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育 : 聚丙烯 : 电线电缆 : 气体 > 乙烯
目录
No. 1
  化学式h2c=ch2。无色微甜的可燃性气体。难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等中。易发生氧化、加成、聚合等反应。工业上主要从石油炼制厂和石油化工厂所生产的气体中分离而得,实验室里由酒精分解而得。为有机合成的基本原料,可制塑料、合成纤维、有机溶剂,还可作植物生长调节剂、果实催熟剂等。
yǐ xī yǐ xī
  一种无色易燃的气态链烯烃 CH 2 =CH 2 ,存在于煤气中,现在通常由石油烃热解获得,主要用于有机合成(如乙醇、聚乙烯及苯乙烯的合成),用于促进植物生长和水果成熟以及用作麻醉剂
No. 3
  有机化合物,无色的可燃气体,有甜香的气味。石油分解时产生大量的乙烯,所以也叫成油气。是制造乙醇和其他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原料,又可用于焊接和切割金属。
No. 4
  一、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乙烯
  化学品英文名称: ethylene
  技术说明书编码: 99
  cas no.: 74-85-1
  分子式: c2h4
  分子量: 28.06
  分子结构: c原子以sp2杂化轨道成键、分子为平面形的非极性分子。
  乙烯燃烧化学方程式:c2h4+3o2=点燃=2co2+2h2o
  二、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乙烯 ≥99.95% 74-85-1
  三、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具有较强的麻醉作用。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乙烯可立即引起意识丧失,无明显的兴奋期,但吸入新鲜空气后,可很快苏醒。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轻微刺激性。液态乙烯可致皮肤冻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全身不适、乏力、思维不集中。个别人有胃肠道功能紊乱。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五、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六、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七、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八、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100
  tlvtn: acgih 窒息性气体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九、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99.95% (以体积计)。
  外观与性状: 无色气体,略具烃类特有的臭味。
  ph:
  熔点(℃): -169.4
  沸点(℃): -103.9
  相对密度(水=1): 0.6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0.98
  饱和蒸气压(kpa): 4083.40(0℃)
  燃烧热(kj/mol): 1409.6
  临界温度(℃): 9.2
  临界压力(mpa): 5.04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425
  爆炸上限%(v/v): 36.0
  爆炸下限%(v/v): 2.7
  溶解性: 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酮、苯,溶于醚。
  主要用途: 用于制聚乙烯、聚氯乙烯、醋酸等。
  其它理化性质:
  十、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卤素。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十一、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无资料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十二、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对鱼类应给予特别注意。还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十三、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十四、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21016
