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庆忠
  关于该村的由来得从何氏家谱及村中关帝庙的碑文记载说起:该村何氏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先迁武陟县,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再迁南峡窝(今东街村),明万历末年,该村何氏六世先人何庆忠应募戍守辽东,因极善骑射在兵部右侍郎、辽东经略熊廷弼手下做了一名弓箭手。明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熊廷弼被罢职后,庆忠在抗金(后金)名将袁崇焕帐下听令。天启六年,参加了抗击满州军进犯的宁远(今辽宁兴城县兴城镇)大战,在袁崇焕的指挥下打败了满州军,何庆忠因射伤敌军大将,立了战功。后来,明崇祯帝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杀了袁崇焕,同时把一部分戍边军队调往甘肃嘉峪关,防御西北的吐鲁番叛贼和北面的鞑靼(蒙古族的一支)等少数民族,何庆忠也随同戍边。他在西北十多年的防御战中,作战英勇,屡立战功,一直升到参将、副将等职。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年逾古稀的他在清剿吐鲁番叛贼的战斗中身受重伤,特被授予昭武将军,充肃州(今甘肃酒泉市)副总兵,不久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崇祯十六年,归葬汜水县刺棘河雁坡岭(今何寨村),汜水县知县周腾蛟为其作了墓志铭。次年春天,李自成义军攻入北京,崇祯煤山自缢,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十二月,清豫亲王多锋率大军渡过黄河,大肆劫掠杀戮百姓,汜水县遭杀戮尤为严重,曾被何庆忠射伤过的大将的儿子也在清军中并为将领。他指挥手下清兵对何氏大加杀戮,何氏一百多口被杀,何庆忠的四子、五子遭难(其长子、次子在随父戍边时死于肃州),六子被充军湖广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唯有其三子何守思躲过了清军追杀,隐居于刺棘河北沟的土砦下,以后繁衍生息,逐渐形成村落。该土砦高20多米,面积约三亩,四壁陡峭,为防御兵乱,土砦四周又筑起土寨,名曰何家寨。由于何氏家族均住在寨中,这个村就取名叫何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