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亞 > 伊朗 >伊斯法罕省 > 伊斯法罕
顯示地圖
目錄
旅遊 Travel
  伊斯法罕最佳旅遊時間: 商務活動最好於10月至次年4月前往,天氣比較涼爽。6~8月,商人渡假者較多。 伊斯法罕民俗節慶活動: 由於伊朗宗教國傢的特性,伊朗要求在伊朗領土上的所有女性(學前兒童除外)外出時須帶頭巾和穿着長外衣,否則可能會受到處罰。男性不可穿着短褲外出。
  到伊朗,宜持用印有波斯文、英文的名片。伊朗商人比中東其他地方的商人好禮而講究正式,招待殷勤,打交道時宜以正式而保守方式進行。伊朗人以其數千年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為驕做,在交談過程中,可多強調中國與波斯商賈往來的悠久歷史。
  按照伊朗的禮俗,每年的4~9月間,天氣炎熱,穿襯衫,打領帶即可,其他時候宜穿保守式樣的西裝。拜訪商界、企業界或政府部門須先訂約會,談公事要遵守時間。和伊朗人打招呼,要稱他們的姓加上學術或職務頭銜。根據當地的商業習慣,進行商務活動時,首先彼此要提示所希望的價格、條件,然後相互讓步達成協議。生意洽談,按伊朗人的習慣,往往相當費時。雖然起初所提示的價格很難接受,但不必灰心,仍然要不屈不撓地進行交涉。有一點我們要有充分的認識,即對方的意識觀念與我們的差異。註意不急躁、不慌張、不灰心。伊朗人信奉伊斯蘭教,不要傷害伊朗人的自尊心,並要十分註意不能有不尊重伊斯蘭教的言行。觀光、商業旅行到伊斯蘭教國傢時,都可以參觀伊斯蘭教教堂,但必須遵守他們的禮節:要脫鞋,頭上必須有一樣東西,如帽子或手套。女性衣着更須註意,不宜太暴露。不能穿迷你裙,肩膀到膝蓋必須掩蔽不露,衣袖不可短到露肩或露出腋下,當地禁止喝酒,也不能攜帶酒精類的飲料。不食豬肉,烤肉串是伊朗名菜。伊朗中、下層人士喜歡上茶館,泡上一壺紅茶,擺上冰糖塊或榛子果仁、巴旦杏仁、阿月渾子和葡萄幹等。在伊朗,茶館也是人們信息交流和社交的重要場所。 伊斯法罕特別提醒: 一、入境須知和海關規定
  因伊朗信奉伊斯蘭教,海關禁止一些商品入境,包括:
  ·含酒精的飲料
  ·賭具
  ·迷幻藥物
  ·詆毀伊斯蘭教和伊朗國傢形象的一切書籍和音像製品
  ·其他海關有特殊規定的物品
  另,伊朗在入境時實行貨幣控製,入境者須嚮銀行在機場辦事處提交所攜貨幣申報表
  伊朗有許多名産:開心果、藏紅花、波斯地毯以及其他手工藝品,但在出境時,海關對出境物品也有限製:
  ·每名出境者所能攜帶的開心果的最大重量為10公斤:藏紅花的最大重量為200
  ·乘飛機出境者每人衹可攜帶一塊面積小於6平方米的地毯(偕行人不享受此規定),但如地毯有歷史或文化價值,則禁止攜帶出境
  ·禁止旅行目的地是敘利亞或阿聯酋的出境者攜帶開心果、藏紅花和地毯
  ·出境者隨身攜帶的現金最高為1000美元或50萬裏亞爾,超過此數目則需要銀行出具證明,禁止攜帶第納爾(伊拉剋)、盧布(俄羅斯)或阿富汗元(阿富汗)出境
  ·出境者所能攜帶貴金屬(無鑲嵌寶石)出境的重量限製為150剋(金)和3000剋(銀)
  ·禁止以下物品出境:古董、藝術品真品、手寫書、平板印刷品、書法、微縮工藝品、古幣、武器、彈藥、軍事裝備、毒品
  二、簽證須知:
  伊朗常用簽證種類包括:
  ·入境簽證:頒發給因商務、文化或公務短期來伊的商人、專傢和學者,可申請一次、兩次或多次入境,申請時需提供業務往來證明
  ·旅遊簽證:頒發給來伊旅遊或探親的個人或團組,申請時需提供往返機票及在伊旅館登記證明
