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五龙宫投诉电话十堰市旅游投诉电话:0719—8683356
湖北省旅游投诉电话:027—87124701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五龙宫坐西朝东,背依灵应峰,上接五龙峰,环绕清幽,状态原始,历史上补被称为"神仙窟宅","灵应之地"。我国古代著名道教人物尹喜、尹轨、马明生、陈抟等,都在这里修道有成。
武当道教认为五龙宫这块地域是"神龙洞府",是群仙神龙居住之地。所以,过去这儿曾立有一块碑,上面刻着"洞天在近,过往低声"。以此告诫人们,这儿一面接着天庭,一面连着神府,在此过往要静肃低声,以免惊扰神灵。
据《太和山志》记载,公元七世纪初的唐贞观年间,天下大旱,唐太宗李世民遣均州太守姚简上五龙祈雨。姚简在这里遇到五位儒生,自称五龙君,向其求雨,结果大雨如注,解除了天下旱灾。于是,太宗下旨,建造五龙祠,从此拉开了武当山古代建筑的序幕。北宗时,五龙宫就有较大规模的建筑,"殿宇齐备",宋真宗赐额"五龙灵应之观"。南宋时,战争频繁,五龙宫道教建筑在"百年之中,三罹兵火"。
元朝,武当道人汪真常同鲁大宥率徒众,于至元乙亥,即公元1275年修复五龙,忽必烈下旨赐额"五龙灵应宫"。至正元年即公元1341年,五龙宫提点道士李明良同邵明庚一起募建五龙大殿,次年四月,元顺帝遣臣在五龙宫建金篆大醮。
42年后,武当清微派开山宗师叶希真受命领都提点,任武当住持,他利用朝觐天子的机会进献"秘祠,使天子大兴其道",不仅对五龙宫所毁建筑修复如初,并新建了明真、蓬莱、步云楼等建筑,使当时的五龙宫"殿宇巍峨,仪象森列",整个建筑群"壮丽严峻",成为武当道教的中心。但在元末,这些建筑再度毁于兵火。
明永乐十年,明成祖朱棣大兴武当,在五龙进行了大规模建筑,赐额为"兴圣五龙宫"。到了明嘉靖年间,五龙宫各类殿宇道房达850间,古人盛赞五龙宫是"层层历落怪松,拥殿千朵芙蓉",由此可见当时建筑之宏伟壮丽。
五龙宫附近的道教遗存非常多,华阳岩、尹仙岩、灵应岩、凌虚岩、老姆岩、自然庵等,都是值得游览观光的地方。那里不仅风景优美,也是武当道教发展史的历史见证 |
|
武当山五龙宫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五龙宫位于武当山天柱峰以西的五龙峰山麓,灵应峰下,前为金锁峰,右绕磨针涧,地势清幽。它是武当山建筑最早的八宫之一,历经唐、宋、元、明几代修缮,共建有宫观庙宇850间,规模一度庞大,但现仅存宫门、红墙、碑亭及泉池、古井等。五龙宫元君殿基中部汉白玉须弥座上,供奉着铜铸鎏金玄天真武神像,高达1.95米,是武当山最大的真武神铜像。其右山坡下尚存元代所立的“大五龙灵应万寿宫碑”。五龙宫周围有松萝、五龙、青羊诸峰高耸,飞云涧、白龙洞流水环绕等奇观,景致清幽古雅。游五龙宫有两条路可通:一是从汉十公路的蒿口起,步行12公里,经行宫、仁威观、阴仙岩即可到达;二是从南岩沿古神道西下,经上、中、下院,穿过驸马桥,徒步12公里,也可到达。
据旧志及有关碑文记载,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均州守姚简奉旨上山祷雨,后就其地建“五龙祠”。宋真宗时(998——1022年),赐额“五龙灵应之观”,后废于“靖康之祸”。本山道士孙元政重修,又废于金末兵火。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诏改其观为“五龙灵应宫”。元仁宗赐额“大五龙灵应万寿宫”。元末毁于兵火。明洪武五年(1372年)复修。明永乐十年(1412年)建帝殿、山门、廊庑、玉像殿、父母殿、启圣殿、祖师殿、神库、神厨、左右圣旨碑亭、榔梅碑亭、方丈、斋堂、钵堂、圜堂、客堂、道众寮室、仓库等215间,赐额“兴圣五龙宫”。到嘉靖年间,已有850间。民国十九年(1930年)又毁于火。现存山门、龙虎殿、红墙、碑亭、北道院、斋堂、道房、泉、池、井、殿基等。自明嘉靖以后,此宫领五龙行宫、仁威观、姥姆祠、自然庵。