  un编号: 1962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钢质气瓶。
  运输注意事项: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卤素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十五、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1 类易燃气体。
  用途:制造塑料、合成乙醇、乙醛、合成纤维等重要原料
  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和快退色,这是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的结果,而甲烷等烷烃却没有这种性质。
  我国乙烯的主要产地:新疆 克拉玛依
  原料来源:由于我国轻烃资源很少,原油偏重,从构成和所占比例来看,我国乙烯原料以石脑油和轻柴油为主,加氢尾油和轻烃所占比例较小,其他只是个别使用。近年来,乙烯原料中石脑油比例逐年上升,轻柴油比例逐年下降,乙烯平均收率逐年提高,乙烯原料向优质化发展,单耗逐年降低。
  市场价格:目前西南醋酸乙烯的市场报价9300~9400元/吨。
  cfr东北亚 1090-1100 美元/每吨
  cfr东南亚 1060-1070 美元/每吨
  乙烯ethylene ch2=ch2,为一种植物激素。由于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并在成熟前大量合成,所以认为它是成熟激素(ripening hormone)。可抑制茎和根的增粗生长、幼叶的伸展、芽的生长、花芽的形成;另一方面可促进茎和根的扩展生长、不定根和根毛的形成、某些种子的发芽、偏上生长、芽弯曲部的形成器官的老化或脱离等。能促进凤梨的开花,促进水稻和水繁缕茎的生长。几乎所有作用的有效气中浓度的阈值为0.0—0.1微升/升,最大值为1—10微升/升。一部分菌类和大部分高等植物均可生成乙烯,而在成熟的果实里可大量的生成。若给营养组织以植物生长素或各种应力(接触、病伤害、药物处理等)则生成量可激增。在生物体内由甲硫氨酸生物合成,其第三、第四位碳转变为乙烯,但合成酶的性质不明。甲硫氨酸脱氨生成的α-酮-4-甲硫丁酸,或后者进一步脱羧生成的甲硫丙醛,在过氧化氢、亚硫酸盐、单酚的存在下由于过氧化物酶的作用而有效地生成乙烯,因此曾被认为是乙烯生物合成的中间体,但甲硫丙醛在生物体内存在尚未被证实。梅普森和沃德尔(l.mapson.d.wardale)在体外用转氨酶、过氧化物酶和供给过氧化氢的葡萄糖氧化酶等三种酶的协同作用,显示出由甲硫氨酸合成乙烯的事实,但通过同位素标记化合物的实验,认为此反应系统在体内不起作用。乙烯也有从除甲硫氨酸以外的物质进行生物合成的情况。
  从乙烯的结构式可以看出,乙烯分子里含有c=c双键,链烃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叫做烯烃。乙烯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烯烃。
  乙烯分子的空间构型
  为了更简单形象地描述乙烯分子的结构,我们常用分子模型来表示(如下图)。在下图中,i 的球棍模型里,两个碳原子间用两根可以弯曲的弹性短棍来连接,用它们来表示双键。在下图中,ii 是乙烯分子的比例模型。
  乙烯分子的模型
  实验表明,乙烯分子里的c=c双键的键长是 1.33×10-10m,乙烯分子里的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它们彼此之间的键角约为120°。乙烯双键的键能是 615kj/mol,实验测得乙烷c-c单键的键长是1.54×10-10m,键能是348kj/mol。这表明c=c双键的键能并不是c-c单键键能的两倍,而是比两倍略少。因此,只需要较少的能量,就能使双键里的一个键断裂。这从下面介绍的乙烯的化学性质是可以得到证实。
  制取乙烯的原理
  工业上所用的乙烯,主要是从石油炼制工厂和石油化工厂所生产的气体里分离出来的。
  实验室里是把酒精和浓硫酸混合加热,使酒精分解制得。浓硫酸在反应过程里起催化剂和脱水剂的作用。
  制取乙烯的反应属于液——液加热型
  乙烯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
  把乙烯通入盛溴水的试管里,可以观察到溴水的红棕色很快消失。
  乙烯能跟溴水里的溴起反应,生成无色的1,2-二溴乙烷(ch2br-ch2br)液体。
  这个反应的实质是乙烯分子里的双键里的一个键易于断裂,两个溴原子分别加在两个价键不饱和的碳原子上,生成了二溴乙烷。这种 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别的物质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
  乙烯还能跟氢气、氯气、卤化氢以及水等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起加成反应。
  乙烯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