  ·過境簽證:頒發給經伊赴第三國的入境者,時限較短,申請時需提供已確認的赴第三國機票及合法第三國簽證
  ·學生簽證:頒發給在伊留學學生,申請時需提供被授權教育機構證明
  ·工作簽證:頒發給來伊工作人員,申請時需由在伊雇主嚮主管部門提交相關材料
  ·機場簽證(過境):分72小時和48小時兩種,頒發給因轉機需停留的遊客,申請時需提供相關機票
  申辦伊朗簽證的基本要求是:申請人提供2份填好的申請表格,3張近照(女士需帶頭巾)、護照(最少有半年有效期)、簽證費
  三、社會治安狀況:
  伊朗社會治安狀況較好,但發生過我中資公司遇到搶劫及被盜竊事。中國遊客來伊朗旅遊訪問,應保管好隨身財物,勿攜帶大量現金
  四、交通狀況:
  德黑蘭市現有機動車300多萬輛,交通很擁擠,交通事故也很常見。在德黑蘭外出可乘坐公交車、地鐵和出租車。
  五、與使館及當地有關部門緊急聯繫方式:
  與使館聯繫方式:
  ·電話:0098-21-22291242,22296172
  ·傳真:0098-21-22290690
  ·地址:no.13, narenjestan 7th , padasran ave. tehran
  ·工作時間:每周日至四。周五、六休息。
  與當地部門緊急聯繫方式:
  ·警察:110
  ·急救:115
  ·電話查詢:118
  ·時刻查詢:119
  ·火警:125
  ·夜間急診:191
  ·車禍:197
  ·飛機航班信息:199
  另:伊朗居地震多發區,應做好防範。德黑蘭因機動車多,空氣污染十分嚴重,在世界上屬於重度污染區。
  海拔:1575米
  人口:200萬
  面積:250平方公裏
  宗教:伊斯蘭教
  伊斯法罕是伊朗第二大城市,也是伊斯法罕省省會,座落於首都德黑蘭以南427公裏的中部盆地邊緣,海拔1590米。
  早在2500多年前這裏就初現城池。公元4至5世紀時,古代的一些帝國就在伊斯法罕建造夏宮。到了公元11至12世紀,波斯塞爾柱王朝在這裏建都。16世紀末至18世紀初,這裏是沙法維王朝的都城,東西方許多國傢的商人和遊客都雲集於此,這裏成了東西方貿易的集散地。伊斯法罕還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途經之地,故素有“伊斯法罕半天下”之說。
  伊斯法罕市內多名勝古跡,有宏偉的伊瑪姆清真寺、阿裏·卡普宮和40柱宮等。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市中心的伊瑪姆廣場(原名皇傢廣場)。這座長方形的建築,長500米,寬160米,是當年阿巴斯大帝(公元1587-1629年)檢閱軍隊和觀看馬球比賽的地方。
  上個世紀的兩伊戰爭使伊斯法罕一度被冷落。但如今已逐漸恢復當年的風采。1989年5月,伊斯法罕與西安結為友好城市。
  
  位於札格格羅斯山脈山下,曾稱“艾斯法罕”、“阿斯怕道瑙”,是伊斯法罕省省會。世界上最精美的藝術城市之一,歷史悠久,也是伊朗最大的工業、農業和手工業生産中心之一。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較舒適,但是鼕季依然很冷。擁有很多歷史古跡,令人神往,成為世界聞名的旅遊城市。
  巧勒 *包格林陰大道
