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五虎山投訴電話 福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591-83300119
福建省旅遊投訴電話:0591—87535640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位於閩侯縣尚幹鎮,距福州35公裏,脈延永泰、福清、長樂三縣、橫隔祥謙南通兩鄉,是古時閩縣和侯官縣的天然界綫。5個主峰巍然聳立,勢如五虎雄踞。憑眺福州,與雙門前(今八一七北路東街口附近)的三獅對峙,俗稱“三獅朝五虎”。由福州市東望,端方如幾,故又名“方山”。 五虎山壁立千仞,𠔌口深隘,四峽如門,形勢險要。元末陳友定曾遣兵在此駐守,至今寨門遺址猶存。隘𠔌以內平疇數頃,岩洞幽深,溪流屈麯,水聲潺潺,附近有靈壁岩、鯉魚石等勝景。宋朱熹避偽學來遊,築吟翠山樓於下卓,留有詩篇《方山》:“到山不識山面目,但見九鼻盤溪麯。歸來兀坐小窗下,倚天百尺堆漢玉”,至今石崖猶存其“怡山良石,神仙所居”的題刻。 山上自古産有柑桔,味甜美,被稱為神果。還有荔枝名種“滿林香”,明徐勃《荔枝譜》記載:“皮微黃,味甘,其香位(佳)於衆品。”可惜此品種今已無存,據唐朝《國央補》,及陸羽《茶經》載:遠在唐朝、方山就以盛産露芽茶著稱,為全國貢品名茶十四品目之一,明朝以後,由於福州茶業逐漸衰落,方山茶園隨之荒廢。80年代以來,茶園重新墾復,種有新茶三、四百畝。 |
|
福州五虎山位於福州閩侯縣尚幹鎮,距福州35公裏,脈延永泰、福清、長樂三縣、橫隔祥謙南通兩鄉,是古時閩縣和侯官縣的天然界綫。5個主峰巍然聳立,勢如五虎雄踞。憑眺福州,與雙門前(今福州八一七北路東街口附近)的三獅對峙,俗稱“三獅朝五虎”。由福州市南望,端方如幾,故又名“方山”。
五虎山壁立千仞,𠔌口深隘,四峽如門,形勢險要。元末陳友定曾遣兵在此駐守,至今寨門遺址猶存。隘𠔌以內平疇數頃,岩洞幽深,溪流屈麯,水聲潺潺,附近有靈壁岩、鯉魚石等勝景。宋朱熹避偽學來遊,築吟翠山樓於下卓,留有詩篇《方山》:“到山不識山面目,但見九鼻盤溪麯。歸來兀坐小窗下,倚天百尺堆漢玉”,至今石崖猶存其“怡山良石,神仙所居”的題刻。
山上自古産有柑桔,味甜美,被稱為神果。還有荔枝名種“滿林香”,明徐勃《荔枝譜》記載:“皮微黃,味甘,其香位(佳)於衆品。”可惜此品種今已無存,據唐朝《國央補》,及陸羽《茶經》載:遠在唐朝、方山就以盛産露芽茶著稱,為全國貢品名茶十四品目之一,明朝以後,由於福州茶業逐漸衰落,方山茶園隨之荒廢。80年代以來,茶園重新墾復,種有新茶三、四百畝。
福州市區乘坐30路或31路公交車可到福州五虎山。 |
|
五虎山,原名九山,有九座山頭並排於灤河北岸,上下有九條泉水匯而入灤,似九條銀竜戲水。山北有一條交通要道——米峪口。據《永平府志》載,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這裏山路崎嶇,不便通行,山西介休縣有一名叫段文德的商人為商旅之便,捐小米為開鑿之資,米峪口便由此而得名,之後康熙帝出入14次,狩於九山,均有志載,此口為攀九山之要道。
據《遷西縣志》載,康熙28年鼕10月,上送孝懿仁皇后梓宮至清東陵,聞九山有猛虎出沒,傷人性命,仁皇駕幸米峪口,狩於九山,未獲。三十年鼕十二月,又至,駐足7日,獲虎5衹,詔改九山為五虎山。清代嘉慶年間遷安縣教諭張太復詩云:“當年萬乘從天來,雲罕羽騎彌山隈,漫岡絡野被網罟,突出白額奔風雷,烏號雕弓夏服箭,一發再發血雨濺,範用三驅禽得五,萬歲聲呼人億萬,仁皇至仁罷窮搜,天顔有喜山名留……”足見當年狩獵場面為壯觀。如今,五虎山仍鬆林遮日,濤聲不斷,進得山中,隨濤聲常有虎嘯相隨,百鳥啁啾,若遊人有興,獵槍一甩,槍槍都有所獲。若狩獵小憩,還可探得地下長宮之奇。五虎山因載下聖祖仁皇之功德而詔於天下,然天地造化,又早藴神靈於其中了,密密鬆林,蔭天蔽日,山中突出一洞,名為枯鬆洞,洞寬5.5米,高2.4米,洞內右側有小耳洞,小耳洞又套一牛角洞,正洞內有斜井一口,冷風習習。相傳戰國時,有袁達、李牧在洞中學道,因其二人殺富濟貧,除暴安良,故後人在洞中塑有袁、李二人遺像,自此改名袁李洞。
袁李枯鬆學道,文德捐米鑿路,也許其德行感化上天、示“神武”於這九竜、五虎相傍,人間與地下相通的古獵場,實屬藏竜臥虎之地。 |
|
五虎山街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