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 >四川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九寨沟县
显示地图
目录
概况 Jiuzhaigou County
  邮编:623400 代码:513225 区号:0837
  拼音:Jiǔ Zhài Gōu Xiàn 英译:Jiuzhaigou County
  
    九寨沟县位于四川省北部,东北与甘肃省相邻。总面积5286平方千米。总人口6万人(2006年),属藏汉杂居县。全县辖2个镇、15个乡:永乐镇、漳扎镇、永丰乡、永和乡、安乐乡、白河乡、双河乡、保华乡、罗依乡、勿角乡、马家乡、郭元乡、草地乡、陵江乡、黑河乡、玉瓦乡、大录乡。县政府驻永乐镇,距州府245千米。
  
    境内以高山为主,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属深切高山,谷深坡陡,山峦迭嶂,森林茂密。属亚热带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均降水量552.9毫米,年均气温12.7℃。河川溪涧密布,流量充沛,为嘉陵江西源白龙江的发源地。白龙江、黑河、白河、汤珠河及溪沟构成南坪水系。有世界文化遗产九寨沟自然风景区,国家级白河金丝猴自然保护区,省级嫩恩桑措自然保护区。
基本概况
  九寨沟县原为南坪县,位于四川省北部,东部和北部与甘肃省文县、舟曲、迭部三县连界,南部和西部同四川省平武、松潘、若尔盖接壤。面积5290平方公里,全县辖17个乡镇,人口5.6万。
  世界级自然风景名胜区--九寨沟位于县城西南方向,距县城41公里,总面积62000公顷。这里地貌造型各异,结构成份多样,景观类型丰富,在世界高寒喀斯特地貌中独树一帜。景区内以翠海、叠瀑、滩流、彩林、雪峰构成原始古朴、自然天成的山水和独特的藏族风情相结合的景观综合体,是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生物演化,古地理、古气候的理想场所。1984年九寨沟批准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92 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1998年被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嫩恩桑措风景区位于县城西南方,距九寨沟自然风景区58公里,核心景区总面积为4.6万公顷。 该风景区既有九寨沟风光之秀美,也有黄龙景色之神奇,而且森林景观特别丰富,自然景观类型多样,人文景观奇特,更是国宝大熊猫的重要栖息地之一。
  甘海子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县城西南方向,距县城63公里,距九寨沟24公里,面积35284公顷。 地处世界自然遗产黄龙与九寨沟之间,四川著名的黄金旅游线九环线贯穿其间。境内风景资源有"险、秀、雄、奇"的特点及浓厚的原始野趣,共有一等景点34处,二等景点15处,三等景点6处,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
  境内还有众多的自然保护区。勿角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位于县城东南面,距县城45公里。保护区核心面积36349公顷。区内脊椎动物47科17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6种,除有54只大熊猫外还有金丝猴、牛羚、白唇鹿、雪豹、金钱豹、火冠鸟等国家级保护动物。森林植物56科、127属、278种,其中名贵树种达10余种。景区内甲勿池景点属高原大湖泊,全长6公里,甲勿池四周群山巍峨, 生长着以冷云彬为代表的数十种自然植物,每当春夏季节,百鸟鸣啾,红、粉、蓝、紫、白等五颜六色的杜鹃花争相开放达三个月之久。1993年勿角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白河金丝猴自然保护区位于县城西北面,距县城14公里。核心保护区面积16万余公顷。该保护区成立于1963年,属省级自然保护区。区内已知有维管植物127属、278种,其中有白皮云彬、银叶连香树等五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已知有野生动物 47 科、170种,其中有大熊猫7只、川金丝猴1900余只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区内植被分布明显,森林生态系统保存完好,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是一座罕见的生物宝库。
