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頡墓位於商丘市虞城縣王集鄉。 史稱,倉頡為黃帝的史官,漢字是由他創造的。傳說倉頡在造字之初捉了許多甲殼類昆蟲,並將昆蟲沾了黑水讓其在草葉上爬行,以昆蟲爬行時所留下的印記來造字。由於初期造字並不多,不夠使用,倉頡焦急至極,竟然又急出了一雙眼睛 —— 一張面孔上長了四衹眼。後倉頡又依象形、會意、形聲等方法創造出了漢字。倉頡墓前,枝葉繁茂的古柏掩映着一座大殿,殿內有一尊長有四衹眼睛的倉頡塑像,殿門兩旁的門柱上刻有 " 天下文字祖,古今翰墨師 " 的對聯。
倉頡墓 位於虞城西北12公裏 堆坡村西北隅。相傳,黃帝史官、文字鼻祖倉頡卒後即葬於此。現存墓塚呈圓丘形,高3米餘,周長45米。墓前有祠,大殿3間,為清康熙四年虞城知縣程本節所建。殿,人曾塑有倉頡像,後廢。殿前有康熙四十一年新立石碑一通,陰刻“古倉頡墓”四字。東西側有參天古柏兩株。祠院呈“凸”字形,現為倉頡小學占用。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傳史皇氏倉頡是黃帝時期創造文字的史官.他仰觀天象、俯察鳥獸蟲魚之跡,總結遠古各部落的刻劃符號首創文字,從而結束了遠古先民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人尊之為"造字聖人""文字鼻祖".
<<路史>>載:"倉頡後有史氏",所以倉頡也被稱為史姓始祖.
倉頡是濮陽南樂縣吳村人.字聖故裏有倉頡陵遺址,上建有倉頡陵墓和倉頡廟,還有藏甲樓、故宅井及部分石刻、碑刻.目前主要修復的建築有萬古一人殿、仰聖門、碑亭、朝天門、六書殿、字聖坊、造書臺、碑林.
商丘虞城也有倉頡墓,相傳是倉頡卒後葬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