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詩人: 金君卿 Jin Junqing
鳥樹壓叢雲,波光鋪塞雪。 迥浸寒無暑,平空曉猶月。 呂父已入周,范蠡未辭越。 扁舟誰與同,浩歌幾千闋。 |
|
丹陽湖投訴電話馬鞍山市旅遊投訴電話:0555-2360101
安徽省旅遊投訴電話:0551-282176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丹陽湖,古稱“巨浸”,舊名“南湖”,又稱“西蓮湖”。《太平府志》載:丹陽舊多紅楊,一望皆丹,故曰丹楊,楊與陽同音,遂稱丹陽湖。丹陽湖位於當塗縣城東南部,與石臼湖相通,東南角為江蘇高淳縣境。古丹陽湖原為江南著名的大澤,大致成湖於二三百萬年前,面積約4000平方公裏。約在春秋前期,古丹陽湖逐步解體,分化出固城湖和石臼湖。唐時,丹陽湖還是煙波浩渺,水天相連的澤國。後來,由於泥沙淤積和圍墾,湖面日趨縮小,據史書記載:“丹陽之湖三源,徽州、應天、寧國、廣德諸溪所匯也。”千百年來,經過不斷圍墾,至解放時衹有357平方公裏(包括石臼湖在內)。湖身為帶狀,南北狹長。湖水一般深2-3米,最深處為7米。湖水會於姑孰溪,註入大江。 |
|
丹陽湖
丹陽湖古稱“巨浸”,舊名“南湖”,又稱“西蓮湖”。《太平府志》載:丹陽舊多紅楊,一望皆丹,故曰丹楊,楊與陽同音,遂稱丹陽湖。
地理位置
丹陽湖位於安徽省當塗縣博望鎮南部,與石臼湖相通,東南角為江蘇高淳縣境。
丹陽湖概況
古丹陽湖原為江南著名的大澤,大致成湖於二三百萬年前,面積約4000平方公裏。約在春秋前期,古丹陽湖逐步解體,分化出固城湖和石臼湖。唐時,丹陽湖還是煙波浩渺,水天相連的澤國。後來,由於泥沙淤積和圍墾,湖面日趨縮小,據史書記載 :“丹陽之湖三源,徽州、應天、寧國、廣德諸溪所匯也。”千百年來,經過不斷圍墾,至解放時衹有357平方公裏(包括石臼湖在內)。湖身為帶狀,南北狹長。湖水一般深2- ̄3米,最深處為7米。湖水會於姑孰溪,註入大江。
物産豐富
丹陽湖係淡水湖泊,昔“丹陽八景”有“荷花夏月”、“蒓菜秋風”、“雲邊落雁”、“沙上眠鷗”之稱。夏季水盛時,汪洋含蓄,浩翰無垠,風帆沙鷗出沒其間,遠山浮黛,儼然一幅湖山畫稿。隆鼕水涸,湖灘暴露,有大量的蘆葦、莎草等水生作物。水産品十分豐富,有魚、蝦、蟹、蚌、蛤蜊、茭菰、菱、芡實、蓮藕、蒓菜等。有“日出鬥金”之譽。其中尤以“金腳紅毛大蟹”和“銀魚”最為著名,曾遠銷港、澳地區。
歷代詩人有大量詩篇贊美丹陽湖。唐詩人李白漫遊當塗時,曾在詩中一再吟詠丹陽湖:“湖與元氣連,風波浩難止”、“吟時枉白詞,放歌丹陽湖。水色傲溟勃,川光秀菰蒲。”明代女詩人端淑卿詠丹陽湖,詩云:“秋水茫茫帶白蘋,漁舟蟹網集湖濱。長空入暮煙雲起,衹聽歌聲不見人。” |
|
丹陽湖生物 | 放歌丹陽湖 | 馬鞍山丹陽湖 | 西江月丹陽湖 | 丹陽湖阻風二首 | 姑孰十詠丹陽湖 | 姑熟雜詠丹陽湖 | 西江月·丹陽湖 | 姑熟雜詠·丹陽湖 | 姑孰十詠。丹陽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