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耳毛兔,亦即中系安哥拉兔。安哥拉兔原产英国,输入世界各地后又培育出不同的优良品系。
1926年,法国传教士将安哥拉兔引入上海,以后又曾从日本引进英系安哥拉兔。我国著名小动物专家冯焕文先生,于新中国成立前即在上海创办中华种兔场,倡导饲养安哥拉兔。无锡陆理成先生创办惠康牧场饲养过安哥拉兔。新中国成立后,群众在英、法系安哥拉兔杂交的基础上,并掺入中国白兔的血统,经过长期选育而形成中系安哥拉兔,它的代表类型是全耳毛狮子头,简称全耳毛兔。
【外貌特征】
全耳毛兔被毛纯白色,头短而宽,耳壳密生细长绒毛飘出耳外,甚为美观,额毛、颊毛丰盛并常遮住眼睛,正面看仅能见到鼻尖和嘴吧,形似狮子头。体型稍长,骨细皮厚,体毛纤细而长,粗毛少,且延伸到脚部。
【产地与分布】
全耳毛兔是江苏省苏南地区育成的毛用兔地方品种,早在清末民初,始有外国传教士将安哥拉兔带入江苏。20、30年代又有少数实业家和知识界人士相继从日本引进英系、法系安哥拉兔。起初在无锡等地饲养,后逐步扩散到苏南各地农村。群众利用英、法两系安哥拉兔杂交及与本地白兔杂交,杂种兔群不断扩大。
新中国建立后50年代,又经对杂种兔群进一步选育,逐渐培育形成中系安哥拉兔-全耳毛兔的新兔种。
目前,全耳毛兔主要分布苏南地区的吴江、宜兴、武进等县。1987年江苏全省毛用兔年末存栏量为156.17万只,其中全耳毛兔约占20%左右。
【生产性能】
全耳毛兔繁殖力强,平均每窝产仔7.5只左右,一年能繁殖8-9胎。成年兔体重2.5-3.5公斤,年平均剪毛量约370克左右, 个别达500克以上。
【饲养价值】
全耳毛兔的主要特点是适应性强,耐粗饲,繁殖力高,绒毛品质好。其外貌特征为,周身如球(侧面看外观似毛球),双耳如剪,两眼如珠,脚如虎爪。它头毛丰盛,耳毛浓密,背毛、腹毛齐全。该兔主要缺点是,体型较小,成兔体重2.5~3千克;产毛量低,年产毛仅200~300克。
为了提高全耳毛兔的产毛量,拉大体型,并保持其优点,1982年,南京农业大学和吴江县养兔协会受江苏省科委的委托,对全耳毛兔进行本品种选育,经过3年多的选育,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成兔体重达3千克以上,年产毛量达500克以上。由于德系安哥拉兔的引进和推广,纯种全耳毛兔已越来越少,几乎绝迹。
20世纪80年代初,张家港市多管局,用德系安哥拉兔改良全耳毛兔,取得较好的效果,德×中一代兔年产毛量500~600克,德×中级进二代兔年产毛量达600~800克。
我国自己选育的安哥拉兔高产群。长期以来,我国饲养的中系安哥拉兔,不仅体型小,产毛量也较低。进入80年代以后,国内在进行德系安哥拉兔纯种选育的同时,开展“德×中”杂交选育,经过近10年的努力,浙江、上海等地先后培育出一群高产安哥拉兔,其产毛性能远远超过德系安哥拉兔,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明星安哥拉兔。
上海市南汇县某长毛兔总场,在1993年4月“创世杯”赛中,发现2只世界超级长毛兔母兔,堪称世界长毛兔“皇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