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云南师范大学联系方式 地址:一二一大街298号。
邮编:650092 云南师范大学投诉电话 昆明市旅游投诉电话:0871-3164961
云南省旅游投诉电话:0871-4608315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位于云南省省会城市昆明。 云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其前身是由北大、清华和南开组建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1946年西南联大复员北返后,联大师范学院留昆独立建校,定名为国立昆明师范学院。解放后定名为昆明师范学院。 1984年4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1999年2云南师大与云南教育学院、云南体育进修学院进行实质性合并办学,重组云南师范大学。经过多年的发展,今天的云南师范大学继承和发扬了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和“爱国民主科学”的精神,形成了“学高身正,明德睿智”的新校风。建校 60 余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人才 十万余人 ,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占地面积2695.49亩,校舍51.7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2782万元,馆藏图书213.08万册,长期订阅国内外期刊(含电子期刊)20968余种,学报(哲社版)进入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百强之列。已实现校园网光纤互联。学校共设有23个学院,35个科研机构。1个教育部可再生能源材料先进技术与制备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检中心,1个省级农村能源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70个,其中一级学科授权点5个,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学校设有本科专业49个,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西南地区中学英语师资培训基地,是国家确定的中国对东南亚国家进行汉语师资培训的4个基地之一、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的10所重点大学之一,是国家汉办委托承办孔子学院的16所学校之一。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2072人,专任教师1102人。其中:教授194人,副教授530人,博士105人,在读博士84人,硕士 414 人, 54 %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在他们当中,有国家级和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15 人、省级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 13 人、中科院“百人计划” 1 人、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 2 人。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院校的兼职博导 13 人。并聘请了中科院院士和国内外知名专家 50 余人为学校兼职教授。目前,学校现有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 7 人,硕士研究生 2782 人(含教育专业硕士 994 人) , 全日制本科学生 12103 人,成人教育本科学生 11824 人。近 5 年,培训和招收英、美等国及东南亚留学生近 2000 人次。 学校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方向,重视优良教风和学风建设,认真贯彻从严治校的方针。近五年来,学校先后实施了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以聘用制为切入点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本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教学改革,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学
科建设规划,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强调学科的联合、集成和交叉,积极发展新兴、交叉学科。通过凝练学科方向、构建学科群和学科层次、引进高层次人才、组建创新团队等措施,使学科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目前,学校先后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贝勒大学等国外 30 所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在全国“挑战杯”学生课外科技作品中竞赛成绩优异, 2003 年全国高师院校排第 2 名,省属师范院校排列第 1 名,全国高校排第 17 名。近三年,在校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生均达 2 篇以上 , 一些论文被 sci 、 ei 收录和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近年来,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有 30% 左右考取博士研究生,其中 2002 年有 42.8% 的硕士毕业生考取中科院、北大、清华等院校博士研究生。由此,学校至今已基本完成了由传统的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由传统的师范院校向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开放性、综合化、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型大学的“两个转型”。
云南师范大学重视科研工作。近三年,承担科研项目 388 项,拥有科研经费 13101.99 万元。近五年来,学校共承担了国家“ 863 ”项目 2 项,国家“ 973 ”项目子项目 2 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6 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11 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 16 项,省自然基金等省部级项目 300 余项,国际合作项目 16 项。先后出版学术专著和译著 298 部,教材(教学用书) 302 部,发表论文 5565 篇,其中,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 1670 篇,被 sci 、 ei 、 istp 收录 285 篇;成果转让 17 项,成果被采用 160 项,直接经济效益 8659 万元。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 1 项,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 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22 项。第八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1 项。省部级科研奖励 116 项,发明专利奖 19 项,其它科研奖励 256 项。在选择性发射极太阳电池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和晶体硅太阳电池规模化生产技术、分子基材料配合物高能发射、亚纯函数唯一性的五小函数问题、语言学分支学科艺术语言学的开拓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有了重要的突破。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云南师范大学始终把立足云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进入全国重点师范大学的先进行列,建成全国知名的省级重点大学作为发展目标,以建设师范性、综合化、开放式、高质量、有特色的新型师范大学为发展定位。有信心励精图治,不辱使命,为建设一个高质量的社会主义师范大学而不懈奋斗. |
