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名 : 文學寫作 : 地理學教育 : 電力公司 : 香煙 : 中國鐵路客運營業站 : 中國 >重慶 > 烏江
顯示地圖
目錄
《烏江 Wujiang River》
詩人: 孟遲 Meng Chi

  中分豈是無遺策,百戰空勞不逝騅。
  大業固非人事及,烏江亭長又何知。
《烏江 Wujiang River》
詩人: 汪遵 Wang Zun

  兵散弓殘挫虎威,單槍匹馬突重圍。
  英雄去盡羞容在,看卻江東不得歸。
《烏江 Wujiang River》
詩人: 汪元量 Wang Yuanliang

  平生英烈世變雙,漢騎飛來肯受降。
  早與虞姬帳不死,不教戰血到烏江
長江上遊川江段四大支流之一
  長江上遊川江段四大支流之一。源出黔西山地,橫穿貴州中北部,在四川涪陵入長江。長1037千米。𠔌深、流急、灘多,號稱天險”。富水能資源,建有烏江渡水電站。
wū jiāng wū jiāng
  長江上遊南岸的重要支流。發源於黔西北山區,嚮北在涪陵入長江,全長1050公裏,𠔌深水急,富水能資源
水名
  水名。在今 安徽省 和縣 東北。附近原有 烏江亭 ,相傳為 項羽 兵敗自刎處。《史記·項羽本紀》:“於是 項王 乃欲東渡 烏江 。” 閩 徐夤 《恨》詩:“ 烏江 項籍 忍歸去,雁塞 李陵 長繫留。” 清 趙翼 《鄱陽湖懷古》詩:“ 楚 歌四面 烏江 敗, 吳 火中流 赤壁 燒。”
旅遊
  烏江投訴電話 重慶旅遊投訴電話:023-6386631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烏江,古稱黔江、枳江、涪水,源於貴州高原,自西南嚮東北奔騰於大婁山係和武陵山脈之間,全長1050千米,流經渝黔46個縣、市,至涪陵註入長江。烏江的山有劍門之雄,三峽之壯,峨嵋之秀。遠山神秘,近山雄奇,溝壑清幽、秀麗。其中著名的山峰有插旗山、彈子山、仙女山和白馬山等。烏江的水,碧若琉璃,暢遊烏江,有“船在畫中行,人在畫幅中”之感。烏江之美,在一洞、兩江、七峽。一洞為芙蓉洞;兩江即芙蓉江、大溪河;七峽有三門峽、邊灘峽、????井峽、關灘峽、中嘴峽、門栓峽、羅傢沱峽。其它景觀還有巴王陵、鴨江小三峽、白馬古鎮、羊角鎮、觀音古洞、烈女岩和關灘等。,古稱黔江、枳江、涪水,源於貴州高原,自西南嚮東北奔騰於大婁山係和武陵山脈之間,全長1050千米,流經渝黔46個縣、市,至涪陵註入長江。烏江的山有劍門之雄,三峽之壯,峨嵋之秀。遠山神秘,近山雄奇,溝壑清幽、秀麗。其中著名的山峰有插旗山、彈子山、仙女山和白馬山等。烏江的水,碧若琉璃,暢遊烏江,有“船在畫中行,人在畫幅中”之感。烏江之美,在一洞、兩江、七峽。一洞為芙蓉洞;兩江即芙蓉江、大溪河;七峽有三門峽、邊灘峽、????井峽、關灘峽、中嘴峽、門栓峽、羅傢沱峽。其它景觀還有巴王陵、鴨江小三峽、白馬古鎮、羊角鎮、觀音古洞、烈女岩和關灘等。
古地名
  秦置烏江亭,因附近有烏江而得名。在今安徽和縣東蘇皖界上有烏江鎮,楚漢之際項羽垓下之戰敗潰,至此自殺。
江名
  碧藍的烏江長江上遊支流與長江交於涪陵。又稱黔江、延江。跨中國貴州省北部和重慶市東南部。北源六衝河出赫章縣北,南源三岔河出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東,兩源匯合後稱鴨池河。東北流到息烽縣烏江渡以下始稱烏江口。經思南縣、沿河縣等,至重慶市酉陽土傢族苗族自治縣龔灘,折嚮東北流,在涪陵入長江,長1018千米(其中貴州境內874千米)。支流衆多,呈羽狀水係分佈,主要支流有六衝河、貓跳河、清水江、濯河、洪渡河、芙蓉江等。流域面積8.68多萬平方千米。從河源到烏江渡為上遊,長448千米,落差1636米,平均比降3.65‰,河𠔌切割深,坡陡流急。從烏江渡到貴州沿河縣城為中遊,長346千米,落差336米,平均比降0.97‰。從沿河縣城到重慶的涪陵河口為下遊 ,長 243千米,落差152米,平均比降0.62‰。自中遊餘慶縣構皮灘出峽𠔌後,江面展寬到200多米,水勢平緩 ,但礁石、險灘多。流域內山巒起伏,石灰岩地層分佈廣泛,多溶洞、伏流。流域內年均徑流總量503億立方米。水力資源理論藴藏量1042.59萬千瓦,可開發的水力資源有266處,裝機容量846.01萬千瓦,是水電寶地。餘慶縣以下可通航。