  此外,境内野生中药材资源分布广、储量大、产量高、品质优良、名贵品种多,有“天然药库”之称。据查,药用植物467种, 主要有虫草贝;党参、黄芪、麝香、鹿茸、熊胆和羌活、秦艽、大黄、当归、甘松等名贵大宗药材,蕴藏量500多万公斤。
  经过全县人民的辛勤建设,九寨沟县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以能源、原材料工业和加工业为主,主要有冶金、电力、采矿、机械、森工、建筑、建材、食品、酿造等10多个门类。主要产品有;电力、黄金、水泥、木地板等,1999年实现总产值3848万元(不变价)。
  九寨沟县境内水系发达,水能资源丰富。水流开发点多、落差大、投资省,是理想的水电建设基地。截止1999年,全县已建成中、小型水电站62座,总装机容量9782千瓦,年发电量2098万千瓦小时,通过十几年来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全县94%的乡村通了电,达到了全县农村初级电气化县的验收标准,有力的促进了该县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二道桥12000 千瓦水电站设计方案已通过省级有关部门的评审,正着手动工修建。今年 九寨沟县又被列为全国中级电气化试点县。茂县铜钟电站至九寨沟县的1 10千伏输电线路架设工程已经启动,各项工作正在顺利实施。
  1999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已达505.5公里。其中,省道177公里(九环线山岭重丘三级公路160公里), 县道97公里,乡道73公里,专用公路158.5公里。全县除草地乡其余乡镇全通了公路,初步形成了经汶川至成都,经平武至绵阳、经甘肃文县至广元,经若尔盖至甘肃的公路网络。随着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逐步壮大,为旅游事业和重要物资的吞吐及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九寨黄龙机场正在建设之中。
  九寨沟县已于1998年完成光缆架设,实现光缆通讯。九寨沟、县城各开通了5120门程控电话,县城和九寨沟地区开通移动电话大大加快了该县与外界信息交流速度,较好地满足了旅游和社会各方面对通信的需要。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投资环境的改善,九寨沟县大大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积极招商引资。1999年,九寨沟县协议引进资金3.36亿元, 本着"你投资,我建设、你发财、我发展"的原则,给投资商以极大的优惠政策, 先后与县境外其他地区及有关部门建立了良好的投资合作关系。
  全县建立集贸市场2个, 商业、饮食业网点达791个,目前, 全县正在加紧市场建设,着力发展农副土特产市场和综合性集贸市场。社会事业、医疗卫生事业、广播电视事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1999年,全县城镇职工人均工资达7749元, 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1098元。
自然地理
  九寨沟县位于州境北部之川甘两省交界处。东北与甘肃省文县、舟曲、迭部3县相连,西南与平武、松潘、若尔盖接壤。地处北纬32°53′~33°32′、东经103°27′~104°26′之间。县城海拔1405米,平均海拔在3000~4000米之间,最高峰尕尔纳海拔4764米,最低处是川甘两省交界处的柴门关,海拔1160米。东西长93公里,南北宽 89.93 公里,面积5290平方公里。 九寨沟县地形以高山为主,兼有部分山原和零散平坝,故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而闻名遐迩的九寨沟旅游景区就坐落在县内一条“丫”字形的山沟内。
  九寨沟地质成因
  九寨沟处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边缘地带,属松潘、甘孜地槽区,恰好位于我国第二级地貌阶梯的坎前部分,在地貌形态变化最大的裂点线上,地势南高北低,有高山、峡谷、湖泊、瀑布、溪流、山间平原等多种形态。其地貌属高山狭谷类型。山岭的海拔高度大都为3500-4500米,最高峰嘎尔纳峰海拔4764米,最低点羊峒海拔2000米。整个景区内沟壑纵横,山峦叠嶂,好似大自然撰写的一部壮丽史诗,记录着地壳的沧桑变迁和生命的进化历程。
  在传说中九寨沟是仙女的宝镜幻化而成,优美的故事带给人梦幻般的想象。但从科学的角度看,九寨沟翠海叠瀑的形成,则是由于地壳变化、冰川运动、岩溶地貌和钙华加积等多种因素造就的。
  地壳变化
