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歐 >希臘 >伊拉剋裏翁 > 剋諾索斯宮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剋諾索斯宮交通 伊拉剋裏翁交通便利,有一個國際機場和港口,是島上的交通樞紐。
  
  據希臘古典作傢希羅多德和亞裏斯多德記載,剋諾索斯宮殿的主人是米諾斯王,他曾稱霸於地中海世界,他是最早的立法者和最早的海軍統帥。希臘神話中“米諾斯牛”及“迷宮”的傳說,即源於這一史實。
  
  剋諾索斯王宮位於剋諾索斯一座名叫凱夫拉山的緩坡上,周圍古木參天。它是一座規模巨大的多層平頂式建築,占地22000平方米,有大小宮室1500多間。1400多平方米的長方形中央庭院把東宮和西宮聯結成一個整體。庭院四周建有國王寶殿、王後寢宮,還有廟宇(雙斧宮)、珍寶庫、住所等等。位於高坡地區的西宮的大部分宮室為三層建築,而在低坡地區的東宮多為四層建築。
剋諾索斯宮
  剋諾索斯王宮位於剋諾索斯一座名叫凱夫拉山的緩坡上,周圍古木參天。它是一座規模巨大的多層平頂式建築,占地22000平方米,有大小宮室1500多間。1400多平方米的長方形中央庭院把東宮和西宮聯結成一個整體。庭院四周建有國王寶殿、王後寢宮,還有廟宇(雙斧宮)、珍寶庫、住所等等。位於高坡地區的西宮的大部分宮室為三層建築,而在低坡地區的東宮多為四層建築。用來支撐屋面的立柱都用整棵百年大樹鋸刨而成。為了矯正人們視覺上的差異,所有立柱都鋸刨成倒立的圓錐柱體。但遠遠望去,這些立柱上下一般粗細,顯得十分雄渾協調。各建築之間有長廊、門廳、復道、階梯等相接,真是千門百戶,麯折通幽。在逶迤漫長的屋檐上,裝飾着一對對用陶土燒製的有着宗教含義的U字形黃色牛角。
簡介
  名稱:剋諾索斯宮
  地址: 伊拉剋裏翁城(Iraklion)南五公裏
  如何到達: 公共汽車:2號公車(伊拉剋裏翁─剋諾索斯)
  開放時間: 周一─周五8:00─19:00,
  周六、周日8:00─17:00,
  鼕季周一─周五8:00─17:00,
神話傳說
  據希臘古典作傢希羅多德和亞裏斯多德記載,剋諾索斯宮殿的主人是米諾斯王,他曾稱霸於地中海世界,他是最早的立法者和最早的海軍統帥。希臘神話中“米諾斯牛”及“迷宮”的傳說,即源於這一史實。
  相傳,在剋裏特島上有個剋諾索斯國,國王米諾斯是個牛首人身怪物,他力大無窮,又十分兇殘,但剋諾索斯國相當強大,稱霸愛琴海區域。他命人建造起一座別緻的王宮,任何人要是進入這座王宮,就無論如何也無法走出來,所以稱它為“迷宮”。這位妖王十分殘忍,他要求雅典每9年嚮他進南7個男童、7個女童年, 這些童男童女都被投入迷宮,為牛首人身怪物所害。這年又輪到雅典進貢,雅典王的獨生子忒修斯自告奮勇帶着其他童男童女渡海來到剋裏特。他勇敢英俊,智慧過人,贏得了剋諾索斯國王的女兒阿裏亞娜的芳心。
  剋裏特公主阿裏亞娜去戴達魯斯請示他助意中人一臂之力,戴達魯斯給了阿裏亞娜一團綫,幸虧這團綫,提修斯在殺掉怪獸之後纔得以走出迷宮。米諾斯王一下子失去了殺人怪獸和心愛的女兒,惱羞成怒,追查一番,得知是戴達魯斯的綫團幫助提修斯走出了一旦進入就休想出去的迷宮。與此同時,戴達魯斯,這位極其聰慧的發明傢也認識到了他的危險境地,决定帶着他惟一的獨生子伊卡洛出逃。米諾斯認為衹要守住剋裏特所有的港口,戴達魯斯就插翅難飛,卻沒有想到戴達魯斯真的能夠插上翅膀。戴達魯斯先用輕薄的木頭製成了翅的形狀,然後在上面塗上蠟,在蠟面粘上密密的鳥羽。伊卡洛和父親同飛,不一會兒便迷失方向,忘記了父親臨行前的囑咐,漸漸越飛越高,太陽的熾熱使蠟熔掉、羽毛削落,伊卡洛墜入海中,葬身魚腹。痛苦的戴達魯斯無望地在雅典城等待他那永遠飛不到的兒子。
