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四川 >樂山 >樂山市區 > 樂山大佛景區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樂山大佛景區聯繫方式地址:樂山市市中區蓖子街花湖灣
  郵政編碼:614003
  電話:辦公室:0833-2302131
  旅遊建設管理處:0833-2302702樂山大佛景區投訴電話樂山市旅遊投訴電話:0833-96927
  四川省旅遊投訴電話:028—8665730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樂山大佛景區景區榮譽aaaa級景區、世界遺産(文化遺産、自然遺産)國傢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樂山大佛景區門票價格70元(通票,含麻浩崖墓博物館和烏尤寺),水上遊江票價:50元/人樂山大佛景區節慶活動祭侯會/農歷八月
  樂山大佛文化節
  五通橋竜舟會/端午節樂山大佛景區最佳旅遊時間春秋兩季是去樂山旅遊的最佳時節。樂山大佛景區導遊圖樂山大佛景區交通圖樂山大佛景區周邊中心城市及車程成都,成都——樂山,全長125公裏
  樂山大佛景區美食樂山多水,風味名食也以此為特色,其最為有名者分別為西壩豆腐和岷江河魚。
  西壩豆腐
  製做豆腐離不開好水,西壩本是樂山附江岷江邊的一個小鎮,因當地水質清洌,特別適宜於磨豆腐,西壩豆腐也因此成為川內名食之一。遊客在樂山市內各飯館都可品嚐到細嫩鮮美的西壩豆腐,在三江合流處的輪船碼頭一帶,以西壩豆腐作招牌菜的飯館尤多。這些飯館可用豆腐做出上百種不同菜品,菜單上林林總總,令人目不暇接,堪稱國內美食一大景觀。
  岷江河魚
  樂山城外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清沙細、污染小,自古就以盛産鮮魚聞名。其中的江團(學名長吻鮑)堪稱淡水河魚之極品。江團無鱗甲,少細刺,體渾圓,肉嫩肥美,最宜清蒸。江團常被選為國宴用菜,一般遊客要品嚐此魚中極品,既需有錢(每斤售價上百元),還需有緣(漁民並不是經常可以捕到)。樂山大佛景區購物黃連、牛夕、厚樸、杜仲、朱砂等享譽全國。茶葉峨芯、竹葉青、雲霧茶等與“杭州竜井”、“福建閩紅”同負盛名。此外還有白蠟、江團魚、羅漢竹手杖、竹編工藝品、“嘉定綢”、峨眉糕、國畫紙、夾江豆腐乳、宋筆、天麻、柑橘等。
  樂山大佛景區交通乘飛機到成都(雙流機場),再換乘旅遊汽車,高速公路即可1小時到達樂山大佛景區,距離128公裏,票價36元/人。
  乘坐成昆綫任何一列火車到達峨眉火車站,每隔15分鐘就有一班旅遊專綫中巴車到樂山。樂山市內交通便捷,出租車起價3.00元,3路旅遊專綫車、公交8路車均可直達樂山大佛。
  乘船至長江經宜賓而上到樂山大佛;宜賓到樂山全長167公裏,乘船4小時到達,票價80元/人。
  市區可直接到樂山大佛的有03路和13路。
  在樂山大佛大門(北門)正對面還有直接到峨眉山報國寺的旅遊專綫車:旺季每半小時/班;淡季1小時/班。
  樂山大佛景區玩法登山拜佛觀光
  
  樂山位於樂山市城東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合處,北距成都160余公裏,是依凌雲山棲霞峰臨江峭壁鑿造的一尊彌勒坐像,始鑿於唐開元元年(公元713年),歷時90餘年方建成,建高71米,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稱,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
  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樂山大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正式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大佛體態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大佛身高71米,頭高14、7米,肩寬28米,發髻1021個,耳長7米,鼻長5.6米,眉長5.6米,眼長3.3米,手指長8.3米,腳背寬8.5米,可圍坐百人以上,被詩人譽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為世界第一大佛(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大佛左側,沿“洞天”下去就是凌雲棧道的始端,全長近500米。右側是九麯棧道。
  樂山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通高70餘米,頭高約15米,頭項上可置圓桌。耳長7米,眼長3.3米,耳朵中間可站兩條大漢。肩寬28米,可做籃球場。它的腳背上還可圍坐百餘人,是一尊真正的巨人。大佛頂上的頭髮,共有蠃髻1021個,這是1962年維修時,以粉筆編號數清的。遠看發髻與頭部渾然一體,實則以石塊逐個嵌就。單塊蠃髻根部裸露處,有明顯的拼嵌裂隙,無沙漿粘接。蠃髻表面抹灰兩層,內層為石灰,厚度各為5-15毫米。1991年維修時,在佛像右腿凹部中拾得遺存蠃髻石3塊,其中兩塊較完整,長78釐米,頂部31.5×31.5釐米,根部24×24釐米。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內側,有一深約25釐米的窟窿,維修工人從中掏出許多破碎物,細看乃腐朽了的木泥。這說明南宋範成大在《吳船錄》中記載“極天下佛像之大,兩耳猶以木為之”,是真實的。由此可知,長達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鑿就,而是用木柱作結構,再抹以錘灰裝飾而成。在大佛鼻孔下端亦發現窟窿,內則露出三截木頭,成品字形。說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襯之,外飾錘灰而成。不過,這是唐代貞元十九年(803)竣工時就是如此,還是後人維修時用這種工藝修補,已不可考證了。前幾年,有遊客發現樂山大佛背後的山像睡佛,樂山大佛正好建在睡佛的心胸之處,寓意更加深刻。
