剋魯泡特金
目錄
No. 1
  彼得· 阿歷剋塞維奇·剋魯泡特金(俄語:Пётр Алексе́евич Кропо́ткин,1842年12月9日—1921年2月8日),俄國革命傢和地理學家,無政府主義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無政府共産主義”的創始人。
  因為他父親是俄國世襲親王,他被人稱為是“無政府王子”,但他拋棄了貴族繼承權。他有許多著作,比較著名的有:《田野、工廠和工場》、《互助論:進化的一種因素》、《奪取面包》。他也曾為1911年版的《不列顛百科全書》撰寫過條目。
  生平
  剋魯泡特金出生於莫斯科,他的父親是世襲的魯裏剋親王,母親是一位將軍的女兒,他的母親博覽群書,具有自由思想。1857年,15歲的剋魯泡特金進入聖彼得堡的士官生學校,這個學校是由100多15歲的貴族子弟組成,是一種軍事學校,直接受命於皇宮。他在這裏一直待到1862年,這個期間,他讀了大量的書,尤其是法國歷史和百科全書,他開始對俄國農民的現狀感興趣,受到自由革命的文學影響很大。
  1862年畢業後他要到部隊服役,士官生學校的學生有自己選擇具體部隊的權力,他選擇去西伯利亞哥薩剋團,作為赤塔省長的副官,後來又成為駐伊爾庫茨剋的東西伯利亞省長的哥薩剋事務助理。
  1864年,剋魯泡特金被任命對滿洲地形進行考察,他的考察一直深入到黑竜江和鬆花江流域。1867年他離開部隊回到聖彼得堡,進入聖彼得堡大學,成為俄國地理學會地理分會的秘書,1873年他出版了一部著作,指出當時亞洲地圖中山脈走嚮從北嚮南是錯誤的,應該是從西南嚮東北的走嚮。
  1871年他考察了芬蘭和瑞典的冰川沉積。其時俄國地理學會任命他為秘書,被他拒絶,並放棄貴族繼承權,他認為他的責任已經再也不是去發現新的科學,而應該是幫助人民,他回到聖彼得堡,加入了革命黨。
  1872年他訪問瑞士,在日內瓦加入了社會主義的“國際工人協會”,接觸了更為激進的“汝拉山區鐘錶工人聯盟”,他基本形成了無政府主義的觀念,回到俄國後,他開始參加革命活動。
  1874年,他被捕入獄,兩年後越獄逃跑。1876年逃往英國;以後又去瑞士,加入了汝拉聯盟;1877年前往法國巴黎,幫助成立社會主義運動;1878年,回到瑞士,他為汝拉聯盟編輯出版刊物《起義》和其他幾種宣傳革命的小册子。
  188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遇刺身亡,瑞士政府應俄國要求將剋魯泡特金驅逐出境。他到了法國的托農,然後移居倫敦,一年後回到托農。很快法國政府將他逮捕,在裏昂經過特殊法律的審判,一參加國際工人協會罪判5年監禁,但經他在法國議會中的支持者不斷地遊說,1886年提前釋放。他後來定居在倫敦附近達30年。
  1902年,他出版了《互助論:進化的一種因素》,主張雖然達爾文主義認為自然界的法則是“適者生存”,但在動物世界存在另一種重要的法則——合作,動物組成群體更利於生存競爭,在群體中年長的動物更容易生存下來,因此也更能積纍經驗,不會互助合作的動物種類,更容易滅亡。
  他為1910年不列顛百科全書撰寫了有關無政府主義和其他方面的條目。
  俄國二月革命推翻沙皇后,剋魯泡特金返回俄羅斯,1917年6月,75歲高齡的剋魯泡特金返回聖彼得堡受到熱烈的歡迎,他拒絶了臨時政府為他提供的教育部長職務,致力於寫作倫理學史,1921年在莫斯科附近的季米特洛夫村逝世,葬於諾沃德維奇公墓,成千上萬的人打着無政府主義的黑旗為他送葬。為了紀念他,蘇聯政府將遠東的一座城市命名為剋魯泡特金
  影響
  剋魯泡特金主張進化的重要因素是合作而不是競爭,因此人類社會應該發展成分散的、非政治的、合作的社會,人們不受政治、宗教、軍隊的幹預,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他提出的無政府共産主義主張取消私人財産和不平等的收入,按需分配,主張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相結合。他認為要實現這種理想,需要從教育青少年入手,青少年不僅要學習書本知識,還要參加勞動和戶外考察。他主張對監獄制度進行徹底的改革,應以教育為主,懲罰為輔。
  剋魯泡特金一生公正無私,胸懷坦蕩,從不計較權力和物質利益,受到許多人的敬佩。法國作傢羅曼·羅蘭評價他在生活中實現了托爾斯泰追求的理想。英國作傢王爾德說他是自己見到的僅有兩位真正快樂的人之一。
  主要著作
  《互助論:進化的一種因素》
  《田野、工廠和工場》
  《奪取面包》
  《法國大革命》
  《在俄國和法國的監獄中》
  《革命者回憶錄》
  《倫理學史》(未完成)
  《冰河時代研究》
  《關於歐亞大陸的討論》
  《聆聽,無政府主義者!》
  《嚮青少年呼籲》
英文解釋
  1. :  Kelupaotejin
包含詞
無政府主義批判--剋魯泡特金在中國彼得·阿歷剋塞維奇·剋魯泡特金
剋魯泡特金倫理學王鴻禎譯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剋魯泡特金互助論周佛海譯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