|
请先了解西南联大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岳麓山下组成了长沙临时大学,开学一个月后,日军沿长江一线步步紧逼,危及衡山湘水,师生们于 1938年搬迁入滇,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5月4日举行结业典礼,7月31日宣布结束,西南联大在滇8年。
1946年5月,上述3校迁回原址,师范学院留昆独立建校,改称国立昆明师范学院。解放后,定名为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4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1999年2月云南师大与云南教育学院、云南体育进修学院进行实质性合并办学,重组云南师范大学。
现任校党委书记伊继东,党委副书记、校长杨林。 |
|
所谓大学者
刚毅坚卓
学校网站logo |
|
学高身正、明德睿智 |
|
立足云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建设师范性、综合化、开放式、高质量、有特色的新型师范大学 |
|
西南联大教室原貌
云南师范大学分为四个校区:
校本部
学府路校区
龙泉路校区
呈贡新校区(建设中,预计2011年建成,但已经有部分07、08届文科学院入学)。 |
|
校本部 25°03'29"N,102°41'43"E 一二·一大街298号 650092
学府路校区 °'"N,°'"E
龙泉路校区 °'"N,°'"E
呈贡新校区 24°51'5"N,102°50'45"E 170路公交车 呈贡新城管委会 站,呈贡,吴家营 650500 |
|
校徽
占地面积3680亩,校舍面积47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25亿元,馆藏图书241.8万册(四校区分藏)。
学校与51所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西南地区中学英语师资培训基地,是我国对东南亚国家进行汉语教师培训的4个基地之一和教育部确定的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的10所重点大学之一,是中国—东盟大学联合办学的16所大学之一,为国家首批开展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24所重点高校之一。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建立了5个中国语言文化中心,在泰国清迈大学设立了一所孔子学院。 |
组织结构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
一、历任领导
1、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时期
黄钰生 院长 1938——1946
2、国立昆明师范学院时期
查良钊 院长 1946——1950
3、昆明师范学院时期
徐嘉瑞 师院管委会主任 1950.9——1952.10
方 章 院长、党组书记 1952.10——1966.5
刘 御 党委书记 1956.5——1958.9
张更生 党委书记 1958.9——1959.9
胡泮生 党委书记 1959.9——1965.5
李福均 党委书记 1965.5——1966.5
王润成 党委书记 1972.10——1975.7
李成玉 党委书记 1975.7——1975.12
韩 放 党委书记 1975.12——1977.1
江 泉 院长、党委书记 1979.1——1979.11
卢 浚 院长 1980.4——1983.9
张白林 党委书记 1981.2——1983.9
4、云南师范大学时期 (1984——)
李祖荫 党委书记 1983.9——1986.12
吴积才 校长 1983.9——1991.9
叶 涛 党委书记 1986.12——1991.9
杨和良 党委书记 1991.9——1998.8
李存俊 校长 1991.9——1998.8
严 建 党委书记 1999.1——2003.5
伊继东 校长 1999.1——2003.5
伊继东 党委书记 2003.5——
骆小所 校长 2003.5——2007.12
杨 林 校长 2007.12——
二、学院设置
学校设有数学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金融财政学院、体育学院、外语学院、艺术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经济政法学院、历史与行政学院、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社会发展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乡镇企业管理学院、商学院、世博学院等22个学院 |
剩余老旧数据,待更新 Remaining old data, to be updated |
设有独立的科研所5个,与教学相结合的科研机构31个。具有覆盖文、史、哲、法、教、管、理、工、农、经济等10大学科门类的42个日制本科专业,19个新型特色专科专业,现有1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太阳能热水器质检中心,4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全国开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试点单位,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西南地区中学英语师资培训基地,为云南省有权招收港澳台学生的2所高校之一,也是我国对东南亚国家进行汉语师资培训的4个基地之一和教育部确定的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10所重点大学之一,是云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教师干部继续教育中心的设立学校。
学校现有硕士研究生1023人,全日制学生16376人,成人函授夜大学生15309人,自学考试生3万余人。近五年来培训和招收英、美等国及东南亚留学生近1000人次。学校在职教职工2090人,其中:教授187人,副教授503人,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50余人;博士148人(含在读),硕士353人,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5%;国家级和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5人,省级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1人。近3年来,有2人进入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人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10人被聘为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院校的兼职博士生导师。出版学术刊物8种,学校还设有4所中学,1所附属小学和1所幼儿园。