  在距今约四亿年前的古生代,九寨沟尚是一片汪洋,从第四纪早更新世纪起,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使地壳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山体在快速的不均衡隆起过程中,经冰川和流水侵蚀作用,形成了角峰突起,谷深岭高的地貌形态。另外,由于地震等因素引起岩壁崩塌、滑落、泥石流堆积和石灰溶蚀、钙华加积等多种地质作用,导致沟谷群湖产生,叠瀑越堤飞出。因此,九寨景观的雏形早在二、三百万年前就已形成。
  岩溶地貌
  即喀斯特地貌,它是造就悬壁,形成瀑布的先决条件。在台式断裂的抬升面上,堆积泥石流等堆积物,后经喀斯特作用,钙华加积,增加瀑布高度,形成今天壮观的诺日朗瀑布。30多米高的悬崖上,湍急的流水陡然跌落,气势雄伟。较发达的冰川地貌和岩溶地貌奠定了九寨风光的基础。
  冰川运动
  从第四纪晚期到新世纪后期,九寨沟一带的许多山地海拔已达到4000米以上,达到了雪线。随着冰川期气候的到来,高山上发育了冰川,山谷冰川又伸展到海拔2800米的谷底,留下了多道终碛、侧碛,形成堤埂,阻塞流水而形成堰塞湖,长海就是第四纪冰期时形成的堰塞湖。至今,这里仍保存着第四纪古冰川的遗迹,冰斗、冰谷十分典型,悬谷、槽谷独具风韵。
  钙华加积
  钙华,英文称Travtine或TuFa,指湖泊、河流或泉水所形成的以碳酸钙为主的沉积物。九寨沟的钙华有着自身的特点:由于流水、生物喀斯特等综合作用,以钙华附着沉积形成了池海堤垣,随着时间的推移,钙华层层堆高,垂直河流方向形成大小不等的钙华堤坝,堵塞水流形成湖泊或阶梯状的海子群。水流的外溢下泻,又形成高大的瀑布或低矮的跌水,加上一些水生植物和苔藓及藻类的繁衍,不少湖泊变得五彩缤纷, 造就了九寨沟多姿多彩的独特景观。
  九寨沟流域面积641.35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为85.5%,森林覆盖率为63.5%.九寨沟下段分为树正沟和扎如沟,溯树正沟而上至诺日朗又分为日则和则查洼沟,平面呈"Y"字型展布,沟长约50公里。
  九寨沟属长江水系嘉陵江上游区域,九寨沟由南向北汇入白河,白河与黑河在九寨沟县两河口汇合后始称白水江,白水江在甘肃文县境内汇入白龙江,白龙江在广元昭化镇注入嘉陵江。
  九寨沟处于我国北亚热带秦巴湿润区与青藏高原波密~川西湿润区的过渡地带,因东南有龙门山阻挡,北有秦岭屏护,从而表现为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冷凉干燥、旱雨季分明的季风气候。
  据九寨沟景区诺日朗的观测,年均温7.3℃,月均温7月最高为16.8℃,1月最低为-3.7℃,极端最高气温32.6℃,极端最低气温17.0℃。年降水量700~800mm,主要集中在5~9月。全年无霜期100天左右。雾日少,日照率在40%左右。每年10月至次年4月为积雪期。
  境内生态环境奇特,自然资源极为丰富。九寨沟县县境内已探明矿种11种,其中大型矿床3处,具有优势的矿种有金、铁、锰等。九寨沟县县区域地质处于全国六大金成矿带之一的范围内(即川西北金三角区),现已探明马脑壳金矿、草地金矿、水神沟金矿金储量均达20吨以上,已被地质矿产部列入"跨世纪工程"(M15-2工程)和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富集区。目前,工业化开采条件基本具备,1999年生产黄金达235公斤,预计今年黄金产量达到万两。
  全县有林地35.6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 34 %, 活立木蓄积量6800万立方米,生长着杉、松、桦、杨等50多种珍稀树种。有以苹果、花椒、柿子、核桃等为主的各种经济林木7.8万亩,397万株,年产销量约39.7万吨,黑木耳、蕨菜、蘑菇等畅销海内外。大熊猫、金丝猴、牛羚、毛冠鹿、苏门翔等更是我国的珍稀野生保护动物。
历史沿革
  古称羊峒。西汉在今下安乐地区建水**州,今县在其南部,故称南坪坝。明为松潘卫辖地。清原下安乐地区治所迁至南坪坝,置南坪营,属松潘直隶厅。
  九寨沟县原为南坪县,因县境内有著名的风景名胜九寨沟,1998年更名为九寨沟县。九寨沟因景区内有荷叶、树正、则渣洼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
  古称羊峒、南坪,其建置沿革可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距今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自商至秦属氏羌地。从[汉代]武帝元鼎六年起经过[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到[宋元],1400余年间,多次变换隶属关系。曾属益州广汉郡和阴平郡甸氏(亦称邓至羌、白马羌)、吐谷浑、宁州、邓州、吐蕃、扶州。
  雍正七年筑城于古扶州城南的南坪坝(即今县城所在地),始称南坪,为松潘县厅南坪营。