  建於1597年,大道兩旁有薩法維王室宮殿,如阿保斯奧保德、錫濤萊、納斯塔蘭等等。現今所有的宮殿都被商店以及居民住宅所替代,衹有哈希特 *別黑希特宮除外。整個林陰大道長達5千米,寬47米,分成下列三部分:一是巧勒 *包格 *包勞,長2200米;二是巧勒 *包格 *阿保西,長達1400米;三是巧勒 *包格 *泡因,長度為1500米。
    馬德拉塞
    位於豪帖夫大道上的保保 *考塞姆鬍同內,建於1324年,為紀念保保 *考塞姆而建。全稱為“馬德拉塞亦 *伊瑪米”。它也是一座經學堂,是伊斯法罕市最古老和最受人尊敬的經學堂,共有兩層。有一部分是用彩釉磚貼砌。在門口過道頂部飾有庫菲書法體的銘文。
  
   禮拜五清真寺
    位於伊瑪目廣場北面,始建於1602年,18年後纔完工。當時,為紀念偉大的黎巴嫩學者謝赫 *盧特夫勞,國王肖 *阿保斯興建了它。這是一座典型的伊朗清真寺傑作,其巨大的圓頂是用一圈厚達170釐米的磚墻支撐的,看似薄而易破,其實堅固無比。其主色為黃色。其庭院的宣禮塔,好似一座祈禱堂。圓頂建築外表飾以花卉主題和各式阿拉伯風格裝飾。祈禱大廳裏拱頂內部的釉面裝飾都是——些菱形和阿拉伯圖案裝飾主題內容,手藝十分細緻。那裏的“半哈拉布”是用釉磚鑲嵌加工和鐘乳石狀裝飾而成,極具藝術價值。它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産之一,是城裏最古老的清真寺。
  
   伊瑪目清真寺
    始建於1612年,1638年完成,又稱“馬斯吉迪 *喬密亦 *阿保西”或“國王清真寺”。其外形為壁競式的正門面嚮正北。正門高達30米,它的兩個門於側面的宣禮塔,高達42米;而聖殿邊上的宣禮塔則更高達48米。在正門內類似壁龕處的兩個鑲板上有精美的圖案。其前廳輝煌,呈八角形。它有四個“伊旺”,西邊那個“伊旺”有一個寬闊的前廊,廊頂建有—座宣禮塔。南邊那個“伊旺”是最大的一個,通嚮一座巨大的祈禱大廳,該廳有兩個圓頂,內高38米,外部總高52米。用大塊碧玉石或大理石製成的洗禮盆位於正門附近,東部和西部有兩座經學堂。伊瑪止清真寺是世上最精美的建築物,是伊朗在建築、木雕刻釉磚工程上的一個壯麗雄偉的典型,由於建築的莊嚴和華麗被列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築物之一。
    保保 *高塞姆陵墓
    位於禮拜五清真寺的北面,建於1340年,由蘇萊曼 *本 *哈桑 *塔魯特 *道姆岡尼為紀念導師一神學家保保 *高塞姆所建。在陵墓的通道有鐘乳石形的裝飾和美麗的釉磚裝飾,還有書法傢撰寫的銘文。陵墓是金字塔形磚砌穹頂狀建築,因其釉磚鑲嵌細工裝飾而被列為伊斯法罕最有價值的歷史遺跡之一。在陵墓的穹頂建築下面有許多以銘文做裝飾,其底子均為緑鬆石色的釉磚。
   達爾貝 *伊瑪目
    建於1453年,它擁有兩個穹頂的達爾貝 *伊瑪目,最著名的是“伊旺”上的琺琅漆磚工程、穹、三個庭院、兩座正門、一條柱廊、一條連環拱廊、一間墓室、兩座伊瑪姆朝戴、賈杭肖 *奧格 *古雍魯之母的安息地。紀念堂以其卓越的建築手法、釉磚鑲嵌技術和灰泥銘文的壁緣而聞名,並使這個歷史遺跡享有最高的歷史性榮譽,堪稱同時代傑作。以“索爾斯”書法體書寫的銘文以及正門上的優良釉磚裝飾是同時代中最富價值的藝術成就。薩法維王朝時的許多名人顯貴均葬在這個伊瑪姆朝戴內或其周圍。
    契黑爾 *索通宮
    位於賽帕赫大街的南面,建於1647年,由肖 *阿保斯二世所建,曾是宮廷和國王的接見大廳,又名“四十柱”。其建築特別質樸,前門有一個屋頂高聳的門廊。宮內獨特之處是18根柱子。每根支柱均由一根刨平了的樹幹做成,面上鋪以薄層彩繪樹皮,並以玻璃和繪畫裝飾之。主要大廳裏的墻上用了六幅不尋常的壁畫來裝飾,其中四幅屬薩法維時代的作品。宮內還有一些有名的肖像畫。