云南师范大学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方向,重视优良教风和学风建设,认真贯彻从严治校的方针。1999年学校教务处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高校先进教务处称号。近10年来,先后出版教材、专著300余种,相继有138项教学成果分获国家教育部、省教委和学校奖励。国家教育部启动的"面向21世纪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改革计划,我校立项15个,在云南省高校排名第一。在历年教育部和云南省的教学检查评估中均名列前茅,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科技挑战杯赛中,历年参赛成绩位居全国高师院校前10名之列。2001年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参赛,在308个参赛高校中,成绩名列高师院校第2名,高校排位第28名。1998年全国高校评出"先进班集体标兵"12个,我校2000届历史专业本科班获此殊荣。近年来我校学生的计算机过级率、一次性就业率均列我省第一位。近几年来,每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有30%考取博士生,2002年考取博士生人数占毕业生人数的42.8%。
云南师范大学重视科研工作。日前,学校共承担科研项目354项,总经费5153.95万元,其中: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3项,国家计委、财政部、经贸委项目3项,省部委项目193项,国际合作项目16项。1998年至2002年,出版学术专著和译著210部,教材223部;发表论文5717篇,其中: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1625篇,被SCI、EI、ISPT收录194篇;成果转让14项,成果被采用153项,直接经济效益3900.40万元;获首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第八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1项、省部级奖励59项、其他科研奖励122项,发明专利18项。
学校重视优良教风和学风建设,先后实施了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以聘用制为切入点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本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教学改革。通过凝练学科方向、构建学科群和学科层次、引进高层次人才、组建创新团队等措施,使学科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学校正在逐步实现由传统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由传统师范院校向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型。
云南师范大学积极发展对外交往, 与51所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西南地区中学英语师资培训基地,是我国对东南亚国家进行汉语教师培训的4个基地之一和教育部确定的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的10所重点大学之一,是中国—东盟大学联合办学的16所大学之一,为国家首批开展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24所重点高校之一。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建立了5个中国语言文化中心,在泰国清迈大学设立了一所孔子学院。
目前,云南师范大学正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及第三次全教会精神,加强教育创新,积极推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为云南教育事业和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云南师范大学确立了立足边疆,服务云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为云南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服务定位,明确了建成师范性、综合化、开放式、有优势的省属重点大学,进入全国省属师范大学的先进行列的发展目标。云南师范大学有信心励精图治,不辱使命,为建设一个高质量的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不懈奋斗! |
|
大学 | 高校 | 校训 | 西南联大 | 教育 | 学校 | 附属中学 | 湖南科技大学 | 陕西师范大学 | 四川大学 | 湖南常宁 | 英语 | 中学英语师资培训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教科文组织 | 语言学 | 教授 | 修辞学 | 人物 | 社会学家 | 名人 | 知识 | 勤工助学服务中心 | |
|
|
云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云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 |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 云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 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 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 云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 云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 云南师范大学江川实验中学 | 云南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 云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 云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 | 云南师范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 | 云南师范大学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云南师范大学学生勤工助学服务中心 | 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 云南师范大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 云南师范大学电视师范部临沧分部 | 云南师范大学乡镇企业管理学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