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烏鎮十二節氣習俗 Wuzhen twelve throttle practices |
一、賀歲拜年
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舊稱“過年”,是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前一日名除夕,俗稱“大年夜”,閤家團聚吃“年夜飯”。新婦盛服嚮尊長獻鞋履,名“辭歲”,尊長給錢與新婦及孩童,名“壓歲錢”。當晚並有拜利事、接竈神等活動。初一晨起,開門放鞭炮,焚香拜天神,名“接天”,次拜祖宗,再拜高堂,長幼循拜,然後會親朋 、賀新歲,統稱“拜年”。近代已逐漸簡化,不再跪拜。初一都不會客,出門走“ 喜神方”,初二起親友互訪,至元宵乃罷。
二、元宵走橋
農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俗稱“正月半”,烏鎮人有走橋的習俗,入夜三五結伴出遊,途中至少要走十座橋,路綫不可重複,此俗源於舊時普遍流行的一種以婦女為主體的避災禳解活動,稱“走十橋”或“去百病”。當時婦女們梳妝後各帶一隻平時煎藥的瓦罐結隊而行,過橋時將瓦罐丟入河中,認為這樣可保 在新的一年裏無病無災。至近代,丟藥罐的舉動消失了,演化為一種單純的節日遊樂和祈福活動。
三、清明踏青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唐代以後與寒食節合而為一。祭祖掃墓、踏青賞春,各地皆然。而烏鎮更有許多與養蠶相關的習俗,前一夕“清明夜”,做青團 、裹粽子 、設祭“禳白虎”,門前用石灰畫弓矢,以祈蠶,煮蠃螄,以針挑食蠃肉,名“挑青”。清明日起四鄉蠶農齊赴普靜寺燒香祈蠶,名“香市”,屆時商販雲集,遊人如蟻,曠地上售貨攤、演藝場鱗次櫛比,河港中踏白船 、打拳船競技鬥勇,前後持續半月有餘,成為水鄉蠶農的狂歡節。
四、立夏稱人
立夏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日嘗蠶豆、嘗鹹蛋、啖青梅、品櫻桃,謂之“嘗新”。農傢以麥芽、“草頭”和為粉製“立夏餅”,親友互贈。孩童三五邀約,提竹筒、摘蠶豆、化鹹肉、拾野柴、集百傢之米,在戶外壘竈支鍋燒“野火飯”,據說吃了不會疰夏。立夏稱人以江南最盛,傳說三國時劉備之子阿鬥於立夏日被帶往江東,孫夫人當面稱過體重,精心撫養,以後每年立夏再稱一次,寫信嚮諸葛亮匯報,以示盡心,傳入民間,相沿成俗。
五、端午吃粽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亦稱“天中節”,傢傢裹粽子,親友互相饋贈,相傳此俗源於對屈原的紀念,古人以“重五”為“毒氣橫溢,鬼魅活躍”的“惡日”。於是挂鐘馗圖、貼天師符,門前懸艾蒿、菖蒲、桃枝、大蒜以避邪,食黃魚、飲雄黃酒,乃至啖蛇蟲以毒攻毒,孩童穿戴虎形服飾,婦女剖繒為囊貯雄黃佩之以示強健。正午用蒼樹、白芷、鱉甲、芸香“打蚊煙”,墻邊屋角噴雄黃酒、撒生石灰水以驅蟲豸,凡此種種都帶有禳解的性質。
六、分竜彩雨
農歷五月二十五為“分竜日”,亦稱“分竜節”。傳說司雨的竜王們於此日分赴各自管轄的區域降雨,故名分竜,是日各公益性消防組織---水竜會照例舉行消防大演習,屆時各坊水竜會整裝集隊,帶上全副救火器具,會聚於鎮中曠地河畔,有的事先在水竜、水桶中放進各色顔料,一聲令下,鑼鼓齊鳴,各水竜同時對空噴射,盡現五彩繽紛、飛瀑凌空的壯觀,男女老少聚集圍觀,吶喊助興,出水快而射程遠者當為優勝獲奬。
七、天貺曬蟲