  神話雖然是無稽的,一但它也往往與當時的現實有一定聯繫。從考古發掘到的資料分析,當時的剋裏特統治者的確十分兇殘,他們不僅對內剝削和壓迫奴隸,而且對外進行侵略和掠奪,把搜刮來的大量珍寶藏於王宮密室,供自己肆意享樂。
  宏大而奇特的剋諾索斯宮,經過屢次破壞和重修,內部空間奧妙非凡,確實好像一座迷宮。王宮的中間是個長方形庭院,四周建有國王寶殿。王後寢宮、王族屋室以及包括祭祀室、貯藏庫等在內的各種宮室共1700餘間。一條條長廊、復道和一扇扇重門,將整座建築物連接在一起。房屋和院落之間麯折多變,多級石造樓梯又使樓上樓下變得高低暢通、錯落有緻,難怪人們不由得眼花繚亂。初次進宮,真是很難按原路復出呢!現存的這座王宮被證實是建於公元前一千多年的“第二王宮時期”,因為它是剋裏特島北部剋諾索斯城中的第二座王宮,座落在凱夫拉山的斜坡上,占地二萬多平方米,為多層平頂式建築,宏偉壯觀,被認為是米諾斯燦爛文化的代表之作。
  宮內建築裝飾精彩多樣,其中那形式奇特,上大下小的倒柱很有藝術價值,各個宮室和長廊上裝飾的壁畫也更是瑰麗多姿、富有情趣。內容有歡慶舞蹈、嚮神獻禮、奔牛比賽的場面和一些動物、風景畫,尤以中央庭院南側一宮室內一幅題為《戴百合花的國王》最為著名。畫面上,國王頭戴飾以百合花的孔雀羽的王冠,身穿短裙,腰束皮帶,神采栩栩如生,正是當年米諾斯王的寫照。由於采用的是從植物和礦物中提煉出來的顔料,至今丹青依舊,鮮豔如初。這在公元前兩千年前,的確是難能可貴的。這也說明距今三千多年的米諾斯文化已經相當發達了。
王宮概貌
  著名的剋諾索斯米諾宮坐落在距伊拉剋利翁南部大約5-6千米的地方。剋諾索斯宮是拜占廷時期(2800-1100 BC) 整個歐洲最氣派、最豪華的建築。
  出土的文物原先由Minos Kalokairinos負責,而後由英國人阿瑟·埃文斯管理。王宮總共建了兩次,一次比一次漂亮。
  在剋裏特島上總共有4個米諾王宮,而剋諾索斯宮是其中最大的一個。在各王宮的庭院、寺廟和儲藏室你能看到他們都有其相同之處。在剋諾索斯宮你可以看到兩個很大的石鋪院子、為數教多的儲藏室、寺廟、個人房間以及劇院。王宮的一些地方有4-5層樓那麽高。引領你上樓或者下樓進入地下層的樓梯是由薄薄的雪花石膏所製。
  剋諾索斯王宮位於剋諾索斯一座名叫凱夫拉山的緩坡上,周圍古木參天。它是一座規模巨大的多層平頂式建築,占地22000平方米,有大小宮室1500多間。1400多平方米的長方形中央庭院把東宮和西宮聯結成一個整體。庭院四周建有國王寶殿、王後寢宮,還有廟宇(雙斧宮)、珍寶庫、住所等等。位於高坡地區的西宮的大部分宮室為三層建築,而在低坡地區的東宮多為四層建築。用來支撐屋面的立柱都用整棵百年大樹鋸刨而成。為了矯正人們視覺上的差異,所有立柱都鋸刨成倒立的圓錐柱體。但遠遠望去,這些立柱上下一般粗細,顯得十分雄渾協調。各建築之間有長廊、門廳、復道、階梯等相接,真是千門百戶,麯折通幽。在逶迤漫長的屋檐上,裝飾着一對對用陶土燒製的有着宗教含義的U字形黃色牛角。
