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时间内的空间存在形式、分布状况,包括各类地区总人口的分布,以及某些特定人口(如城市人口、民族人口)、特定的人口过程和构成(如迁移、性别等)的分布等。
它是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条件(如纬度、海拔、距海远近等)对人口分布起重要作用。20世纪以来,随世界范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来越大。
世界人口分布具有以下特点:
①不平衡性。人口分布的最大特征是不平衡性。就全世界而言,目前地球上只占陆地面积7%的地区,却居住着全球70%的人口;全球9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不到10%的陆地上;而大陆上有35%~40%的土地基本上无人居住。就区域而言,各大洲和各国之间的人口分布也是不平衡的。亚洲陆地面积占全球的29.4%,但人口占60%(1980年)。在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人口1亿以上的7个国家的总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55%以上。在各国内部的不同地区之间人口分布也很不平衡。如中国以爱辉—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以东地区土地占全国的42.9%,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4%(1982年)。
②随纬度、海拔和离海远近呈有规律的变化。人口分布在水平方向上,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居住着地球上90%的人口,而南半球只有10%的人口,在北半球,人口又多集中在北纬20°~60°之间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人口分布还有集中于沿海地区的趋势。人口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大量集中在比较低平的地方,海拔高的地方人口相对稀少。
通常,中纬度、地势低平和沿海位置对人口有明显的吸引作用。现在世界人口的79.4%集中在北纬20~60°地区;世界海拔200米以下地区人口占全球的56.2%,海拔200~1000米地区人口占全球的35.6%;世界距海岸200公里以内地区虽只占全球陆地面积不足30%,但拥有世界总人口的一半以上;③时滞性(或惰性)。人口分布往往明显落后于生产力发展和经济中心的转移。其原因在于人口分布的变化依赖于自然增长率和净移民率的时间积累效应,速度比较迟缓。只有在人口基数很少的新开发地区,移民因素才能立即产生显著效果。全球、各国和各地区人口(现象)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的研究,几乎构成人口地理学的全部内容。 |
|
renkou fenbu
人口分布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人口分布存在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静态分布,指某一时点人口在一定空间的集聚状况;二是动态分布,指某一时段人口在一定空间的集聚状况,即人口迁移和定居的过程。人口静态分布是人口动态分布的结果,人口动态分布则是一定时期内人口静态分布变化的过程,必须通过比较该时期的起点和终点的人口静态分布才能显示出来。人口分布是人口地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通常用人口密度作为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1987年 7月11日,全世界人口已达50亿,但分布极不平衡。有些地区人口多、分布密,如中国东南部、日本、印度河中下游、爪哇岛、西欧及尼罗河下游等;有些地区如撒哈拉沙漠、澳大利亚中西部、加拿大北部、西伯利亚、南美洲中部等地区则人口少,分布稀疏。世界人口分布不均衡的原因,一方面是受不同自然条件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各地区历史发展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造成的。
人口分布概况 ①亚洲。有人定居的各大洲中,亚洲人口最多。1986年全洲人口29.76亿(包括苏联在亚洲的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22%。其中,包括中国的东南部、日本、朝鲜半岛、中南半岛各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以及印度半岛各国的亚洲东南部面积为127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亚洲面积的28.65%,但人口却有27.24亿,占亚洲总人口的91.53%;而亚洲西北部面积占全亚洲面积的71.35%,人口只有2.52亿,仅占全亚洲总人口的8.47%。亚洲东南部受海洋气候和季风影响,高温多雨,农业集约化程度和产量较高,而且亚洲东部海运方便、工业发达、大都市和大港口较多,因此人口稠密。亚洲西北部则大多属干旱半干旱地区,高纬地区属寒温带针叶林、冻原乃至极地荒漠带。亚洲国家中,中国人口10.7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人口7.85亿,仅次于中国;印度尼西亚人口居世界第5位。日本面积仅37.7万平方公里,人口却达1.22亿,人口平均密度达每平方公里 322人。日本的高密度的人口靠发达的经济支持。孟加拉国人口1.04亿,面积14.27万平方公里,人口平均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 729人。而孟加拉国经济以农业为主,靠农业维持这样高的人口密度,是全世界所少有的。
②欧洲。全洲普遍受海洋气候影响,并且没有象亚洲那样的大高原、荒漠。1986年欧洲总人口为4.93亿(不包括苏联的亚洲部分),占世界总人口的10%,而欧洲面积约616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4.2%,人口平均密度约为每平方公里80人,是各洲中人口平均密度最高的。欧洲各部分人口分布也是不同的。欧洲北部人口比较稀少,如挪威、瑞典、芬兰3国总面积达11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750万,人口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仅15.68人;而西欧英、法、比、荷、联邦德国5国,总面积111.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871亿,人口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为168人。
③美洲。1986年北美洲共有人口2.67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5.39%;拉丁美洲共有人口4.19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8.48%。美国人口2.41亿,居世界第4位,仅次于中国、印度、苏联。但美国面积 936.3万平方公里,人口平均密度仅每平方公里25.74人。美国以西经100°为界,把全国分为东西两部,西部除太平洋沿岸人口较多外,其余部分山地较多,气候又比较干燥,人口平均密度在每平方公里5人以下,东部平原宽广,降水量也比较充足,工农业都很发达,聚居着全国80%以上的人口。加拿大陆地面积略大于中国陆地面积,全国人口仅2560万,大多居住在南部边境地区。拉丁美洲人口多聚居于东北沿海与东南沿海,西岸人口较少,内陆更少 |
|
- :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
|
|
|
人口分布规律 | 人口分布重心 | 城市人口分布 | 中国姓氏·三百大姓: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上) | 中国姓氏·三百大姓: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中) | 中国姓氏·三百大姓(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