  点燃纯净的乙烯,它能在空气里燃烧,有明亮的火焰,同时发出黑烟。
  跟其它的烃一样,乙烯在空气里完全燃烧的时候,也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但是乙烯分子里含碳量比较大,由于这些碳没有得到充分燃烧,所以有黑烟生成。
  乙烯不但能被氧气直接氧化,也能被其它氧化剂氧化。
  把乙烯通入盛有高锰酸钾溶液(加几滴稀硫酸)的试管里。可以观察到溶液的紫色很快褪去。
  乙烯可被氧化剂高锰酸钾(kmno4)氧化,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用这种方法可以区别甲烷和乙烯
  乙烯的化学性质——聚合反应
  在适当温度、压强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乙烯双键里的一个键会断裂,分子里的碳原子能互相结合成为很长的链。
  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右式来表示:nch3-ch=ch2------------(催化剂) -[-ch--ch2-]-n
  |
  ch3
  反应的产物是聚乙烯,它是一种分子量很大(几万到几十万)的化合物,分子式可简单写为(c2h4)n。生成聚乙烯这样的反应属于聚合反应。在聚合反应里,分子量小的化合物(单体)分子互相结合成为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这种聚合反应也是加成反应,所以又属于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聚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塑料,由于它性质坚韧,低温时仍能保持柔软性,化学性质稳定,电绝缘性高,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乙烯分子中碳碳原子间以双键相连, c╰c双键的键长比c—c单键的键长略短,c╰c双键的键能比两倍c—c单键能略小,所以其中的一个键较易断裂,这就决定了乙烯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不饱和烃: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碳原子所结合的氢原子数少于饱和链烃的氢原子数,这种烃叫做不饱和烃。乙烯就是一种最简单的不饱和烃。
  2.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ch3ch2oh→浓硫酸、170℃→ch2╰ch2↑+h2o
  (2)发生装置:选用“液+液气”的反应装置。
  (3)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因乙烯的密度跟空气的密度接近且难溶于水)。
  (4)注意事项:
  ①反应液中乙醇与浓硫酸的体积比为1∶3。使用过量的浓硫酸可提高乙醇的利用率,增加乙烯的产量。
  ②在圆底烧瓶中加少量碎瓷片、沸石或其他惰性固体,目的是防止反应混合物在受热时暴沸。
  ③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在液面下,以准确测定反应液温度。加热时要使温度迅速提高到170℃,以减少乙醚生成的机会。
  ④在制取乙烯的反应中,浓硫酸不但是催化剂、吸水剂,也是氧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易将乙醇氧化,最后生成co2、co、c等(因此试管中液体变黑),而硫酸本身被还原成so2。so2能使溴水或kmno4溶液褪色。因此,在做乙烯的性质实验前,应将气体先通过碱石灰将so2除去,也可以将气体通过10%naoh溶液以洗涤除去so2,得到较纯净的乙烯
  ⑤空气中若含3.4%~34%的乙烯,遇明火极易爆炸,爆炸程度比甲烷猛烈,所以点燃乙烯时要小心。
  3.乙烯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乙烯是一种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密度为1.25g/l,比空气的密度略小,难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4.乙烯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①常温下极易被氧化剂氧化。如将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的紫色褪去,由此可用鉴别乙烯
  ②易燃烧,并放出热量,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产生黑烟。
  ch2╰ch2+3o22co2+2h2o
  (2)加成反应:
  ch2╰ch2+br2ch2br—ch2br(常温下使溴水褪色)
  ch2╰ch2+hclch3—ch2cl(制氯乙烷)
