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八月菊
  八月菊 [菊科] [翠菊屬]
  別 名:江西臘、藍菊、翠菊拉丁名:callistephus chinensis
  産地分佈:
  原産我國北部,1728年傳入法國,緊接着1731年被英國引種,以後世界各國相繼引入,經過雜交選育,新品種不斷上市。至今,英國的湯普森·摩根公司,以色列的丹齊傑花卉公司,荷蘭的菲德斯公司等都從事翠菊的育種和生産,選育了許多新品種,使中國的翠菊成為歐洲花卉市場的重要草花之一。在亞洲,日本的坂田(sakata)種子公司也培育出不少翠菊好品種,使翠菊在日本草花中占有一定份額。
  形態特徵:
  翠菊為一年生草本。莖直立,全株疏生短毛。葉互生,長橢圓形。頭狀花序單生枝頂。舌狀花花色豐富,有紅、藍、紫、白、黃等深淺各色。栽培品種繁多,有重瓣、半重瓣,花型有彗星型、駝羽型、管瓣型、鬆針型、菊花型等,按植株高度又分為高稈種45~75釐米、中稈種30~45釐米、矮稈種15~30釐米。常見品種有小行星(asteroid)係列,株高25釐米,菊花型,花徑10釐米,有深藍、鮮紅、白、玫瑰紅、淡藍等色,從播種至開花120天。矮皇后(dwarfqueen)係列,株高20釐米,重瓣,花徑6釐米,花有鮮紅、深藍、玫瑰粉、淺藍、血紅等,從播種至開花需130天。迷你小姐(minilady)係列,株高15釐米,球狀型,花色有玫瑰紅、白、藍等,從播種至開花約120天。波特·佩蒂奧(potn'patio)係列,株高10~15釐米,重瓣,花徑6~7釐米,花色有藍、粉、紅、白等,從播種至開花衹需90天。矮沃爾德西(dwarfwaldersee),株高20釐米,花朵緊湊,花色有深黃、純白、中藍、粉紅等。地毯球(carpetball),株高20釐米,球狀型,花色有白、紅、紫、粉、紫紅等。彗星(comet)係列,株高25釐米,花大,重瓣,似萬壽菊,花徑10~12釐米,花色有7種。夫人(milady),株高20釐米,耐寒、抗枯萎病品種。莫拉凱塔(moraketa),株高20釐米,花米黃色,耐風雨。普魯霍尼塞(pruhonicer),株高25釐米,舌狀花稍開展,似蓬頭,花徑3釐米。木偶,株高15~20釐米,多花型,花似小菊,花色多。仕女係列,分枝性強,重瓣,花大,花徑7釐米。以上品種均適合盆栽觀賞。
  生長習性:
  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怕高溫多濕和通風不良。
  翠菊的生長適溫為15~25℃,鼕季溫度不低於3℃。若0℃以下莖葉易受凍害。相反,夏季溫度超過30℃,開花延遲或開花不良。
  翠菊為淺根性植物,生長過程中要保持盆土濕潤,有利莖葉生長。同時,盆土過濕對翠菊影響更大,引起徒長、倒伏和發生病害。
  翠菊為長日照植物,對日照反應比較敏感,在每天15小時長日照條件下,保持植株矮生,開花可提早。若短日照處理,植株長高,開花椎遲。
  園林用途:
  翠菊品種類型很多,花型多變,花色豐富,花期較長,在園林中廣泛應用。矮型品種適用於毛氈花壇和花壇的邊緣,也宜盆栽。中型和高型品種可用於各種園林佈置。高型品種還常作背景花卉,是良好的切花材料。
  繁殖培育:
  翠菊常用播種繁殖。因品種和應用要求不同决定播種時間。若以盆栽品種小行星(asteroid)係列為例:可以從11月至翌年4月播種,開花時間可以從4月到8月。翠菊每剋種子420~430粒,發芽適溫為18~21℃,播後7~21天發芽。幼苗生長迅速,應及時間苗。
  翠菊出苗後15~20天移栽1次,生長40~45天後定植於盆內,常用10~12釐米盆。生長期每旬施肥1次,也可用"卉友"20-20-20通用肥。盆栽後45~80天增施磷鉀肥1次。翠菊為常異交植物,重瓣品種天然雜交率很低,容易保持品種的優良性狀。重瓣程度較低的品種,天然雜交率很高,留種時必須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