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关天培祠投诉电话 淮安市旅游投诉电话:0517-3605355
江苏省旅游投诉电话:025-83418185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关天培祠景区荣誉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关天培祠开放时间 08:00-17:30 关天培祠最佳旅游时间 四季皆宜旅游,尤以春暖花开或秋风送爽之际为佳。 关天培祠美食 淮安,作为人文荟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敬爱的周总理故乡,人杰地灵、风光秀美、物产丰富,千百年来,这里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是名扬中外的淮扬菜系的发源地之一.淮安菜是淮扬菜系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端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青莲岗文化”,至迟在距今六千多年以前,当地先民已用陶器烹饪,经过数千年的变迁,至明清时期成为体系完整、风格独特、享誉南北的独立流派,和扬州等地一道,为淮扬菜系的最终形成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淮安菜讲究选料和前期加工;讲究刀工的合理运用;讲究火候的恰到好处;讲究调味的和合多变;讲究菜式的丰富多彩。其中的“软兜长鱼”、 “平桥豆腐”、“鸡腿扒乌参”、“开洋扒蒲菜”、“朱桥甲鱼”、“生熏白鱼”、“风白鱼”、“清炒黄瓜鱼”、“白煮淮鲇”、“拆骨掌翅”、“炖家野”、“叉烤长鱼方”、“钦工肉圆”、“文楼汤饱”、“淮安茶馓”、“淮饺”等,早已成为淮扬菜的经典代表。《清稗类钞》录有全国五大名筵,淮安就独占其二,一为全鳝席,一为全羊席,与烧烤席、燕窝席、豚蹄席齐名天下。
楚州城内市东街有一座古朴肃穆的祠堂--关忠节公祠,为纪念民族英雄关天培所建。原为三间大殿、两间厢房,被古色古香的花墙小院护围着。神台上,关天培官服塑像栩栩如生,两旁一对亲随,分别执剑捧书。享殿门上悬有"关忠节公祠"长匾额。殿两旁悬有大书法家周木斋书写的林则徐的楠木挽联。
关天培生平:
关天培(1781-1841)字仲因,号滋圃,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行伍出身,历任苏松镇总兵、署江南提督、广东水师提督等职。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他率领清兵英勇抗击英国侵略者,1841年2月25日在广州虎门靖远炮台与英军作战中以身殉国。 关天培是我国海防建设的先驱之一。在他就任广东水师提督之前,广州海防形同虚设。
1834年9月,英军的两艘战船竟然越过虎门各炮台,“直抵黄埔,守台官不能御,乃燃空炮以惧之”。外夷的入侵和国防的废弛,使关天培深为忧虑,他受任之时,就命夫人和两个儿子侍奉母亲吴氏回故里,自己则“只身赴粤莅任”,肩负经营海防、抵御外侮的重任。
到任之初,就亲涉重洋,实地勘察,从“御敌之道,守备为本,以逸待劳,以静制动”的原则出发,从两方面着手整顿防务。一是审时度势,修筑炮台,增强武备。他针对水道宽、火炮射程短、炮弹不能连发等弱点,提出增建、改建炮台,设置铁链、木排,调整炮位,添铸重炮等有力措施,使虑门要塞10座炮台联络一气,形成三道防线,大大加强了守备力量。二是整肃军纪,撤换贪官,裁减老弱,训练士卒。他认为“设守固宜扼要,防御尤贵得人,必须操练有方,以期临时施放得力”。他研究并绘制了各炮台的形势位置图和《秋涛浴铁图》、《中流击楫图》等攻守阵势图,规定每年举行两次大规模水陆军事演习,进行守卫、出击、配合、策应等训练。他还把有关奏稿、书稿、告示、制度、图式等,编成《筹海初集》4卷,供官兵学习。经过关天培的苦心经营,改变了广东海防武备废弛的旧观,军队作战能力增强,虎门要塞气象一新。在林则徐虎门销烟后的一年半中,英人多次寻衅,均未得逞。“功高靖海长城奇”,这是林则徐对他的赞语,也是当时朝野上下的一致公评。
在禁烟运动中,关天培是林则徐的得力助手。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从18000年到1839年的40年间,鸦片的输入量由4000余箱增4多万余箱,吸食鸦片的,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工商优隶,严重危害国民健康;同时,又使得大量白银滚滚外流。1839年3月,林则徐受命禁烟,关天培全力以赴,积极支持。林则徐对贩卖鸦片的调查、研究、稽查、防堵、收缴、焚毁、惩戒,都与关天培商议,或依靠关天培进行。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收缴237万多斤鸦片全部销毁,显示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关天培切实加强战备,以为后盾。他在江面狭窄险要的地方设置木排铁链,钉了梅花桩,把装满石头的船沉入河底,阻止敌舰通航。常驻虎门20里外的沙角炮台巡防弹压,间赴30里外的穿鼻洋来往稽查。11月4日,英军两艘兵舰开炮袭击中国水师,关天培率四艘战船奋勇迎击,他身先士卒,“亲身挺立桅前,自拔腰刀,执持督阵”,击伤一艘敌舰,多名侵略军落水而死,十来天内,共进行了6次海战,我方都获全胜。从而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侵略者的威风。关天培还组织船民渔民,训练了一支5000人的水勇,教他们袭击敌舰和刺探敌情的技能,以协助水师作战。1840年2月,他们火攻通敌、资敌匪船厂23只,击毙、生擒汉奸十多人。6月,又再次出洋夜袭。由于广东海防巩固,无懈可击,英军侵略阴谋难以得逞,便率兵向北进犯。