    阿裏 *考普宮
    位於伊瑪目廣場附近,建於17世紀早期,又意為“壯麗的門”,由肖 *阿保斯一世所建。
    它曾是一座王宮,建築物高48米,有一座6層的宮麗皇的正門,每層有不同裝飾,有兩座難以攀登的蠃旋形的樓梯。所有的小房間均各有其特點。第三層的“伊籲”有18根木柱,一個木格雕刻的天花板,上面鑲有光彩奪目的裝飾物和鏡子、一個巨大的大理石和銅製的盛水池。水池中噴泉噴出的水柱組成廣場的—道美麗的風景。現在它是政權的中心所在,而且是伊朗的第一座摩天樓。
    哈希特 *貝黑希特玉宮
    位於拉賈伊公園附近,建於1669年,又名“八座天堂”,曾是薩法維王朝的王宮。它是一座兩層大理石板建築物。它主要是以鐘乳石形的拱形裝飾以及以優美的釉磚在建築物外墻上鑲嵌的動物圖案,包括了—座皇傢接待廳、一個有遮頂的陽臺、許多房間以及飾以光彩奪目壁畫的“伊旺”。
    密瑙菜 *瓊邦
    位於伊斯法罕城西部,又名“搖晃塔”,是一座蒙古族統治時期的歷史性的陵墓。它包括一座屬阿莫 *阿布杜勞 *卡爾拉道尼的墓碑和兩座“搖晃塔”,位於陵墓中“伊旺”的兩邊。登上兩座搖晃塔中的一座,並猛力地倚墻體晃動,塔身將出現前後晃動的情景,而且對面的另一座塔也會開始晃動。整個“伊旺”呈多邊形的,有碧藍色釉磚的裝飾。
    時間:08:00—17:00
    烏希托爾江 *喬麥清真寺
    位於伊斯法罕市西南的烏希托爾江小村內,建於14世紀,由建築師法赫魯丁 *烏希托爾江尼所建。它有搖晃的宣禮塔,但是該清真寺搖晃塔的三分之二已經不在。清真寺許多地方有銘文和碑碣。
    塔希高赫
    於伊斯法罕以西8千米處,這曾是薩珊王朝時拜火神廟之地。該寺廟原建在一座古堡和壁壘裏,聖火在那裏一直熊熊燃燒永遠發光。在古代,這座寺廟以及這座土墩的周圍地區被稱做“馬勒賓”和“密赫勒賓”。
    剋天主教堂
    於新居爾法地區郝崗尼大街,始建於1606年,由大衛主教所建,又名“全救主天主教堂”。教堂裏有—個小型博物館,還有一圖書館。圖書館有藏書25000册,包括亞美尼亞語和其他歐洲語言,供神職人員和感興趣的學者們參閱和研究使用。
    間:08:00—17:00
    茲清真寺
    於離伊斯法罕城北的伽茲的村莊裏,約建於16世紀,是一座塞爾柱王朝時期的建築。祈禱大殿以及它在米哈拉布上都是灰泥裝飾物。寺內有一塊1674年的石刻和兩個石製盛水槽。在這座綜合性建築群裏還有一座專給商隊提供服務的旅店,是肖 *阿保斯一世時代的建築物,被當作同類建築的—個典型樣式。司內還有一座高聳並飾以釉磚的正門和一座寬敞的庭院,院中四個角落建有四座磚塔。
    麥清真寺
    名“阿拉維揚清真寺”,建於公元10世紀。寺內有一新月形的拱門,有一個以11座半圓形拱門相聯的連環拱廊,中間拱門比較寬。在墻上、拱門上和支柱上均有形狀不同的幾何圖案的裝飾。它的宣教臺和一扇木質門十分獨特。這兩物都是精美的木刻品,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在這座敏拜爾上,有一塊飾以“納斯赫”書法體的銘文,是於公元1311年,由賈瑪魯丁 *馬立剋 *托喬爾捐贈的。
No. 2
  伊斯法罕為伊朗第三大城市,是伊斯法罕省的省會。2006年統計,有人口1,570,000。
  
