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 > 二叠纪大灭绝事件
目录
No. 1
  距今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大灭绝事件,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三叶虫、海蝎以及重要珊瑚类群全部消失。陆栖的单弓类群动物和许多爬行类群也灭绝了。 这次大灭绝使得占领海洋近3亿年的主要生物从此衰败并消失,让位于新生物种类, 生态系统也获得了一次最彻底的更新,为恐龙类等爬行类动物的进化铺平了道路。 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一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从古生代向中生代转折的里程碑。其他各次大灭绝所引起的海洋生物种类的下降幅度都不及其1/6, 也没有使生物演化进程产生如此重大的转折。
  科学家认为,在二叠纪曾经发生海平面下降和大陆漂移, 这造成了最严重的物种大灭绝。那时,所有的大陆聚集成了一个联合的古陆,富饶的海岸线急剧减少,大陆架也缩小了,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很多物种的灭绝是因为失去了生存空间。更严重的是,当浅层的大陆架暴露出来后,原先埋藏在海底的有机质被氧化,这个过程消耗了氧气,释放也二氧化碳 。大气中氧的含量有可能减少了这对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非常不利。随着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又使许多陆地生物遭到灭顶之灾, 海洋里也成了缺氧地带。地层中大量沉积的富含有机质的页岩是这场灾难的证明。
  这次大灭绝是由气候突变、沙漠范围扩大、火山爆发等一系列原因造成。
  陨石撞击
  游学科学家认为,陨石或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了二叠纪末期的生物大灭绝。如果这种撞击达到一定程度,便会在全球产生一股毁灭性的冲击波,引起气候的改变和生物的死亡。最近搜集到的一些证据引起了人们对这种观点的重视。但大多数生物科学家认为这场灭绝是由地球上的自然变化引起的。
  气候的改变
  有些科学家认为,气候的变化是形成这场大灾难的主要原因。因为二叠纪末期形成的岩石显示,当时某些地区气候变冷,在地球两极形成了冰盖。这些巨大的白色冰盖将阳光发射回太空,会进一步降低全球气温,使陆上和海上的生物很难适应。如果再加上海平面下降和火山爆发,这就会成为灭顶之灾。
  大气成分的改变
  有些生物学家认为,生活方式比较活跃积极的动物,如似哺乳类的单弓类动物需要比别的动物更多的氧气,他们可能是因为大气成分的改变而灭绝的。因为二叠纪末期气温的降低会导致海平面的下降。海床的辽阔煤层区就会暴露在外面,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到大气中,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就会相对减少。
  火山活动
  火山爆发回喷出大量气体和火山尘埃进入大气层。火山灰山团不仅会使动物窒息而死,也有可能遮蔽太阳,使全球气温降低。所以,火山活动也可能是二叠纪末期灭绝事件的原因之一。西伯利亚就曾经发现当时火山猛烈爆发所喷出的物质。
  沙漠的肆虐
  二叠纪的陆块碰撞接壤而形成了庞大的盘古大陆。来自海上的雨水和雾气再也无法探入内陆地区。于是二叠纪的某些区域就越来越干燥火热,致使沙漠范围越来越广,无法适应干旱环境的动物就灭绝了。
概述
  距今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大灭绝事件,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三叶虫、海蝎以及重要珊瑚类群全部消失。陆栖的单弓类群动物和许多爬行类群也灭绝了。 这次大灭绝使得占领海洋近3亿年的主要生物从此衰败并消失,让位于新生物种类, 生态系统也获得了一次最彻底的更新,为恐龙类等爬行类动物的进化铺平了道路。 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一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从古生代向中生代转折的里程碑。其他各次大灭绝所引起的海洋生物种类的下降幅度都不及其1/6, 也没有使生物演化进程产生如此重大的转折。
