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顯示地圖 |
|
|
五指石聯繫方式地址:平遠縣城以北57公裏的差幹鎮。
郵編:514000五指石投訴電話梅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753-2243654
廣東省旅遊投訴電話:020-8668116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五指石最佳旅遊時間一年四季都較適合旅遊。五指石美食梅州菜具有鮮明的客傢菜餚特色,菜味鮮鹹,吃口脆嫩。傳統的梅州菜主要為傢禽和水産。梅州的特色菜有????焗雞、釀豆腐、梅菜燒肉、醋溜魚、炒子鴨、燉魚肚等等。另外,當地的客傢娘酒也很有名,值得一嘗。五指石住宿金帆大酒店
蕉嶺縣桂嶺賓館
大東園賓館五指石購物梅州的土特産有客傢娘酒、白渡牛肉幹、平遠梅菜幹、金柚、單叢茶等。客傢娘酒每瓶13元,牛肉幹每盒(200剋)15元,梅菜幹每袋(500剋)8元,單叢茶每斤在50-150元左右。五指石玩法遊玩、攝影、旅遊、
五指石省級風景名勝區---五指石位處閩、粵、贛三省相交處的平遠縣差幹鎮。“五指美景、人間仙境”,這是原國傢文化部副部長呂志先暢遊五指石後的美好贊嘆。五指石因拔地而起、形同五指擎天的五座石峰而得名。景區方圓16.8平方公裏,擁有“丹霞地貌、森林生態、人文古跡”三大景觀,具雄、險、奇、秀、幽、古的特色。“五奇”(即奇石、奇藤、奇縫、奇洞、奇樹)和“八景”(即劍門、石林寺、隆武殿、混元塔、聰明泉、一綫天、青雲路、仙人床)一直吸引着無數遊人。
石林寺。“石林高幾許、寶剎穩中峰”,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五指奇峰。左側的古建築即是石林寺,它創建於明朝萬歷年間,寺內有“鎮寺三千斤”---鐵鑄佛像、香爐鼎、大鐘各重一千斤。
酒甕石和飯籮石。相傳遠古時候,這裏村民生活艱辛,朝思夜想過上酒足飯飽的好日子。有一個仙翁雲遊五指石時,察覺民情,大發善心,點化兩座仙石,使兩座石山終日溢酒出飯,村民過上幸福生活。日久山民卻惰性成風,民風墮敗。仙翁重遊五指石時,深嘆“神仙也會辦錯事”,就讓仙石變成巨大的石山,再也無酒無飯,留下一聯警世:“處世戒醉心,千古不開酒甕石;為人思飽德,萬傢當看飯籮山”。仙翁休息過的地方被稱為仙人石,又稱仙人床。
隆武殿和混元塔。明末清初,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孫唐王朱聿鍵被鄭芝竜等擁立為帝,太原總兵謝志良、謝上逵父子奉命在五指石建立基地,進行反清復明活動16年,最後被清軍匯集惠、潮、汀、贛四府之兵合圍擊敗。這些石桌石凳,是隆武帝坐朝的象徵性寶座。殿下側的混元塔,是石林寺衆僧為紀念當時死亡將士所築,現墓頂猶存。
聰明泉和石縫長藤。“聰明泉水不等閑,疑是九天降仙泉。掬飲一口添智慧,三杯落肚壽延年”。這眼清泉就是聰明泉。據載,清朝差幹湖洋村謝申庸年少遲鈍,遂到石林書室從師苦讀,常飲此泉後文思大進,終於考中乾隆乙醜科進士。泉邊一條石縫,長近50米,巷寬僅0.5米,叫“磨肚縫”。遊客衹能側身而過,但絶對有驚無險。穿越石縫,能磨礪人的意志,體會苦盡甘來的喜悅。過了磨肚縫,人生路路通。冠蓋石的星毛冠蓋藤,徑粗32釐米,枝葉覆蓋半座石山,被譽為“嶺南第一藤”。“八景之最一綫天,綫綫同雲緊相連。藤奇峰秀遊人醉,此間遊樂勝神仙”,眼前的石巷就是國內罕見的“一綫天”景觀。站在這中間,嚮前後、左右仰望,都是一綫天,真是世間罕有。 |
|
平遠五指石
平遠省級風景名勝區五指石,位於粵、贛、閩三省交界的平遠縣差幹鎮內。彙聚了“丹霞地貌、森林生態、人文古跡”三大景觀,具雄、險、奇、秀、幽、古的特色。1992年被國傢旅遊局確定為“國傢級自然序數旅遊景觀”之一;1999年被省旅遊局確定為“省級旅遊景區”;同年3月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風景名勝區”;2000年9月被省旅遊局確定為“廣東省休閑度假好去處”。
