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竜 > 似鰐竜
目錄
No. 1
  恐竜名稱: 似鰐竜
  拉丁文名: suchomimus teneresis
  恐竜體長: 長12米,高近4米
  恐竜體重: 7噸
  恐竜食物: 肉食
  生存年代: 白堊紀早期
  生存地點: 非洲的尼日爾
  辨認要决: 像鰐魚
  恐竜種類: 蜥臀目·獸腳類
  簡 介
  1997年撒哈拉沙漠的發現表明最後的恐竜的真正的樣子。似鰐竜是一種強有力的恐竜,有着結實的前肢,大爪子和後面沿着背部的背脊。它的頭蓋骨,和重爪竜一樣,是為了適應捕魚生活。那長長的嘴巴大約有100顆銳利的牙齒。他們長而細,最適合抓滑溜溜的魚。
  屬於獸腳類.其化石1997年秋在它的發現者paul sereno的發現品展示會上正式展出.化石長12米,高近4米, 有着30釐米長的大爪,突出的背脊高達0.6米,上面估計會有鮮豔的色彩。
No. 2
  恐竜名稱: 似鰐竜
  拉丁文名: suchomimus teneresis
  恐竜體長: 長12米,高近4米
  恐竜體重: 7噸
  生存年代: 白堊紀早期
  生存地點: 非洲的尼日爾
  恐竜種類: 蜥臀目·獸腳類
  簡 介
  1997年,以芝加哥為根據地的古生物學家保羅·塞裏諾(Paul Sereno)組成一個團隊,在撒哈拉地區發現了新的鯊齒竜與帝鰐標本之後,在尼日爾的泰內雷沙漠(Tenere Desert)附近發現一個新的化石,這個化石約有2/3的骨骸,屬於一種巨大的獸腳類恐竜,而且,這衹動物與現生的鰐類非常類似,他們依據化石頭部的形狀,將化石命名為似鰐竜
  與獸腳亞目恐竜不同,似鰐竜擁有非常長的低矮口鼻部,狹窄的顎部上有約100顆牙齒,這些牙齒稍微往後彎麯。前額有一小角飾。口鼻部末端較大,並有一叢更長的牙齒,這樣的結構最適合咬住體滑的魚。似鰐竜令人聯想到那些以魚類為食的鰐魚,例如生存於印度的長吻鰐,它們也擁有非常長、狹窄的口鼻部。
  似鰐竜的脊椎有高大的延伸物,最高處位於臀部,它們可能撐者由皮膚構成的帆狀物或背脊,高約60釐米,類似棘竜,但沒有棘竜那樣高大,上面估計會有鮮豔的色彩,便於在繁殖季節吸引異性。研究顯示似鰐竜的標本接近成年,身長約11米;科學家們認為似鰐竜成長至成年時,體型將跟暴竜一樣大,身長12米,高度4米,它們的前肢強壯,手部有三指,拇指上有大型鐮刀狀指爪。綜合以上幾點,似鰐竜是種巨大且強壯的動物,以魚類為食,生存於1億年前的撒哈拉地區,當時該地區為多水、類似沼澤的環境。化石寫真
英文解釋
  1. lat.:  Suchomim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