  遊客可以通過敞開着的窗戶、門、進光孔觀看整個宮殿。米諾斯熱愛自然也熱衷於用壁畫裝飾宮殿的墻壁。他們的題材取自於日常生活或者自然本身。據說沒有一個遊客是可以在沒有人帶領的情況下獨自一人進入王宮的,原因是因為沒有人能走出著名的“迷宮”。“迷宮”這個名字來自於"Lavrys"一詞,這個詞的意思是“雙面斧”。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使用斧子(在王宮裏也找到了很多斧子),甚至在剋諾索斯宮的墻壁上也繪有斧子。所以迷宮的意思是“雙面斧房子”或者就是指宮殿本身。
  參觀剋諾索斯米諾宮,欣賞王帝與王後裝飾有可愛的藍色海豚的宮殿實在是一件激動人心的事。除此之外,也不要忘了參觀歐洲可能最古老的王座:米諾斯王帝的由雪花石膏所製的放置在金鑾殿的寶座。
迷不虛傳
  稱剋諾索斯宮為“迷宮”,的確名不虛傳,儘管經過好幾次破壞和重修,但其內部空間仍顯示出它的奧妙非凡。宮內蒙古自治區過道和樓梯麯折迂回,穿堂入室,樓上樓下高低錯落,確實使人眼花繚亂。一般人初次進宮就好像進入迷陣,幾次都轉回剛剛走過的地方,很難按原路箸出。難怪神話中的阿裏阿德沓公主擔心提修斯迷途難返,給了他一個綫球,讓他把綫的一端拴在入口處,然後再深入“迷宮”。
  “覲見室”位於西宮的底層,這是修復得比較完整的宮室之一。室內有一張保存完好的御座。它暖和石膏製成的,樣子同今天我們通常坐的高背靠椅相差無幾,遠不如中國古代帝王的御座那樣考究。據說海牙國際法庭首席法官的座椅就是按照這張御座仿造的。
  為瞭解决如此一座錯綜復雜、樓屋衆多的建築的空氣調節和採光問題,古代剋裏特建築師運用光學和幾何學的原理,在緊密相連的各幢樓室間建有一個個天井,讓光綫和空氣通過靠着天井的窗戶和通風口進入室內。由於底層光綫較暗,在天井的一角裝有一塊磨光的大理石。光綫通過大理石的反射投入房間,使位於底層的屋室照樣光綫明亮。
  王宮還鋪設有至今看來依然比較科學、完備的供水、匯雨和排水係統。在東宮王後寢宮旁邊的盥洗室看到的部分排水管道相當別緻,它是由一節節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狀陶土燒製的圓筒銜接起來的。當污水通過管道排到外面時,根據水力學原理,水流隨着管道口徑的變化産生衝力,達到避免堵塞排水係統的目的。
壁畫藝術
  這座王宮確可稱做藝術之宮。建築裝飾十分精彩多樣,特別是那些為數衆多的壁畫更是古代剋裏特文化的瑰寶。這些壁畫,形象生動,又富有情趣,這在公元前2000年的時候,的確是難能可貴的,成為古希臘繪畫藝術最突出的代表,這也說明距今3000多年的剋裏特文化已經相當發達了。
  壁畫大體分兩類:一類描寫宗教活動場面和帶有宗教色彩的神話;另一類運用寫實的方法刻畫人的日常活動和動物的形態。
  覲見室的壁畫是表現三衹臥伏在蘆葦叢中的鷹頭獅身、帶有翅膀和蛇尾的怪獸。據說這種怪物的頭、身和尾分別代表天上、地面和地下的神靈。壁畫畫面款式奇特,色彩鮮豔,形象生動。
  西宮北側壁畫間裏一幅描寫剋諾索斯王的宗教活動中的競技活動,三名青年男女“鬥牛”的巨幅壁畫。畫中一頭同今天所見的不盡相同的黃牛占去絶大部分的畫面,這頭牛正嚮前猛衝,一個少年在牛前全力按住牛角。牛身後的少年則腳跟離地,雙手揚起,把一名體態輕盈、身着紅裝的少女拋嚮空中,少女在空中做完空翻動作後,穩穩是倒立在牛背上。
  在中央一庭院南邊一間宮室墻上有一幅關於剋諾索斯王的壁畫。壁畫同真人一般大小,畫中的國王頭戴裝飾有百合花和孔雀羽毛的王冠,過肩的長發嚮後飄動,脖子上挂着用一朵朵百合花串在一起的項鏈,腰束皮帶,身着短裙,正大步流星地嚮前走去。由於王冠和項鏈都裝飾着百合花樣的飾物,所以這幅壁畫被叫做“戴百合花的國王”。
