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 : 藝術類 > 六書
目錄
No. 1
  古人分析漢字而歸納出來的六種條例,即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註、假藉。
liù shū liù shū
  古代分析漢字而歸納出的六種條例,即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註、假藉
No. 3
  即“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
No. 4
  古人分析漢字造字的理論。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藉。《周禮·地官·保氏》:“五曰六書。” 鄭玄 註引 鄭司農 曰:“六書,象形、會意、轉註、處事、假藉、諧聲也。”《漢書·藝文志》:“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養國子,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註、假藉,造字之本也。”三傢所列之名稱、次第,大同而小異。
No. 5
  亦稱“ 六體 ”。指古文、奇字、篆書、左書、繆篆、鳥蟲書六種字體。 漢 許慎 《<說文>敘》:“及亡 新 居攝,使大司空 甄豐 等校文書之部,自以為應製作,頗改定古文,時有六書:一曰古文, 孔子 壁中書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異者也。三曰篆書,即小篆, 秦始皇帝 使 下杜 人 程邈 所作也。四曰左書,即 秦 隸書。五曰繆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鳥蟲書,所以書幡信也。”《晉書·衛恆傳》說與此同。參見“ 六體 ”。
No. 6
  【六書
  ●【六書的基本概念】:指古人分析漢字的構造和使用目的歸納出來六種條例。
  “六書”的這個概念始見於《周禮•地官•保氏》“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五曰六書。”東漢鄭玄註引鄭衆說:“六書,象形、會意、轉註、處事①、假藉、諧聲②也”(註:①處事,即“指事”;②諧聲,即“形聲”)。班固《漢書•藝文志》把六書之名定為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註、假藉。許慎《說文解字敘》把六書之名定為: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註、假藉。一般都認為,六書中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屬於造字之法,即漢字結構的條例;轉註、假藉則屬於用字之法。
  六書大約反映了戰國末到漢代人們對漢字的結構和使用情況的認識。它基本上是建立在小篆的基礎上的,是一個不夠完善周密的條例。但是,它對於大多數的漢字,特別是對古文字,它還是能夠予以說明。“六書說”是我國文字學史上的一個重大創見。
  ●【六書的具體內容】
  一【象形】:《說文解字•敘》:“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六書之一。字形摹寫實物的形狀,或用比較簡單的綫條來摹寫事物的特徵部分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如《牙部》:“牙,壯齒也,象上下相錯之形。”《皿部》:“皿,飯食之用器也,象形。”
  象形字有獨體象形與合體象形之分。合體象形所合之二體,有一體不能單獨成字,有一體可以單獨成字。如“石”,其中“廠”(han四聲)成字,意思是山邊岩石突出覆蓋處;“口”象石塊之形(非口舌字),不成字。王筠說:“石與果一類,本以○象石形,而此形多矣,乃以廠定之。”(《說文釋例•象形》)這說明合體象形的産生是由於區別象形形體的需要,即加上一個表示同類事物的字,使所摹寫的對象能夠確定,不致産生誤解。
  “象形造字法“及“象形字”是漢字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奠定了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藉等造字方法的基礎。