宫前是二座对称碑亭,结构、法式、造型与玉虚宫碑亭同。亭内各置巨石雕赑屃驮御碑。进宫门是龙虎殿,为清代重建,坐西朝东,砖木结构,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小青瓦屋面,面阔3间17米,进深2间9.1米,通高10.05米。殿内两侧尚存青龙、白虎神像,各高丈余。出宫门,有两墙夹道九曲十八折,俗称“九曲黄河墙”,大部毁坏。现存殿台共9重。前5重有石阶81级,后四重有石阶72级,举目仰望若在天上。元君殿基中部汉白玉须弥座上,现存真武铜铸鎏金像,高1.95米,是武当山现存最大的真武铜像。殿前是天池和地池,二水从龙口吐出。大殿左是玉像殿,所供二尊神像已遗失,殿右山坡下,有元代遗碑六块。宫中还存部分明清碑碣,记述本宫兴废始末。从宫门左登山,为神梅台,台上墓有碑,碑亭右下南折上石山,是启圣台。从台南下,是宋初著名道士陈抟诵经台。直上为凌虚岩。再从故道折而西上,为自然庵。五龙宫现存庙房42间,建筑面积2975平方米,占地面积250000平方米;现存残余宫墙251米。
全称兴圣五龙宫。在武当山天柱峰以北,东距玉虚宫15公里。它是武当山建筑最早、别具一格而又引人入胜的八宫之一。相传唐贞观年间(627一649)均州太守姚简祈雨于武当山,见有五龙从空飞降,即在此建五龙柯。宋代改名五龙灵应之观。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改为五龙又应宫,元仁宗时加赐为大五龙灵应万寿宫,元末毁于兵火。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于旧址重建殿堂庙宇850间,赐额“兴圣五龙宫”,辛亥革命后又大部毁坏。现仅存宫门、红墙、碑亭及泉池、古井等。
五龙宫坐西朝东,宫门外有九曲十八弯的红墙,南北各有一座碑亭,前有日池、月池。进宫门是龙虎殿。其内尚存丈余高的青龙、白虎等泥塑彩绘神像,保存有九重石磴和九重台。元君殿基中部汉白玉须弥座上,供奉着铜铸鎏金玄天真武神像,高达1.95米,是武当山最大的真武神铜像。元君殿前有天池和地池,泉水从石龙口吐出。其左为玉像殿,右山坡下尚存元代所立的“大五龙灵应万寿宫碑”。从宫门左登山,可见神梅台。台上有墓碑,碑亭右下南折上石山,便到启圣台。从台南下,即是宋初著名道士陈抟的诵经台,直上为凌虚岩。五龙宫周围有松萝、五龙、青羊诸峰高耸,飞云涧、白龙洞流水环绕等奇观,景致清幽古雅。 |
|
千山五龙宫千山五龙宫
道教宫观。在辽宁省鞍山市东南十公里的千山中部五龙谷内。清代乾隆三年(1738)道士彭复兴创建,后经嘉靖、道光、咸丰年间和1927年多次重修及扩建,始具规模。整座建筑由正殿、前殿、配殿、钟楼、玉皇阁、大仙堂等组成;内有正殿、前殿、书屋、左右配殿和钟楼,正殿三间,游龙透脊,梁栋施面,门悬“北极玄天”匾额,中奉真武、药王、邱祖、灵官神像,前殿之中奉塑慈航道人、龙女、善财等八尊泥塑彩绘道教神像,殿右有--巨石,长约10米,前高后低,半掩地下,形如饱食之后正在反刍的一头卧牛,故而人称“卧牛石”,“卧牛”右侧紧贴“牛腹”处有一半月形的水井,名“月牙井”,井水甘甜,四季不涸,为千山古井之冠,书屋五间,为宫内较大的建筑:外围以五米高的石墙,远望似一座孤城拔地而起,独具风格。大仙堂和玉皇阁建在宫后山峰之上,建筑小巧,结构玲珑,掩映于石林绿树之间,宛若空中仙阁。宫外五座峰峦从南、西、北三方蜿蜒而来,至一孤峰前突然收拢,酷似五条苍龙翩翩起舞,形成五龙戏珠之胜。 |
|
五龙宫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