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侄子 | | | 後還朝,求太監後,得二從子。——崔銑《記王忠肅公翺三事》 | | | 侄兒。《左傳·襄公二十八年》:“ 衛 人立其從子 圃 ,以守 石氏 之祀,禮也。” 楊伯峻 註:“從子,兄弟之子也。亦謂之猶子。”《三國志·魏志·夏侯尚傳》:“ 夏侯尚 字 伯仁 , 淵 從子也。” 宋 王深源 《<臥遊錄>序》:“先生( 呂祖謙 )之從子 喬年 既取‘臥遊’二字扁先生燕寢之堂,復以是編屬 東陽 郭 君 淇 書之。” 清 惲敬 《遜庵先生傢傳》:“ 無錫 高世泰 , 忠憲公 攀竜 從子也。” | | 從子(音zong,去聲),兄弟的兒子。再從子,堂兄弟的兒子。
古人的傢族觀念很濃,通常會追溯到曾祖父,有共同曾祖父的兄弟、從兄弟的孩子,稱為從子。曾祖父再往上追溯的同族子侄輩,則不稱從子,而稱族子了。《朱子語類》捲八五:“據禮,兄弟之子當稱從子為是,自曾祖而下三代稱從子,自高祖四世而上稱族子。”
比如三國時候的荀攸是荀彧的從子,因荀攸的父親荀彝與荀彧是從祖兄弟,即荀彝的祖父與荀彧的祖父是親兄弟,荀彝與荀彧的曾祖父是同一人。到荀彧的兒子荀惲就與荀攸疏遠了一代,荀惲與荀攸的曾祖父不同,荀攸是荀惲的族兄,荀攸之子荀緝是荀惲的族子。 | | - n.: nephew, a nephew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