  二【指事】:《說文解字•敘》:“指示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
  六書之一。也叫“象事”、“處事”。以點畫等象徵性的符號來表明意義。指事字在漢字中為數不多,這可能與以符號表意的局限有關。指示字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所謂純指事字,全部用指事性的符號來表示,如一、二、三、四;+(甲骨文“七”字);丨(甲骨文“十”字)等。這類指示字可能是來自原始的刻劃符號。另一類是在象形字的某一部位加上點畫性符號,以表明造字的意圖所在。如“刃”是在刀口處加一點,指明刀刃。“本”是在“木”字下方加上一短畫,指明是樹木的下端,“末”與此相反,指明是樹木的上端。這一類指示字,有些文字學著作稱為合體指事或加體指事。
  三【會意】:《說文解字•敘》:“會意者,此類合誼(同“義”),以見指撝(同“揮”),武信是也。”
  六書之一。也叫“象意”。組合兩個以上的字表示一個新的意義。會意字中較普遍的是用不同的字組成的“異文會意”。如《說文•林部》:“戍,守邊也,從人持戈。”《手部》:“摯,握持也,從手執。”還有相當一部分會意字是“疊文會意”。如《說文•林部》:“林,平土有叢木曰林,從二木。”《車部》:“轟轟,群車聲也。從三車。”
  會意字的結構有助於認識一些漢字的本義。如《說文•鬥部》:“料,量也,從米在鬥中。“段玉裁註:“米在鬥中,非盈鬥也。視其淺深而可料其多少,此會意。”
  四【形聲】:《說文解字•敘》:“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六書之一。也叫“象聲”、“諧聲”。由形符和聲符兩部分組合成的字,其中形符表義,聲符表音。形聲字是漢字中最能産的合成字。因此,形聲字在漢字中數量最多,占百分之八十以上。
  形聲字的組合方式很靈活,如:
  •左形右聲:江、河
  •左聲右形:錦 、刊
  •上形下聲:草、房
  •上聲下形:想、袈
  •外形內聲:街、衷
  •外聲內形:聞、衡
  有的聲符或形符衹占字的一個角落,如“勝”,形符是“力”,聲符是“朕”。“寶”,聲符是“缶”,形符是“宀”、“玉”、“貝”組成的會意字(西周金文中纔開始在這個會意字中加上聲符“缶”)。
  形聲字可能是比較晚起的造字方式。早期甲骨文中形聲字還比較少;後期甲骨文中,形聲字約占百分之二十。由於這種方式靈活,適應性強,在漢字發展中,它得到了最廣泛的運用。
  五【轉註】:。《說文解字•敘》:“轉註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轉註是古人製造“同義字”的方法,換言之,轉註就是用同義字輾轉相註的方法造字。“同意相受”是統一字首的具體方法,即授與一個同義字,也就是說用一個同義字相註釋,作為它的義符。例如:語言(指“口語”)裏〔lao三聲〕這個詞,既已製造了“老”字來記錄它。後來口語裏起了變化,“老”念成“丂”〔kao三聲〕,於是就在“丂”的上面註一個同義的“耂(念lao三聲,即現在的“老”字)”字,寫成“考”(即造出了一個新字“考”)。 “耂(老)”對於“丂(考)”,就是“同意相受”(即:同義相註。就是說,用“耂”作了“丂”的義符)。“耂(老)”、“丂(考)”的基本意思都是“年紀大”,它們是同義字,當然也是“轉註字”。
  ●轉註字的特點是:字首(部首)的意義等於轉註字的意義,因為用來註釋的字首是一個同義字。判斷轉註字的兩個重要依據:一是部首相同,二是同義相註。
  ●轉註字的歷史意義:轉註字的形和義密合無間,衹要看看它們的形體就可以知道它的意義,也就可以知道它們是同一群同義字。這種造字方法解决了語言中同義詞的創造問題,是孳乳文字(孳乳zī rǔ:派生,演變,繁殖)的重要方法,是我們祖先的一個偉大創舉。
  例如:
  1. 老、考、耆、耋
  ① 老:《說文》雲:“考也。七十曰老。從人毛匕,言須發變白也。”
  ② 考:《說文》雲:“老也。從老省,丂聲。”
  ③ 耆:《說文》雲:“老也。從老省,旨聲。”(註:“耆”今讀qi二聲:年老,六十歲以上的人)
  ④ 耋:《說文》雲:“年八十曰耋。從老省,至聲。”(註:“耋”今讀die二聲:年老,七八十歲的年紀)
  2.至、到、臻
  ①至:《說文》雲:“鳥飛從高下至地也。從一,一猶地也。象形。”
  ②到:《說文》雲:“至也。從至,刀聲。”
  ③臻:《說文》雲:“至也。從至,秦聲。”
  ● 這類字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形義密合,視其形即可知其義,所以後世還是不斷地創造它。
