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 : 中國 >吉林 >四平 > 伊通火山群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伊通火山群投訴電話四平市旅遊投訴電話:0434-3643064
  吉林省旅遊投訴電話:0431-5653030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伊通火山群位於伊通滿族自治縣內,距離長春僅65公裏,是一個由16座火山連綿成帶構成的火山群落,屬於國傢級的自然保護區,以其珍貴罕見的火山資源吸引着地質科學家和遊客們。火山群山體多由譯音武岩柱構成,柱體截面為多邊形,有的構成塔式,並由多組石塔構成奇特的“塔林”,置身於塔林中,猶如進入光怪陸離的神怪世界,山體如刀鋒如寶劍如伏虎如睡師,自然的鬼斧神工使人情不自禁的肅然起敬。伊通火山群下轄着西尖山、東尖山、團山、大孤山、東小山、小孤山、南尖山、饅頭山、莫裏青山、馬鞍山、橫小山等火山,其中,西類山、莫裏青山和大孤山的地貌景觀為國內所罕見,尤其值得觀賞。火山群內還有大規模的斷裂岩洞,國內尚為首次發現。我國第一個滿族民俗館也坐落在伊通縣內,在領略了火山的自然魅力之後,前往民俗館補習一下滿族民俗常識,就更會被伊通這神奇的地方深深的吸引住。
No. 2
  伊通火山群位於伊通滿族自治縣內,距離長春僅65公裏,是一個由16座火山連綿成帶構成的火山群落,屬於國傢級的自然保護區,以其珍貴罕見的火山資源吸引着地質科學家和遊客們。火山群山體多由譯音武岩柱構成,柱體截面為多邊形,有的構成塔式,並由多組石塔構成奇特的“塔林”,置身於塔林中,猶如進入光怪陸離的神怪世界,山體如刀鋒如寶劍如伏虎如睡師,自然的鬼斧神工使人情不自禁的肅然起敬。
  位於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境內,面積765公頃,1983年由吉林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1992年晉升為國傢級,主要保護對象為獨特的火山群景觀。
  伊通火山群分佈於伊舒地塹上600平方公裏的範圍內,共有16座230 – 430米高的火山穹丘,其復雜多變的岩石柱狀節理,構成了宏偉、奇特、罕見的火山風光和地質景觀。該火山群典型、獨特的“侵出式”火山成因機製屬國內唯一,在國際上也屬罕見,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觀賞價值。
  保護區於1983年建立,1992年10月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傢級自然保護區。面積為765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火山遺跡。
  一、地理位置
  保護區位於吉林省伊通自治縣境內,地處鬆遼平原東緣的伊舒盆地中。
  二、自然環境
  保護區地形平坦開闊,一座座火山拔地而起,呈北東—南西嚮對應分佈。年均溫4.6℃,無霜期140天;年降水量464-835毫米。
  三、火山資源
  伊通火山群區域地層岩性包括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的沉積岩、變質岩及岩漿岩。其中古生界岩層主要分佈在外圍山地和隆起帶,中生界則分佈於斷陷盆地邊緣和外圍地區,新生界主要分佈於斷陷盆地內。火山群形成於新生代第三紀漸新世至上新世,是世界上少見的基性玄武岩“侵出式”為代表的獨特的“伊通式”火山成因機製。
  火山群由16座火山錐組成,主要有東尖山、西尖山、大孤山、小孤山、莫裏青山、馬鞍山、橫頭山等7座,當地群衆稱之“七星落地”。它們是北東嚮沿依蘭—依通地塹呈兩列分佈。火山個體面積大小不一,大的4平方公裏,小的僅0.0025平方公裏,一般海拔230-430米。個體的形態多呈彎丘狀或錐狀,山頂圓滑,山坡較緩,衝溝不發育。
  火山群中西尖山、莫裏青山、大孤山的山體由柱狀節理發育的玄武岩石柱構成,石柱截面呈五邊形或六邊形,直徑30-50cm,相對高差79米,但因被土石掩蓋,可見柱體衹有30米。
  莫裏青山節理較細,組合形態多變,有的像石階、有的像鷹嘴、有的像虎口、有的像孔雀開屏、栩栩如生,千姿百態,引人入勝,很有觀賞價值。
  大多數山頭岩石裸露,中下部生長有灌叢或次生林。區內火山群對研究火山學、地球構造、岩漿活動以及大地構造等有一定的科學價值。
  吉林伊通火山群國傢級自然保護區,始建於1983年10月,1985年12月晉為省級自然保護區,1992 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而升為國傢級自然保護區。
  世所罕見的伊通火山群,位於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長春市郊區、公主嶺市與四平市境內。由新生代第三紀漸新世至上新世形成的十六座火山穹丘組成。距今約有3380萬年-860萬年,分佈區域達640餘平方公裏,保護區總面積764.8ha,地理坐標東經124°50′至125°22′,北緯43°14′至 43°35′。
  該火山群是屬自然地質遺跡類自然保護區,以緩慢的“擠牙膏”式即“侵出”為特徵形成的熔岩穹丘,被國內外專傢、學者確認為“伊通型”而獨步世界的火山之林。火山穹丘均由鹼性橄欖玄武岩組成。拔地而起,弧峰聳立,對應展布,遙相呼應分佈於鬆遼大地。型如大廈,似如馬鞍,恰如元寶,形似蓮花,或如鯤鵬展翅,或如兵陣成城,或如青牛望月,或如金龜望日。火山群中的大孤山、小孤山、東西尖山等七座火山穹丘呈北斗星狀排列,使“七星落地”的神話傳說享譽民間。
  穹丘的柱狀鹼性橄欖玄武岩,或裸露地表,或深藏土下。裸露者,姿態千奇百怪,變幻無窮。西尖山的擎天柱,衹有美國懷亥俄明州的“魔鬼之塔”可與之媲美;大孤山的石林,比桂林石林有過之而無不及;橫頭山的衆志成城景觀,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傑作;莫裏青山的鷹嘴崖,顯天地造化之神奇。“二郎擔山”的神話,使東、西尖山成為天地造物科幻故事的主角,“狐仙治病”的傳說,把人與動物及自然和諧關係抒發得酣暢淋漓。
  由於保護區管理局的卓越工作和各級人民政府的重視。煥發了伊通火山群的青春,伊通火山群的保護意義成為各級政府和人民群衆的共識和舉措。對研究和探討我國東部地質構造屬性、構造演化、太平洋板塊與歐亞板塊的相互作用,及礦産資源勘查、地質災害的評價;研究火山作用和岩漿起因,地幔物質組成和活動規律都有着特殊的學術意義和實際意義。
  建區以來,先後有美國國傢聯邦地質調查局、法國巴黎第七大學、意大利羅馬大學、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俄羅斯海參崴國立科技大學、日本京都大學、廣島大學、德國漢諾威古生物研究所、第三十屆世界地質大會東北科考小組、國傢地礦部、國傢環保總局、農業部、中顧委、國傢民委、國務院編委等部門和單位及國內外科研單位、大專院校來保護區進行科研、科考、科普教學及旅遊觀光活動,每年可達數萬人次。
包含詞
伊通火山群國傢級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