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shu
六書 中國文字學史上的名詞。漢代的學者把漢字的構成和使用方式歸納成六種類型,總稱六書。
六書一詞出於 《周禮》。 《周禮·地官·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五曰六書,六曰九數。”書是寫字。古代沒有印刷術,得書難,兒童入學先寫後讀,所以書藝包括識字和寫字,是文字之學。《周禮》是春秋時期的作品,傳自儒傢而沒有師說。西漢末,劉歆崇信《周禮》,大力提倡,憑藉政治力量在大學設立博士。劉歆《七略》:“古者八歲入小學, 故周官保氏掌養國子, 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註、假藉,造字之本也。”這是對於六書最早的解釋,象形、象事、象意、象聲指的是文字形體結構,轉註、假藉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而轉註重在字義, 假藉重在字音, 對當時的文字分析極為清楚,在中國文字學史上可以說是很大的貢獻。四象之名學術性很強,而在語言或書寫上容易發生混淆,造成不必要的錯誤,所以不久他的後學們便作出修正。如鄭衆《周官解詁》,轉註、假藉不變,四象改為象形、會意、處事、諧聲,其內容是一樣的。
許慎受到劉歆的啓示,費幾十年的精力整理漢字,編成《說文解字》一書,敘曰:“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武信是也。五曰轉註,轉註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藉,假藉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這對劉歆學說有所發展:①排定六書次第;②修正四象之名,使意義更明顯;③六書下分別加以界說,並舉例以明之。從此六書成為專門之學,千餘年間學者研究古文字都沒能超出它的範圍。
許慎的成就無疑是偉大的,不足之處是受資料的局限,探索中國文字之原始構造卻沒能見最早的文字資料。《說文解字》成書於公元100年,所根據的文字資料是秦漢時期的篆書,也采用了先秦時期秦國籀文和儒傢壁中經上的古文,沒見到更早的文字資料,分析解說自然不免有不夠或錯誤的地方。今日有甲骨文、商周金文、戰國秦漢竹簡帛書等大量資料,對漢字的産生和發展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回頭看許慎的六書說自然不免有意見。試為簡介如下:
①“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視而可識”是說人們直覺看得出來。這和象形相似,所不同者,形體是實,易於描畫,事理是虛,表現出來就要委宛得多(如上、下)。“察而見意”和會意相近,要區別則靠分析偏旁。會意字是兩個或更多幾個字拼湊在一起,以表現一個意,指事字拆開不成字,或者是拆出一個字而仍有不成字的各種符號(如刃、末)。
② “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詰詘,猶言屈麯。極言重視物體之狀,不敢省簡。
③ “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形聲字基本上由兩個字組成,一個作為形的符號,一個作為聲的符號。怎樣産生也有兩種情況。甲骨文中的象形字有的筆劃多、區別大,寫起來不免有睏難。後來簡化,加一個聲符,便成了形聲字,例如□、□二字, 形體不同,而凡、奚二聲符是後加的;也有先用假藉字後加形符的,如啓明的啓後加日旁作□,昱日的昱先假藉羽字,後加形符而有□和翌。由於時間地域之推移,語音不同,文義變異,形聲字又有增加聲符或形符之例。形符、聲符不限於象形字,指事、會意、形聲字都可以作形符也都可以作聲符。中國古籍很多,歷史上經過幾次整理,“飛禽即須安鳥,水族便應着魚,蟲屬要作蟲旁,草類
英文解釋
n.: hexateuch, the six categori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Book of Music,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the "Six Classics", , The Book of Poetry,Book of History,Book of Changes,Book of Rites
v.: the six classes into which Chinese characters are divided--representation of objects,, form indication, suggestive construction, sound indication, used for sound only,, changing of meanings as sound changes
法文解釋
n. six catégories de caractères dans la nomenclature chinoise;
Hexateuq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