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 : 地理學教育 : 神經病學 : 電氣自動化 : 冶金 > 侵蝕
目錄
No. 1
  逐漸地破壞或腐蝕岩石經自然侵蝕風化|抵製不良思想的侵蝕
No. 2
  逐漸侵害使受消耗或損害
◎ 侵蝕 qīnshí ◎ erosion qīnshí
  侵蝕岩
No. 4
  侵蝕公款
No. 5
  逐漸侵害使之毀壞。 宋 陸遊 《玉局觀拜東坡先生海外畫像》詩:“至寶不侵蝕,終亦老侍從。” 峻青 《馬石山上》:“漫長的歲月和那日復一日的風吹雨打,並沒能侵蝕掉大青石上的刻字,它依然是那麽清晰、明顯。”
No. 6
  蠶食。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國猷》:“ 魏 本都 安邑 ,為 秦 侵蝕,不得已東徙 大梁 。”
暗中逐漸侵占 Gradual occupation of secretly
  暗中逐漸侵占。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孔王祠》:“蓋有歲修祭田為祠官所侵蝕,故不敢揭報,恐破其姦也。” 毛澤東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土豪劣紳經手地方公款,多半從中侵蝕,賬目不清。”
No. 8
  侵蝕
  逐漸侵害使受消耗或損害。
  舉例:海蝕陡崖、冰鬥、角峰。
No. 9
  【拼音】:qīnshí
  【解釋】:①逐漸侵害使變壞:病菌~人體。 ②暗中一點一點地侵占(財物):~公款。
  【近義詞】:侵害、腐蝕
  【反義詞】:保養
  【英文】erosion
  【解釋】the wearing away and removal of rock by rivers , sea , ice and the wind.
  出處:(1).逐漸侵害使之毀壞。 宋 陸遊 《玉局觀拜東坡先生海外畫像》詩:“至寶不侵蝕,終亦老侍從。” 峻青 《馬石山上》:“漫長的歲月和那日復一日的風吹雨打,並沒能侵蝕掉大青石上的刻字,它依然是那麽清晰、明顯。”
  (2).蠶食。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國猷》:“ 魏 本都 安邑 ,為 秦 侵蝕,不得已東徙 大梁 。”
  (3).暗中逐漸侵占。 清 昭連 《嘯亭雜錄·孔王祠》:“蓋有歲修祭田為祠官所侵蝕,故不敢揭報,恐破其姦也。” 毛澤東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土豪劣紳經手地方公款,多半從中侵蝕,賬目不清。”
  侵蝕
  侵蝕作用或水土流失是自然界的一種現象,是自然環境惡化的重要原因。由於水的流動,帶走了地球表面的土壤,使得土地變得貧瘠,岩石裸露,植被破壞,生態惡化。侵蝕作用可分為風化、溶解、磨蝕、浪蝕、腐蝕和搬運作用。
  水土流失可能是由於自然環境引起的,譬如地勢陡峭,突發大量降水,或者地質變化。但更多的是由於人類活動導致的,譬如過渡放牧,開墾土地,采伐森林等等。
  這種自然現象可以是循環作用的,生態惡化引起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又使得生態更加惡化。於是土地退化,無法耕種。植物死亡,地表裸露。惡劣的生態又更導致氣候的變化,使得整個人類生存的環境變壞。
  水土流失還會使得泥沙淤積,河床擡高,引起水流不暢,水質混濁,甚至導致洪水泛濫,河流改道,就如中國的黃河。
  侵蝕作用也可能是正面的,如河流將碎石帶入下遊.
百科辭典
  qinshi
  侵蝕
  erosion
    零件表面在含固體粒子的流體衝擊下産生的一種磨損。如風扇式磨煤機的衝擊板和水輪機的葉片等都會遭受侵蝕。隨着機械的高速化和強度與重量比值高的材料的廣泛應用,侵蝕越來越引起人們的註意。固體粒子衝擊表面時,磨損率與衝擊角有關。對於塑性材料,當衝擊角約30°時,磨損主要由切削和犁溝作用引起;接近於90°時則疲勞起主要作用。脆性材料在固體粒子的衝擊力作用下可能産生脆性斷裂破壞。高速的流體衝擊,即使不含固體粒子也會造成嚴重的磨損,這稱為流體侵蝕。例如飛機遇到雨滴和汽輪機葉片受到濕蒸汽的侵蝕,會因高速度的多次衝擊而出現點蝕和擦傷。防止侵蝕的主要措施是選擇合適的材料,或在工作表面蒙上一層保護材料如橡膠等,或在設計中設法減輕流體的衝擊等。
     (邵荷生)
    
英文解釋
  1. :  Erosion,  aggression,  corrode
  2. n.:  scouring,  process of eroding or being eroded,  gain upon,  gain on,  eat away,  burn into,  weather,  inroad,  encroachment,  corrosion,  corrasion
  3. v.:  attack,  gnaw,  erode,   erode,   corrode,  corrade
  4. vt.:  scour,  eat
法文解釋
  1. v.  ronger
近義詞
腐蝕, 灼傷, 毀壞, 分解, 消耗某事物, 嚴重損壞
相關詞
澳大利亞地理石灰岩沙漠地質構造地質學外力作用逆掩斷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