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 医学 > 充血性心力衰竭
目录
No. 1
  [概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心瓣膜疾病、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内分泌疾患、细菌毒素、急性肺梗塞、肺气肿或其他慢性肺脏疾患等均可引起心脏病而产生心力衰竭的表现。妊娠、劳累、静脉内迅速大量补液等均可加重有病心脏的负担,而诱发心肌衰竭。
  [症状体征]
  心肌衰竭分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疲倦乏力,呼吸困难,初起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终而演变为休息时呼吸困难,只能端坐呼吸。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现,多于熟睡之中发作,有胸闷、气急、咳嗽、哮鸣,特别严重的可演变为急性肺水肿而表现剧烈的气喘、端坐呼吸、极度焦虑和咳吐含泡沫的粘液痰(典型为粉红色泡沫样痰)、紫绀等肺部郁血症状。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尿少,夜尿,饮水与排尿分离现象等。主要体征是肺底湿性罗音或全肺湿性罗音,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奔马律与交替脉,肝肿大,肝颈回流阳性,x线检查以左心室或左心房增大为主。实验室检查则左心衰竭有臂舌时间延长,飘浮导管测定肺动脉毛细血管楔嵌压增高;右心衰竭有臂肺时间延长、静脉压明显增高。
  现代医学对本病发生的基本原理尚缺乏明确的全面认识。左心衰竭多因左心受到损害,负荷过度,阻力增加;右心衰竭最常见的发病原因是左心衰竭时所产生的肺阻性充血和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较少单独出现。
  左心衰竭的主要诊断依据,是在通常可引起左侧心力衰竭的心脏病基础上发现上述肺阻性充血的特殊症状和征象。胸部x线检查以及功能的测定均有助于诊断。
  [治疗]
  心肌衰竭病因治疗包括基本心脏疾病的治疗及其诱发因素的预防和控制。心力衰竭本身症状的一般治疗要从减轻心脏负荷、增加心排血量、控制体内的钠和水等方面考虑。
  本病在祖国医学中属“心悸怔忡”、“水肿”,“喘证”、“痰饮”等范畴。一般分为心肾气虚、阳虚、气阳两虚或心肾阴虚、阴阳两虚等。心主血脉的功能失常,以致心失所养而心悸怔忡,或阳虚水饮不化,致水饮凌心射肺的惊喘而现咯血之症,或水饮泛溢而水肿。气虚阳微可致血行无力而成痰滞,见有紫绀、肝肿大。"
[概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心瓣膜疾病、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内分泌疾患、细菌毒素、急性肺梗塞、肺气肿或其他慢性肺脏疾患等均可引起心脏病而产生心力衰竭的表现。妊娠、劳累、静脉内迅速大量补液等均可加重有病心脏的负担,而诱发心肌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
  又称泵衰竭,通常是指心肌收缩功能明显减退,使心排血量降低,伴有左心室舒张末压增高,临床上引起肺淤血和周围循环灌注不足的表现,以及两者不同程度的合并存在。
  泵衰竭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特别是患急性广泛性前、侧壁心肌梗死时,更易发生泵衰竭。在泵衰竭早期常伴血压升高,而血压升高、外周阻力增加会加重泵衰竭。因此,泵衰竭的病人若发现血压升高,特别是肺部出现湿啰音-急性肺水肿,应马上采取积极措施,尽快使血压降下来,即所谓打开后负荷,维持血液正常循环,保障组织器官灌注。
[症状体征]
  心肌衰竭分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
  左心衰竭的症状:
  主要表现为疲倦乏力,呼吸困难,初起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终而演变为休息时呼吸困难,只能端坐呼吸。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现,多于熟睡之中发作,有胸闷、气急、咳嗽、哮鸣,特别严重的可演变为急性肺水肿而表现剧烈的气喘、端坐呼吸、极度焦虑和咳吐含泡沫的粘液痰(典型为粉红色泡沫样痰)、紫绀等肺部郁血症状。二尖瓣狭窄患者,左肺动脉扩张压迫左喉返神经时,有声音嘶哑。
  右心衰竭的症状:
  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尿少,夜尿,饮水与排尿分离现象等。右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症状是疲乏无力,但疲乏无力这种症状是许多疾病的一个征象,所以有疲乏无力现象,并不一定表示你患了右侧心力衰竭。比较可靠的一个症状是你身体最低部分由于积水而浮肿。右季肋部不适、胀痛(由于肝淤血所致)。除此之外还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由于胃肠道淤血所致)。
  主要体征是肺底湿性罗音或全肺湿性罗音,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奔马律与交替脉,肝肿大,肝颈回流阳性,X线检查以左心室或左心房增大为主。实验室检查则左心衰竭有臂舌时间延长,飘浮导管测定肺动脉毛细血管楔嵌压增高;右心衰竭有臂肺时间延长、静脉压明显增高。
  现代医学对本病发生的基本原理尚缺乏明确的全面认识。左心衰竭多因左心受到损害,负荷过度,阻力增加;右心衰竭最常见的发病原因是左心衰竭时所产生的肺阻性充血和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较少单独出现。
  左心衰竭的主要诊断依据,是在通常可引起左侧心力衰竭的心脏病基础上发现上述肺阻性充血的特殊症状和征象。胸部X线检查以及功能的测定均有助于诊断。
[治疗]
  心肌衰竭病因治疗包括基本心脏疾病的治疗及其诱发因素的预防和控制。心力衰竭本身症状的一般治疗要从减轻心脏负荷、增加心排血量、控制体内的钠和水等方面考虑。
  本病在祖国医学中属“心悸怔忡”、“水肿”,“喘证”、“痰饮”等范畴。一般分为心肾气虚、阳虚、气阳两虚或心肾阴虚、阴阳两虚等。心主血脉的功能失常,以致心失所养而心悸怔忡,或阳虚水饮不化,致水饮凌心射肺的惊喘而现咯血之症,或水饮泛溢而水肿。气虚阳微可致血行无力而成痰滞,见有紫绀、肝肿大。"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充血性心力衰竭
  疾病编码:
    428.003
  归属系统:
    心血管系统
  药疗方案:
    ⒈减轻心脏负担(包括休息、利尿、镇静,限制水钠摄入及血管扩张剂的应用等)。
  ⒉病因治疗(包括消除诱发因素)。
  ⒊增强心肌收缩力,恢复心肌功能。
百科大全
  充血性心力衰竭
    由于各种因素引起心肌收缩力减低、心脏负荷加重或心室舒张期顺应性减低,使心脏泵功能障碍,以致不能维持足够的心排血量来适应全身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过程。小儿时期心衰以1岁以内发病率最高,先心病引起者最多见。诱发心衰的原因常为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等。临床诊断指征为:①安静时心率增快,婴儿>180次/min,幼儿>160次/min,不能用发热或缺氧解释者。②呼吸困难,青紫突然加重,安静时呼吸达60次/min以上。③肝大在肋下2~3cm以上,或在密切观察下短时间内较前增大1.5cm以上者。④突然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灰,不能用原有疾病解释者。⑤心音明显低钝或出现奔马律。⑥尿少、下肢浮肿,已除外营养不良、肾炎、维生素B1缺乏等原因所造成者。上述前三项为临床诊断的主要指征。尚可结合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有心脏扩大、肺门阴影、肺部淤血等综合分析。治疗原则为去除病因、休息、吸氧、强心利尿、限制液量,及其他药物治疗。
    
英文解释
  1. :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包含词
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性心脏病和肾脏病同时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肾衰竭
高血压性心脏病和肾脏病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性心脏病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
高血压性心脏病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