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 > 傘花木
目錄
No. 1
  拉丁名 eurycorymbus cavaleriei (levl.) rehd. et hand.
  中文名 傘花木
  拉丁科名 sapindaceae
  中文科名 無患子科
  保護級別 2
  分佈 臺灣、福建、江西、湖南、湖北、貴州、雲南、廣西、廣東
  現狀 稀有種。傘花木星散分佈於我國中亞熱帶常緑闊葉林區,僅見於低山溝𠔌和溪𠔌林中,易遭砍伐,資源日見稀少,現存植株多為砍伐後的萌蘖株,且常見病腐。
  海拔下限(米) 150
  海拔上限(米) 800 最高1600
  形態特徵 喬木或小喬木,高6-20米。葉互生,偶數羽狀復葉,連葉柄長15-45釐米,葉柄和葉軸被柔毛;小葉4一10對,近對生,長圓狀卵形或披針狀橢圓形,長7一11釐米,寬2.4一3.5釐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疏齒,通常僅下面中脈上疏被柔毛;小葉柄短。花序頂生,排成傘房狀圓錐花序,長15一18釐米;花小,單性異株;雄花梗較雌花梗纖細,長約2毫米,被微柔毛;花萼5深裂,被毛,花瓣5,長圓狀匙形,基部無鱗片,外面被微柔毛;花盤環狀,無毛;雄蕊8。蒴果球形,長7-9毫米,直徑7一8毫米,3深裂,果皮革質,通常僅1個分果瓣發育,密被褐灰色短絨毛;種子球形,黑色,有光澤,種臍小。
  特性 傘花木主要分佈在溝𠔌溪旁的常緑闊葉林中。中亞熱帶常緑闊葉林區,氣候溫暖濕潤,年平均溫16--21℃,1月平均溫5--12℃,個別地區達0℃以上,極端最低溫可達-17℃,7月最高溫5--30℃,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個別可達2700毫米。土壤主要為紅壤或黃壤。為偏陽性樹種,萌蘖力強。花期4--10月,果期7--10月。
  保護價值 傘花木為第三紀殘遺於我國的特有單種屬植物,對研究植物區係和無患子科的係統發育有科學價值。
  保護措施 建議在分佈區內已建立的自然保護區,應將傘花木列入保護對象,嚴禁砍伐破壞,並促進天然更新,加強撫育管理。湖南南嶽樹木園已引種栽培。
  栽培要點 用種子繁殖。造林地以土壤深厚、肥沃、濕潤的低山較好。育苗法與一般常緑闊葉樹相同,用1年生苗造林。直播也可以成功。
花木百科
  傘花木介紹
  傘花木 (Eurycorymbus cavaleriei(Lévl.)Rehd. et Hand.-Mazz.)
  科屬:
  無患子科
  別名:
  形態特徵:
  喬木或小喬木,高6-20米。葉互生,偶數羽狀復葉,連葉柄長15-45釐米,葉柄和葉軸被柔毛小葉4-10對,近對生,長圓狀卵形或披針狀橢圓形,長7-11釐米,寬2.4-3.5釐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疏齒,通常僅下面中脈疏被柔毛;小葉柄短。花序頂生,排成傘房狀圓錐花序,長15-18釐米;花不,單性異株;雄花梗較雌花梗纖細,長約2毫米,被微柔毛;花萼5深裂,被毛,花瓣5,長圓狀匙形,基部無鱗片,外在面被微柔毛;花盤環狀,無毛;雄蕊8。蒴果球形,長7-9毫米,直徑7-8毫米,3深裂,果皮革質,通常僅1個分果瓣發育,密被褐灰色短絨毛;種子球形,黑色,有光澤,種臍小。
  分佈與習性:
  零星分佈於湖北西部神農架,興山、湖南西北部桑植、竜山及西南部通道、城步、綏寧、新寧、洞口和南部宜章,江西南部安遠及西部宜春、安福、泰和,福建東南部福州、福清和中部南平、三明、永安,西北部泰寧以及西南部地、長汀,臺灣臺凝南部高雄以及東部花蓮,廣東北部樂昌、陽山、連山及東部大浦、平遠,廣西北部全州、興安、南丹,雲南東南部蒙自和西北部貢山,貴州東部天柱、黎平、從江、榕江、三都和南部獨山、荔波以及西南部興仁、安竜、興義和北部印江等地。生於海拔150-800(-1600)米的溝𠔌溪旁的常緑闊葉林中。傘花木主要分佈在中亞熱帶常闊葉林區,氣候溫暖濕潤,年平均溫16-21℃,1月平均溫5-12℃,個別地區達0℃,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個別可達2700毫米。土壤主要為紅壤或黃壤。為偏陽性樹種,萌蘖力強。花期4-10月,果期7-10月。
  繁殖與栽培:
  用種子繁殖。造林地以土壤深厚、肥沃、濕潤的低山較好。育苗法與一般常緑闊葉樹相同,用1年生苗造林。直播也可以成功。
  應用:
  稀有種。傘花木為第三殘遺於我國的特有單種屬植物,對研究植物區係和無患子科的係統發育有科學價值。湖南南嶽樹木園已引種栽培。
  圖片:
包含詞
傘花木屬傘花木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