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山西 >長治 >黎城縣 >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投訴電話長治旅遊投訴電話:0355-2035096
  山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351-7325012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是我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軍和華北各根據地8年抗戰史實的大型軍事專題紀念館。是集教育、科研、旅遊觀光為一體的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副處級建製,直屬山西省文物局。
  紀念館位於八路軍總部長期駐紮過的太行山區山西省武鄉縣縣城。館址背倚鳳凰山,面臨漳河水,景色秀麗,交通方便,太焦鐵路縱貫縣城,榆黃、沁溫公路在此交匯。
  紀念館占地面積180000平方米,館區主要分為主展區和遊覽區兩大部分。主展區包括八路軍簡史陳列廳、八路軍將帥廳、日軍侵華暴行廳;遊覽區包括八路軍遊擊戰術演示廳、八路軍抗戰紀念碑、八路雄風碑林、徐嚮前元帥紀念亭等。風景秀麗的鳳凰山,山上緑樹成蔭,鳥語花香,麯徑通幽,站在山頂遠望,巍峨的太行山層巒迭嶂;俯瞰腳下,清澈的漳河水環繞迂回。
  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英勇的八路軍出生入死,浴血奮戰,戰績輝煌,為紀念這一光輝的歷史,70年代末,老區人民就以滿腔熱情,倡議籌建八路軍總部紀念館,並呈送中央領導批示。1979年9月28日鄧小平、楊尚昆、浦安修一起審查陳列設計方案時,鄧小平同志指出"不要單純反映領導機關和領導人,要把所有的八路軍將士和根據地人民同仇敵愾反擊侵略者的壯舉都反映進去,歷史是人民書寫的。"並當場題寫了"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的館名。根據鄧小平的指示精神,該館的展覽指導思想是"全面反映、突出三個重點",即:全面反映八路軍和根據地史實,突出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軍總部和太行腹心基地。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於1988年9月3日正式落成開館。開館以來,在黨中央和各級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該館開拓前進,奮力拚搏,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共接待觀衆180餘萬人次。其中有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奧地利、澳大利亞等數十個國傢和地區的人士駐足期間。
  1999年該館又創辦了"八路軍精神"宣講小分隊,深入到省內外各地演出50餘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紀念館介紹
  八路軍總部所在地武鄉縣城鳳凰山。40多年前,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浴血奮戰,奪取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太行革命根據地人民,在長達八年艱苦歲月裏,與八路軍並肩戰鬥,患難與共,作出了巨大貢獻。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收集展示了大批歷史珍貴資料和革命文物,記載了當年八路軍及太行人民的光輝業績,展示了太行抗日原貌,再現了朱德、彭德懷、左權、劉伯承、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傢的光輝形象。紀念館建築呈工字形佈局,兩側為平頂現代建築,中堂尖頂呈古式建築。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在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傢的直接關懷下,為傳播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弘揚和繼承革命傳統,黨中央、山西省委决定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軍總司令部曾長期駐紮過的山西省武鄉縣城西鳳凰山下,建造一座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建在鳳凰山腹部。這裏是馬牧河和涅河匯入濁漳河的三角洲,又是榆(社)長(治)公路和沁(源)洪(水)公路的交叉點,太(原)焦(作)鐵路穿境而過,象三條彩帶係在鳳凰胸前。滿山鬆柏遮覆象一隻落臺而待飛的緑鳳凰。可能,有人要問,紀念館為什麽不建在當年八路軍總部住過的王傢峪,而建在縣城西呢?