  ch2╰ch2+hohch3ch2oh(制酒精)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3)聚合反应:nch2╰ch2ch2—ch2 n(制聚乙烯)
  在一定条件下,乙烯分子中不饱和的c╰c双键中的一个键会断裂,分子里的碳原子能互相形成很长的键且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几万到几十万)的化合物,叫做聚乙烯,它是高分子化合物。
  这种由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化合物(单体)相互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做聚合反应。这种聚合反应是由一种或多种不饱和化合物(单体)通过不饱和键相互加成而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所以又属于加成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5.乙烯的用途
  乙烯是主要的化工原料,用于制造塑料、合成纤维、有机溶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果实催熟剂等。
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乙烯
  分子式:C2H4;结构式: CH2=CH2
  化学品英文名称: ethylene (ethene)
  技术说明书编码: 99
  CAS No.: 74-85-1
  分子式: C2H4
  最简式:CH2分子量: 28.06
  分子结构: C原子以sp2杂化轨道成键、分子为平面形的非极性分子。
  乙烯燃烧化学方程式:C2H4+3O2→点燃→2CO2+2H2O分子立体模型
  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学产品之一,乙烯工业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乙烯产品占石化产品的70%以上,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世界上已将乙烯产品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生产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成分/组成信息
  含量≥99.95% (以体积计算)。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具有较强的麻醉作用。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乙烯可立即引起意识丧失,无明显的兴奋期,但吸入新鲜空气后,可很快苏醒。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轻微刺激性。液态乙烯可致皮肤冻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全身不适、乏力、思维不集中。个别人有胃肠道功能紊乱。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100
  TLVTN: ACGIH 窒息性气体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99.95% (以体积计)。
  外观与性状: 无色气体,略具烃类特有的臭味。 少量乙烯具有淡淡的甜味。
  pH:
  熔点(℃): -169.4
  沸点(℃): -103.9
  相对密度(水=1): 0.6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0.98
  饱和蒸气压(kPa): 4083.40(0℃)
  燃烧热(kJ/mol): 1409.6
  临界温度(℃): 9.2
  临界压力(MPa): 5.04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fp): 无意义
  引燃温度(℃): 425
  爆炸上限%(V/V): 36.0
  爆炸下限%(V/V): 2.7
  溶解性: 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酮、苯,溶于醚。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 用于制聚乙烯(自身加成)、聚氯乙烯、醋酸等,还可用来催熟水果。
  其它理化性质: 可以和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乙烯作为还原剂,被氧化成二氧化碳。酸性高锰酸钾被还原而褪色。