No. 2
  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為彌勒佛坐像,樂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藝術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雲”之說。
  樂山大佛景區屬峨眉山風景名勝區範圍,是國傢4A級風景名勝區,聞名遐邇的風景旅遊勝地。樂山大佛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産名錄、專傢贊譽“樂山大佛堪與世界其他石刻如斯芬剋司和尼羅河的帝王𠔌媲美”。
  樂山古稱嘉州,地處四川盆地西南,距成都約130公裏,是一座有近3000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是文化巨匠郭沫若的故鄉,以擁有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峨眉山——樂山大佛而享譽中外。樂山市轄11個行政單位,總人口350萬,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在中心城區交匯。樂山氣候溫和,資源豐富,交通發達,基礎設施完善,面嚮世界開放,已先後同日本、美國等五十個國傢和地區建立了友好交流和經濟合作夥伴。今日樂山已具備強大的經濟基礎,未來樂山將成為綜合勢力較強的國際旅遊城市。
  樂山大佛是世界著名的景觀,與峨眉山一起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的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産。樂山大佛景區位於樂山市郊,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交匯處,與樂山城隔江相望,地處凌雲山中部,凌雲山海拔448米,周長約3.5公裏,面積約0.6平方公裏。山上茂林修竹終年蔥蘢,山下三江彙聚,舟船點點,水光接天,儼然一幅天然畫捲,享有西南山水之冠的美譽,為歷代文人墨客所詠贊。宋•邵博《清音亭記》雲:“天下山水之觀在蜀,蜀之勝曰嘉州,州之勝曰凌雲……”。凌雲山文物古跡豐富,歷代名人題詠遍山皆是。1984年經國務院公佈為國傢級風景名勝區,1991年入選“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
  樂山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大佛體態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發髻1021個,耳長7米,鼻長5.6米,眉長5.6米,嘴巴和眼長3.3米,頸高3米,肩寬24米,手指長8.3米,從膝蓋到腳背28米,腳背寬8.5米,腳面可圍坐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兩側沿江崖壁上,還有兩尊身高10餘米,手持戈戟、身着戰袍的護法武士石刻,數百龕上千尊石刻造像,形成了龐大的佛教石刻藝術群。大佛左側,沿“洞天”下去就是凌雲棧道的始端,全長近500米。右側是九麯棧道。佛像鑿成之後,曾建有十三層樓閣覆蓋,時稱“大佛閣”,“大像閣”,宋時稱“天寧閣”。可惜毀於明末的戰亂,被張獻忠的起義軍焚毀。可以從大佛兩側的山崖上看到幾十處孔穴,那是當年建造樓閣時,安置梁柱的地方。
  大佛兩側的岩石是紅砂岩,樂山的紅沙岩是一種質地疏鬆,容易風化的岩石,比花崗岩軟,是很好的適宜於雕塑的材料。但佛像雕好後,容易受到侵蝕、風化,樂山大佛就是在這種岩石上雕刻而成的。樂山大佛在一千多年的漫長歲月中,仍免不了遭到各種各樣的破壞,有自然的,也有人為的。各個朝代都對它進行過維修。自明、清以來的數百年間,大佛飽受自然風雨侵蝕,以致佛身千瘡百孔,面目全非。1962年,政府撥專款對佛像作全面維修,1982年2月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政府撥款對大佛頭部進行了比較徹底的維修。同時增加了一些配套設施及服務設施。1996年12月,峨嵋山-樂山大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産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專傢桑塞爾博士·席爾瓦教授實地考察時,贊譽“樂山大佛堪與世界其他石刻如斯芬剋司和尼羅河的帝王𠔌媲美”。
  近年,發現了以烏尤山、凌雲山、龜城山構成的樂山巨形睡佛景觀,隔江望去,酷似一巨大佛像仰臥於三江之上,臥佛直綫長1300多米。巨型臥佛的發現,為大佛景區更添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