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拉丁名 lagerstroemia entrmedia koehne
中文名 云南紫薇
拉丁科名 lythraceae
中文科名 千屈菜科
保护级别 3
分布 云南
现状 渐危种。云南紫薇零星分布于云南南部,由于是优良的薪炭树种,当地经常砍作燃料,森林破坏严重,自然更新不良,因此分布范围越来越小;植株数量日益减少。
海拔下限(米) 800
海拔上限(米) 1800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6-8米;枝圆柱形,节间较短。叶近对生,小枝上部的叶互生,坚纸质或薄革质,卵状椭圆形或宽椭圆形,长8一17厘米,宽4.5一7厘米,基部钝或狭楔形,两面无毛,侧脉7一9对,网状脉明显;叶柄长1一1.5厘米。圆锥花序顶生,长8一17厘米;花梗被短绒毛,长约12厘米;花蓝紫色,萼管长约14毫米,密被黄褐色短绒毛,裂片宽三角形,极为开展,成熟后木质化,坚硬,内面无毛,长为萼管的1/2或与之等长;花瓣6,近圆形或长圆形,长约20毫米,边缘浅波状,先端微凹,具爪;雄蕊约130枚,着生于萼管中下部,排成2-3列;子房6室,无毛,花柱长过雄蕊。葫果长圆形,长2.j一3.5厘米,6瓣裂,基部为宿萼包围;种子多数,黄褐色,顶端具翅,长1一1.5厘米。
特性 分布区为滇南热带、亚热带山地,气候特点是3一5月高温干燥,6一10月高温多雨,11-2月凉爽多雾。土壤为砖红壤。该植物喜阳耐旱,根系发达,树冠较宽阔,花大而美丽。花期5一6月,果期10一12月。着果力虽强,但自然更新不良,林下幼树稀少。混生于杂木林中。
保护价值 云南紫薇是我国特有植物。在我国滇南局部地区有零星分布,数量稀少,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应加以保护。
保护措施 由于云南紫薇分布地区不在自然保护区内,目前尚无保护措施。建议将集中分布区划为自然保护点,以利种质资源的保存。
栽培要点 用种子繁殖。发芽容易,实生苗到开花期较快。挖苗移栽也容易成活。扦插法亦能应用。 |
|
云南紫薇介绍
云南紫薇 (Lagerstroemia intermedia Koehne)
科属:
千屈菜科
别名: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6-8米;枝圆柱形,节间较多短。叶近对生,小枝上部的叶互生,坚纸质或薄革质,卵状椭圆形或宽椭圆形,长8-17厘米;基部钝或狭楔形,两面毛,侧脉7-9对,网状脉明显;叶柄长1-1.5厘米。圆锥花序顶生,长8-17厘米;花梗被短毛,长约1.2厘米;花蓝紫色,萼管长约14毫米,密被黄褐色短毛,裂片宽三角形,极为开展,成熟衙木质化、坚硬、内面无毛,长为萼管的1/2或与之等长;花瓣6,近圆形长圆形,长约20毫米,边缘浅波状,先端微凹,具爪;雄蕊130枚,着生于萼管中下部,排成2-3列;子房6室,无毛,花柱长过雄蕊。蒴果长圆形,长2.5-3.5厘米,6瓣裂,基部为宿萼包围;种子多数,黄褐色,顶端具翅,长1-1.5厘米。
分布与习性:
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南部至西南部的的思茅、西双版纳、澜沧、沧源、耿马等州县;生于海拔800-1500米的向阳山坡,习见于林缘、路旁。泰国北部也有分布。
分布区为滇南热带、亚热带山地、气候特点是3-5月高温干燥,6-10月高温多雨,11-2月凉爽多雾。土壤为砖红壤。该植物喜阳耐旱,根系发达,树冠较宽阔,花大而美丽。花期5-6月,果期10-12月。着果力强,但自然更新不户,林下幼稀少。
繁殖与栽培:
种子繁殖。
应用:
渐危种。是优良的薪炭树种,树冠较宽阔,花大而美丽,可做园林、庭院绿化的观花树种。 |
|
- : lythraceae, Lagerstroemia intermedia Koehne
- lat.: lagerstroemia entrmedia koeh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