  民国初为松潘县的分县,1936年改为松潘县第二区。
  1949年解放,解放初仍为松潘县第二区,1953年建南坪县,1959年并入松潘县为中心区,1963年复置南坪县,
  1997年,全县面积5290平方千米,人口5.5万。辖2个镇、15个乡:永乐镇、九寨沟镇、安乐乡、永丰乡、永和乡、玉瓦乡、大录乡、黑河乡、陵江乡、白河乡、双河乡、保华乡、罗依乡、马家乡、勿角乡、郭元乡、草地乡。县政府驻永乐镇。
  1998年更名为九寨沟县
  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62157人,其中: 永乐镇 12740 漳扎镇 11270 永丰乡 4305 永和乡 3067 安乐乡 2834 白河乡 2198 双河乡 3828 保华乡 2268 罗依乡 2536 勿角乡 2168 马家乡 1119 郭元乡 3620 草地乡 1153 陵江乡 1609 黑河乡 2923 玉瓦乡 2051 大录乡 2468 
  
    2004年,九寨沟县辖2个镇(永乐、漳扎)、15个乡(永丰、安乐、永和、白河、陵江、黑河、玉瓦、大录、双河、保华、罗依、勿角、马家、郭元、草地)。
风土人情
  歌舞:中国的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中国的藏乡是歌舞的故乡。藏族同胞不但节日唱歌,劳动唱歌,祈神唱歌,而且日常生活也离不开唱歌:喝酒时有酒歌,打茶时有茶歌,走路时有路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位藏族人的人生旅途都有歌声来陪伴,都有舞蹈来相随。九寨沟的水一年四季欢唱不停,九寨沟的山春夏秋冬都在低吟不止,九寨沟的树不分昼夜都在飘飘起舞,九寨沟的鸟不分晨昏婉转悠鸣。就是这歌舞环境孕育了九寨沟人的活泼天性,再加上祖先留下的能歌善舞的遗传基因,人们一到这里就落进了歌舞的旋涡。
  劝酒:到九寨沟作客的人们常会遇到劝酒。藏族人家家户户都有浓度很低又香又甜的青稞酒,喝酒时,主人端起斟满的酒,先用中指蘸酒向上一弹,向下一弹,向中一弹,分别表示敬天、敬地、敬父母,然后请客人一同干杯。如果客人过于客气,不喝或者是少喝,主人就会端起酒杯,唱起劝酒歌来。
  山歌:山歌音调高昂、优雅、豪放,具有高原博大、宽广的自然特点和强烈的民族生活气息。特别是其中的对歌,它是九寨沟人最乐意参加的一种娱乐形式,走路的时候前一拨与后一拨对,这个村和那个村也可以对,男人和女人对,曲调各异,丰富多彩。
  劳动:九寨沟人在劳动中也唱歌,甚至与舞蹈动作相配合,歌声使劳动具有了节奏。在放牧、种地,盖房,甚至做家务时都有不同风韵的歌声相配合。九寨沟成为国际级的旅游景区后,当地的居民都退耕还林,不再种地、放牧了,但他们在接待游客时也还是以歌声相陪。
  竹笛:是男性青年随身携带的乐器。由箭竹制成,吹奏时可变调,音质高昂清纯、悦耳动听,在九寨沟的山林湖泊都可以听到这种具有浓郁藏族特色的笛声。
  竹口弦:是妇女常用和随身携带的一种竹乐器,是男性制作后送给恋人或情人的礼品。竹口弦音调婉柔,长约8厘米左右,外有精制的竹套,表面有精心雕刻的装饰图案,是乐器又是装饰品。
  锅庄:九寨沟最流行的舞蹈是锅庄。据藏文历史记载,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前后,藏族各地就十分盛行歌舞。藏族人最先的舞蹈就是围绕篝火跳圆圈舞,这种旋转不停的舞蹈,伴随着这个民族走过了无穷无尽的岁月。
  锅庄通常分为寺庙锅庄、牧区锅庄和农区锅庄。寺庙锅庄通常在寺院宗教节日,或迎送大活佛的时候跳,这种锅庄庄严隆重,充满宗教气息,是信徒们为了来世幸福而献给神灵活佛的。而牧区锅庄和农区锅庄,则热烈奔放,充满自豪。每逢节日,男性着肥大统裤,如雄鹰展翅,女性脱掉右臂,抛袖于身后,飘逸洒脱,他们围着圆圈洒手、踏步、踢脚,有时直跳到通宵达旦。
  九寨沟人跳锅庄不仅自己跳,而且还热情相邀游人一起跳,跳锅庄的队伍时而牵着手成圆圈,时而跌脚跳成圆盘,时而成蜗牛状,层层叠叠,围成一团,跳得高兴的时候,踢脚声、吆喝声将锅庄推向高潮。九寨沟的锅庄能让所有人跳出青春,跳出豪迈,跳出浓郁的民族色彩,也跳出强烈的时代气息。
  藏戏:藏戏也是藏族文化中的另一种广场歌舞形式,它是以演员带上面具表演为显著特征的。相传它是15世纪著名行僧唐东杰布所创。唐东杰布云游西藏时,深深感受到江河阻拦给人们带来的不便,便立誓要在每条河流上架设铁索桥。他汇同在西藏结识的7个能歌善舞的兄妹,一起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历史、宗教故事,劝人行善积德。藏族憎众都推崇他的义举,于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铁出铁,共同修建了铁索桥。铁索桥一座一座建起来,藏戏也因此在一个个地方传唱开了。