農歷六月初六,時值盛夏烈日,烏鎮有諺稱“六月六,曬得鴨蛋熟”。實是曝蟲曬黴的好時光,宋代曾定為“天貺節”,其原由卻是真宗皇帝趙桓的一個精心編造的夢話,後人覺得乏味,便把傳統的七月初七“曝書日”移了上來,讀書人傢曬書籍,寺廟僧尼曬經捲,普通百姓曬衣物,是日還有牽貓狗浴於河的習俗,據說可避虱蛀,鎮人曬熱水為孩童洗澡,婦女於是日洗發,而傢傢戶戶吃餛飩的習俗則可能是由混浴引申而來。
八、中元河燈
農歷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俗稱“七月半”,當日,道觀作齋醮薦福,佛寺行“盂蘭盆會”,釋道兩教共舉法事,民間則傢傢戶戶祭祀祖先,故又稱“鬼節”。南宋後已有中元夜入河燈的風俗流行,篾編紙糊的各式花形燈籠,燈中燃燭,下托木板,或用各色彩紙糊成船形,內裝少許燈草油類點燃,入夜到水邊或駕小船至河中擺放,燭火閃閃,隨波逐流,蔚為奇觀,佛徒為此乃“慈航普渡”,道徒稱這是“照冥引路”,而老百姓們衹當是一種娛樂。
九、中秋賞月
農歷八月十五是傳統的中秋節,時值三秋之半,月亮最圓最明,古人以圓月為親人團聚的象徵,故又名“團圓節”。是夕,傢人團聚歡宴,親友互贈節禮,其間則少不了月餅。月華初升,於庭院設案賞月,供品除月餅外尚有瓜果、芋艿、菱藕、毛豆等時令果蔬,大多是還在案頭供鬥香,以綫香托紙板粘合而成,上插各式彩旗,並綴月宮故事,製作精彩,供後在戶外焚化,有祈求豐收之意。
十、重九登高
農歷九月初九為重九節,亦稱“重陽節”或“登高節”、“菊花節”,重九節登高插茱萸的風俗由來久遠。相傳起源於“桓景避難”的故事。東漢時汝南人桓景遵照師囑,於重九日全家佩戴茱萸登上高山,得免大難,後人仿效,遂成習俗。至唐代已演變成傳統的遊樂節目,其作用似在於健體防病,以禦初寒 。烏鎮近周無山可登,遂以登塔代之,是日有“重陽糕”應市,以赤豆和糯米製成,上插小旗,意以食糕代替登高,插旗代插茱萸。
十一、鼕至祀祖
鼕至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傳統風俗中的大節,亦稱“鼕節”或“亞歲”,節前傢傢磨粉搓“鼕節圓子”,備酒做菜,設祭祀祖,頗為隆重,民間有“鼕至大如年”之說,也有於鼕至掃墓者,至鼕至起八十一天,分為九個“九”,為寒鼕之期,舊有“九九消寒圖”,相傳始於明朝,圖中畫梅一枝,凡八十一瓣,鼕至起依口訣日染一瓣,全部點清則寒盡春來,開始耕作,意在敦促人們在消寒休閑中不忘耕作,還可得到一份鼕季的氣象資料。
十二、 臘月小更
農歷十二月俗稱“臘月”,昔時有“支小更”的習俗,進入臘月,各街、各坊設專人於每日黃昏敲鑼擊梆,沿街巡走並時而高呼:“寒天臘月,火燭小心,前門關關,後門重重,柴間看看,灰堆坌坌,謹防賊盜,門戶要緊。”抑揚頓挫,如歌似吟,至除夕乃罷了。時值寒鼕,氣候乾燥,民間用火又多,鎮內木造住房連綿,一旦失火,非同小可,尤須時刻警惕。其時,全鎮支小更者不下十人,每至黃昏,鑼聲、梆聲、呼聲此起彼伏,對提醒人們註意安全不無裨益。 |
烏鎮保護開發 Wuzhen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
1999年,烏鎮東柵區塊保護開發工程經過周密調查,製訂了《烏鎮古鎮首期整治保護總體規劃》和詳細的修復與整治方案,開始實施烏鎮古鎮保護與開發的東柵工程,簡稱“東柵景區”。在規劃的全面實施過程中,烏鎮為了達到“四個最”(即保護最徹底、環境最優美、功能最齊全、管理最科學)的目標,具體實施了遺跡保護工程、文化保護工程、環境保護工程等“三大工程”,在全國古鎮、古城保護中,烏鎮首創了和成功運作了“管綫地埋”、“改厠工程”、“清淤工程”、“泛光工程”、“智能化管理”等保護模式,昔日的江南明珠拂去了它的灰塵,重新煥發出動人的光彩。 |
陝西省榆林市佳縣烏鎮 Yulin City, Shaanxi Province JIAXIAN Wuzhen |