  伊斯法罕早在瑪代王國時已存在。公元前五世紀成為阿契美尼德帝國的一部份。在安息及薩珊王朝時期為一重要城鎮。公元七世紀穆斯林占據伊斯法罕;此後穆斯林式的建築亦隨之出現。伊斯法罕曾在十一至十二世紀為塞爾柱王朝的首都。在十四世紀時被當時的蒙古攻占及蹂躪。其後,伊斯法罕重新被建立,其光輝在薩非王朝達至高峰,更第二次成為伊朗的國都。現今的伊斯法罕為伊朗一文化古都,城內的皇傢廣場(Naghsh-i Jahan Square)亦被列入世界遺産之內。
  
  城市風貌
  伊斯法罕皇傢廣場
  
  友好城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 西安市
No. 3
伊斯法罕
伊斯法罕
  伊斯法罕,伊朗中部城市,伊斯法罕省省會。人口92.7萬(1982)。伊朗第三大城。位於紮格羅斯山和庫赫魯山的𠔌地中,紮因代河畔,海拔1,590米。始建於阿黑門尼德王朝時期,多次成為王朝首都。歷史上為南北來往所必經之路,著名的手工業與貿易中心。現有鐵路通古姆和德黑蘭,又為公路交通中心。附近農畜産品的主要市場。市區以多花園與清真寺等輝煌建築物著名。長期為輕工業中心,紡織工業居全國首位,包括棉毛紡織與絲織,還有果幹、造紙、榨油、火柴等工廠。手工藝著名,有銀器、銅器、陶器、地毯業等。並發展了重工業,有伊朗第一個鋼鐵廠,還有石油化工、煉油、水泥等工廠以及兵工廠等。另外伊朗主要的核設施也建在這裏。
  伊斯法罕不僅風景優美,擁有11世紀~19世紀的各種伊斯蘭風格建築,而且它作為“絲綢之路”的南路要站,更是東西方商貿的集中地。南來北往的商客都匯集於此,各種商品也琳琅滿目,伊斯法罕一時富甲天下,所以民間有“伊斯法罕半天下”的美稱。
百科辭典 Encyclopedia
伊斯法罕 百科辞典
伊斯法罕 百科辞典
  Yisifahan
  伊斯法罕
  Esfah□n
    伊朗第二大城,伊斯法罕省省會。位於紮格羅斯山脈和庫赫魯德山之間的加烏鬍尼????沼北端、紮因代河上遊𠔌地,海拔1700多米。是沿高原邊緣各緑洲環形路綫的聯繫中心。人口92.6萬(1982)。氣溫適中,年降水量126毫米。利用河水進行集約耕作,遂發展成為山地間農業發達的緑洲。古老城市之一,始建於公元前6世紀中期,多次成為王朝首都。公元4、5世紀為帝王的夏宮。中世紀時為貿易和手工業中心,曾是“絲綢之路”南方要站。現為全國公路交通重要樞紐,嚮東南經紮黑丹通巴基斯坦;並有鐵路北通古姆和德黑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工業發展很快,生産全國一半左右的紡織品,以棉、毛紡織為主,是全國最大紡織工業中心;又是主要鋼鐵工業中心;還有機床、水泥、榨油、面粉、造紙、磚瓦、火柴等工業;手工業發達,以精緻鑲嵌、雕刻銀器、銅器,陶器等手工藝品和織造綢緞、綫毯著稱。城市分為新、老兩城區。老城區分佈在河北岸,人口密集,沿着主要街道發展成重要商業區,有古老的商場;多名勝古跡,清真寺達200多座;有著名的伊瑪目廣場,傳說是馬球戲發源地,附近有行政機關和娛樂區。新城區主要在老城區以西以南,新建工業大多在紮因代河南岸。城東南有飛機場。航綫通首都等城市。
     (王亦嫻)
    
英文解釋
  1. lat.:  Esfahan
包含詞
伊斯法罕省伊斯法罕郡伊斯法罕村
伊斯法罕學派伊斯法罕皇傢廣場伊斯法罕王侯廣場
伊斯法罕清真大寺伊斯法罕四十柱宮伊斯法罕皇傢禮拜寺
伊斯法罕加米清真大寺伊斯法罕城永失安寧
分類詳情
伊斯法罕皇傢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