不久,英军占领定海,战舰直抵天津海口。这给了以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为首的投降派攻击禁烟派和禁烟运动的借口。他们以“误国病民,办理不善”的罪名,撤了林则徐的职,任命投降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去广州负责和议。他一反林则徐之所为,在军事上实行撤防,裁减兵船三分之二,遣散全部舵工水勇,拆除海口的木排和铁链,起出水底暗桩和载石沉船,炸毁射程远、火力强的火炮,一些要地的驻军也被撤走,还严禁军民向侵略者攻击,连炮台号炮也不准放,听任英船探测内河水道,使林则徐、关天培苦心经营的广东海防毁于一旦。
1841年1月,英军攻陷大角、沙角炮台,虎门危在旦夕,关天培忧心如焚。他决心死守虎门,遂从虎门寨水师提督署,移驻靖远炮台,亲临前线指挥。2月25日,英军乘着顺风涨潮,蜂拥而来,用密集的炮火向炮火台轰击,弹如雨淋。关天培“为飞炮击中,殒绝于地”。
关天培牺牲的消息传到广州,已被撤职的林则徐悲愤满腔,挥毫写下一幅挽联:
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空教躬尽瘁;
双忠同坎槛,闻异类亦钦伟节,归魂相送面如生。
如今,林则徐的这副挽联,仍镌刻在淮安关天培家祠的门柱上。关天培英勇抗击英军侵略,临危不惧,誓死报国的爱国行动,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可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气节。人民永远怀念这位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将领。 |
|
古朴肃穆的祠堂--关忠节公祠,是为纪念在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关天培将军而建造的。
关天培,字仲因,号滋圃,1781年生于淮安府山阳县(今楚州区),小时候因家贫读书不多,1803年考取武庠生。后入伍当兵。当兵后,因年轻力壮,又懂作战技术,并善于带兵打仗,得以逐级提升,1834年受命任广东水师提督。在任六年,整束军纪,精心设防,将广东海防建设得固若金汤。林则徐到广东禁烟后,关天培积极配合林则徐收缴、销毁英商鸦片。1839年11月,侵华英军挑起穿鼻洋海战,时约半月,接仗六次,关天培身先士卒,把装备精良的英国侵略者打得落花流水。在以后的接仗中,关天培又在船民渔民的配合下,屡创英军,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侵略者的威风。后由于清廷腐败,林则徐受到诬陷,被革职。琦善接替林则徐之职后,卖国求荣,将关天培苦心经营的军队和海防设施全部破坏。1841年2月25日,英军乘海水涨潮,发动进攻。关天培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率部死战,亲操火炮,怒呼杀贼,“身受数十创”,“血淋漓衣甲尽湿”,后英军冲上炮台,关天培胸膛又被敌人“刺刀刺伤”,壮烈牺牲。
道光皇帝听此噩耗,亦感到失去一位将才,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五月御制祭文,祭奠关天培。并且对关天培“优恤子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世袭职位,并给关天培忠节谥号,入祀昭宗祠(位于北京崇文门内,祀将帅之臣)”,后又在虎门建立祀关天培专祠,且“赐葬如礼”。
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忠节公之子遵其祖母吴太夫人遗嘱,用朝廷所发抚恤金和从家庭、亲友、有关部门筹借的资金在县东街建造了“关忠节公祠”,以祭祀民族英雄关天培。
关忠节公祠大门南向,大门对面原为照壁,照壁南有一空地是为祭拜忠节公的官员临时停放轿、马的地方。原门厅为三间两面有狮子盘球石笋,门上有狮子头门环。门厅内正中有一栅栏,两面为忠节公的执事牌。祭拜的官民从木栅栏两边进入祠堂。门厅内南檐上方面对大殿并排有三块匾额,中间为“谥忠节”,左首为“敕封振威将军”,右首为道光十九年(1839年)十月赐号“法福灵阿巴图鲁(系满语,指对英雄的美称)”。庭院内西有厢房六间,东有厢房三间,厨房两间,在门厅东侧有一偏门,平时由此出入。
在祠堂庭院的北边是三间大殿,正中为一高六尺的神台,神台上有金丝楠木制作的碧纱橱,内安放着关天培官服塑像,神采奕奕,威风凛凛,栩栩如生。两旁是两个侍从塑像,一侍从手持宝剑,一侍从手托兵书。塑像上方梁上有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御书匾额一块,上书“为国捐躯”四字。在神台两旁悬挂林则徐听到关天培殉难的噩耗,悲痛欲绝,愤而挥笔写下的一副挽联:
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空教躬尽瘁;
双忠同坎土禀,闻异类亦钦伟节,归魂相送面如生。
联语如泣如诉,然而也锋芒毕露,矛头直指琦善等一伙卖国贼。
关氏后裔建关忠节公祠制作此联悬于祠堂中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惹起祸端,请当时淮安的大书法家周木斋重新书写此联时,策略地将“何人”改成“何时”。现悬于关祠的林则徐的挽联即是修改后的了。民国时,原国民党江苏省教育厅长周佛海亦制一匾悬于塑像上方二梁上,上书“威震华夷”四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