  藏戏的面具很特别,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代表意义。如蓝色、黑色面具代表劳动群众,红色面具代表国王,绿色面具代表王妃,黄色面具代表活佛仙人,半黑半白面具代表告秘者和女巫。在藏戏中还离不开演员扮演动物登台表演,因此藏戏中还有许多的动物面具,这些动物都被罩上了神灵的色彩,显示了藏族人的一种图腾崇拜。
  九寨沟因沟内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原始古朴的村寨散落在绿树环抱的群山之中,显得更加古老、宁静。一个民族的建筑文化总是和它的生存环境、生命繁衍息息相关,显示着人类文化学和地域文化学的色彩。九寨沟,平均海拔在 2500 米 左右,属于寒温带地区,所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在这里的传统的建筑大都为木结构。
  按藏族的传统习惯,木楼一般为三层,底层关牲畜(也有另外设计土房的)及储藏土豆、萝卜等根类蔬菜。第二层为家人和神灵菩萨共同居住用,重要物品也存放在第二层。第三层为储藏粮食、草料及竹、木质农具等。随着生活的改善,人畜共居的建筑已被淘汰。代之而起的是一楼一底的建筑,卫生环境也大大改善了。
  九寨沟民居都非常讲究,新居尚未建成,房主人就请来画师,在墙壁、门框、房梁上画个不停。他们将各式各样的保护神画在墙壁上,以保佑他们全家平安。在他们家里,户户都有经轮、佛龛。每天清晨,当家女主人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 : 洗脸洗手之后,为佛主敬香,将经轮摇转,祝家人在生生死死的轮回中永远吉祥。
  九寨沟藏族同胞家里,大都以厨房为中心,正前方供有佛龛,有的兼用放置碗橱、家庭的宝物、法器等等。中心以灶台为界,入口的左方,为女宾席列,右方和正前方为男宾席列。按传统的习惯,男女皆应分席而坐,否则就是对主人的不恭,而且还应当按照尊卑长幼的顺序,老人们应当坐在最前面。
  服饰
  藏族服装的基本特点是肥腰、长袖、大襟,节日盛装大都有皮毛装饰,颜色因受宗教文化影响,白色、黄色、红色成为他们服饰的主要颜色。藏装主要由藏袍、藏式衬衫组成。
  藏袍
  藏袍是又宽又大的袍子,一般比人身高还长,穿的时候可有一套复杂的程序,男子钻进袍子里,将袍子高高地提起,让下摆垂到膝盖附近,然后再在腰部系上一根腰带。藏袍通常只穿左手,右肩露在外面好干活,天气热时,他们也把双肩露在外面,而且还将衣领部分拉到上半身,这时的藏族男子就显得更加的英俊潇洒。女袍的穿法与男式大都相同,不过它们的下摆总要放在脚背上。
  藏式衬衫
  藏式衬衫的特点是左肩大,右肩小,右腋下有纽扣或用有色布做成的飘带,穿着时结上扣子或系上飘带就行了。藏式衬衫男人以白色为主,女人大多以印花绸布居多,一般来说男式衬衫高领,女衬衫是翻领,衣袖比一般的衣袖都长。
  首饰
  九寨沟人极讲究头饰、胸饰、手饰、腰间的佩戴和脚上的鞋。每逢盛大的节日,她们头上的装饰可不一般,头顶上有巴珠、发辫上挂银币、耳朵上带大环、整个头上光闪闪、亮堂堂、一派富丽景象,穿着华丽的少女们总是惹得那些未婚小伙儿们直瞪瞪地盯着她们看。
  不管男人或 女人,他们脖子上都喜欢挂项链,手腕手指上要带镯子、戒子,女人的背上垂挂各种金属币、宝石,男人的腰间常有腰刀、烟壶、项扣、银圆等装饰品。
  藏族男人戴的帽子样式很多,一般很常见的是薄呢礼帽。上世纪中叶,西方的礼帽传到藏区,不久这种帽子就为藏族所接受。
  藏族穿的鞋也同样令人感兴趣,无论男式或女式,外观上均象舞台上古装戏里文官武将穿的靴。
  藏族服装在追求适用的同时,又追求华美、富丽的风格。藏民族往往把服饰作为显示财富和美的象征,有时一个人身上华丽的装饰和佩戴价值上万甚至数十万元。
  简易发辫就是将长头发编成一根或两根辫子,有时盘在头上,有时掉在后背。而多发辫的大多为中老年妇女,她们一般是 20 - 30 天洗一次头,每洗一次头就相约几个好朋友来帮忙,一边聊天,一边精心地编织着发辫,悠然自得。如遇天冷,她们还会戴上各式各样的小圆帽。
  九寨最隆重的节日是阴历年的春节。早在过年前的许多天妇女们就忙开了,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贴上八宝吉祥图和守护神,愿家人在新的一年幸福、吉祥。春节期间的日程安排为除夕夜吃团圆饭。正月初一、初二家人团聚。初三开始为大众活动,他们舞龙、舞狮欢庆节日。正月十一九寨沟内有规模盛大的春节联欢会,极其热闹。
  藏历年:古时候没有藏历,人们认为桃花一开就算一个新年的开始。现在的藏历起源于公元 1027 年,从此,藏历的第一天固定为藏历年。藏历年是藏族最盛大的节日,节日期间,家家户户团聚,用吉祥如意等美好语言相互祝福。
