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archarhinus melanopterus
真鯊目 carcharhiniformes真鯊科carcharhinidae
特徵:體呈灰白色,嘴部園而鈍,各鰭末端都有黑色,特別是第一背鰭下端特別明顯,很容易辨認,體長可達2m,可從紅海路經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主要活動於瀉湖及珊瑚礁周圍平坦的沙地,以無脊椎動物及海蛇等為食,現在可進行人工繁殖與飼養。
【藥 名】:烏翅真鯊
【拼 音】:wuchizhensha
【來 源】:為真鯊科動物烏翅真鯊的肉。
【功 效】:益氣養血。
【主 治】:用於脾氣虛損,氣血兩虛,疲乏無力,倦怠,食少納呆等證。
【性味歸經】:甘、鹹,溫。脾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0一200剋。
【藥用部位】:藥材為去皮和內臟之肉,洗淨入藥。
【動植物資源分佈】:分佈於東海、南海。
【拉丁名】:烏翅真鯊carcharhinus melanopterus(quoy et gaimerd)
【考 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中藥化學成分】:可食部分含碘17.3一100.7微剋%,溴43.4一197.2微剋%,細胞色素c(cy-tochrome c)。 |
|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軟骨魚綱 Chondrichthyes
亞綱: 板鰓亞綱 Elasmobranchii
目: 真鯊目 Carcharhiniformes
科: 真鯊科 Carcharhinidae
屬: 真鯊屬 Carcharhinus
種: 烏翅真鯊 C. melanopterus |
|
烏翅真鯊是現今在印度太平洋及加勒比海珊瑚礁附近淺水區(有時會在30釐米深的淺水區)最常見的鯊魚之一。它們生活在20℃至27℃水溫的海洋,並且不會冒險進入一些遠離海洋的熱帶湖或河流中。 |
|
烏翅真鯊的胸鰭及背鰭的頂端是黑色的,而下部是白色。身體上半部的皮是呈褐色。最大的烏翅真鯊可達3.5米長。前端是呈圓鈍的。一種稱為灰珊瑚鯊的鯊魚外形與它很相似,但從其較粗狀及灰色的身體及沒有黑端的背鰭,就能分辨它們。由於烏翅真鯊體型較少,所以並不認為是人類的威脅。 |
|
烏翅真鯊主要獵食珊瑚魚,但它們也會捕獵鱘魚及烏魚。
烏翅真鯊是胎生的,每胎約有2-4頭小鯊。母鯊的懷胎期為16個月。出生的小鯊約為33至52釐米長。
烏翅真鯊並非群居的,但卻有時會一小群出沒。一般烏翅真鯊都是較害羞的,但卻會對潛水員及水肺潛水員感到好奇。與其他鯊魚無異,當它們感覺到危險時,會把身體捲麯成S型。除非是感到憤怒,否則它們是無害的。一些情況如用手喂食或以矛捕魚,加上低視野,都會令烏翅真鯊感到憤怒。
烏翅真鯊是少有能跳躍出水面的鯊魚,這種行為稱為“躍身擊浪”。它們亦會在海面徘徊。 |
|
烏翅真鯊有時會被漁業混獲及丟棄。它們的數量,與其他鯊魚一樣亦在下降。由於它們的鰭會作為珍貴的魚翅,它們的鰭在被捕獲時會被切去,而鯊魚本身會被丟回海中等待死亡。這可能是烏翅真鯊數量減少的原因。 |
|
【藥 名】:烏翅真鯊
【拼 音】:wū chì zhēn shā
【來 源】:為真鯊科動物烏翅真鯊的肉。
【功 效】:益氣養血。
【主 治】:用於脾氣虛損,氣血兩虛,疲乏無力,倦怠,食少納呆等證。
【性味歸經】:甘、鹹,溫。脾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0一200剋。
【藥用部位】:藥材為去皮和內臟之肉,洗淨入藥。
【動植物資源分佈】:分佈於東海、南海。
【拉丁名】:烏翅真鯊Carcharhinus melanopterus(Quoy et Gaimerd)
【考 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中藥化學成分】:可食部分含碘17.3一100.7微剋%,溴43.4一197.2微剋%,細胞色素C(Cy-tochrome C)。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