  这次大灭绝是由气候突变、沙漠范围扩大、火山爆发等一系列原因造成。科学家认为,在二叠纪曾经发生海平面下降和大陆漂移,这造成了最严重的物种大灭绝。那时,所有的大陆聚集成了一个联合的古陆,富饶的海岸线急剧减少,大陆架也缩小了,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很多物种的灭绝是因为失去了生存空间。更严重的是,当浅层的大陆架暴露出来后,原先埋藏在海底的有机质被氧化,这个过程消耗了氧气,释放也二氧化碳。大气中氧的含量有可能减少了这对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非常不利。随着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又使许多陆地生物遭到灭顶之灾,海洋里也成了缺氧地带。地层中大量沉积的富含有机质的页岩是这场灾难的证明。
成因分析 Analysis
  陨石撞击
  有些科学家认为,陨石或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了二叠纪末期的生物大灭绝。如果这种撞击达到一定程度,便会在全球产生一股毁灭性的冲击波,引起气候的改变和生物的死亡。最近搜集到的一些证据引起了人们对这种观点的重视。但大多数生物科学家认为这场灭绝是由地球上的自然变化引起的。
  气候的改变
  有些科学家认为,气候的变化是造成这场大灾难的主要原因。因为二叠纪末期形成的岩石显示,当时某些地区气候变冷,在地球两极形成了冰盖。这些巨大的白色冰盖将阳光反射回太空,会进一步降低全球气温,使陆上和海中的生物很难适应。如果再加上海平面下降和火山爆发,这样就会成为灭顶之灾。
  大气成分的改变
  有些生物学家认为,生活方式比较活跃、积极的动物,如类似哺乳类的单弓类动物需要比别的动物更多的氧气,它们可能是因为大气成分的改变而灭绝的。因为二叠纪末期气温的降低会导致海平面的下降。海床的辽阔煤层区就会暴露在外面,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到大气中,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就会相对减少。
  火山活动
  火山爆发会喷出大量气体和火山尘埃进入大气层。火山灰、尘埃不仅会使动物窒息而死,也有可能遮蔽太阳光,使全球气温降低。所以,火山活动也可能是二叠纪末期灭绝事件的原因之一。西伯利亚就曾经发现当时火山猛烈爆发所喷出的物质。
  沙漠的肆虐
  二叠纪的陆块碰撞接壤而形成了庞大的盘古大陆。来自海上的雨水和雾气再也无法深入内陆地区。于是二叠纪的某些区域就越来越干燥、火热,致使沙漠范围越来越广,无法适应干旱环境的动植物就灭绝了。
灭绝的物种 Extinct species
  节肢动物的三叶虫只剩下少数代表,腹足类和双壳类有了新的发展。二叠纪末,四射珊瑚、横板珊瑚、筳类、三叶虫全都绝灭;腕足类大大减少,仅存少数类别。
  繁盛于古生代早期的三叶虫、四射珊瑚、横板珊瑚、蜓类有孔虫以及海百合等全部绝灭,腕足动物、菊石、棘皮动物、苔藓虫等也遭受严重的打击。
  这次灭绝事件对鱼类的影响相对较小,软骨鱼中的肋刺鲨类此时继续发展,旋齿鲨和异齿鲨都是其中的著名代表。二叠纪时两栖动物大量繁荣,常见的有迷齿类的蝾螈;爬行动物继续发展,代表分子有中龙等;哺乳动物的先驱—温血爬行动物兽孔类开始发展。植物的面貌在在二叠世晚期也发生重要变革,出现了繁荣于中生代的裸子植物如松柏类和银杏类。我国二叠纪植物群以大羽羊齿植物群为特征,称为“华夏植物群”。二叠纪的植物景观特点说明古生代的植物已趋衰退,逐渐过渡为另具一格的中生代植物。
大灭绝事件新解释 New interpretation of mass extinction
  2008年初,中科院南京古生物所年轻的科研人员曹长群等通过对我国新疆大龙口南翼和桃树园剖面的有机碳同位素研究发现二叠纪最末期存在两次负异常,从而将陆相生态系统的崩溃划分成两幕,并提出陆相生态系统对生物大灭绝的反映可能要早于海相生态系统的新观点,为探讨二叠纪末期生物灭绝事件的机制提供了新的解释。国际著名刊物EPSL网络版上已刊登该成果。
  这项研究结合海陆相地层中生物标记化合物、链状真菌/藻类残体和磁化率等证据的对比,建立了新疆陆相地层与我国煤山地区海相地层的二叠系-三叠系的碳同位素演变过程的精确对比关系,认为二叠纪末生物灭绝事件之前海陆相同时发生的有机碳同位素降低事件,是由于海平面降低而造成的富含硫化氢的静滞、缺氧的海洋环境的存在及其对大气和陆相生态系统的深层次影响。由于海、陆相生态系统对环境异常敏感度的差异,使得二叠纪末期陆相生态系统的反映要早于海相生态系统,从而支持2005年通过浙江煤山剖面钻芯样品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即海洋光合作用水体环境富含硫化氢为二叠纪末期生物灭绝的主导因素。该结论为南非Karoo盆地三叠纪代表性脊椎动物水龙兽的过早出现、二叠纪-三叠纪异常孢粉形态的出现和孢粉化石的混生过渡以及介形虫化石面貌的过早陡然变化提供了合理的解释。该研究也充分证明了我国以大龙口南翼剖面为代表的陆相地层发育更加完整的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期沉积,更加优于澳大利亚和南极洲的陆相地层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