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語文 : 銅仁市區 : 三門峽 [顯示全部] > 中流砥柱
目錄
中流砥柱 Mainstay
拼音: zhōng liú dǐ zhù

用法: 偏正式;作定語、賓語;含褒義

解釋: 就象屹立在黃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樣。比喻堅強獨立的人能在動蕩艱難的環境中起支柱作用。

資料來源: 《晏子春秋·內篇諫下》吾嘗從君濟於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中流。”

謁後語: 三門峽的石峰

屹立在黃河激流之中的砥柱山
  屹立在黃河激流之中的砥柱山。比喻堅強的,能起到支柱作用的人或力量緩急朝廷須公出,更作中流砥柱|滿江風浪晚來急,誰似中流砥柱人。
zhōng liú dǐ zhù zhōng liú dǐ zhù
  黃河中的堅強柱石。比喻能擔當重任、起中堅作用的人或集體
亦作“ 中流底柱 ”
  亦作“ 中流底柱 ”。
  語出《晏子春秋·諫下二四》:“ 古冶子 曰:‘吾嘗從君濟於 河 ,黿銜左驂以入 砥柱 之中流。’” 砥柱 ,山名,在 河南 三門峽 東,屹立於 黃河 激流中。 宋 朱熹 《與陳侍郎書》:“而二公在朝,天下望之,屹立若中流之底柱,有所恃而不恐。” 宋 陳亮 《與彭子壽祭酒書》:“班行之有門下,屹然如中流之砥柱。”後以比喻堅強而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體。 清 李漁 《玉搔頭·極諫》:“就是如今的天下,姦雄遍野,邪佞盈朝,全靠爹爹一人,做箇中流砥柱。” 魯迅 《華蓋集·犧牲謨》:“象你這樣清高,真是濁世中獨一無二的中流砥柱。” 郭小川 《萬裏長江橫渡》詩:“無産階級自來就是這個風高浪涌之世界的中流砥柱。”
No. 5
  中流砥柱投訴電話貴州省旅遊投訴電話:0851-6818436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中流砥柱位於三門峽大壩下方的激流之中。黃河上的艄公又叫它"朝我來",距市區約30公裏。鼕天水淺的時候,它露出水面兩丈多;洪水季節,它衹露出一個尖頂,看上去好像馬上就被洪水吞沒,驚險萬分。千百年來,無論狂風暴雨的侵襲,還是驚濤駭浪的衝刷,它一直力輓狂瀾,巍然屹立於黃河之中,如怒獅雄踞,剛強無畏,自古被喻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公元638年,唐太宗李世民來到這裏,寫下了"仰臨砥柱,北望竜門,茫茫禹跡,浩浩長春"的詩句,命大臥魏徵勒於砥柱之陰。著名書法傢柳公權也為它寫了一首長詩,其中有"孤峰浮水面,一柱釘波心。頂住三門險,根連九麯深。柱天形突兀,逐浪素浮沉"等佳句。
  相傳砥柱是大禹治水時留下的鎮河石柱,又說是一位黃河老艄公的化身。很久以前,一位老艄公率領幾條貨船駛往下遊,船行到神門河口,突然天氣驟變,狂風不止,大雨傾盆。剎那間,峽𠔌裏白浪滔天,霧氣騰騰,看不清水勢,辨不明方向。老艄公駕船穿越神門,眼看小船就要被風浪推嚮岩石。老艄公大喝一聲:"掌好舵,朝我來"。他縱身跳進了波濤之中。船工們還弄不清是怎麽回事,就聽到前面有人高呼"朝我來,朝我來",原來是老艄公站在激流當中為船導航。船工們駛到跟前正要拉他上船,一個浪頭將船推嚮下遊,離開險地。船工們在下遊將船拴好,返回去找老艄公,見他已經變成了一座石島,昂頭挺立在激流中,為過往船衹指引航嚮。因此,人們把這座石島--“中流砥柱”也叫“朝我來”。
  從此以後,中流砥柱就成了峽𠔌中的航標,船衹駛過三門以後,就要朝砥柱直衝過去。眼看船就要與砥柱相撞時,砥柱前面波濤的回水正好把船推嚮旁邊安全的航道,避開了明島暗礁,順利駛出峽𠔌。
  兩江匯流處,有一巨石突起在江心,高有百尺左右。能夠起中流砥柱之作用,輓狂瀾於將倒之時,唯有這塊巨石可以當之無愧。明朝的參議蔡潮在這塊巨石上建了一個亭子,取名為“跨鰲”亭,並在上面題了“砥柱中流”四個字。
  銅岩跨鰲亭始建於明正德年間。康熙四十九年,郡伯蘇稷新建上下兩亭,易名小金山,並在崖間題有“雙亭蕩雲海,一柱砥風濤”之句。
No. 6
  中流砥柱投訴電話三門峽旅遊投訴電話:0398-2935003
  河南省旅遊投訴電話:0371—6550677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中流砥柱位於三門峽大壩下方的激流之中。黃河上的艄公又叫它"朝我來",距市區約30公裏。鼕天水淺的時候,它露出水面兩丈多;洪水季節,它衹露出一個尖頂,看上去好像馬上就被洪水吞沒,驚險萬分。千百年來,無論狂風暴雨的侵襲,還是驚濤駭浪的衝刷,它一直力輓狂瀾,巍然屹立於黃河之中,如怒獅雄踞,剛強無畏,自古被喻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公元638年,唐太宗李世民來到這裏,寫下了"仰臨砥柱,北望竜門,茫茫禹跡,浩浩長春"的詩句,命大臥魏徵勒於砥柱之陰。著名書法傢柳公權也為它寫了一首長詩,其中有"孤峰浮水面,一柱釘波心。頂住三門險,根連九麯深。柱天形突兀,逐浪素浮沉"等佳句。