  还可以和溴的四氯化碳发生加成反应,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会褪色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卤素。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无资料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生态学作用:乙烯 早在20世纪初就发现用煤气灯照明时有一种气体能促进绿色柠檬变黄而成熟,这种气体就是乙烯。但直至60年代初期用气相层析仪从未成熟的果实中检测出极微量的乙烯后,乙烯才被列为植物激素。而不能相反。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各种组织、器官中,是由蛋氨酸在供氧充足的条件下转化而成的。它的产生具有“自促作用”,即乙烯的积累可以刺激更多的乙烯产生。乙烯可以促进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在高等植物体内,并使细胞膜的透性增加, 生长素在低等和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加速呼吸作用。因而果实中乙烯含量增加时,已合成的生长素又可被植物体内的酶或外界的光所分解,可促进其中有机物质的转化,加速成熟。乙烯也有促进器官脱落和衰老的作用。用乙烯处理黄化幼苗茎可使茎加粗和叶柄偏上生长。则吲哚乙酸通过酶促反应从色氨酸合成。乙烯还可使瓜类植物雌花增多,在植物中,促进橡胶树、漆树等排出乳汁。乙烯是气体,1934年荷兰F.克格尔等从人尿得到生长素的结晶,在田间应用不方便。它正是引起胚芽鞘伸长的物质。一种能释放乙烯的液体化合物2-氯乙基膦酸(商品名乙烯利)已广泛应用于果实催熟、棉花采收前脱叶和促进棉铃开裂吐絮、刺激橡胶乳汁分泌、水稻矮化、增加瓜类雌花及促进菠萝开花等。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对鱼类应给予特别注意。还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21016
  UN编号: 1962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钢质气瓶。
  运输注意事项: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卤素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1 类易燃气体。
主要用途
  用途:制造塑料、合成乙醇、乙醛、合成纤维等重要原料
  乙烯ethylene CH2=CH2,为一种植物激素。由于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并在成熟前大量合成,所以认为它是成熟激素(ripening hormone)。可抑制茎和根的增粗生长、幼叶的伸展、芽的生长、花芽的形成;另一方面可促进茎和根的扩展生长、不定根和根毛的形成、某些种子的发芽、偏上生长、芽弯曲部的形成器官的老化或脱离等。能促进凤梨的开花,促进水稻和水繁缕茎的生长。几乎所有作用的有效气中浓度的阈值为0.0—0.1微升/升,最大值为1—10微升/升。一部分菌类和大部分高等植物均可生成乙烯,而在成熟的果实里可大量的生成。若给营养组织以植物生长素或各种应力(接触、病伤害、药物处理等)则生成量可激增。在生物体内由甲硫氨酸生物合成,其第三、第四位碳转变为乙烯,但合成酶的性质不明。甲硫氨酸脱氨生成的α-酮-4-甲硫丁酸,或后者进一步脱羧生成的甲硫丙醛,在过氧化氢、亚硫酸盐、单酚的存在下由于过氧化物酶的作用而有效地生成乙烯,因此曾被认为是乙烯生物合成的中间体,但甲硫丙醛在生物体内存在尚未被证实。梅普森和沃德尔(L.Mapson.D.Wardale)在体外用转氨酶、过氧化物酶和供给过氧化氢的葡萄糖氧化酶等三种酶的协同作用,显示出由甲硫氨酸合成乙烯的事实,但通过同位素标记化合物的实验,认为此反应系统在体内不起作用。乙烯也有从除甲硫氨酸以外的物质进行生物合成的情况。
  乙烯------------------
  乙烯用量最大的是生产聚乙烯,约占乙烯耗量的45%;其次是由乙烯生产的二氯乙烷和氯乙烯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和乙二醇。另外乙烯烃化可制苯乙烯乙烯氧化制乙醛、乙烯合成酒精、乙烯制取高级醇。(右下图为 聚乙烯
主要来源
  我国乙烯的主要产地:新疆 克拉玛依
  原料来源:由于我国轻烃资源很少,原油偏重,从构成和所占比例来看,我国乙烯原料以石脑油和轻柴油为主,加氢尾油和轻烃所占比例较小,其他只是个别使用。近年来,乙烯原料中石脑油比例逐年上升,轻柴油比例逐年下降,乙烯平均收率逐年提高,乙烯原料向优质化发展,单耗逐年降低。
  市场价格:目前西南醋酸乙烯的市场报价9300~9400元/吨。
  CFR东北亚 1090-1100 美元/每吨
  CFR东南亚 1060-1070 美元/每吨
结构与化学性质
  从乙烯的结构式可以看出,乙烯分子里含有C=C双键,链烃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叫做烯烃。乙烯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烯烃。
  乙烯分子的空间构型
  为了更简单形象地描述乙烯分子的结构,我们常用分子模型来表示(如下图)。在下图中,I 的球棍模型里,两个碳原子间用两根可以弯曲的弹性短棍来连接,用它们来表示双键。在下图中,II 是乙烯分子的比例模型。