  中國長江上遊的支流。又稱黔江。發源於貴州省北部和四川省東部山區,東北流至息烽縣烏江渡始稱烏江,再經思南、沿河等縣北折入重慶市,在涪陵註入長江。全長1,050公裏,流域面積8.8萬平方公裏。上遊流經石灰岩地區,多溶洞伏流。中遊穿行在大婁山和武陵山間,成特殊的箱狀河𠔌,𠔌深水急,險灘相接。1935年1∼3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徵」途中曾多次渡過烏江。江經整治後,現中下遊近500公裏可通航機動船。
  烏江有南北兩源,南源三岔河,北源六衝河,習慣上以南源三岔河為烏江幹流。三岔河發源於貴州西部高原烏蒙山脈東麓,威寧縣????倉鎮營硐村石缸洞,海拔2260米。河源從石缸硐裏涌出一股清泉,形成一條溪流。
詩名
  《烏江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濟南)人,以詞著稱,有較高的藝術造詣。
  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傢。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緻,提出詞“別是一傢”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並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註》。(《辭海》1989年版)
  【註釋】
  人傑:人中傑出者。
  鬼雄:鬼之雄傑者。
  項羽:即楚霸王,秦亡後與劉邦爭奪天下,最後失敗。
  不肯過江東:《史記•項羽本紀》記:項羽垓下兵敗後,逃至烏江畔,烏江亭長欲助項羽渡江,項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言罷,拔劍自刎。
  【賞析】
  這是一首雄渾宏闊的詠史詩,也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言志詩。
  此詩另有題作“夏日絶句”,李清照南渡之後,建炎三年(1129)年趙明誠罷守江寧,李清照與丈夫具舟去蕪湖。沿江而上時經過和縣烏江(楚霸王項羽兵敗自刎處)。該詩可能作於此時。李清照在這首詩中,不以成敗論英雄,對楚霸漢之爭中最後以失敗而結束了自己生涯的楚霸王項羽,表示了欽佩和推崇。這首五絶,通過歌頌一位失敗了的英雄——項羽,表現了詩人崇尚氣節的精神風貌。對南宋統治者的苟且偷安,也是一個有力的諷刺。
貴州烏江
  1.介紹
  貴州的烏江有兩個,一個大烏江,一個烏江烏江倒是要出名些。當初紅軍渡的便是大烏江,用當地鄉親的門板做的橋,渡過烏江的。大烏江雖然經歷了如此不平凡的歷史,但是卻沒有烏江富裕,原因是地理位置,交通,歷史原因。
  2.當地地理
  烏江鎮,也就是烏江。分為江北和江南,大部分的人們都生活在江南,烏江鎮的地形屬於喀斯特地貌。烏江渡位於貴州省遵義縣烏江鎮,距離貴陽100公裏,因其地勢險要歷來喂兵傢必爭之地。
  3.規劃
   當地有地名,有:橋頭,黃金橋,烏江街,江北鐵廠,電廠,醫院,體育館,大壩,機關處。烏江小學,烏江中學,遵義縣六中(原八局一中)。
  4.烏江的標志