  进入藏历十二月,人们就开始做着过年的一系列准备:在盆中浸泡青稞种子,藏历初一那天把青稞苗供在佛龛上,以求在新的一年里丰收吉祥;用酥油和白面炸 " 卡赛 " 等供品;完成针线活,打扫房屋庭院。在老城区和农村,人们还要用石灰、白漆或糌粑粉在墙上画吉祥图案,有的则画蝎子避邪。藏历除夕的晚上,各家各户吃 " 古突 " (即面圪瘩)驱鬼。家庭主妇在做 " 古突 " 时,要故意包上一些东西,以测试家人在新的一年里的运气。如吃到瓷片说明好吃懒做,吃到辣椒说明嘴如刀子,吃到肉说明敬老爱幼,吃到牛粪表示经常有好运气等等。吃到什么,要当场吐出,往往引起哄堂大笑。吃完 " 古突 " 后则举行驱鬼仪式。人们把碗里留下的 " 古突 " 倒在一个陶罐里,内有一个用面团做成的 " 鬼 " 。在倒 " 古突 " 时,要说 " 剩下的都给你 " 等话语。接着,手拿一块面团,一面往自己身上四处敲打,一面说 " 带走邪气 " ,然后把面团也扔进陶罐内。驱完了身上的 " 鬼 " 再驱屋里的 " 鬼 " 。这时家里的男人拿一把禾秸用火点燃,在屋里院外熏上一圈,一边熏一边喊 " 鬼出来吧 " ,以把 " 鬼 " 赶出家门。女主人端起陶罐跟在火把后面,把 " 鬼 " 扔到十字路口,家人还要在后面燃放鞭炮。据说,之所以以把 " 鬼 " 扔在十字路口,是为了不让它找到回原宅的路。这天当夜幕降临时,拉萨城内鞭炮声四起,大街小巷皆是手持火把的 " 驱鬼人 " ,十字路口更是火光冲天。大年初一的一早,人们在民间说唱老人祝福吉祥的 " 扎嘎 " 声中(现在多用录音机播放)迎来藏历新年。这天,各家各户把祝愿吉祥如意的青稞幼苗、 " 卡赛 " (油榨果)、 " 隆过 " (羊头)、 " 切玛 " (五谷丰收斗)、各种糖果摆于佛龛或藏柜上,全家人换上新衣,坐在崭新的卡垫上,吃用人参果、酥油、糖等做的 " 吉祥饭 " 。饭后长辈端来五谷斗,每人依次抓上几粒撒向天空表示祭神,然后拈一点放进嘴里。这时长辈祝大家 " 扎西德勒 " ,晚辈回贺 " 祝你身体健康,永远幸福 " 。这一天各家基本上闭门欢聚,邻里互不走访。初二开始亲朋好友彼此走访,拜年祝贺,持续半个月。
  新年背水:除夕夜,九寨沟藏族同胞还要到海子边背水。背水的时间以各寨子的第一声鸡叫为准。当听到第一声鸡叫时,寨里人就会争先恐后地赶到水源地,先烧香泼水,然后背回新年最早的圣水,供全家人团圆饮用。
  桑烟:“桑”是藏语的译音,本义为“净”。桑烟又称熏香。桑烟的发源地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沿袭至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是宗教活动中的重要仪式之一。用在盟誓上,是让天神作证的意思。民间性的桑烟,更多的是为自己、家人和亲朋好友祈福。桑烟的地方是神山、神坛、神塔等。每逢吉日,村寨到处弥漫着浓郁的香味,萦绕着袅袅的桑烟。
  “桑烟”一般用圆柏属植物方枝柏的细枝和叶,当地称为柏香。藏族人认为凡是不干不净的身和物都要用柏香熏陶后,才能清除秽气得到真正的清净。如搬新房,在未住进前用柏香熏,新购进的衣物还没有使用前用柏香熏,参加丧葬的人员回到屋里也要点上柏香等。藏族婚礼
  除夕夜驱鬼:在九寨沟人看来,过去一年寨里家里的某些不顺都是魔鬼作怪,他们要把鬼怪一个不留地全部消灭。驱鬼仪式是这样的:除夕下午,男人们先到海子里把小石子捞回家,晚上,由当家的男人先屋内,后屋外,一边咒骂各种鬼怪,一边用小石子在各个角落不停地打,最后把手中剩下的小石子和象征鬼怪的铁针一起埋在家门口的楼梯脚下,表示这些鬼怪永远不会再进家门。家里的鬼驱完了,小孩子们会到海子边用泼水的方式赶寨子里的鬼。当然,现在驱鬼的仪式已由当初对自然的敬畏演变为了一种轻松的文化形态。
  请山神:正月十五,为了预知新年的未来,几乎每个寨子都要十分隆重地搞一次请山神的活动。请山神的两位姑娘,是由法师根据当年天文历法推算的生辰八字来确定的。请山神可在白天举行,也可以在晚上,主要法具为交叉结实的“Y”字形木杈。仪式开始时,全寨的人聚集在木杈前,法师念经,两位姑娘手里的木杈自动地不定向摆动,如果木杈不摆动说明法师不灵,将重新请山神,重新颂经召动。众人祈祷:“山神呀,山上的石头会不会滚下来?滚下来就倒向左边,滚不下来就倒向右边;山神呀,山上的泥石流会不会爆发?会爆发就倒向左边,不会爆发就倒向右边;山神呀,九寨今年会不会风调雨顺?如果风调雨顺就倒向左,如果气候不好就倒向右边;山神呀,九寨今年有没有病魔作祟?有病魔作祟就倒向左边,没有病魔作祟就倒向右边;山神呀,九寨小伙今年会不会娶上一位好姑娘?如果能娶上就倒向左边,如果不能娶上就倒向右边。”就这样,他们要把全寨人共同关注的公益问题,每个成员的生老病死,发财求学等所有问题都问完。对预测答案有人相信,有人则作为传统娱乐活动参加。
  春节联欢会:请山神活动结束之后,全寨过年最热闹的场面开始了,他们围成一个圆圈,通宵达旦欢歌笑语。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圆圈代表团圆,以圆圈汇成的强大力量,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的九寨沟人勤劳勇敢、团结互爱的精神。
经济概况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投资环境的改善,九寨沟县大大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积极招商引资。1999年,九寨沟县协议引进资金3.36亿元, 本着"你投资,我建设、你发财、我发展"的原则,给投资商以极大的优惠政策, 先后与县境外其他地区及有关部门建立了良好的投资合作关系。
