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等的原始猴类——中懒猴(图)
作者:李湘涛 时间:2007-01-13 来源:北京科普之窗
下一页 中懒猴的长相十分惹人喜爱,全身都被着密密的厚毛,所以躯体显得很肥胖,高高地悬卧在热带雨林中的树冠之上时,就像是一个绒毛线团。
中懒猴体长25厘米,体重500—800克。耳大而圆,内面为黑色。体毛柔软,背面的毛为金黄色,腹面较浅。吻鼻部为黑色。从鼻至额有一条白色的纵条纹,脸圈的毛色浅淡。尾巴极短。它的眼睛特别大,像猫眼一样明亮,视觉十分灵敏,能在黑暗中辨认物体,这是同它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中懒猴分布于中国云南东南部、越南北部等地。这些地方生长着世界最北缘的热带雨林,是它理想的栖息环境。它属于典型的热带雨林中的树栖动物,很少下到地面上活动。它昼伏夜出,性情孤僻,胆怯怕人,白天蜷缩成球状,在树洞里、树枝丫上或其他隐蔽的地方抱头而眠,夜里才出来觅食,行动时缓慢无声,所以有的地方又叫它“怕羞猫”。
中懒猴的食性很杂,包括各种野果、嫩叶、昆虫、蜗牛,甚至青蛙、小鸟、老鼠等。它常把熟睡的小鸟从窝里掏出来,连毛带骨一起吞咽下肚,碰到鸟卵当然也不会放过,弄破卵壳以后,用舌头把卵白和卵黄全部舔光。
据说中懒猴特别爱吃蜂蜜,尤其是人工饲养的个体,所以也常被叫做“中蜂猴”。不过在野外,它虽然可能以野蜂等昆虫以及蜂蜜为食,却不一定能够经常吃到。至于中蜂猴的名字,也许是“风猴”之误,因为中懒猴有一个特殊的习性,在平时爬得又慢又谨慎,但一遇到起风时,就爬得快得多。此外,雌猴在发情时常常发出一种啸声,当地人认为这种啸声预示着将要起风,这也许是“风猴”之名的又一个来源。
中懒猴在捕食的时候不仅要靠视觉和嗅觉,还依靠十分敏锐的听觉,这一点在夜行性动物中显得极为重要。事实上,它在捕猎的过程中常常是先通过声音寻觅到昆虫、小鸟、鼠类、青蛙、蜗牛等猎物的,能够表现出极高的准确性,很少扑空。通常是先警惕地巡视四周,发现目标后就暗暗地接近,然后出其不意地用前肢出击,将猎物抓住。进食的时候,主要采取坐姿或爬站在树枝上,用手抓握食物缓慢地放进口中嚼食,从来没有狼吞虎咽的现象。有时还会用两条后肢攀在树枝上,用手抓住下面的果实倒吊着进食。在中懒猴一天的食量中,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从10%到85%不等,这说明它虽然食性广泛,但似乎更喜欢食肉,每夜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猎取动物,同时再取食一些爱吃的果实。
虽然中懒猴看上去总是神情倦怠、动作迟缓,但却有很强的攀援能力,其拇指与食指可以呈180度角,合掌十分灵活,因而具有独特的抓握能力,能够在细小的树枝间穿行往来,也常常依靠这种本领来躲避危险。
中懒猴平时并不集群生活,不论是觅食还是栖息都是独居独处、独往独来。每只雄兽所占的领域达20—30公顷,最大可达40公顷,雌兽的领地也有10公顷左右。为了划分各自的领域,懒猴常常把腕腺上的分泌物涂抹到树上,或者将尿液撒在边界地带,作为领地的标记。每当有其他同类进入领地时,大多会发出严厉的叫声进行警告和驱逐,而不同于其他动物常见的互相殴打的现象。
雄兽出于求偶的需要,常常把领地设在几个雌兽的领地之间,以便与更多的雌兽交往。如果出现两只雄兽争夺一个配偶的情况时,一场残酷的搏斗则在所难免,直到一方被厮打得伤痕累累、落荒而逃才告结束。此后战胜的雄兽每夜都要同配偶在一起,直到雌兽怀孕之后,才又开始去寻找新的配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