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民主专政
目录
No. 1
  人民民主专政[people's democratic dictatorship]
  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特殊形式。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人民内部实行最广泛的民主和对敌人实行有效的专政的国家政权。
  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必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但无产阶级专政采取什么形式,只能根据各国的历史条件和具体情况而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中国是帝国主义支持的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无产阶级人数很少,产业工人只有 200 万 ,但它很集中 ;农民众多 ,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分散落后的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占国民经济的90%以上。这种国情决定了中国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斗争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工人阶级必须与广大农民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取得政权和巩固政权。在长期革命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体系。在党的许多文件和毛泽东的许多著作如《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将革命进行到底》、《论人民民主专政》等文中都明确地提出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主张。《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指出“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把专政同民主联系在一起,这是对无产阶级专政最本质的概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在广大农村建立的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政权,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雏形。1949年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就正式建立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人民民主专政同过渡时期的情况和任务相适应,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 ,进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民主专政组成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人阶级人数增长了许多倍,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更大;广大农民经过了社会主义改造,工农联盟更加巩固 ;知识分子总体上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不存在,原来剥削阶级的成员,绝大多数已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国家政权的主要任务是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努力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但阶级斗争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 ,有时还会表现得相当尖锐和激烈,因此,人民民主专政的专政职能仍不能削弱。
  人民民主专政这种政治形式,不仅与资产阶级政权形式有本质的区别,而且与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专政也不完全相同。它既担负着过渡时期的各项任务,又担负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后的各项任务。但是,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实质同无产阶级专政是相同的,其共同点表现为:是工人阶级通过自己的政党对国家政权实行领导 ;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相结合的国家政权;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对内和对外的职能是相同的;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我国民主的广泛性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在我国,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他们平等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第二,人民享有民主权利的广泛性。我国宪法第二章确认我国公民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优点:
  1、人民民主专政实行大多数人对极少数敌人的专政。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时坚持国家专政职能的重要依据。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被消灭,阶级矛盾已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但由于受国内外因素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可能被激化。
  2、人民民主专政,在概念表述上直接体现了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它明确地表明了我国的阶级状况和政权的广泛社会基础;在实践上能使人们正确理解我国政权的性质和职能防止只强调专政而忽视民主或只强调民主而忽视专政的片面性,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 领导力量 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
   阶级基础 都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 国家职能 都有民主和专政两个方面。
   历史使命 都要实现共产主义。
   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发展。
  是在中国历史条件下的无产阶级专政。
  是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的结合。
  符合我国国情。
  一句话,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百科辞典
  renmin minzhu zhuanzheng
  人民民主专政
  people’s democratic dictatorship
    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它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一种国家制度。
    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的一般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在他的著作中,特别是在《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一文中,对于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形式、性质、任务,参预国家政治生活的各个阶级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人民民主专政的前途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作了深刻的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建设的丰富经验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后,为了进一步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建立与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采取什么形式,应当根据各个国家的历史条件和具体情况来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见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统治、压迫和残酷地剥削中国广大人民的是帝国主义、官僚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它们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中国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但是人数较少,占中国人口80%的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足(见民族资本),属于中小资本,它一方面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有许多的联系,另一方面又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存在着矛盾,这种情况决定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他们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社会的历史条件和具体情况,决定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建立的国家政权,只能是人民民主专政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毛泽东说:“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369页)。在社会主义改造阶段,中国存在两种联盟:一种是工人阶级和农民的联盟,它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一种是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这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仍然具有两面性,既有剥削无产阶级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中国共产党对其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本来是对抗性的,但可以转化为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的矛盾。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民族资产阶级仍然可以参预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政权和国家的政治生活。在社会主义改造阶段,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对象主要是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残余和其他敌视、破坏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反动势力。
    在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基本胜利,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全面开展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有了新的变化。由于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专政的范围更加缩小,享受民主权利的人民的范围更加扩大,原先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成员不再作为阶级的代表,而是作为人民的一员参加国家的政治生活。随着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民主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进一步得到了巩固和完善。
    人民民主专政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它执行无产阶级专政的职能和担负着与无产阶级专政相同的任务。在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基本完成(见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 ,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国内的主要矛盾,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便成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的中心任务。但是,由于剥削阶级的残余分子和其他反对和破坏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还存在,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而且这种斗争往往同国际阶级斗争密切联系着,因此,国家的镇压职能仍然不能削弱。
    参考书目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66。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人民出版社,北京,1957。)
     (刘诗白)
    
英文解释
  1. :  Communist Party leadership
  2. n.:  people's democratic dictatorship
包含词
论人民民主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