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无羽毛鳞甲的动物 No feathers, scales of animal body |
身无羽毛鳞甲的动物。古代常用以指人。《大戴礼记·易本命》:“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 汉 王充 《论衡·遭虎》:“夫虎,毛虫;人,倮虫。毛虫飢,食倮虫,何变之有?” 清 龚自珍 《释风》:“且吾与子何物?固曰:倮虫。” |
|
古代动物类别。
古代所称的“五虫”之一,总称无羽毛鳞甲蔽身的动物(倮同裸)。有时也专指人类。
出《大戴礼记·易本命》:“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
《礼记·月令》:“其虫倮。”孙希旦集解:“凡物之无羽、毛、鳞、介,若鼃(蛙)、蟨(蚓)之属,皆倮虫也。而人则倮虫之最灵者。”
也作“蠃虫”。
《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时则有蠃虫之孽。”颜师古注:“螽、螟之类。无鳞甲毛羽,故谓之蠃虫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