原來,當年八路軍總部和129師曾在鳳凰山的腹地馬牧村、寨上村住過40餘天,反九路圍攻的長樂戰鬥就是在這裏指揮的。加之這裏交通便利,接待服務已成規模,給參觀學習者提供極大的方便,所以紀念館便建在這裏。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於1989年9月3日落成,它是全國第一座係統反映八路軍總部、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野戰政治部以及朱德、彭德懷、左權、任弼時、劉伯承、鄧小平、羅瑞卿、楊尚昆等老一輩革命傢在太行山革命根據地八年抗戰的偉大革命實踐和太行山根據地人民鬥爭事跡的綜合紀念館總建築面積為4349平方米,鋼筋水泥混合結構,建築古樸典雅,結構精巧,雕飾富有民族特色。館捨由照壁、六角井亭和四周的配房組成。館內由序幕廳、四個展廳、題詞廳、電影廳、賓客休息廳等五個部分組成。當進入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大門時,首先躍人眼簾的是路兩側成蔭的鬆柏,爭豔的鮮花,如茵的草坪。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的“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八個金字匾額懸放在建築物的中央。穿越館前草坪,拾階而上,便步入寬闊的序廳。回蕩在大廳中的八路軍戰歌《在太行山上》,激昂嘹亮的旋律,把我們帶回到烽火連天的抗日歲月。大廳周圍無救三角形圖案,猶如太行千山萬壑,到處在燃燒着抗日烽火。
   大廳中央是褐色巨型立體“八”字。一尊八路軍戰士浮雕像,在八字上端顯得氣宇軒昂,象徵着灑滿烈士鮮血的紅色土地上,巍然屹立起一座歷史豐牌。它鎸刻着中國共産黨所領導的八路軍堅持八年抗戰,打敗日本侵略者的豐功偉績,它象巍巍太行一樣,與日月同輝,名垂史册!由序廳嚮左走便進入了第一展廳。“挺進太行,創建抗日民主根據地”,—幅幅畫面伴隨着解說員的解說詞把我們帶回到那烽火年代。“九一八”的怒吼,蘆溝橋的槍聲,中華大地在燃燒,山河在流淚,有血性的中華兒女哪能不群情激昂、灑一腔熱血雪恥興國呢!在國破傢亡的關鍵時刻,中共中央於1937年8月22日在陝北洛川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指出:自蘆溝橋抗戰後,中國的政治形勢已開始了實行抗戰的新階段。黨的中心任務是“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同年8月將陝甘寧邊區的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中第八路軍。朱德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率三師之衆,東渡黃河,出師華北,重創日寇。八路軍逐漸嚮敵後實施戰略進攻,總部機關和129師隨即嚮晉東南挺進開闢以太行山為依托的晉冀豫抗日根據地。從此,太行山成為八路軍總司令部轉戰、駐紮之地,成為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的腹心地區。
  跟隨解說員的講解,緩緩進入第二個展廳。“堅持抗戰,誓與太行人民共存亡”的13個大字,概述了黨的宗旨、八路軍的性質、抗日的力量源泉。圖片、實物使我們目睹了當年抗日風起雲涌的太行山區。129師、各軍分區的基幹支隊和廣大遊擊隊,分散到太行山區配合地方黨組織,宣傳群衆、發動群衆、組織武裝、建立政權,各村鎮普遍組織起工、農、青、婦、武等抗日團體,建立了民兵自衛隊等地方武裝,展現了一場人民戰爭。抗日的烈火燃燒在太行山上,處處呈現出“父送子、妻送郎上戰場”的動人局面,軍民團结,粉碎了日寇第二次“九路圍攻”,打退了國民黨第一次反共高潮,發動了“百團大戰”,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提高了中國共産黨和八路軍的聲威,鼓舞了全國人民抗戰必勝的信心。
  第三展廳詳細地介紹了太行根據地,從1941年到1943年的情況。經過三年的發展太行根據地成為華北敵後一個重要的抗日堡壘。八路軍前方總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駐在這裏指揮華北的抗日戰爭,更使日本侵略者感到如芒在背。為摧垮太行根據地,日寇從1940年開始,調集重兵,加緊進行瘋狂“掃蕩”,實行慘無人道的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同時國民黨反共頑固源對根據地進行了封鎖、包圍和進攻,加之1942年到1943年連續遭受百年不遇的旱災,使根據地的睏難越來越大,鬥爭越來越艱苦處於根據地史上極端嚴重的因難時期。為了打開局面,鄧小平政委提出以武裝鬥爭為核心的全面對敵鬥爭的方針,實行減租減息開展生産自救,組織移墾互濟的政策,粉碎了日寇的“掃蕩”打垮了國民黨的封鎖、進攻、戰勝了自然災害,渡過了非常時期,為華北敵後抗戰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當我們帶着沉重的心情進入第四展廳後,“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一下子把我們的精神提了起來從心底發出我們就要勝利了的歡呼聲。