  乙烯分子的模型
  实验表明,乙烯分子里的C=C双键的键长是 1.33×10-10m,乙烯分子里的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它们彼此之间的键角约为120°。乙烯双键的键能是 615kJ/mol,实验测得乙烷C-C单键的键长是1.54×10-10m,键能是348kJ/mol。这表明C=C双键的键能并不是C-C单键键能的两倍,而是比两倍略少。因此,只需要较少的能量,就能使双键里的一个键断裂。这从下面介绍的乙烯的化学性质是可以得到证实。
  制取乙烯的原理
  乙烯制取方程式工业上所用的乙烯,主要是从石油炼制工厂和石油化工厂所生产的气体里分离出来的。
  实验室里是把酒精和浓硫酸按1:3混合迅速加热到170摄氏度,使酒精分解制得。浓硫酸在反应过程里起催化剂和脱水剂的作用。
  制取乙烯的反应属于液——液加热型
  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和快褪色,这是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的结果,而甲烷等烷烃却没有这种性质。
  实验室制取乙烯装置图乙烯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
  把乙烯通入盛溴水的试管里,可以观察到溴水的红棕色很快消失。
  乙烯能跟溴水里的溴起反应,生成无色的1,2-二溴乙烷(CH2Br-CH2Br)液体。
  这个反应的实质是乙烯分子里的双键里的一个键易于断裂,两个溴原子分别加在两个价键不饱和的碳原子上,生成了二溴乙烷。这种 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别的物质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
  乙烯还能跟氢气、氯气、卤化氢以及水等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起加成反应。
  乙烯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
  点燃纯净的乙烯,它能在空气里燃烧,有明亮的火焰,同时发出黑烟。
  跟其它的烃一样,乙烯在空气里完全燃烧的时候,也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但是乙烯分子里含碳量比较大,由于这些碳没有得到充分燃烧,所以有黑烟生成。
  乙烯不但能被氧气直接氧化,也能被其它氧化剂氧化。
  把乙烯通入盛有高锰酸钾溶液(加几滴稀硫酸)的试管里。可以观察到溶液的紫色很快褪去。
  乙烯可被氧化剂高锰酸钾(KMnO4)氧化,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用这种方法可以区别甲烷和乙烯
  乙烯的化学性质——聚合反应
  在适当温度、压强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乙烯双键里的一个键会断裂,分子里的碳原子能互相结合成为很长的链。
  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右式来表示:nCH2=CH2------------(催化剂) -[-CH2--CH2-]-n
  反应的产物是聚乙烯,它是一种分子量很大(几万到几十万)的化合物,分子式可简单写为(C2H4)n。生成聚乙烯这样的反应属于聚合反应。在聚合反应里,分子量小的化合物(单体)分子互相结合成为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这种聚合反应也是加成反应,所以又属于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聚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塑料,由于它性质坚韧,低温时仍能保持柔软性,化学性质稳定,电绝缘性高,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乙烯分子中碳碳原子间以双键相连, C═C双键的键长比C—C单键的键长略短,C═C双键的键能比两倍C—C单键能略小,所以其中的一个键较易断裂,这就决定了乙烯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不饱和烃: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碳原子所结合的氢原子数少于饱和链烃的氢原子数,这种烃叫做不饱和烃。乙烯就是一种最简单的不饱和烃。
  2.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CH3CH2OH→浓硫酸、170℃→CH2═CH2↑+H2O
  (2)发生装置:选用“液+液 气”的反应装置。
  (3)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因乙烯的密度跟空气的密度接近且难溶于水)。
  (4)反应类型:消去反应
  (5)注意事项:
  ①反应液中乙醇与浓硫酸的体积比为1∶3。使用过量的浓硫酸可提高乙醇的利用率,增加乙烯的产量。
