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廣東 >潮州 > 從熙公祠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從熙公祠投訴電話潮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768-2277123
  廣東省旅遊投訴電話:020-8668116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位於彩塘鎮金砂一村,俗稱“斜角頭”。坐東嚮西,為華僑匯資興建。該祠始建於清道光十七年(1837),竣工於鹹豐元年(1850)。歷時十四年。祠分前、後二進,兩邊有“火巷”,後面有“後包”,建築考究,裝飾富麗堂皇。其石雕藝術更堪稱一絶。祠之頭進開三門,凹肚門樓由石砌而成,噴水柱光可鑒人,其上有倒吊石花籃,四幅石雕方肚分別以魚樵耕讀、花鳥蟲魚為題材,其中二幅分別刻劃了20多個形象生動的人物,神態各異,或出沒於山林麯徑,或穿梭在亭臺樓閣之中。琳琅滿目的木雕裝飾,使整座建築顯得富麗堂皇。出神入化的石雕更令人嘆為觀止
No. 2
  從熙公祠位於廣東省潮安縣彩塘鎮金砂管理區斜角頭,為旅居馬來西亞柔佛洲僑領陳旭年所建。興工於清同治九年(1870),告竣於光緒九年(1884),歷時十四年。
  從照公詞坐東嚮西,面寬31.22米,進深42.25米,為二進院落佈局,前廳與後廳之間是天井,兩側有廊軒,後廳有抱廈,形成四廳相嚮的格局,後廳面寬三間,進深三間,鬥拱擡架式木結構,地面鋪大理石規格磚。
  琳琅滿目的建築裝飾,使整座建築物顯得更加富麗堂皇,首進門樓前理分置精緻石獅一對,門樓屋架為雙面鏤空石雕。而最令人嘆為觀止的還是鑲嵌於門樓石壁上的四幅石雕.這四幅石雕分別以土農工商,漁樵耕讀,花鳥蟲魚為題材,每幅石刻都很好地運用了“之”字形的構圖,將不同時空的人、事、物集中在同一畫面,濃縮故事情有節。表現最富戲劇性的瞬間。
  一幅“漁樵耕讀” 圖,分佈了二十五個人物 或穿插於亭臺樓閣之上,或出沒於山林麯徑之中,或拋網捕。或牧牛而歸,神態各異,栩栩如生。“花鳥蟲魚”則以自然取勝,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展翅的烏,跳躍的魚,肥碩的荷,怒放的花......無不惟妙惟肖,盡態極妍,其藝術造詣之高,堪稱一絶。
  詞內的潮州木雕也精美絶侖,首進的屋架,後座的抱廈和中槽屋架所有的梁枋、柱間諸穿、插構件都飾以玲戲剔透的潮州金漆木雕,顯示出金碧輝煌的藝術效果來。潮人俊彥陳旭年(1827—1902年)又名毓宜,清代海陽縣上莆都(今潮安縣彩塘鎮)金砂鄉人。旱年喪父,少時傢境貧寒。
  貧窮和屈辱使年僅17歲的陳旭年决意出詳謀生。清宣宗道光工十四年(1844年),身無分文的陳旭年冒險躲進開往馬來半島的紅頭船,衹身來到柔佛國(現馬來西亞的柔佛州)。起初,他和衆多潮籍鄉親在原始森林裏披荊斬棘,開山墾荒,飽嘗人間艱辛,後改以販布為業。之後柔佛蘇丹出現經濟危機,而他因發現新錫礦受到嘉奬。
  陳旭年致富後結識柔佛貴族阿布加(華僑稱他為天猛公,據傳其母是潮州人)並與他結拜為兄弟。這個會講潮州話的貴族於1862年繼任柔佛蘇丹。1864年,他把境內10個港口交給陳旭年管理。陳旭年39歲時,成為馬來半島上最大的港主。陳旭年的家乡俗稱砂隴,因此他在柔佛首府新山最大的一個港口被人稱為老砂隴港。1868年起,陳旭年成為南洋最著名的富商,被柔佛蘇丹封為“甲必丹”(華僑領袖),授予“資政”頭銜。至今柔佛新山有條“陳旭年街”,便是為了紀念他的勞績。
  隨着事業的發達,他逐步把事業重心南移至大規模開發中的新加坡。清穆宗同治七年門(1870年),陳旭年折資在家乡金砂斜角頭,興建“從熙公詞”,陳旭年從柔佛移居新加坡時,從潮州請去工匠並運去原材料,按從熙公詞的現格和式樣,在剋裏門梭路和檳榔路間建成被該國列為國傢第五古建築的“資政第”。1984年6月,新加坡以這座當地僅存的潮式古建築物理圖印發了郵票。這不僅是陳旭年傢族光榮,也使華人引以自豪。該建築物現為救世軍公益設施,免費嚮公衆開放。
  陳旭年晚年告老回鄉,頤養天年,75歲卒於故裏。
  2006年05月25日,從熙公祠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