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煙 : 威海 : 玉溪市區 [顯示全部] > 九竜池
目錄
唐 代 長安 池名
  唐 代 長安 池名。故址在今 陝西省 西安市 。 元 喬吉 《金錢記》第一折:“明日三月初三,都要趕 九竜池 賞 楊 傢一捻紅。” 元 無名氏《梧桐葉》第三折:“ 若耶溪 西施 戲瓢, 九竜池 玉環 鬭草。”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九竜池》:“ 九竜池 接近 昭陵 ,其北有 粹澤亭 為纍朝駐蹕之地。”
故址在今
  故址在今 四川省 茂汶羌族自治縣 。 宋 樂史 《太平寰宇記·四川汶山縣》:“ 巨人山 在 汶山縣 南三十裏,山頭有石如人……下有九池,俗傳是 九竜池 。”
唐代長安池名
  唐代長安池名。故址在今陝西省西安市。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明日三月初三,都要趕九竜池賞楊傢一捻紅。"元無名氏《梧桐葉》第三折:"若耶溪西施戲瓢,九竜池玉環鬥草。"明蔣一葵《長安客話.九竜池》:"九竜池接近昭陵,其北有粹澤亭為纍朝駐蹕之地。"故址在今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縣。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四川汶山縣》:"巨人山在汶山縣南三十裏,山頭有石如人……下有九池,俗傳是九竜池。"
No. 4
  九竜池投訴電話威海市旅遊投訴電話:0631-5315555
  山東省旅遊投訴電話:0531-8296342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九竜池位於榮成市槎山風景區西北千真洞洞頂處。千真洞頂有一巨大岩石橫臥其上,恰似天外飛來,十分奇特。巨石上面平坦寬敞,跟曬貨場差不多。令人驚奇的是,在這青色花崗岩的高山之巔,散落着九個大小不一的水池,大的若浴盤,小的似茶杯,個個池水清澈見底,旱不幹涸,澇不溢出。據傳說是竜之九子洗澡的地方,故稱“九竜池”。
No. 5
  九竜池投訴電話玉溪市旅遊投訴電話:0877-96927
  雲南省旅遊投訴電話:0871-460831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九竜池導遊圖
  九竜池,也稱竜池,原名奇黎溪,位於玉溪市城西北二十裏的奇黎山麓。九竜池橋頭碑敘述其得名原委說:“西山之麓,奇山窿然傑起,復嵌然下垂如雲頭麯復,……其下清泉穿壁涌出,如列星聯珠,絡繹不絶。自東而北七十餘步又得泉焉,凡七穴皆浴然仰出。……前人既負土纍石塞其隘為一池,故分言之則有九,合言之則同出一溪。此九竜池所由名也。”
  九竜池泉位較高,出水量較大,歷來灌溉“四十二屯”數萬畝良田,使“棋之西北,千村萬戶,一帶柳堤花溪,掩映於桑麻境裏,”就是玉溪河流域的廣大田疇,也受到它的利益。廣大群衆及遊客均以其“靈源利農”而特別愛護和贊賞它。
  九竜池風光,可綜述為四:
  一、池潭溪流:大竜潭,底有泉穴7個,清泉仰涌而出,水下有陷落石橋,隱然可見。潭面微波細浪,層層展開,遊魚戲水,喋然有聲。周圍參天古樹,盤根錯節,蔭罩池面,故而鼕溫夏涼。“亂刺棚”潭,水如珍珠,串串涌出,其中遊魚,頭多嚮下,直對涌泉,以免被水捲走。“有爺爺無廟”溪,水自懸岩下平流而出,如地河於此露面,悄然無聲。麻竜潭則獨泉翻滾,噴薄而出,嘩然作響,池內苔藻翠緑,如絲似帶。每個池潭的下面,各自有溪;溪內彩石粒粒,碧藻絲絲,兩岸或樹木蓊鬱,或緑草如茵。至麻竜潭下面,衆溪總匯為一河,即竜池河,流入飛井海水庫。