  相傳砥柱是大禹治水時留下的鎮河石柱,又說是一位黃河老艄公的化身。很久以前,一位老艄公率領幾條貨船駛往下遊,船行到神門河口,突然天氣驟變,狂風不止,大雨傾盆。剎那間,峽𠔌裏白浪滔天,霧氣騰騰,看不清水勢,辨不明方向。老艄公駕船穿越神門,眼看小船就要被風浪推嚮岩石。老艄公大喝一聲:"掌好舵,朝我來"。他縱身跳進了波濤之中。船工們還弄不清是怎麽回事,就聽到前面有人高呼"朝我來,朝我來",原來是老艄公站在激流當中為船導航。船工們駛到跟前正要拉他上船,一個浪頭將船推嚮下遊,離開險地。船工們在下遊將船拴好,返回去找老艄公,見他已經變成了一座石島,昂頭挺立在激流中,為過往船衹指引航嚮。因此,人們把這座石島叫"中流砥柱"也叫"朝我來"。
  從此以後,中流砥柱就成了峽𠔌中的航標,船衹駛過三門以後,就要朝砥柱直衝過去。眼看船就要與砥柱相撞時,砥柱前面波濤的回水正好把船推嚮旁邊安全的航道,避開了明島暗礁,順利駛出峽𠔌。
No. 7
  成語:中流砥柱
  拼音:zhōng liú dǐ zhù
  易錯:中流抵柱
  解釋: 中流:河流中央;砥柱:黃河三門峽東的石山。就像屹立在黃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樣。比喻堅強而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體。
  出 處 春秋·齊·晏嬰《晏子春秋·諫下》:“吾嘗從君濟於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中流。”
  用 法 偏正式;作定語、賓語;含褒義 。
  示 例 毛澤東《論聯合政府》:“沒有中國共産黨人做中國人民的~,中國的獨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
  近義詞:擎天之柱
  反義詞:害群之馬
  典 故、釋義:
  就象屹立在黃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樣。比喻堅強獨立的人能在動蕩艱難的環境中起支柱作用。
  典故
  《晏子春秋·內篇諫下》:“吾嘗從君濟於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中流。”
  中流砥柱位於三門峽大壩下方的激流之中。黃河上的艄公又叫它"朝我來",距市區約30公裏。鼕天水淺的時候,它露出水面兩丈多;洪水季節,它衹露出一個尖頂,看上去好像馬上就被洪水吞沒,驚險萬分。千百年來,無論狂風暴雨的侵襲,還是驚濤駭浪的衝刷,它一直力輓狂瀾,巍然屹立於黃河之中,如怒獅雄踞,剛強無畏,自古被喻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公元638年,唐太宗李世民來到這裏,寫下了"仰臨砥柱,北望竜門,茫茫禹跡,浩浩長春"的詩句,命大臣魏徵勒於砥柱之陰。著名書法傢柳公權也為它寫了一首長詩,其中有"孤峰浮水面,一柱釘波心。頂住三門險,根連九麯深。柱天形突兀,逐浪素浮沉"等佳句。
  相傳砥柱是大禹治水時留下的鎮河石柱,又說是一位黃河老艄公的化身。很久以前,一位老艄公率領幾條貨船駛往下遊,船行到神門河口,突然天氣驟變,狂風不止,大雨傾盆。剎那間,峽𠔌裏白浪滔天,霧氣騰騰,看不清水勢,辨不明方向。老艄公駕船穿越神門,眼看小船就要被風浪推嚮岩石。老艄公大喝一聲:"掌好舵,朝我來"。他縱身跳進了波濤之中。船工們還弄不清是怎麽回事,就聽到前面有人高呼"朝我來,朝我來",原來是老艄公站在激流當中為船導航。船工們駛到跟前正要拉他上船,一個浪頭將船推嚮下遊,離開險地。船工們在下遊將船拴好,返回去找老艄公,見他已經變成了一座石島,昂頭挺立在激流中,為過往船衹指引航嚮。因此,人們把這座石島--“中流砥柱”也叫“朝我來”。
  從此以後,中流砥柱就成了峽𠔌中的航標,船衹駛過三門以後,就要朝砥柱直衝過去。眼看船就要與砥柱相撞時,砥柱前面波濤的回水正好把船推嚮旁邊安全的航道,避開了明島暗礁,順利駛出峽𠔌。
  中流砥柱,推拿手法名。見《中醫正骨經驗概述》。
  中流砥柱位於川藏路上的尼洋河中遊,山高溝深,河流湍急,為尼洋河第一大峽𠔌,江中一巨石兀然立於江中,背靠神佛山,相傳這塊巨石是工布地區的守護神——工尊德姆修煉時的座椅。
成語詞典
  成語名稱
  中流砥柱
  漢語拼音
  zhōng liú dǐ zhù
  成語釋義
  就象屹立在黃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樣。比喻堅強獨立的人能在動蕩艱難的環境中起支柱作用。
  成語出處
  《晏子春秋·內篇諫下》:“吾嘗從君濟於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中流。”
  使用例句
  無
英文解釋
  1. n.:  mainstay; chief cornerstone,  firm rock in midstream,  one who stands firm amid adversities,  a man of perseverance or independence
近義詞
砥柱中流, 架海金梁, 能者多勞
包含詞
中流砥柱丸中流砥柱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