  ②在圆底烧瓶中加少量碎瓷片、沸石或其他惰性固体,目的是防止反应混合物在受热时暴沸。
  ③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在液面下,以准确测定反应液温度。加热时要使温度迅速提高到170,以减少乙醚生成的机会(在140时会生成乙醚)。
  ④在制取乙烯的反应中,浓硫酸不但是催化剂、吸水剂,也是氧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易将乙醇氧化,最后生成CO2、CO、C等(因此试管中液体变黑),而硫酸本身被还原成SO2。SO2能使溴水或KMnO4溶液褪色。因此,在做乙烯的性质实验前,应将气体先通过碱石灰将SO2除去,也可以将气体通过10%NaOH溶液以洗涤除去SO2,得到较纯净的乙烯
  ⑤空气中若含3.4%~34%的乙烯,遇明火极易爆炸,爆炸程度比甲烷猛烈,所以点燃乙烯时要小心。
  3.乙烯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乙烯是一种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密度为1.25g/L,比空气的密度略小,难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4.乙烯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①常温下极易被氧化剂氧化。如将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的紫色褪去,乙烯被氧化为二氧化碳,由此可用鉴别乙烯
  ②易燃烧,并放出热量,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产生黑烟。
  CH2═CH2+3O2 2CO2+2H2O
  (2)还原反应:CH2=CH2+H2 CH3-CH3
  (3)加成反应:
  CH2═CH2+Br2 CH2Br—CH2Br(常温下使溴水褪色)
  CH2═CH2+HCl—催化剂、加热→CH3—CH2Cl(制氯乙烷)
  CH2═CH2+HOH—催化剂、加热、加压→CH3CH2OH(制酒精)
  CH2═CH2+H2—Ni或Pd→CH3CH3
  (4)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加聚反应: nCH2═CH2 -(CH2—CH2)- n (制聚乙烯)
  在一定条件下,乙烯分子中不饱和的C═C双键中的一个键会断裂,分子里的碳原子能互相形成很长的键且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几万到几十万)的化合物,叫做聚乙烯,它是高分子化合物。
  这种由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化合物(单体)相互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做聚合反应。这种聚合反应是由一种或多种不饱和化合物(单体)通过不饱和键相互加成而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所以又属于加成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最简单的烯烃。分子式CH2=CH2 。少量存在于植物体内,是植物的一种代谢产物,能使植物生长减慢,促进叶落和果实成熟。无色易燃气体。熔点-169℃,沸点-103.7℃。几乎不溶于水,难溶于乙醇,易溶于乙醚和丙酮。
  乙烯分子里的 C=C双键的键长是1.33×10 -10 米,乙烯分子里的 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都处在同一个平面上。它们彼此之间的键角约为120°。乙烯双键的键能是615千焦/摩,实验测得乙烷C—C单键的键长是1.54×10 -10 米,键能 348千焦/摩。这表明C=C双键的键能并不是C—C单键键能的两倍,而是比两倍略少。因此,只需要较少的能量,就能使双键里的一个键断裂。这是乙烯的性质活泼,容易发生加成反应等的原因。
  在形成乙烯分子的过程中,每个碳原子以 1个2s轨道和2个2p轨道杂化形成3个等同的sp 2 杂化轨道而成键。这 3个sp 2 杂化轨道在同一平面里,互成 120°夹角。因此,在乙烯分子里形成5个σ键,其中4个是C—H键(sp 2 — s)1个是C—C键(sp 2 — sp 2 );两个碳原子剩下未参加杂化的2个平行的p轨道在侧面发生重叠,形成另一种化学键:π键,并和σ键所在的平面垂直。如:乙烯分子里的C=C双键是由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形成的。这两种键的轨道重叠程度是不同的。π键是由p轨道从侧面重叠形成的,重叠程度比σ键从正面重叠要小,所以π键不如σ键牢固,比较容易断裂,断裂时需要的能量也较少。
中国乙烯工业的发展
  随着中国乙烯工业的发展,供需平衡关系将逐步得到改善,市场竞争则更加激烈。面对以市场国际化、资源国际化、技术与人才国际化、资本国际化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全球化大趋势,市场占有率主要取决于产品品种、质量和成本。因此,每个乙烯厂应有各自的特色,形成自身的强势,如果只是简单地重复建设,产品结构雷同,则难以形成竞争优势。
