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 > 云南梧桐
目录
No. 1
  中文名:云南梧桐
  拉丁科名: sterculiaceae
  中文科名:梧桐科
  保护级别:2
  分布: 云南
  现状:稀有种。由于云南中部地区开发早,自然植被破坏大,故云南梧桐的野生植株已难找到。目前仅在少数寺庙内有个别植株保存下来。
  海拔下限(米):1700
  海拔上限(米):2500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15一18米,胸径达50厘米;树皮青带灰黑色;小枝粗壮,灰绿色,嫩时被褐色短柔毛。叶掌状3一5浅裂,长17一30厘米,宽20-40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心形,上面几无毛,下面密被褐色星状毛,后逐渐脱落,基生脉5-7;叶柄粗壮,长15一45厘米。圆锥花序腋生于小枝顶端,长20一30厘米;花单性或杂性,紫红色,无花瓣;萼5深裂,裂片线形或长圆状线形,长12毫米,外面被绒毛;子房5室。蒴果长约7厘米,果皮膜质,开裂成叶状;种子着生于叶状果皮的内缘,圆球形,直径约8毫米,成熟时黄褐色。
  特性:分布区云南高原具有中亚热带气候,干、湿季分明,年平均温13一15℃,l月平均温7-8℃,极端最低温不低于一5℃,极端最高温不超过32℃,年降水量120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约70%。土壤为红壤, ph值5.0-6.0。云南梧桐系阳性树种,不耐阴,开花期正值雨季,花极易脱落,很少结果,即便结果,种子落地后常被松鼠等小动物啮食,因此天然更新较差。花期5-6月,果熟期10月。
  保护价值 :为我国特有种,野生植株几乎绝迹。树冠伞状,枝叶繁茂,夏日浓荫蔽地,是优良行道树和园景树。成年大树极为稀少,仅在昆明黑龙潭公园有1株、安宁曹溪寺有8株,大理下关李公祠(即将军庙)有2株,均系栽培,急需加强保护,以免绝迹。
  保护措施:建议园林部门作为园林绿化树种,大力推广种植。
  栽培要点: 用种子繁殖。秋季采收种子后沙藏,至次年早春播于苗床,约经1个月可发芽出苗,当年生苗高可达30—50厘米,在苗圃留养1年,才可出圃定植。
  【药 名】:云南梧桐
  【来源】:为梧桐科植物云南梧桐的种子。
  【功效】:益气升阳,敛疮防腐。
  【主治】:用于中气下陷,子宫下垂,脱肛,气短乏力,小儿口腔糜烂。
  【性味归经】:甘,平。胃、膀胱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克,外用:研粉配清油调放患处。
  【别名】:维唆(彝族语)、大梧桐(云南)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云南中部、南部和西部。
  【拉丁名】:云南梧桐firmiana major (w. w. smith) hand-mazz.
  【考证】:始载于《云南植物名录》。
花木百科
  云南梧桐介绍
  云南梧桐 (firmiana major (W.W.SMITH.)Hand-Mazz)
  科属:
  梧桐科
  别名: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15-18米,胸径50厘米;树皮青带灰黑色;小枝粗壮,灰绿,色,嫩时被褐色短柔毛。叶掌状3-5裂,长17-30厘米,宽20-40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心形,上面几无毛,下在密被褐色是状毛,后逐渐脱落,基生脉5-7;且壮,长15-45厘米。圆锥花序腋生于小枝顶端,长20-30厘米;花单性或杂性,紫红色,无花瓣,萼5深裂,裂片线形或长圆状线形,长12毫米,外面被绒毛;子房5室。蒴果长约7厘米,果皮膜质,开裂成叶状;种子着生于叶状果皮的内缘,圆球形,直径约8毫米,成熟时黄褐色。
  分布与习性:
  分布云南中部至西部,目前仅在昆明、安宁、大理、邓川、凤庆等海拔1700-2500米的村旁和寺庙有栽培的植株。分布区云南高原具有中亚热带气候,干、湿季分明,年平均温13-15℃,1月平均温7-8℃,极端最低温不低于-5℃极端最高温不超过32℃,年降水量120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约70%,土壤为红壤,PH值5.0-6.0.云南梧系阳性树种,不耐阴,开花期正值雨季,花极易脱落,很少结果,即便结果,种子落地后常被松鼠等小动物啮食,因此天然更新较差。花期5-6月,果熟期10.月
  繁殖与栽培:
  用种子繁殖。秋季采收种子后沙藏,至次早春播于苗床,约经1个月可发芽出苗,当年生苗高可达30-50厘米,在苗圃留养1年,才可出圃定植。
  应用:
  为我国特有种,野生植株几乎绝迹。树冠伞状,枝叶繁,夏日荫地,是优良行道树和园景树。成年大树极为稀少,仅在昆明黑龙潭公园有1株,安宁溪寺有8株,大理下关李公祠(即将军庙)有2株,均系栽培,急需加强保护,以免绝迹。
  建议园林部门作为园林绿化树种,大力推广种植。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