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 : 刘禹锡 : 中国 >江苏 > 南京 >秦淮区 >夫子庙街道 > 乌衣巷
显示地图
目录
《乌衣巷 Blacktail Row》
诗人: 刘禹锡 Liu Yuxi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Grass has run wild now by the Bridge of Red-Birds;
  And swallows' wings, at sunset, in Blacktail Row
  Where once they visited great homes,
  Dip among doorways of the poor.
  
  
  2) The Street of Mansions
  Translated by Xu Yuan-zhong
  
  By the Bridge of Red Birds rank grasses overgrow;
  O'er the Street of Mansions the setting sun hangs low.
  Swallows which skimmed by painted eaves in bygone days
  are now dipping among common people's doorways.
《乌衣巷 Wu Yi Lane》
诗人: 胡仲弓 Hu Zhonggong

  飞云当日未停骖,巷在秦淮水以南。
  可笑异闻唐小说,余风犹袭晋清谈。
《乌衣巷 Wu Yi Lane》
诗人: 罗必元 Luo Biyuan

  乌衣池馆一时新,晋宋齐梁旧主人。
  无处可寻王谢宅,落花啼鸟秣陵春。
《乌衣巷 Wu Yi Lane》
诗人: 马之纯 Ma Zhichun

  依依燕子可怜生,相向于人真有情。
  不道华堂曾止息,如今穷巷莫经营。
  六朝盛事同流水,千载遗踪只旧城。
  白日飞忙难话此,话时须等夕阳明。
更多诗歌...
请鉴赏:

  任希夷 Ren Xiyi:乌衣巷 Wu Yi Lane
  杨备 Yang Bei:乌衣巷 Wu Yi Lane
  曾极 Ceng Ji:乌衣巷 Wu Yi Lane
  周弼 Zhou Bi:乌衣巷 Wu Yi Lane
No. 6
  诗篇名。唐代刘禹锡作。乌衣巷,在今江苏南京,是东晋士族名门的聚居区。全文为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借燕子栖息处的变迁,写出昔日豪门世族的衰落,是唐代咏史怀古诗中的名篇。
No. 7
  地名。在今 南京市 秦淮河 南。 三国 吴 时在此置 乌衣营 ,以士兵著乌衣而得名。 东晋 时 王 谢 等望族居此,因著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有往来者云:‘ 庾公 有东下意。’或谓 王公 曰:‘可潜稍严,以备不虞。’ 王公 曰:‘我与 元规 虽俱王臣,本怀布衣之好。若其欲来,吾角巾径还 乌衣 ,何所稍严?’” 刘孝标 注引 山谦之 《丹阳记》:“ 乌衣 之起, 吴 时 乌衣营 处所也。 江 左 初立, 琅玡 诸 王 所居。”《晋书·纪瞻传》:“厚自奉养,立宅於 乌衣巷 ,馆宇崇丽,园池竹木,有足赏翫焉。” 唐 刘禹锡 《乌衣巷》诗:“ 朱雀桥 边野草花, 乌衣巷 口夕阳斜。旧时 王 谢 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元 萨都剌 《满江红·金陵怀古》词:“ 王谢 堂前双燕子, 乌衣巷 口曾相识。” 清 陈维崧 《满庭芳·赠表兄万大士》词:“ 乌衣巷 ,蔓草平田。谁能料,童时伴侣,相对两华颠。”
作者小传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浙江嘉兴人,为匈奴族后裔。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和李白一同参预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 誉为“诗豪”。他在远谪湖南、四川时,接触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并受到当地民歌的一些影响,创作出《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给后世留下“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的民俗画面。至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风味了。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词》时,曾注明“依《念奴娇》曲拍为句”,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诵。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其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刘禹锡在洛阳时,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
  刘禹锡死后,被葬在了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刘禹锡和柳宗元
  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中有记载:刘禹锡与柳宗元于元和十年同被召回京城,不但未被起用反而再度遭贬,柳宗元得知自己被贬至柳州,而刘梦得远谪播州时,不禁大哭起来:“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于是,柳宗元立即“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试问有几人的友谊能肝胆相照到如此境界,亲兄弟也未必吧。因此在柳宗元油尽灯灭,客死柳州任上后,刘禹锡花毕生之力,整理柳宗元的遗作,然后又全力筹资刊印,使其得以问世,并收养了柳宗元一个儿子。可以说没有刘禹锡,也就没有柳宗元文集的刊行于世。《江雪》、《渔翁》、《捕蛇者说》、《三戒》、《天对》、《封建论》等经典美文,可能也会如流星一般消逝在远古的天空,不为世人所见,无法被今人所吟咏和传唱。
  从两人相互之间的题赠中,也可以得知柳宗元和刘禹锡友谊的深厚,其中他俩在衡阳分别时的情景,最为凄凉和让世人动容。柳宗元于离别的船上作《重别梦得》,感慨万千:“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临舍翁。”刘禹锡内心亦是同样悲苦,却在酬答对柳宗元只是进行劝解与宽慰:“弱冠同怀长者忧,临歧回想尽悠悠。耦耕若便遗身世,黄发相看万事休。”后来刘禹锡获知好友柳宗元的病故,顷刻间便泪如雨下。
  真正的友谊是什么?是由衷的信任,是永远的无私,是发自内心的理解和从不撒谎的诚实以及不求回报的奉献,是如刘禹锡与柳宗元这般,至真至挚。
体裁
  七言绝句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六麻;可"九佳(半)六麻"通押。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 ●○⊙●○○⊙,○●○○●●△
注释
  1.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
  2.朱雀桥:今江苏省江宁县,横跨淮河。
  3.寻常:平常。
韵译
  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惟有夕阳斜挂。当年豪门檐下的燕子啊,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里。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也有瓜葛。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土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旧日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在字面上,朱雀桥又同乌衣巷偶对天成。用朱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造成对仗的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是“一石三鸟”的选择。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桥边丛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长花开,表明时当春季。“草花”前面按上一个“野”字,这就给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气象。再加上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这就使我们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记得作者在“万户千门成野草”(《台城》)的诗句中,就曾用“野草”象征衰败。现在,在这首诗中,这样突出“野草花”,不正是表明,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今天已经荒凉冷落了吗!