   烏江渡水電站大壩.烏江渡水電站大壩為拱型重力壩,是我國在岩溶地區建造的第一座高壩,最大壩高165m。由於壩址區河浴狹窄、岸坡陡峭、地質條件復雜、岩溶發育、洪水流量大;因而在摳紐佈置、基礎處理、泄洪消能。
  5.烏江景區
   烏江是貴州第一大河,發源於威寧草海,由西嚮東橫貫黔東北後匯入長江。烏江下遊及部分支流的溶蝕構造地貌為峽𠔌區,有烏江關、虎跳峽、鷹愁峽等險峻峽𠔌,兩岸碧峰聳峙,有衆多奇特的山體、峰叢、怪石、穿洞、飛瀑,形成烏江沿岸七峽六十景。
  沿着烏江驅船而行,土木吊腳樓、千年古鎮、青石老街、古巷、歷史文化遺跡處處可見,詩情畫意的山水韻味隨處可尋。淇灘鎮民族歷史文化村寨,就坐落在沿河南端15公裏處的烏江東岸。
  烏江渡位於遵義縣境內,歷史上為“黔蜀要津”,為兵傢必爭之地。明萬歷年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明軍徵討播州楊應竜,曾在此慘遭敗績。1935年,長徵到遵義的中國工農紅軍,則在此重創國民黨中央軍。
  烏江渡口早年僅通舟楫,明清以來始架浮橋,解放以後纔建有規模宏大的公路橋和鐵路橋,並建造了中國第一座石灰岩地貌的烏江水電站。(摘自百科內)
百科大全
  Wu Jiang
  烏江
  Wu Jiang
    貴州省第一大河,長江上遊右岸支流。又稱黔江。發源於省境威寧縣香爐山花魚洞,流經黔北及川東南,在四川省涪陵市註入長江。幹流全長1037公裏(貴州境內長874.2公裏)。六衝河匯口以上為上遊,匯口—思南為中遊,思南以下為下遊。烏江水係呈羽狀分佈。較大支流有六衝河,貓跳河、清水江、湘江、洪渡河、芙蓉江、唐岩河等15條。流域面積8.792萬平方公裏(貴州境內為6.75萬平方公裏)。天然落差2123.5米,平均比降2.05‰,年均流量1650立方米/秒。流域內年均徑流深600毫米,但年內分配不均,汛期5~9月占全年徑流量的80%,思南站最大流量達1.5萬立方米/秒,多出現於6月,最小流量約117立方米/秒,洪枯流量變幅達128倍,河水具有暴漲暴落特點。一次洪水歷時僅7~10天。 徑流年際變化不大,變差係數0.21。
    烏江流域一般海拔800~2100米, 在四川境內降至300米以下,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流域內喀斯特發育,沿江常有較大地下暗河註入。地形以高原、山原、中山及低山丘陵為主。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黃壤、石灰土分佈廣。由於地勢高差大,切割強,自然景觀垂直變化明顯。以流急、灘多、𠔌狹而聞名於世,號稱“天險”。如烏江渡至龔灘405公裏。即有大小險灘355處,河道最窄處僅50~80米,𠔌坡坡度達50~80度,最大流速達8.9米/秒。水能藴藏豐富, 多優良電站壩址, 全流域水能藴藏量1042.59萬千瓦,可供開發的水力資源267處。其中,烏江幹流為580.4萬千瓦。僅中、下遊即可進行9個梯級開發,烏江渡電站壩高162米,裝機63萬千瓦,是中國喀斯特地區已建成的最大高壩。
    烏江流域為貴州主要工、 農業分佈區, 居住有漢、□、苗、布依、回等民族。盛産糧、油、烤煙、茶、生漆、油桐、烏桕及天麻、杜仲、黨參等藥材、煤、硅石、鐵、磷、鋁、錳、鉛、鋅、銻等礦産豐富。烏江自古以來為川黔航運要道,幹流通航里程達573公裏,可通行機拖輪。1989年在烏江天險江界河渡口興建的特大跨度橋梁,是貴州省2900多座橋梁中最壯觀的一座。
     烏江水電站
     (楊明德)
    
英文解釋
  1. n.:  Wujiang River
近義詞
烏江
烏江
相關詞
動物魚類鯉科貴州地理沿河思南遵義
楚漢項羽西楚霸王汪遵唐詩垓下之戰湖南
資福寧鄉葡萄溈江長江河流威寧
風景名勝
包含詞
烏江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