  ● 轉註字和形聲字的“聯繫”與“區別”:轉註字和形聲字有同有異。就其結構來說,它們是相同的,都是形與聲的組合;就其義符來說,它們是不同的,轉註字的義符是同意相受,形和義是密合的,而形聲字的義符衹是指示字義的類屬或關聯,形和義不一致。
  六【假藉】:《說文解字·敘》:“假藉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
  ●假藉的基本概念:意思是說語言中的某一個詞,本來沒有替它造字,就依照它的聲音假藉一個同音字來寄托這個詞的意義。例如:
  “長”,《說文》雲:“象人之長發猋猋也。從長從彡。凡髟之屬皆從髟。必凋切。又,所銜切。”(註:①猋〔biao一聲〕:暴風。②彡〔shan一聲〕:長毛。③髟〔biao一聲〕:頭髮下垂的樣子。④銜〔xian二聲〕:頭銜。)語言中的長久的“長”、長老的“長”、縣長的“長”,和長發之長同音,沒有造字,於是古人就假藉它來寄托長久、長老、縣長等意義。這種方法,古人叫做“假藉”。假藉的主要條件是依聲。假藉和被藉之間的關係,除聲音上的聯繫外,也可以有意義上的聯繫。因此,假藉可分為兩種:
  a、 引申義的假藉:引申的假藉是本無其字依聲托事而意義和原字有關的。例如:①鳳:《說文》雲“古文鳳,象形。鳳飛,羣鳥從以萬數,故以為朋黨字。”
  b、 純粹藉音的假藉:本無其字,依聲托意而不論原字的意義的,也就是把整個字當作純粹音符的。例如:①所:《說文》雲:“伐木聲也.從斤,戶聲。”假藉為助詞。②易:《說文》“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假藉為難易之易。(註:“蝘蜓”,俗稱壁虎。)
  ● 假藉的使用範圍:假藉,是用已有的同音字來寄托新詞的意義,因此,漢語的各種詞類中都存在着豐富的假藉字。例如:
  1. 名詞:①“泉”本是“水原”,象形字,假藉為貨泉的泉;②“錢”是一種田器,竟藉為貨幣的錢;③“纔”是“草木之初”,假藉為人才之才。
  2. 動詞:①幹求的“求”,本義是“皮衣”,求和裘是異體字。②升降的“升”,本義是“十合”。
  3. 形容詞:①“難”是鳥名,藉為艱難之難;②“易”是蜥蜴,藉為容易之易;③“長”是長發,藉為長久之長;④“久”是“從後灸之”,藉為久遠之遠。
  4. 數量詞:①天幹地支(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二十二字古人用來表示序數;②量詞如“斤”,它的本義是斧斤;“枚”,它的本義是榦(榦〔gan四聲〕同“幹”)。《說文》:“榦也,可為杖。從木從攴”(攴pu一聲,古同“撲”,戒尺)
  5. 代詞:“汝”的本義是水名,“之”是出的意思,“若”是選擇的意思。它們假藉作為代詞,和原義根本不同。
  6. 副詞:“末”的本義是“木重枝葉”,“不”的本義是“花柎”(註:花柎〔fu一聲〕:花萼,亦指草木子房);“又”的本義是“手”。這些字假藉為副詞之後,本義反而廢棄了。
  7. 介詞:“於”本是“烏”的異體字,“為”本是作為的意思;“在”本是草木初生在土上的意思。它們都藉來作為介詞。
  8. 連詞:“然”是燃料,是燃的本字;“而”是鬍須,“且”是薦的意思。它們都藉來表示連接關係。
  例如:
  1. 老、考、耆、耋
  ① 老:《說文》雲:“考也。七十曰老。從人毛匕,言須發變白也。”
  ② 考:《說文》雲:“老也。從老省,丂聲。”
  ③ 耆:《說文》雲:“老也。從老省,旨聲。”(註:“耆”今讀qi二聲:年老,六十歲以上的人)
  ④ 耋:《說文》雲:“年八十曰耋。從老省,至聲。”(註:“耋”今讀die二聲:年老,七八十歲的年紀)
  2.至、到、臻
  ①至:《說文》雲:“鳥飛從高下至地也。從一,一猶地也。象形。”
  ②到:《說文》雲:“至也。從至,刀聲。”
  ③臻:《說文》雲:“至也。從至,秦聲。”
百科辭典
  liushu
  六書
    中國文字學史上的名詞。漢代的學者把漢字的構成和使用方式歸納成六種類型,總稱六書
    六書一詞出於 《周禮》。 《周禮·地官·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五曰六書,六曰九數。”書是寫字。古代沒有印刷術,得書難,兒童入學先寫後讀,所以書藝包括識字和寫字,是文字之學。《周禮》是春秋時期的作品,傳自儒傢而沒有師說。西漢末,劉歆崇信《周禮》,大力提倡,憑藉政治力量在大學設立博士。劉歆《七略》:“古者八歲入小學, 故周官保氏掌養國子, 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註、假藉,造字之本也。”這是對於六書最早的解釋,象形、象事、象意、象聲指的是文字形體結構,轉註、假藉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而轉註重在字義, 假藉重在字音, 對當時的文字分析極為清楚,在中國文字學史上可以說是很大的貢獻。四象之名學術性很強,而在語言或書寫上容易發生混淆,造成不必要的錯誤,所以不久他的後學們便作出修正。如鄭衆《周官解詁》,轉註、假藉不變,四象改為象形、會意、處事、諧聲,其內容是一樣的。