  中国乙烯存在巨大的市场缺口和消费增长空间,国产乙烯的市场占有率一直较低。为缓解国内乙烯供应紧张,满足国内经济发展需求,虽然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海油加快实施乙烯扩能计划,但预计到2010年中国乙烯当量消费供需缺口将达1119万吨。从整体情况看,中国乙烯工业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百科辞典
  yixi
  乙烯
  ethylene
    H□C□CH□ 用途最广泛的基本有机化工基础原料,大量由烃类裂解制得。为无色、略甜、易燃、易爆气体,可在加压和低温下液化,沸点-103.71°C,临界温度9.2°C,临界压力5.042MPa。
    沿革 19世纪末,德国化学家P.弗里切在美国建立了以含乙烯气体为原料的小规模生产乙醚的装置,开始了乙烯化学利用的初步尝试。随后又出现了从焦炉煤气中分离乙烯和由乙醇脱水制乙烯的方法,并在工业上得到小规模应用。20世纪初,随着石油化工的崛起,副产乙烯的数量已不敷需要。1920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下属公司──林德空气产品公司开发了乙烷、丙烷高温裂解制乙烯的方法。1923年,联合碳化物公司在西弗吉尼亚州建立了第一个石油烃类裂解制乙烯的石油化工厂。
    随着乙烯的生产转向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后,过去以乙炔和其他化学品为原料生产的一些有机化工产品,如氯乙烯、乙醛、醋酸、环氧乙烷、乙二醇等相继转向以乙烯为原料。现在,乙烯衍生物包括大量有机产品和高分子材料,因此,世界各国均以乙烯产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生产水平的标志。世界的乙烯产量增长很快,1960年为2.91Mt,而1985年年生产能力达到55.49Mt。近年来,世界乙烯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情况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中国从60年代初期开始发展乙烯的生产和利用。
    生产方法 工业上采用的乙烯生产方法有石油烃裂解,乙醇催化脱水、焦炉煤气分离等。由于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大规模生产乙烯成本低、质量好。因此,大量乙烯主要用石油烃裂解法生产(见彩图氧氯化法合成氯乙烯生产装置)。乙醇催化脱水法、焦炉气分离法只有小量生产。
    石油烃高温裂解 有多种方法,其中以管式炉裂解法最重要,占世界生产能力的99.5%以上,它是石油化工中庞大复杂且投资最大的装置之一,一直是技术开发的主要目标,技术和生产发展迅速。最初以天然气凝析液及炼厂气为原料。50年代,西欧及日本由于缺乏石油及天然气资源,原料主要采用石脑油。60年代以后,开始采用直馏轻柴油、减压柴油。80年代中期,在原料的总构成中,2/3是液体原料,1/3是气态原料,而发展趋向是在原料多样化的同时,采用轻质烃为原料的工厂增多。世界各国和地区,都从其资源情况及原料供应的稳定性出发,分别选用相应的原料路线。中国目前所用原料以轻柴油为主。由于管式裂解炉所用材质及结构方面的进展,80年代新型管式炉的热效率已达92%~93%,反应停留时间由零点几秒缩短到毫秒级,反应气体的出口温度可达850~900°C。目前,最大的乙烯装置的年生产能力已达725kt,乙烯生产的能耗比70年代降低了50%左右。裂解得到含乙烯30%左右的混合气,再经裂解气分离,可得纯度为99.95%的乙烯
    乙醇脱水 乙醇催化脱水制乙烯是工业上早期采用的方法。脱水所用催化剂为载于焦炭的磷酸、活性氧化铝或ZSM分子筛,反应温度一般为360~420°C。以焦炭为载体的磷酸催化剂是工业上早期使用的催化剂,其特点是所得产品纯度高,脱水产物经水洗和干燥后可得纯度99.5%的乙烯。但是磷酸催化剂有酸沥出、泄漏,引起腐蚀等问题,操作时需要经常卸出催化剂和更新设备,处理能力也较低。氧化铝催化剂特别是分子筛催化剂较为清洁、坚固,没有设备腐蚀问题,为目前所采用。所用的反应器有固定床和流化床两种,前者的乙烯产率为94%~96%,后者为99%。反应气体需经过净化。一般净化系统采用在中压低温下操作的两座精馏塔。在第一精馏塔塔顶除去轻组分,第二精馏塔除去重组分,产品乙烯则在第二精馏塔顶得到。目前,中国、印度、
英文解释
  1. :  olefiant gas,  hexene,  ethyl
  2. n.:  ethylene,  ethene,  aethylenum
法文解释
  1. n.  éthylène
近义词
乙烯社区
相关词
化学材料塑料聚合物百科大全自然科学工业共聚物
支座滑块聚四氟乙烯成都森发橡塑有限公司乙二醇化工齐鲁鲁华
玻璃建材胶片eva石油化工石油树脂碳五裂解炉
包含词
乙烯醇聚乙烯苯乙烯乙烯酮乙烯基
乙烯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