  全县建立集贸市场2个, 商业、饮食业网点达791个,目前, 全县正在加紧市场建设,着力发展农副土特产市场和综合性集贸市场。社会事业、医疗卫生事业、广播电视事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1999年,全县城镇职工人均工资达7749元, 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1098元。
  热忱欢迎国内外朋友,各界人士来九寨沟县观光、旅游、洽淡合作项目,我们将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为您创造更加宽松的外部环境,以推动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民族的共同繁荣。
行政区划
  九寨沟县位于四川省北部,东部和北部与甘肃省文县、舟曲、迭部三县连界,南部和西部同四川省平武、松潘、若尔盖接壤。
  Jiuzhaigou Xian
  513225
  623400
  县人民政府驻永乐镇
  2004年,九寨沟县辖2个镇(永乐、漳扎)、15个乡(永丰、安乐、永和、白河、陵江、黑河、玉瓦、大录、双河、保华、罗依、勿角、马家、郭元、草地)。
风景名胜
  九寨沟只因有九个藏族村寨(所以又称何药九寨)而得名。九寨沟既是自然保护区,又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同时,被列入世界人类自然遗产名录。 被誉为“童话世界”、“人间仙境”。
  九寨沟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的九寨沟县中南部,是长江水嘉陵江白水河的一条支流,因景区内有荷叶、树正、则渣洼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游览区海拔2000米至3100米,气候宜人,冬无寒风,夏季凉爽,四季美丽,是世界上旅游环境最佳的景区之一。这里地貌造型各异,结构成份多样,景观类型丰富,在世界高寒喀斯特地貌中独树一帜。景区内以翠海、叠瀑、滩流、彩林、雪峰构成原始古朴、自然天成的山水和独特的藏族风情相结合的景观综合体,是研究自然生态系统, 生物演化,古地理、古气候的理想场所。1984年九寨沟批准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1998年被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2001年加入绿色环球21世纪。
  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位于县城东南面,距县城45公里。保护区核心面积36349公顷。区内脊椎动物47科17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6种,除有54只大熊猫外还有金丝猴、牛羚、白唇鹿、雪豹、金钱豹、 火冠鸟等国家级保护动物。森林植物56科、127属、278种,其中名贵树种达10余种。景区内甲勿池景点属高原大湖泊,全长6公里,甲勿池四周群山巍峨,生长着以冷云彬为代表的数十种自然植物,每当春夏季节,百鸟鸣啾,红、粉、蓝、紫、白等五颜六色的杜鹃花争相开放达三个月之久。1993年勿角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白河金丝猴自然保护区位于县城西北面,距县城14公里。核心保护区面积16万余公顷。该保护区成立于1963年,属省级自然保护区。区内已知有维管植物127属、278种,其中有白皮云彬、 银叶连香树等五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已知有野生动物47科、170种,其中有大熊猫7只、川金丝猴1900余只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保护区内海拨高差大(1300米--3800米),年均气温7.3摄氏度,年均降雨量526.2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63.0%。区内植被分布明显,森林生态系统保存完好,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是一座罕见的 生物宝库。
  嫩恩桑措风景区位于县城西南方。距县城140公里,距九寨沟自然风景区58公里,核心景区总面积为4.6万公顷。该风景区既有九寨沟风光之秀美,也有黄龙景色之神奇,而且森林景观特别丰富,自然景观类型多样, 人文景观奇特,更是国宝大熊猫的重要栖息地之一。
