濟,為形成有較強市場競爭力、較高市場占有率的特色産業體係與産品群體,實現農牧業增産,農民增收目標奠定了基礎。
1、植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種植效益明顯提高。
圍繞培育馬鈴薯、蔬菜兩大主導産業,以市場為導嚮,以效益為中心,進一步優化種植結構,種植效益明顯提高。全縣總播面積104萬畝,在春夏連旱、積溫偏低、霜凍早降等多災並發的情況下,糧食總産達到1.98億斤,比去年下降37%。馬鈴薯産業初具規模,共落實馬鈴薯種植面積37萬畝。依托銷售市場和加工企業飛馬公司,大力發展食用、種用、加工用等各類專用薯基地,形成了適應多種需求的種植格局。一是鞏固和發展了良種繁育體係建設,溫室、網室栽培及原種田、一級種薯田擴繁形成了基地穩定、技術成型的發展模式,馬鈴薯良種繁育體係成竜配套。二是專用薯基地建設進一步鞏固。全縣種植專用薯大西洋、夏波蒂1400畝。三是狠抓了竜頭企業原料薯基地建設。為完善竜頭企業與基地農戶的利益聯接機製,縣政府製定了雙補貼優惠政策,即在春播時,對農戶購買薯種、化肥給予一定補貼,促進原料薯基地面積穩定增長;秋季收購時,在保護價的基礎上,再適當提高收購價,差價額直接補貼給農戶,調動了農戶種植馬鈴薯的積極性。七個鄉鎮和竜頭企業飛馬公司以企業+基地的方式,共落實原料薯種植面積16萬畝,為滿足飛馬公司原料薯供應提供了保證,理順了竜頭企業與基地農戶的關係。
蔬菜産業作為該縣一大特色産業,在擴大種植面積的基礎上,重點在品種定位、品牌打造、市場建設和信息服務四個方面做文章。全縣蔬菜面積達6萬畝,從7月20日起陸續上市,現已接近尾聲,共銷售各類蔬菜2億多公斤,大部分銷往山東、北京、天津、廈門等地。加大政府導嚮性投資,出臺優惠政策,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全縣投資400萬元建成保護地日興溫室218個,簡易大棚100多個。已與北京歐閣來有機食品公司、臺灣客商簽訂了設施農業基地蔬菜供銷合同。
2、養殖業發展迅速,數量和質量同步提高。
傢畜飼養量達到198.1萬頭(衹),存欄達到86.4萬頭(衹),畜牧業已成為了農村經濟的主導産業,預計農民人均畜牧業收入可達1105元,占同期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6%。在全市率先實行了鄉鎮畜牧獸醫站垂直管理,畜牧獸醫社會化服務體係進一步完善。
根據奶牛養殖業發展實際,適時出臺優惠政策,走內涵擴大再生産的路子。一是啓動了奶牛補貼制度,扶持奶牛養殖。對縣城周圍小區內的奶牛,每頭補貼150——200元,鄉鎮小區的奶牛每頭安排2畝退耕地作為飼料地。二是推行了奶牛保險制度。縣政府籌資10萬元,作為奶牛保險基金,降低養殖風險。三是加強奶牛冷配改良工作,促進奶牛低成本擴張。完成奶牛冷配2.1萬例,高代雜交進程加快。截止目前,全縣奶牛存欄達到3.27萬頭,共建起奶站46處,其中投入運營的有30處。99%的奶牛進入養殖園區或小區。
肉羊産業以增量提質業重點,加大改良力度,加快出欄,提高效益。目前,全縣無肉羊養殖空白村,肉羊養殖戶的比例占全縣現有農戶的90%以上。共建成養殖小區18個,肉羊選育基地一處,肉羊雜交常溫人工授精站17個,人工授精冷配站56個。共完成肉羊配種4.64萬衹。肉羊飼養量達到142萬衹,出欄商品羊72.6萬衹,出售種寒羊8.2萬衹。預計年內出售肉羊總收入可達1.2億元,農民人均來自肉羊養殖的收入可達600元。肉食品加工開始起步,投資1797萬元的年加工肉羊20萬衹、肉牛6000頭的興隆食品有限公司擴建項目開工建設。
3、依托生態建設重點工程,林草業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新型産業。
