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文名:五趾跳鼠
别名:西伯利亚五趾跳鼠、跳免、驴跳、硬跳儿。分布在中国北部地区。
所属科目:啮齿目,跳鼠科
拉丁文名:allactaga sibirica
英文名:mongolian five-toed jerboa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forster,1778
寄主:大田作物、草及蔬菜等。
为害特点:为害植物幼嫩部分,啃食树苗,盗食种子及芽苗,秋收后盗食粮食并贮存。 |
|
体形较大,体长约140mm,耳长与颅全长几乎相等。后肢长,约为前肢的3—4倍,前肢纤细,尾长为体长的1.5倍,尾端具毛穗,毛穗上段毛黑色,末端白色。后足5趾,第1与第5趾退化,其趾端不达于其他3趾的基部。体背毛和头部灰棕色,腹部及四肢内侧纯白色,吻部细长,顶间骨宽大,无明显峙。上门齿平滑无沟,前臼齿1枚,圆柱状,下门齿齿根极长。
(图,大仓鼠(左)和五趾跳鼠) |
|
主要栖息于干旱的半荒漠地带及干旱草原,荒漠地带偶尔也有。坟地、荒滩及耕地周围也可见到。洞系具二个洞口,一个洞口隐蔽,另一个经常开着,洞口直径50—60mm,洞长75—150cm,洞道几乎水平走向。具窝巢和贮藏室。夜间活动,晚8—10时为活动高峰期。8月下旬开始准备冬眠,9月下旬进入冬眠,10月初全部进行蛰眠,翌年4月出蛰,4月中旬是出蛰高峰期。妊娠期30天,年产1胎,每胎2—6仔,最多8仔。 |
|
1.火诱法:在五趾跳鼠密集地区,在无月光的黑夜,点火引诱跳鼠前来,此时可用树枝紧贴地面横扫其足,使其腿部受伤,不能跳跃,乘机捕捉。
2.其他方法参见黑线姬鼠。 |
|
是跳鼠科中体形最大的种类。耳较长,其长超过颅全长。后肢比前肢长达3-4倍,后足长为72-76毫米。后足具5趾,第一种第五趾的趾端不达中间3个趾的基部。尾基长,平均超过体长,尾端具毛穗。体背面毛色明显较暗,呈暗灰棕褐色,因黑色毛尖较显著之故。体腹面纯白色。前后足背面具白色短毛。尾基部上面与体背同色,尾端具黑白相间的平毛穗。头骨史部细长,及颅宽大而隆起,无明显的脊。颧弓较细弱,后部较宽,有垂直向上的分枝,沿眶下孔外缘的后部伸至肋骨附近。腭孔甚长,末端超过上前臼齿,达第一上臼齿的前级。听泡较小,不特别膨大。上门齿强烈向前倾斜,唇面无沟。上前臼齿较大呈柱状。第一、二上臼齿咀嚼面较复杂。下颌前臼齿缺失,臼齿3枚,第一枚较大,向后逐渐变小。栖息于海拔2500米的山麓草原及丘陵地带的羽茅、苔草草地上。以植物的绿色部分和种子为食,亦取食昆虫。具冬眠习性。我国分布于青海、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和新疆。青海为华北亚种(a.s.annulata)。 |
|
- lat.: Allactaga sibirica
|
|
Allactaga | small Allactaga sibirica | big Allactaga sibirica | Allactaginae | Giant bubble Allactaga sibirica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