  甘海子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县城西南方向,距县城63公里,距九寨沟24公里,面积35284公顷。地处世界自然遗产黄龙与九寨沟之间,四川著名的黄金旅游线九环线贯穿其间。境内风景资源有“险、秀、雄、奇”的特点及浓厚的原始野趣,共有一等景点34处,二等景点15处,三等景点6处,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
  扎如寺位于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扎如沟宝镜崖下,据藏文史籍记载,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藏语全称叫“然悟贡巴扎西彭措岭”,简称“然悟贡巴”。由于该寺地处扎如沟内,因此汉语称为“扎如寺”
  扎如寺属藏传佛教的“苯波”教,历史上属“奔卡拉康”。由21世奔卡旦增建参活佛在西藏麦日一位堪布的指点下,于公元1573年迁移到扎如沟的宝镜崖下。经过历代奔卡对寺院的改建和扩建,到50年代,寺院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寺院占地面积15200平方米,拥有大小经堂多座,茶房、库房、客房、藏经房各一座,僧房六十余座。重要法器、文物、佛祖塑像、佛经等财物价值上亿元。有僧侣129人,活佛2人,信教村寨、四十多个,信教群众六千余人。1956年阿坝州藏区发生的叛乱使寺院的房屋和主要文物法器遭到严重破坏。1986年,四川宗教局负责人对扎如寺的情况做了详细调查后,同意恢复扎如寺。国家拨款一部分,加上群众的捐款捐物,扎如寺才得以逐渐恢复。经过重建恢复的扎如寺现已处具规模:占地面积14510平方米,寺院现有活佛1人,僧侣61人。寺院每年举行4次佛教活动,分别是:第一次是“良美都钦”,举行时间为正月初三至初六;第二次是“麻艺助钦”,举行时间是四月 初七至十六日;第三次是“郎幺东确”,举行时间是五月十四至十六日;第四次是“顾朵”,举行时间是九月二十七至二十九日。
  扎如寺经常有宗教活动,每年举办庙会。除农历正月初一是藏历年节外,在宗教方面还有转山节。农历每月十五日,最热闹是正月十五日,九寨沟各寨的男女老少、整个白河区和松潘县的部分藏民,穿上节日盛装,带上酒和食物,步行围绕“万山之祖”扎依扎嘎山逆时针方向转圈,也可骑马。连转山边念经。人们还互相敬酒,虔诚的还走三步叩一次长头。绕山脚的要转一天,上山顶的要转三天。半山和山脚有神水瀑布,可洗手、洗脸或洗澡,有的请和尚在头上洒水,认为可洗掉污浊,带来吉祥。
  1995年,扎如寺纳入县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扎如寺在九寨沟生物圈保护区内,作为藏族文化遗产,寺院具有宗教、教育和文化三个功能。
  “甲蕃” 藏语意为“王”,“甲蕃古城”王者之城,位于九寨沟著名的风景区甘海子,炎、黄二帝均系此出,美丽的甘海子是华夏子孙寻根问祖的圣地;据历史记载与考证,大唐时期,吐蕃王松赞干布与大唐激战于松潘,后演绎出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的传奇故事。其军队经神仙池、甘海子达松州,留下大量古营盘、藏羌等遗址。
  甲蕃古城坐落在九寨著名的甘海子风景区,守九寨与黄龙必经之路,是进入九寨风景区的门户,优质生态的九环线为甲蕃古城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将九寨风景区、甲蕃古城、九黄机场、黄龙风景区连为一线。距九黄机场约55KM,距九寨沟口27KM,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当现代的色彩、灯光和音乐穿透民俗文化建筑的符号,搅动甲蕃古城之夜的梦幻,更多的注意力将聚集于此,人文魅力在瞬间点燃。
  甲蕃古城内拥有各种风格的休闲娱乐设施,藏式酒吧、清吧、健身、桑拿、按摩、浴足、藏式保健、香薰、咖啡馆、迪吧...应有尽有,让人们可以在此尽情放松,洗涤疲惫。
英文解释
  1. n.:  Jiuzhaigou County
近义词
九寨沟
相关词
盐业公司盐政盐业机场中国航空
包含词
九寨沟县中学九寨沟县中医院九寨沟县人民医院
九寨沟县千鹤国际大酒店九寨沟县盐政管理所大录九寨沟县国营牧场
九寨沟县卫生防疫站
分类详情
张开大录乡张开郭元乡张开保华乡张开玉瓦乡张开安乐乡
张开永丰乡张开双河乡张开永乐镇张开永和乡张开草地乡
张开勿角乡张开罗依乡张开陵江乡张开漳扎镇张开马家乡
张开白河乡张开黑河乡大录九寨沟县国营牧场
扎如寺树正瀑布卧龙海
火花海双龙海犀牛海
九寨沟?仙女池九寨沟·芦苇海九寨沟?树正群海
九寨沟?珍珠滩九寨沟?原始森林九寨沟?天鹅海
九寨沟?五彩池九寨沟?五花海争艳池
明镜倒映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