遠看五指石,岩崖峻峭,形如伸展的五指,拔地而起,直刺雲天,故名“五指石”。五指最高峰海拔460多米。五指石擁有豐富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資源。景區內擁有“五奇”(奇石、奇縫、奇樹、奇洞)、“八景”(劍門、石林寺、聰明泉、混元塔、一綫天、仙人床、隆武殿、青雲路)和淡靜居、蝴蝶𠔌、生態樂園等勝景60多處。五指石具有豐富的野生動物植物資源,高等植物70科200餘屬1000多種,野生動物30多種。五指石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春天不冷、夏天不熱、秋天不燥、鼕天不寒,旅遊季節較長,奇山異景,林密泉清,故有“靈秀甲天下,差幹小桂林”之美喻。原國傢文化部副部長呂志先暢遊五指石後,題詞贊曰:“五指美景人間仙境”,是南粵大地新興的旅遊佳境。
五指石是武夷山伸嚮廣東境內的餘脈,地質構造屬發育於白堊紀中晚期的湖泊碎屑沉積岩層。其岩性以褐色、棕紅色砂礫岩、粉砂岩為主,次為砂頁岩。
五指石主要由形似五指的寶鼎石(拇指)、羅漢石(食指)、天竺石(中指)、降竜石(無名指)和寶蓋石(末指)組成。它們與地面的相對高差均在250米以上,實為紅層盆地中心。五指石丹霞地貌的紅層基本為水平層理。由於垂直節理發育,在長期強烈的流水侵蝕和重力崩塌作用下,形成了山體陡峭、穿縫發達、岩深洞幽、雄渾雋秀的典型丹霞地貌景觀。又因植被覆蓋茂密,更使石峰顯出外俊內秀的美色。
五指石風景區內有多處歷史人文古跡。有關隘防禦工事“劍門”遺址;有三百多年歷史,現已重修開放的“石林寺”;有明末隆武皇帝的“隆武殿”遺跡;有頗具傳奇色彩,至今仍存殘垣的“混元塔”遺址;有羅漢石下的“古戰墻”遺址等。
石林寺。“石林高幾許、寶剎穩中峰”,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五指奇峰。左側的古建築即是石林寺,它創建於明朝萬歷年間,寺內有“鎮寺三千斤”---鐵鑄佛像、香爐鼎、大鐘各重一千斤。
酒甕石和飯籮石。相傳遠古時候,這裏村民生活艱辛,朝思夜想過上酒足飯飽的好日子。有一個仙翁雲遊五指石時,察覺民情,大發善心,點化兩座仙石,使兩座石山終日溢酒出飯,村民過上幸福生活。日久山民卻惰性成風,民風墮敗。仙翁重遊五指石時,深嘆“神仙也會辦錯事”,就讓仙石變成巨大的石山,再也無酒無飯,留下一聯警世:“處世戒醉心,千古不開酒甕石;為人思飽德,萬傢當看飯籮山”。仙翁休息過的地方被稱為仙人石,又稱仙人床。
明末清初,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孫唐王朱聿鍵被鄭芝竜等擁立為帝,太原總兵謝志良、謝上逵父子奉命在五指石建立基地,進行反清復明活動16年,最後被清軍匯集惠、潮、汀、贛四府之兵合圍擊敗。這些石桌石凳,是隆武帝坐朝的象徵性寶座。殿下側的混元塔,是石林寺衆僧為紀念當時死亡將士所築,現墓頂猶存。
聰明泉和石縫長藤。“聰明泉水不等閑,疑是九天降仙泉。掬飲一口添智慧,三杯落肚壽延年”。這眼清泉就是聰明泉。據載,清朝差幹湖洋村謝申庸年少遲鈍,遂到石林書室從師苦讀,常飲此泉後文思大進,終於考中乾隆乙醜科進士。泉邊一條石縫,長近50米,巷寬僅0.5米,叫“磨肚縫”。遊客衹能側身而過,但絶對有驚無險。穿越石縫,能磨礪人的意志,體會苦盡甘來的喜悅。過了磨肚縫,人生路路通。冠蓋石的星毛冠蓋藤,徑粗32釐米,枝葉覆蓋半座石山,被譽為“嶺南第一藤”。“八景之最一綫天,綫綫同雲緊相連。藤奇峰秀遊人醉,此間遊樂勝神仙”,眼前的石巷就是國內罕見的“一綫天”景觀。站在這中間,嚮前後、左右仰望,都是一綫天,真是世間罕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