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 : 中草药 : 中药饮片 : 饮食 > 五谷虫
目录
即粪蛆 That muckworm
  即粪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我笑道:‘《本草》上的五穀虫,不是粪蛆么?’ 述农 道:‘因为粪蛆两个字不雅,所以才用了这个别号呀!’”
No. 2
  图片
  image
  中文名称: 五谷虫
  来源: 本品为丽蝇科动物大头金蝇chrysomyis megacephala(fab.)的幼虫干燥体。
  出处: 实用中草药彩色图集. 第三册
  介绍
  title 简介
  来源 本品为丽蝇科动物大头金蝇chrysomyis megacephala(fab.)的幼虫干燥体。
  产地 主产于广东、安徽、浙江、湖北等地;广东博罗和龙门县所产者质优。
  采收加工 夏、秋季捞取肥大蛆虫,冲洗漂净,取糖灰撒覆于蛆虫上,使排出体内污物,烫死晒干后,用河沙置锅中炒至大热,将晒干的虫体倒入,炒至膨胀鼓起,筛去河沙、碎屑。
  药材性状 本品略呈扁圆锥形,中空,两端稍尖,长约1厘米,黄白色,略透明;全体由14个环节组成,其中头部1节,胸部3节,腹部10节;头部稍小,自中腹部往下渐细,尾部尖小,无足。体轻质脆,气微臭。以完整、质轻膨胀、色金黄、无臭味和杂质者为佳。
  性味和功用 咸,寒。归脾、胃经。清热解毒,消积滞。用于神昏谵语,小儿疳积等症。常用量3~6克。
  功用: 归脾、胃经。清热解毒,消积滞。用于神昏谵语,小儿疳积等症。常用量3~6克。
  性味: 咸,寒
No. 3
  五谷虫
  (《滇南本草》)
  【异名】蛆(《集韵》),谷虫(《本草求真》),水仙子(《药材资料汇编》)。
  【来源】为丽蝇科昆虫大头金蝇或其它近缘昆虫的干燥幼虫。
  【采集】7~9月间收集,装入布袋,在流水中反复漂洗,使虫体内容物排除尽净,然后晒干。
  【药材】干燥虫体,扁圆柱形,头部较尖,长1~1.5厘米,宽2~3毫米。黄白色,有的略透明。质松脆易碎,断面多空泡。以体轻、干净、谈黄白色、无臭味者为佳。
  【炮制】拣净杂质,簸净泥土,用文火炒至微黄色。
  【性味】咸,寒。
  ①《纲目》:"寒,无毒。"
  ②《本经逢原》:"苦,寒,无毒。"
  ③《要药分剂》:"味甘咸,性寒,无毒。"
  【归经】入脾、胃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经。"
  ②《本草求真》:"专入肠、胃。"
  【功用主治】清热,消滞。治疳积腹胀,疳疮。
  ①《本草蒙筌》:"治小儿疳胀。"
  ②《纲目》:"治小儿诸疳积、疳疮,热病谵妄,毒痢作吐。"
  ③《医林纂要》:"健脾化食,去热消疳。"
  ④《本草求原》:"治臁烂。"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搽敷。
  【选方】①治一切疳疾:㈠六月取蛆,淘净,入竹简中封之,待干研末。每服一、二钱,入麝香,米饮服之。㈡蛆蜕,米泔逐日换浸五日,再以清水换浸三日,晒焙为末,入黄连末等分,每半两入麝香五分,以獖猪胆汁和丸,黍米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饮下。(《圣济总录》)
  ②治热痢吐食,因服热药而致者:蛆,流水漂净,晒干为末。每服一钱,米饮下。(《纲目》)
  ③治唇疔:五谷虫,研末,香油调敷。(《本草便读》)
No. 4
  五谷虫图片
  Image
  中文名称: 五谷虫
  来源: 本品为丽蝇科动物大头金蝇Chrysomyis megacephala(Fab.)的幼虫干燥体。
  出处: 实用中草药彩色图集. 第三册
  介绍
  Title 简介
  来源 本品为丽蝇科动物大头金蝇Chrysomyis megacephala(Fab.)的幼虫干燥体。
  产地 主产于广东、安徽、浙江、湖北等地;广东博罗和龙门县所产者质优。
  采收加工 夏、秋季捞取肥大蛆虫,冲洗漂净,取糖灰撒覆于蛆虫上,使排出体内污物,烫死晒干后,用河沙置锅中炒至大热,将晒干的虫体倒入,炒至膨胀鼓起,筛去河沙、碎屑。
  药材性状 本品略呈扁圆锥形,中空,两端稍尖,长约1厘米,黄白色,略透明;全体由14个环节组成,其中头部1节,胸部3节,腹部10节;头部稍小,自中腹部往下渐细,尾部尖小,无足。体轻质脆,气微臭。以完整、质轻膨胀、色金黄、无臭味和杂质者为佳。
  性味和功用 咸,寒。归脾、胃经。清热解毒,消积滞。用于神昏谵语,小儿疳积等症。常用量3~6克。
  功用: 归脾、胃经。清热解毒,消积滞。用于神昏谵语,小儿疳积等症。常用量3~6克。
  性味: 咸,寒
  药理作用
  1.平喘作用,五谷虫所含的总氨基酸是平喘的有效成分。
  2.对肠平滑的作有,五谷虫乙醇提取物和五谷虫总氨基酸粗提取物对组胺所致离体家兔和豚鼠的回肠平滑肌痉挛均有明显的争痉作用。
  3.毒性,五谷虫的毒性很小。
英文解释
  1. :  maggot
包含词
五谷虫子五谷虫子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