  第二句“乌衣巷口夕阳斜”,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的背景之下,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开花”解的“花”字相对应,全用作动词,它们都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夕阳”,这西下的落日,再点上一个“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本来,鼎盛时代的乌衣巷口,应该是衣冠来往、车马喧阗的。而现在,作者却用一抹斜晖,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经过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之后,按说,似乎该转入正面描写乌衣巷的变化,抒发作者的感慨了。但作者没有采用过于浅露的写法,诸如,“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孙元宴《咏乌衣巷》)、“无处可寻王谢宅,落花啼鸟秣陵春”(无名氏)之类;而是继续借助对景物的描绘,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为了使读者明白无误地领会诗人的意图,作者特地指出,这些飞入百姓家的燕子,过去却是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飞燕形象的设计,好像信手拈来,实际上凝聚着作者的艺术匠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晋傅咸《燕赋序》说:“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复来者。其将逝,剪爪识之。其后果至焉。”当然生活中,即使是寿命极长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谢堂前”的老燕。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这就足以唤起读者的想象,暗示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到了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乌衣巷》在艺术表现上集中描绘乌衣巷的现况;对它的过去,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诗意〉野花在朱雀桥边遍地盛开著,乌衣巷口夕阳正在西落,映照著失望与凄凉,昔日的辉煌与显赫早已不复存在。过去的燕子停留在王导、谢安等豪华宅第人家,而如今却已飞到了普通的百姓家中。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对盛衰兴败的深沉感慨。朱雀桥和乌衣巷依然如故,但野草丛生,夕阳已斜。荒凉的景象,已经暗含了诗人对荣枯兴衰的敏感体验。后二句藉燕子的栖巢,表达作者对世事沧桑、盛衰变化的慨叹,用笔尤为曲折。此诗为刘禹锡著名的咏史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
  乌衣巷因何得名?
  夫子庙泮池南侧的乌衣巷,是南京最古老的一条街巷,也是东晋时宰相王导、谢安故居所在地。在六朝时已是十分显赫,唐代诗人刘禹锡一首《乌衣巷》,更使它流传千古。有关乌衣巷名称的由来,也因此被人关注。
  有神话传说:金陵人王榭,航海途中遭风暴翻船,漂流至乌衣国,娶妻生子,后复回故里,但十分思念乌衣国亲人,因此将居所之巷取名为“乌衣巷”。也有一种说法:因王导、谢安两家弟子裙履风流,都喜欢穿黑衣,所以后人将此巷称为“乌衣巷”。
  其实,乌衣巷之名源于孙权定都南京之际。公元229年,孙权定都南京,当时秦淮河东岸还属城郊,驻有军队保卫都城,因士兵皆穿黑衣,驻军营地则称“乌衣营”,至西晋末年,乌衣营旧址改称乌衣巷。司马睿南渡建康(南京)后,王、谢望族才立宅乌衣巷
  【书曲】
  《乌衣巷》作者:乱旋
  小谢风流,名满天下,
  却因杜二的烤鱼,而把自己的真心赔了进去。
  本来嘛,男人,谁没个三妻四妾,再说,他们又不是夫妻,
  就算情人,谁没有三两个情人?更何况,杜太守的那位还是当今皇帝……
  他,不要为杜二,痛得那麼难受。
  就服下戴回春开的药方吧:不以一叶障目。
  大丈夫何患无妻!
  杜二眼看小谢离了自己,生了场大病,
  小谢这心是在自己身上的对吧?
  可是为何小谢却与戴回春越走越近?最後走在了一起,对自己不闻不问!
  他怎能甘心让心尖上在意喜爱的人躺在友人怀里?
  不行!他得决断!
  无论付出什麼代价,对小谢,他绝不放手!
  乌衣巷
  曲:周杰伦《青花瓷》
  词:公子楚
  唱:Finale
  小绣湖上倒挂着那衰柳枯杨
  镜花水月映射着粉黛与钗光
  秣陵的烟雨分明清瘦你模样
  而思念和着风雨慢酝酿
  龙蟠虎踞铭刻着一时的名将
  投鞭断流裂玉帛指名为建康
  秦淮河泊的画舫
  鉴证戈戟云横相继亡
  *风流已碎成泥故都岸草迷
  草木疑兵惶急飘零身如寄
  是谁在金陵邑写下颓败结局
  桨声灯影染污谁白衣*
  朱雀桥蔓铜绿添几户野鸡
  假凤虚鸾早已泄尽了王气
  却难掩盖你眼中脂粉的艳丽
  我独自沉溺
  卷轴里一脉春水泱泱向东去
  而你长发被浸透却不露痕迹
  铜镜里荡漾着你清瘦的细腻
  琥珀杯骤然有桃花浮起
  泪水浸泡过青铜氤氲成铜绿
  而你倚在青楼上葬送了马蹄
  那红底金字的爱
  变作风过江湖一雁咴
  秋江心正暮雨迢递恨难寄
  朱雀桥提骑去辜负你美意
  千年纸伞下藏着忧愁你谜题
  多少寒烟衰草漫酒旗
  *你走过乌衣巷将长袖挽起
  欲化作燕子去向西复向西
  那年提着金缕衣你独自离去
  如此的冷寂*
  刘诗今夕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
  http://www.xiaoshuo.com/mp3/10038759.html
遗迹寻踪
  乌衣巷位于夫子庙南,三国时是吴国茂守石头城的部队营房所在地。当时军士都穿着黑色制服,故以“乌衣”为巷名。东晋初,大臣王导住在这里,后来便成为王、谢等豪门大族的住宅区。到了中唐,诗人刘禹锡以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叹,足见王谢旧居早已荡然无存。1997年,秦淮区人民政府恢复了乌衣巷并重建了具有民族风格的王谢古居。
包含词
东乌衣巷西乌衣巷
宋乌衣巷西乌衣巷村
东乌衣巷村东乌衣巷社区
西乌衣巷社区闻道乌衣巷口
乌衣巷王谢古居乌衣巷口燕雀在
金陵览古乌衣巷乌衣巷里问王家
乌衣巷口夕阳斜金陵览古·乌衣巷
宋·乌衣巷咸淳元年乙丑冬同金陵制幕诸公游旧乌衣巷新来燕堂制参董静有诗因次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