通過一幅幅圖表,我們看到了八路軍連續剋敵製勝,收復淪陷城鎮,廣大人民從水深火熱之中解放出來,根據地迅速擴大。太行人民為保衛勝利果實掀起空前規模的參軍參戰,積極配合軍隊大反攻,朱德總司令連續發佈總攻命令,各路反攻前綫捷報頻傳的壯麗畫面和歷史功績。太行軍民和全國人民一道經過八年浴血奮戰,終於迫使日寇於1945年9月2日簽字投降,我們終了勝利了!為充分表現太行軍民的革命精神和對革命的巨大貢獻,在展覽結尾時揭開瞭解放戰爭的序幕紀念館收藏珍員歷史照片700多種,展出383幅其中反映百團大戰的現場照片等36幅在全國首次展出。收藏珍貴歷史文物8oo多件,展出 523件,其中紅軍長徵時用過的行軍鍋、外國朋友用過的外文打字機等珍品26件。
  題詞廳懸挂着鄧小平、楊尚昆、徐嚮前、聶榮臻、薄一波、秦基偉等40多位中央領導的親筆題詞。紀念館通過大量的照片、圖表、地圖和珍貴的革命實物,展示了太行抗日原貌,宣傳了八路軍的豐功偉績,頌揚了人民的卓越貢獻,再現了朱德、彭德懷、劉伯承、鄧小平、楊尚昆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傢的光輝形象,使我們受到一次深刻的革命歷史再教育,激勵我們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傢艱苦奮鬥的精神,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努力奮鬥。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在武鄉縣城西隅的鳳凰山腹地。這裏山峰聳峙,鬆柏蒼翠。山前馬牧河、涅河、濁漳河交匯穿流;公路、鐵路穿境而過。抗日戰爭期間,八路軍總部和129師曾在鳳凰山腹地的馬牧村、寨上村一帶駐紮40餘天,著名的粉碎日寇九路圍攻的長樂戰鬥就是在這裏指揮的。 紀念館坐北嚮南,依山勢而建,分設兩個平臺。進入大門之後,第一個平臺為大型停車場,拾級而上,為第二個平臺,紀念館大廳就建在這個平臺上。平面佈局呈倒凹字形,面闊十一間,中頂房五間,東西廳對稱各五間,與主廳連為一體。主體建築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大理石貼面,黃墻緑頂,琉璃脊獸裝修。屋頂形製采用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廡殿頂形式,與現代建築材料的有機結合,更顯得這座建築絢麗多彩,雄偉壯觀。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是黨中央、山西省委决定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司令部曾長期駐紮過的山西省武鄉縣城興建的,於1989年9月3日落成。它是全國第一座係統展示八路軍在太行山區八年抗戰史實的大型革命博物館。
  館內由序廳、展廳、題詞廳、放映廳、賓客休息廳等五部分組成,總建築面積為3449平方米。 紀念館院內的人行道兩側,鬆柏成蔭,鮮花簇擁。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的“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八個金字匾額懸挂在建築物前的中央。穿過館前草坪,拾級而上,便步入寬闊的序廳,八路軍戰歌《在太行山上》激昂嘹亮的旋律回蕩在大廳之中,把人們帶回到那烽火連天的抗戰歲月。大廳周圍,無數三角形圖案經過巧妙的配置,展示了太行山千山萬壑,到處燃燒着抗日烽火的壯闊畫捲。大廳中央褐色巨型立體“八”字上,一尊八路軍戰士浮雕像,顯得氣宇軒昂,象徵着灑滿烈士鮮血的紅色土地上巍然屹立起一座歷史豐碑,鎸刻着中國共産黨所領導的八路軍堅持八年抗戰打敗日本侵略者的豐功偉績,它像太行山一樣,與日月同輝,名垂史册!由序廳嚮左便進入第一展廳。“挺進太行,創建抗日民主根據地”,一幅幅畫面,展現了“九·一八”事變後,中華大地在燃燒,祖國山河在流淚。有血性的中華兒女哪能不群情激昂,灑一腔熱血雪恥興國呢!在國破傢亡的關鍵時刻,中共中央於1937年8月22日在陝北洛川召開了政治局會議,號召“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同年8月將陝甘寧邊區的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率三師之衆,東渡黃河,出師華北,重創日寇。八路軍逐漸嚮敵後實施戰略進攻,總部機關和129師隨即嚮晉東南挺進,開闢以太行山為依托的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從此,太行山成為八路軍總司令部轉戰、駐紮之地,成為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的腹心地區。第二展廳“堅持抗戰,誓與太行人民共存亡”的13個大字標題,概述了黨的宗旨,八路軍的性質,抗日力量的源泉。 大量的圖片、實物展示了當年抗日風起雲涌的太行山區中129師、各軍分區的基幹支隊和廣大遊擊隊,分散在太行山區配合地方黨組織,宣傳群衆,發動群衆,組織武裝,建立政權。通過畫面,展現了抗日烽火燃遍太行山區,處處呈現出“父送子,妻送郎”上戰場的動人場面。軍民團结,粉碎了日寇第二次“九路圍攻”,發動了百團大戰,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提高了中國共産黨和八路軍的聲威,鼓舞了全國軍民抗戰到底的必勝信心。第三展廳詳細介紹了太行根據地經過三年的發展成為華北敵後一個重要的抗日堡壘。