    許慎受到劉歆的啓示,費幾十年的精力整理漢字,編成《說文解字》一書,敘曰:“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武信是也。五曰轉註,轉註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藉,假藉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這對劉歆學說有所發展:①排定六書次第;②修正四象之名,使意義更明顯;③六書下分別加以界說,並舉例以明之。從此六書成為專門之學,千餘年間學者研究古文字都沒能超出它的範圍。
    許慎的成就無疑是偉大的,不足之處是受資料的局限,探索中國文字之原始構造卻沒能見最早的文字資料。《說文解字》成書於公元100年,所根據的文字資料是秦漢時期的篆書,也采用了先秦時期秦國籀文和儒傢壁中經上的古文,沒見到更早的文字資料,分析解說自然不免有不夠或錯誤的地方。今日有甲骨文、商周金文、戰國秦漢竹簡帛書等大量資料,對漢字的産生和發展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回頭看許慎的六書說自然不免有意見。試為簡介如下:
    ①“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視而可識”是說人們直覺看得出來。這和象形相似,所不同者,形體是實,易於描畫,事理是虛,表現出來就要委宛得多(如上、下)。“察而見意”和會意相近,要區別則靠分析偏旁。會意字是兩個或更多幾個字拼湊在一起,以表現一個意,指事字拆開不成字,或者是拆出一個字而仍有不成字的各種符號(如刃、末)。
    ② “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詰詘,猶言屈麯。極言重視物體之狀,不敢省簡。
    ③ “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形聲字基本上由兩個字組成,一個作為形的符號,一個作為聲的符號。怎樣産生也有兩種情況。甲骨文中的象形字有的筆劃多、區別大,寫起來不免有睏難。後來簡化,加一個聲符,便成了形聲字,例如□、□二字, 形體不同,而凡、奚二聲符是後加的;也有先用假藉字後加形符的,如啓明的啓後加日旁作□,昱日的昱先假藉羽字,後加形符而有□和翌。由於時間地域之推移,語音不同,文義變異,形聲字又有增加聲符或形符之例。形符、聲符不限於象形字,指事、會意、形聲字都可以作形符也都可以作聲符。中國古籍很多,歷史上經過幾次整理,“飛禽即須安鳥,水族便應着魚,蟲屬要作蟲旁,草類
英文解釋
  1. n.:  hexateuch,  the six categori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Book of Music,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the "Six Classics", , The Book of Poetry,Book of History,Book of Changes,Book of Rites
  2. v.:  the six classes into which Chinese characters are divided--representation of objects,,  form indication, suggestive construction, sound indication, used for sound only,,  changing of meanings as sound changes
法文解釋
  1. n.  six catégories de caractères dans la nomenclature chinoise; Hexateuque
相關詞
漢字文字漢語造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