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山東 >臨沂 > 臨沂市博物館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臨沂市博物館投訴電話臨沂市旅遊投訴電話:0539-8303678
  山東省旅遊投訴電話:0531-8296342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臨沂市博物館在孔子廟內,是地質綜合性博物館。臨沂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1-2萬年前的中石器時期,先民就已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創造文明。迄今境內已查明各類文物單位700餘處,館藏各種文物上萬件,其中國傢一級文物20件,二級文物32件,三級文物362件。臨沂市博物館的歷史可追溯到建國前,1945年《臨沂縣志》載“臨沂縣民衆教育館附設金石保存所兩處,博物室一所。”解放後,縣文化館監管文物工作。1960年又在原臨沂五賢祠建立文物陳列室和碑廊,並於1963年成立文物收集組。1979年設置文物陳列室,次年建立博物館。1998年元月遷入孔子廟新館。博物館占地6975平方米,建築面積2800平方米。大門東耳房為文物商店——文淵閣,經營珠寶首飾、玉鐲項鏈、石刻玉雕、文房四寶、古今字畫、碑帖拓片業務,並兼古畫修復和文物鑒定業務。大成殿現為博物館歷史文物展覽的一、二兩展室,已對中外遊人開放。整個歷史文物展覽共分10閣部分:沂沭河流域古人類的起源,源遠流長的東夷文化,光輝燦爛的青銅文化、雄渾博大的秦漢文化,光彩奪目的歷代瓷器、歷代銅鏡、歷代貨幣,館藏書畫。館藏竜山文化時期的代表器物蛋殼陶高柄杯占全國總量的60%。青銅器數量多,造型精美,為商周考古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臨沂市南坊鎮洪傢店西漢墓中出土的“金鏤玉衣”,實為稀世珍寶。歷代瓷器、銅鏡和貨幣琳琅滿目,美不勝收。黃慎、高鳳翰等歷代名人書畫栩栩如生,令人耳目一新。進得展室,有如展開歷史長捲,無不為我國古代勤勞勇敢的民族而驕傲,為古老文明的國度而自豪。二進庭院正面為明倫堂,面闊5間,單檐硬山,為清代重修,現為藝術傢、書畫傢、收藏傢們,收藏的奇石、盆景、根藝、書畫等珍品展覽之用。全部館藏文物共用10080餘件,其中,國傢級文物314件,一級藏品有石鉞、玉鏟、蛋殼黑陶、鏤空高柄杯、白陶雙層口、青銅、金鏤玉衣等27件。此外,還有5000年的竜山文化玉、石、骨、角、陶器,有5000-7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石、骨、陶器,有7000年前的北辛文化石磨盤和磨,有1200萬年前的牛、馬牙齒化石,有6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等。其中蛋殼黑陶、金鏤玉衣等文物,多次被國傢文物局調到日本等國傢展出。大成殿和明倫堂的西側為漢代畫像石廊,廊內鑲嵌着自建國以來我市出土的不同內容和不同雕刻技法的畫像石。東廊內鑲嵌着大量的佛像和碑刻。為研究我國古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提供了大量的實物資料。三進庭院的辦公樓為二層式仿古建築,博物館的管理、保護和研究機構均設在這裏。
No. 2
  臨沂市博物館是地志綜合性博物館,位於臨沂市蘭山路123號孔廟內。該館歷史可追溯到建國前。據民國三十四年(公園1945年)《臨沂縣志》載:“臨沂縣民衆教育館附設金石保存所兩處,博物館一所”。
  解放後,縣文化館兼管文物工作,1960年又在原臨沂“五賢祠”建立文物陳列室和碑廊,並於1963年成立文物收集組。十年動亂期間文物工作受到衝擊;1979年,文物工作得到恢復,當年設置文物陳列室。1980年正式建立博物館。1998年1月18日建成新館。臨沂市博物館占地6,975平方米,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館藏文物分為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歷代貨幣、字畫、革命文物等六大部分。
  文物共有10,080餘件,其中國傢級文物314件,一級藏品有石鉞、玉鏟、蛋殼黑陶、鏤空高柄杯、白陶雙層口、青銅、金縷玉衣等27件。此外,還有5,000年的竜山文化玉、石、骨、角、陶器,有5,000-7,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石、骨、陶器;有7,000年前的北辛文化石磨盤和磨棒,有1,200萬年前的牛、馬牙齒化石;有6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等。其中蛋殼黑陶、金縷玉衣等文物,多次隨國傢文物局到日本等國傢展出。孔廟修復後,不但成為陳列文物的場所,而且還是臨沂市唯一保存的大型古代建築。孔廟又稱文廟,為歷代祭祀孔子的地方,也曾是州學府所在地。院內兩株千年古銀杏樹,代表了該廟年代的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