  八路軍前方總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駐在這裏,指揮了華北地區的抗日戰爭,粉碎了日寇從1940年起嚮抗日根據地發動的瘋狂“掃蕩”,衝破了國民黨反動派對根據地的封鎖、包圍和進攻,剋服了連續兩年的自然災害,實行了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以武裝鬥爭為核心的全面對敵鬥爭方針,實行了減租減息,開展了生産自救,組織了移墾互濟活動,使華北抗日根據地得到了進一步鞏固和發展,為取得華北敵後抗戰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第四展廳通過一幅幅圖表,使人們看到了“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八路軍連續剋敵製勝,收復失地,把廣大敵占區的人民群衆從水深火熱中解救出來,根據地迅速擴大。太行人民為了保衛勝利果實,掀起了空前規模的參軍參戰,軍民團结,配合軍隊大反攻的情景。朱德總司令連續發佈總攻命令,各路大軍反攻前綫捷報頻傳,太行軍民和全國人民一道,經過八年浴血奮戰,終於使日軍在1945年9月2日簽字投降。
  人民勝利了,洗雪了國恥。為了充分表現太行軍民的革命精神和對革命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在展覽結束時安排瞭解放戰爭的序幕。 全館共收藏珍貴的歷史照片700多件,展出383幅,其中反映百團大戰現場照片36幅,在全國是首次展出;收藏珍貴革命文物800多件,展出523件,其中紅軍長徵時用過的行軍鍋,外國朋友用過的外文打字機等珍品26件也同時展出。 在題詞廳內,懸挂着鄧小平、楊尚昆、徐嚮前、聶榮臻、薄一波、秦基偉等四十多位中央領導的親筆題詞。通過紀念館的大型文物、圖片陳列展覽,展示了太行乃至華北地區抗戰原貌,宣傳了八路軍的歷史功績,頌揚了人民群衆的獻身精神和巨大貢獻,再現了朱德、彭德懷、劉伯承、鄧小平、楊尚昆、左權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傢的光輝形象,是深入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一個極好陣地。 由鄧小平同志題寫館名的“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坐落於山西省武鄉縣,館址背倚鳳凰山,面臨汾河水,占地面積18萬平方米。館內分為展覽區、遊覽區兩部分。據介紹,該館開
  館13年來,共接待觀衆160餘萬人次。紀念館二期擴建工程主要包括八路軍雄風碑林、遊擊戰術演示廳、將帥廳、青少年教育培訓基地、抗戰影視中心等項目,建成後將進一步加強這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影響力。
紀念館部局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按照八路軍抗戰史發展脈絡佈置,共分六大部分。第一部分,日軍全面侵華,八路軍出師抗戰。第二部分,開展敵後遊擊戰爭,創建抗日根據地。第三部分,粉碎日軍“掃蕩”,鞏固和發展抗日根據地。第四部分,戰勝嚴重睏難,堅持敵後抗戰。第五部分,進行局部反攻,恢復和擴大抗日根據地。第六部分,進行全面反攻,奪取抗日戰爭最後勝利。
  展區內通過重塑英烈遺像,模擬當年情景製作平型關大捷、黃崖洞兵工廠等場景,展示一千多件珍貴文物和七百八十多幅歷史圖片資料,並藉助聲、光、電多媒體手段,將一幕幕歷史場景逼真地擺在遊客面前,展覽更具歷史縱深感和現場感染力。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於一九八八年建成開館,鄧小平題寫館名,是經中共中央批準在綜合晉冀魯豫二百多個革命紀念地的基礎上,由山西省政府投資興建的大型博物館,也是全國惟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軍八年抗戰史實的大型革命紀念館。
  去年十月,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擴建改陳工程開工奠基,山西省委、省政府委托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做了整體規劃和環境藝術設計。展覽館面積從原來的七點四萬平方米擴展到十四點八萬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一點二萬平方米。
紀念館網站
  http://www.baluju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