林草産業按照“因地製宜,適地適樹,三效並舉”的總體發展思路,抓住退耕還林、風沙原治理等國傢重點生態工程實施的機遇,推行“圃戶結合、育栽一體、成活兌現”造林新機製,建設質量明顯提高。截止目前,全縣已完成生態治理面積23.9萬畝,占總任務的71.3%。其中沙源治理完成9.4萬畝,退耕還林完成14.5萬畝,分別占全年任務的78.3%和67.4%。種植優質牧草27萬畝。發展育苗場圃30多處,育苗面積3845畝,年生産各類苗條1億株,基本實現了種苗的自給自足。建成六大檸條採種基地,年採種5萬公斤。采取市場化運作方式,引進山西省太原市經草藥用種苗科技中心和山西朔州創聯集團,以嚮農民提供種苗、簽訂回收合同的形式,在二臺子鎮、壕欠鎮種植黃芩、甘草、柴鬍等中藥材料1255畝,建立了300畝中藥材育苗基地。全縣人工種植中藥材的面積不斷擴大,逐步成為部分鄉鎮的特色種植項目並迅速發展。
工業化:
(二)以推進工業化進程為目標,壯大傳統産業,發育新型産業,建設能源、原材料和機械製造工業基地
全縣確立了電力重化工、機械製造、膨潤土、碳素、石墨、礦業、農畜産品加工七大工業支柱産業。通過對項目的跟蹤落實和積極對接,項目建設成效顯著,工業經濟實力明顯增強。1——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稅金1162萬元,同比增長32%。
興旺角科技工業園區目前已建成占地2平方公裏的一期工程製造業核心區,完成“三橫五縱”道路網建設。35kv變電站已建成,基本完成“五通一平”,為企業入園創造了良好條件。北京汽車投資公司投資的汽車輪轂項目3月15日正式簽約,近日開工。伊泰集團一期投資5000萬元,年産500萬平方米的膨潤土防滲毯項目於8月30日正式開工。北京興峰達集團投資1億元、年産1500套風機漿片項目將於10月下旬開工建設。
電力及重化工園區一期規劃面積6平方公裏,“四通一平”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基本結束,220kVA變電站基礎工程全部完工。已有5傢企業入園並開工建設,投資達2.5億元。其中萬達聯合實業有限公司投資2億元,建812500KVA硅錳硅鐵爐,年生産硅鐵16萬噸,於10月8日開工建設。山西天和有限公司投資1800多萬元,新建1條10000KVA碳化硅生産綫,目前安裝設備。福建青山特種石墨碳素有限公司投資1200萬元的模壓高純碳塊項目和6300KVA碳化硅生産綫已經啓動,4座焙燒爐開始運行。包頭市固陽縣宏遠生鐵冶煉有限公司和盛興生鐵冶煉有限公司投資2000多萬元,年産量達2萬噸的球團鐵生産綫已開始生産。北京興峰達科技有限公司投資24億元建設的30萬千瓦風電項目,現已建成測風塔5座,覆蓋範圍200平方公裏。
碳素石墨産業重點抓了興永碳素有限公司二斯技改擴建的達産增效,增強竜頭帶動能力。截止9月底,全縣碳素産業完成工業增加值3677萬元,實現稅金377萬元。石墨産業繼續走保護生態、節約資源,限産提質、精深加工的路子,已完成工業增加值2107萬元,實現稅金294萬元。石墨深加工項目已與中國航天科工六院、河南冠奇工貿公司達成合作意嚮,跟蹤對接中。
礦業以玄武岩、輝緑岩等石材和鐵礦開發為重點,堅持荒料不出境,就地加工增效的原則,提高礦産資源開發利用效益。完成工業增加值6278萬元,實現稅金508萬元。其中鐵礦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577萬元,實現稅金248萬元;石材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3701萬元,實現稅金260萬元。 |
|
- n.: Xinghe County
|
|
興和 |
|
|
|
興和縣醫院 | 興和縣賓館 | 興和縣中醫院 | 興和縣招生辦 | 興和縣中醫醫院 | 興和縣????務管理局 | 興和縣衛生防疫站 | 興和縣皮毛皮革廠 | 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興和縣分校 | |
|
|
城關鎮 | 團结鄉 | 店子鎮 | 二臺子鎮 | 民族團结鄉 | 賽烏素鎮 | 壕欠鎮 | 五一鄉 | 大庫聯鄉 | 曹四夭鄉 | 五股泉鄉 | 臺基廟鄉 | 大同夭鄉 | 張臯鎮 | 鄂爾棟鎮 | 南部礦區管委會 | 鄂爾棟鄉 | 鄂爾坪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