代碼:610828103 轄烏鎮居委會,烏鎮、石板、古城、穆傢坬、韓傢墕、榆坬、當川、李傢山、黃傢圪勞、柴傢老莊、高西溝、劉雙溝、符傢畔、王傢畔、秦傢坪、劉傢崖、坪墕、張傢溝、玉傢溝、劉傢溝、劉傢峁、尚傢溝、王傢墕、下高寨、核桃樹墕、閆傢坪、張慶山、下劉渠、張傢峁、張文鎮、樓傢坪、柴傢岔、大圪塔、任傢坪、上劉傢渠、杜傢老莊、張興莊、紫圪堵坪、孫傢坬、郭傢畔、徐傢坪、董傢坪、任傢山、秦梁、李傢圪臺、白傢峁等47個村委會。 |
|
610828103000 烏鎮 610828103001 烏鎮居委會 610828103200 烏鎮村 610828103201 石板村 610828103202 古城村 610828103203 穆傢坬村 610828103204 韓傢墕村 610828103205 榆坬村 610828103206 當川村 610828103207 李傢山村 610828103208 黃傢圪勞村 610828103209 柴傢老莊村 610828103210 高西溝村 610828103211 劉雙溝村 610828103212 符傢畔村 610828103213 王傢畔村 610828103214 秦傢坪村 610828103215 劉傢崖村 610828103216 坪墕村 610828103217 張傢溝村 610828103218 玉傢溝村 610828103219 劉傢溝村 610828103220 劉傢峁村 610828103221 尚傢溝村 610828103222 王傢墕村 610828103223 下高寨村 610828103224 核桃樹墕村 610828103225 閆傢坪村 610828103226 張慶山村 610828103227 下劉渠村 610828103228 張傢峁村 610828103229 張文鎮村 610828103230 樓傢坪村 610828103231 柴傢岔村 610828103232 大圪塔村 610828103233 任傢坪村 610828103234 上劉傢渠村 610828103235 杜傢老莊村 610828103236 張興莊村 610828103237 紫圪堵坪村 610828103238 孫傢坬村 610828103239 郭傢畔村 610828103240 徐傢坪村 610828103241 董傢坪村 610828103242 任傢山村 610828103243 秦梁村 610828103244 李傢圪臺村 610828103245 白傢峁村 |
|
|
|
- : Wu Town
|
|
烏鎮鎮 烏鎮村 |
|
旅遊 | 浙江 | 紀念館 | 地理 | 景點 | 水鄉 | 狂歡節 | 橋 | 江南 | 三白酒 | 特産 | 白酒 | |
|
|
|
|
烏鎮村 | 石板村 | 古城村 | 李傢山村 | 王傢畔村 | 秦傢坪村 | 劉傢崖村 | 張傢溝村 | 劉傢溝村 | 任傢坪村 | 張興莊村 | 徐傢坪村 | 董傢坪村 | 任傢山村 | 李傢圪臺村 | 白傢峁村 | 烏鎮居委會 | 穆傢坬村 | 韓傢墕村 | 榆坬村 | 當川村 | 黃傢圪勞村 | 柴傢老莊村 | 高西溝村 | 劉雙溝村 | 符傢畔村 | 坪墕村 | 玉傢溝村 | 劉傢峁村 | 尚傢溝村 | 王傢墕村 | 下高寨村 | 核桃樹墕村 | 閆傢坪村 | 張慶山村 | 下劉渠村 | 張傢峁村 | 張文鎮村 | 樓傢坪村 | 柴傢岔村 | 大圪塔村 | 上劉傢渠村 | 杜傢老莊村 | 紫圪堵坪村 | 孫傢坬村 | 郭傢畔村 | 秦梁村 | 李傢圪臺村委 | 白傢峁村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