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 > 會戰
目錄
會戰
  battle
  戰爭雙方主力或戰區主力間的作戰。也指戰爭雙方主力的决戰。會戰一詞含義隨着戰爭實踐和軍事學術的發展而有所變化。中國古代兵書《孫子·虛實篇》中就有“故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裏而會戰”的論述。那時會戰係指在預期的時間、地點同敵軍相會並交戰。此後,會戰也指會聚己方軍隊同敵軍進行規模較大的作戰行動。現在世界各國對會戰的解釋不盡相同。蘇聯認為會戰是指交戰雙方重兵集團在極重要的方向或戰區為獲得戰爭(戰局)的戰略性勝利而同時或先後所實施的一係列進攻戰役和防禦戰役。美國認為會戰是指兩軍具有相當規模的武裝力量之間的一次衝突。中國人民解放軍很少使用“會戰”一詞,衹在解放戰爭後期,有時將在主要戰略方向或戰區進行的重大戰役稱為會戰
中國著名會戰
  第一次長沙會戰
  (日軍稱湘贛會戰),指1939年9月14至10月7日, 中國第9戰區部隊在以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接壤地區對日軍進行的防禦戰役。會戰歷時20餘天,日軍未能達成事先計劃的消滅中國軍隊主力的任務,戰役結果反而重新激起了中國軍隊反攻的勇氣和信心。
  第二次長沙會戰
  第二次長沙會戰(日本戰史為第一次長沙會戰),1941年9月17日至10月6日 ,日本第11軍以打擊中國第九戰區軍隊發動的一場戰役,結果中國4個精銳軍被擊潰。
  桂南會戰
   1939年11月,日本侵略軍第21軍司令官安藤利吉為截斷中國廣西與越南的國際交通綫,開闢海軍航空兵對滇越鐵路(昆明至河內鐵路)、滇緬公路作戰基地,指揮第5師團和臺灣混成旅團共3萬餘人,在海軍協助下,於15日在欽州灣登陸,突破中國守軍防禦陣地,中日桂南會戰開始。24日,日軍攻占南寧。隨後,日軍以一部南下攻占竜州及鎮南關;另一部北上攻占高峰隘、昆侖關。中國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為收復南寧,恢復桂越國際交通綫,指揮第四戰區主力分三路反攻南寧:北路軍為第38集團軍共4個師,從思隴嚮昆侖關進攻;東路軍為第26集團軍共4個師,襲擾邕江南岸日軍吸破壞邕欽路,阻止日軍增援;西路軍為第16集團軍共4個師,嚮高峰隘進攻,並阻擊南寧出援之日軍;預備隊為第99軍(欠1個師)。12月18日,北路軍嚮昆侖關發起總攻。第5軍軍長杜聿明以榮譽第1師從昆侖關正面發起總攻,以新編第22師嚮五塘、六塘攻擊,迂回昆侖關側後,19日,西路軍嚮高峰隘、四塘、新圩、吳圩等地進攻;東路軍嚮欽州、小董、大塘等地攻擊,以配合北路軍作戰。北路軍戰至31日,殲滅日軍4000餘人,收復昆侖關。1940年1月上旬,日軍由粵北抽調第18師團和近衛混成旅團增援桂南,28日發起進攻,至2月3日,先後攻占賓陽、昆侖關,隨後收縮兵力於南寧附近。中國軍隊發起反擊,於2月14日再次奪回昆侖關,並進至五塘等地。日軍固守南寧外圍,在四塘、高峰隘、蒲廟之綫與中國軍隊形成對峙,會戰亦告結束。
百科辭典
  huizhan
  會戰
  battle
    戰爭雙方主力或戰區主力間的作戰。也指戰爭雙方主力的决戰。會戰一詞含義隨着戰爭實踐和軍事學術的發展而有所變化。中國古代兵書《孫子·虛實篇》中就有“故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裏而會戰”的論述。那時會戰係指在預期的時間、地點同敵軍相會並交戰。此後,會戰也指會聚己方軍隊同敵軍進行規模較大的作戰行動。在歐洲,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會戰除泛指戰爭雙方主力或獨立戰區兩軍主力的交鋒外,還含有相當戰役的意思。現在世界各國對會戰的解釋不盡相同。蘇聯指交戰雙方重兵集團在極重要的方向或戰區為獲得戰爭(戰局)的戰略性勝利而同時或先後所實施的一係列進攻戰役和防禦戰役。美國指兩軍具有相當規模的武裝力量之間的一次衝突。中國人民解放軍很少使用“會戰”一詞,衹在解放戰爭後期,有時將在主要戰略方向或戰區進行的重大戰役稱為會戰
     (孫嚮明 馮玉琦)
    
英文解釋
  1. n.:  battle,  meeting,  meet for a decisive battle,  join in a battle,  launch a mass compaingn,  launch a mass compaign
近義詞
會戰街道
相關詞
古埃及文明歷史世界歷史歷史事件外國近代戰爭戰爭抗日戰爭軍事
中國歷史桂南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役國民黨湘西抗日雪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