  二、樓臺亭榭:多集中於大竜潭西岸,依着層次構造於懸岩之上,有大觀樓、聽泉樓、三聖閣、大士閣,文星閣等。中有石磴麯徑,其間樹繞枝橫,緑蔭匝蓋,各種禽鳥飛鳴其中。登聽泉樓,晴日俯看竜池,靜夜聆聽魚聲。登文星閣眺望,衆山皆小,玉溪壩盡收眼底。
  三、鬆園:分上鬆園,中鬆園、下鬆園,三園相近,內有高十數丈的巨鬆,相傳為明代老僧所植。
  四、飛井海:飛井海水庫,為建國初期興修,為九竜池延展風景區,水面寬闊,有時微風輕拂,水光瀲灧,有時波翻浪捲,澎湃有聲。西岸村居,依山面水,村村桃林,傢傢菜圃,其間村道彎彎,阡陌相連,具有濃郁的雲南農村特色。飛井村出産之飛井桃,為夏季著名鮮果,“耍九竜池吃飛井桃”,亦為歷來盛事。
No. 6
  “九竜泉涌,高山流水琴聲妙;樓臺疊翠, 明月清風笛韻幽。”這是前人贊九竜池的一副對聯。位於玉溪市州城西北10公裏奇黎山下的九竜池,又名奇黎溪, 是當地著名的佳景勝地之一。
  據《重修九竜池碑記》載,寺廟初創於清朝之前, 幾經擴建,到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又“新作石橋,長虹臥波,幾於騰空直上。繼修大寺閣,燃然一新,儼若普陀”。可見, 200多年前,九竜池廟宇已頗具規模。
  九竜池風光,最吸引人的地方,首先是那潭十分清澈明淨的池水。乾隆《新興州志》描寫其水,從“岩石間潺潺流出,聚為一泓,清可鑒發”。不論春夏秋鼕,無數遊魚,搖尾相戲。晴日,池旁斑駁的樹影清晰如畫地印在池中;微風吹來,則漣漪輕蕩,樹影碎散,魚群晃動,別有佳趣。
  有池子四周,設有欄桿。 池上,一橋飛跨正中,橋洞門頭上,刻有“九竜池”三字。竜潭的出水量,比本地其他泉池,都要大得多,歷來是灌溉玉溪壩子“四十二屯”萬畝良田的重要水源之一。故前人有詩吟道:“山滿青光水滿池,滔滔利澤本無私。未知百裏臨民侯,可似九竜作雨時。”九竜池的山岩峭壁聳峙, 層巒疊嶂。 沿着池畔臺階拾級而上,在險峻的林壑之巔,建有樓臺亭閣,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大觀樓、聽泉樓、三聖閣、大士閣、文星閣等,均有詩詞對聯可以觀賞。“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文星閣位置最高,巍峨矗立,直插雲霄。衹要登樓遠眺,衆山皆小,翡翠般的玉溪壩子,可盡收眼底。遠處山川,連綿不絶,此起彼伏; 星羅棋布的村捨,縷縷炊煙,裊裊升起;縱橫交錯的林蔭大道,車水馬竜,往返不息。視近處,竜池周圍,古木參天,郁郁葱葱,鳥語花香,林濤陣陣。池子東邊的平場上,有古戲臺一座,至今尚存。歷史上,每年春節在此大鬧花燈是個傳統。四面八方來遊玩的人,真是人山人海。
  除池、 亭、 山、水之外,九竜池還有上中下鬆園,三園相近。園內的雲南巨鬆,拔地而起,蒼勁挺拔,高達十數丈,相傳為明代寺內老僧所值。坐落在竜池下面的飛井海(水庫),水面寬闊,碧波如玉。西岸的農村,坡坡桃林,處處緑蔭。山道彎彎,阡陌相連。當盛産飛井桃,其味甜美,遠近聞名。近年來,當地人民政府撥款進行修復,建立了專門管理林園機構,使古老的九竜池恢復了青春。
  園內有寺廟數座,規模有大有小。香火旺,菩薩很靈 的
  九竜池的傳說
  傳說有一天張三豐遊至九竜池,一口氣在小攤上吃了九碗涼粉,因為沒錢付就把竹簍裏的鱔魚(張三豐捉的孽竜)拿了九條給攤主,讓攤主用小鐵鍋蓋住,不能見到光,等第二天在鍋上敲個小孔,孔裏就會冒水。誰知道,張三豐剛離開小攤,攤主一不小心就把放鱔魚的盆給踢翻了,九條鱔魚遇光化竜,頓時間天上烏雲密佈。幸運張三豐還在化了一座山鎮壓住了九條竜。九條竜被壓在山下吐水,便匯成了一個池子。壓住九條竜的山叫做奇黎山。
  門票價格實惠,僅6元。交通方便。
包含詞
九竜池村新化九竜池黃山九竜池
威海九竜池玉溪九竜池白浮泉遺址--九竜池,都竜王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