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中草藥 > 五香血藤
目錄
No. 1
  五香血藤
  (《貴州草藥》)
  【異名】大活血(《天目山藥植志》),紫金藤、鑽骨風(《貴州草藥》),血藤(《中草藥資料》)。
  【來源】為木蘭植物長梗五味子的莖藤。
  【採集】全年可采。取莖藤,修除細枝殘葉,截成小段,曬幹。
  【藥材】乾燥莖藤呈圓柱形,條狀垂直或微彎麯,長約10~15釐米。表面淡褐色或淡紫褐色,有少數縱皺,稍光滑,有時剝裂,並附帶纖細的氣根。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外層皮部薄,褐色,內層木質部灰白色,中央髓部紫褐色。
  産貴州、浙江等地。
  【附註】貴州地區作五香血藤入藥的,除本品外,尚有華中五味子、飯糰藤及合蕊五味子等多種北五味子屬和南五味子屬植物的莖藤。
  【性味】《貴州草藥》:"性溫,味甘。"
  【功用主治】活血祛風,消腫鎮痛。治風濕疼痛,骨折,胃痛,月經不調。
  ①《天目山藥植志》:"解毒消腫,破瘀活血。"
  ②《貴州草藥》:"舒筋活血,驅風除濕,鎮痛,生新。"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3~1兩;研末服0.3~1錢,或泡酒。
  【選方】①治風濕疼痛:五香血藤五錢,鐵筷子四錢,黑骨藤四錢,骨碎補四錢,見血飛三錢,排風藤三錢。泡酒一斤,每次服酒五錢至一兩。(《中草藥資料》)
  ②治骨折.五香血藤七錢,臭草八錢,百蕊草、珍珠菜、榖木根皮各三錢,加糖及酒適量,煎湯內服,每日一劑。首劑另加廣三七一錢,土鱉蟲三衹,研粉衝服。傷處另用上藥加酒適量共搗絨,按常規處理後外敷,小夾板固定,隔日換藥一次。(《中草藥資料》)
No. 2
  五香血藤
  (《貴州草藥》)
  【異名】大活血(《天目山藥植志》),紫金藤、鑽骨風(《貴州草藥》),血藤(《中草藥資料》)。
  【來源】為木蘭植物長梗五味子的莖藤。
  【採集】全年可采。取莖藤,修除細枝殘葉,截成小段,曬幹。
  【動植物形態】落葉木質藤本。幼枝紫色或褐色,有棱,老枝灰褐色,近圓柱形。葉柄長1-3cm;葉片倒卵形或橢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4-)6-15cm,寬(2-)3-7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明顯的腺狀鋸齒或有時全緣,上面深緑色,下面灰緑色或蒼白色,網脈明顯在下面凸起。花單性,雌雄異株;花單生或2-3朵簇生,深紅色,直徑2-3cm,花被5-8,排成2-3輪;雄蕊40-60,着生於長橢圓形花托上,排成4-7列;雌蕊心皮60-100。聚合果果序軸粗壯,直徑6mm,長9-18cm,小漿果成熟時球形,紅色。種子2,腎形,種皮光滑。花期5-6月,果期8-10月。
  【藥材】乾燥莖藤呈圓柱形,條狀垂直或微彎麯,長約10~15釐米。表面淡褐色或淡紫褐色,有少數縱皺,稍光滑,有時剝裂,並附帶纖細的氣根。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外層皮部薄,褐色,內層木質部灰白色,中央髓部紫褐色。
  産貴州、浙江等地。
  【附註】貴州地區作五香血藤入藥的,除本品外,尚有華中五味子、飯糰藤及合蕊五味子等多種北五味子屬和南五味子屬植物的莖藤。
  【性味】《貴州草藥》:"性溫,味甘。"
  【功用主治】活血祛風,消腫鎮痛。治風濕疼痛,骨折,胃痛,月經不調。
  ①《天目山藥植志》:"解毒消腫,破瘀活血。"
  ②《貴州草藥》:"舒筋活血,驅風除濕,鎮痛,生新。"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3~1兩;研末服0.3~1錢,或泡酒。
  【選方】①治風濕疼痛:五香血藤五錢,鐵筷子四錢,黑骨藤四錢,骨碎補四錢,見血飛三錢,排風藤三錢。泡酒一斤,每次服酒五錢至一兩。(《中草藥資料》)
  ②治骨折.五香血藤七錢,臭草八錢,百蕊草、珍珠菜、楤木根皮各三錢,加糖及酒適量,煎湯內服,每日一劑。首劑另加廣三七一錢,土鱉蟲三衹,研粉衝服。傷處另用上藥加酒適量共搗絨,按常規處理後外敷,小夾板固定,隔日換藥一次。(《中草藥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