  畫這些壁畫所使用的顔料都地從植物、礦物以及骨蠃(一種海生貝類)中提煉的,色彩自然、鮮豔。古代畫傢通常是在墻壁上的泥板尚未幹透時揮筆作畫的,這樣能使色彩滲入泥板,經久不退。
  生動逼真的壁畫在王宮中到處可見。皇后寢宮中描繪舞女和海豚在水中遊蕩的壁畫以及其他宮室和長廊中的諸如“藍色的姑娘”、“持杯者”、“蛇神”等,也都無不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充分表現了古代剋裏特人的藝術智慧。
  在王宮中還發現了數以千計的石印章,刻有象形文字的泥餅和兩種象形文字的泥版文書,以及金器、銀器、陶器等。這些珍貴的文物都收藏在伊拉剋裏翁考古博物館。
毀滅消亡
  在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450年間,地中海剋裏特島上的剋諾索斯宮是米諾斯文化的中心。在剋裏特島以北的約110千米處有一個火山島,即桑托林島(現稱錫拉島—譯註)。
  大約在公元前1450年,在難能可貴的托林島和剋裏特島發生了若幹次破壞性極大的地質變動。人們不知道這些變動是間隔幾年纔發生,還是同時總爆發的。但是大傢已知道,桑托林島有過巨大的火山爆發,之後又遭海嘯侵襲。桑托林島上的居民點完全被熔融的岩流毀滅。同時,大量的火山灰雲升入空中。而根據一些考古學家的意見,火山灰掩埋了剋諾索斯宮
  可以肯定的是,當20世紀初剋諾斯宮被發掘出來時,考古學家們必須挖穿火山噴出的物質。他們還發現了受地震嚴重破壞的痕跡,地震可能是同一次地質變動引起的。有一種推測認為,地震可能先發生,使米諾斯人有時間離開剋諾索斯宮,駕船逃跑。後來他們可能被海嘯淹沒。
  事件發生的具體經過不可能知道,但這次災難標志着米諾斯文化湮沒的開始。
  桑托林島在歷史上一直是火山噴發的場所。最壯觀的一次是公元前196年的海底火山噴發,當時從海面噴射出的火焰持續了4天。這次火山噴發結束後,形成了一個新的島嶼。
  剋裏特島以北的桑托林島如草圖和照片所示。出自該島火山噴發的火山灰,被認為完全掩埋了宏偉的剋諾索斯宮
伊文思挖掘
  1900年3月19日, 英國考古學家亞瑟-翰-伊文思開始挖掘赫拉剋利翁的剋諾索斯宮。這是公元前16世紀剋裏特的文化中心,也是希臘神話中虛構的米諾斯國王的首府。他的舉動是大膽的、具有獨創性的,無疑要花費伊文思的一大筆金錢。他個人有着可觀的財富,計劃自費重新修建這座古老的宮殿。目前尚不知完成這項工程需用多長時間,但是,總有一天,他會發現彌諾斯文明的一些重要的科學資料。
彌諾斯文明
  米諾斯文化是愛琴海周圍地區最早出現的古文化之一。直到100多年前,米諾斯文化還衹被認為存在於神話中。
  傳說有一個名叫米諾陶洛斯的半人半牛的怪物,住在一所迷宮裏。他是王後帕西淮的兒子。王後米諾斯國王人建造迷宮,用來隱藏這令人恐懼的怪物。每年米諾陶洛斯要吞食7名童男和7名童女,直到希臘王子修斯把他殺死。
  當英國人阿瑟-伊文思爵士在剋裏特島上發現剋諾索斯宮時,他便確信它就是傳說中的迷宮。他開始在遺址上發掘,並認為那是一座有5層,1000多間房間的巨大王宮。
  王宮建公元前1700年—公元前1450年間。建築物不連貫,散布在山麓上。王宮由一位經驗豐富的人設計建造,他甚至設計了復雜的排水係統。
  許多人把米諾斯文化看作是最早出現的歐洲文化。
包含詞
剋諾索斯宮殿剋諾索斯宮內泥塑浮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