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格諾貝爾奬(又稱“搞笑諾貝爾奬”)
“伊格諾貝爾奬”於1991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創立,命名利用了諾貝爾的諧音,其宗旨是“表彰那些不能也不應該被重複的科學研究”,也就是很無釐頭東東;讓人們“先是大笑,然後開始思考”。來看看07年的“諾貝爾”得主吧。
醫學奬:人造狗睾丸
一位名叫格雷格·米勒的美國密蘇裏州男子,為被閹割過的狗發明了一種“人造狗睾丸”,可讓受閹割的寵物狗重獲自然的外表以及自尊感。
旁批:個人認為,此人若生在中國封建社會,必將有一番大大地作為,想想那時的太監……何其多,又何其變態啊@#$%
生物學奬:研究131種青蛙氣味
澳大利亞科學家本傑明·史密斯,分析了131種青蛙在壓力下發出的各種不同氣味,有些像腰果味,還有一些像甘草味、薄荷味以及爛魚味。
旁批:搞不懂他想幹嗎,沒人教他做大事要考慮意義的嗎?不過我也用癩蛤蟆做過條件反射和應激性的實驗,證明一個已經是真理的真理。
化學奬:1.在糖和水中遊泳,哪個快
美國明尼蘇達州大學的愛德華·卡斯勒和布賴恩·蓋蒂爾芬格兩人,一直在研究人在糖漿中遊泳是否比在水中遊得快。測試後發現,濃厚的液體增強了遊泳者的雙手擊打力,但也增加了阻力,因此在水中和糖漿中遊泳的速度沒有明顯區別。
旁批:可是糖漿的密度比水大,照理浮力也就大了,這個怎麽解釋。不過我知道用糖水捉蒼蠅比用水捉效果要好太多。
2.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婦科學教授德博拉·安德森和同事因實驗證明可樂有殺精作用,提出“可樂殺精子”,成為2008的另類化學奬得主。
物理學奬:78年觀察瀝青水滴
為了證明瀝青是液體,1927年,澳大利亞的托馬斯·帕奈爾將一些瀝青融化到了一個漏鬥裏,然後冷卻。等了8年,第一滴瀝青水滴終於淌了下來。當帕奈爾去世後,約翰·梅恩斯頓繼續了這一實驗,如今,他正在等第9滴“瀝青液體”掉下來。
旁批:他其實研究把“水滴石穿”改為瀝青滴石穿會更有的盼頭,甚至可以作為一項傢族事業來繼承。
和平奬:讓蝗蟲看《星球大戰》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兩名研究人員,在一些蝗蟲面前播放電影《星球大戰》的片斷,並通過儀器監控這些蝗蟲的大腦活動情況。據說,這可能會對未來汽車安全係統的設計非常有用。
旁批:裝個微型人腦,豈不是更好?
文學奬:電子郵件詐騙犯
以騙財為目的的“尼日利亞郵件”炮製者,編造了令人心動的“尋寶故事”:“寶藏主人”要求收信者提供一筆微薄的金錢援助,好資助他去獲取另一筆錢財,作為報酬,寄錢者將獲得一筆慷慨的財寶分成。
旁批:無怪乎說外國人單純了,這種伎倆在俺們中國已經是OUT八百年了。天天可以看到路邊攤張洋洋灑灑百多字的乞討者,看看可以早就多少文學巨匠啊,容易嗎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