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革命根据地
目录
No. 1
  中央革命根据地(Central Revolutionary Base Area)
  1931年11月,在赣西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 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驻地,其主要武装力量红一方面军又称中央红军。
  1927年10月到1928年3月,中共赣西特委、赣南特委和赖经邦、李文林、古柏等在赣西南地区领导发动吉安东固、万安、泰和、永丰、赣县(赣州)、大埠、信丰、雩都(于都)、寻邬(寻乌)、南康谭口和兴国崇贤等地农民武装起义,建立了江西工农革命军,开辟了东固、桥头等革命根据地,为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28年9月,工农革命军第七、第九纵队组成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团,李文林任团长兼党代表。1929年2月,工农革命军第十五、第十六纵队和兴国游击队组成江西红军独立第四团,段起凤任团长,金万邦任党代表。5月,由红五军留在永新的一部及游击队合编为江西红军独立第五团,陈雷任团长。同年冬,吉安、延福地区第三纵队改编为江西红军独立第三团。这时赣西南地区的革命武装力量不断发展。
  1928年2月至7月,郭滴人、邓子恢、朱积垒、张鼎丞等在闽西地区发动平和、龙岩、后田、永定和上杭蛟洋等地武装起义,建立了工农革命军第七军第十九师,成立了永定溪南区苏维埃政府,为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红四军主力由井冈山根据地开始向赣南进军。2月11日,红四军进抵瑞金与宁都交界的大柏地山区,歼灭尾追之敌刘士毅旅大部,俘敌800余人。随后北上东固,与红军独立二团、红军独立四团会师,在赣南站住了脚。3月中旬,红四军利用闽西敌军兵力空虚之机,第一次挥师入闽,在闽西地方党和邓子恢、张鼎丞等率领的革命武装配合下,首战长汀附近的长岭寨,击溃闽西地方军阀、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郭凤鸣部,击毙旅长郭凤鸣,进占长汀县城,建立了长汀县革命委员会。3月20日,红四军在长汀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决定利用军阀混战之机,在赣西南、闽西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红色政权。3月底,红四军由闽西回师赣南,进占瑞金、雩都(于都)、宁都、兴国等县,进一步打开了局面。4月初,红四军在瑞金同从井冈山转移到赣南的红五军主力会合。5月至10月间,红四军乘福建军阀部队主力去广东参加粤桂军阀战争的机会,先后两次进入闽西,在闽西工农武装的配合下,歼灭地方军阀陈国辉旅和卢新铭旅。1930年春,包括兴国、雩都(于都)、宁都、瑞金、安远、寻邬等县的赣西南根据地初步形成。同年1月,红军独立二、三、四、五团和永新、莲花、宁冈等县赤卫队合编为红六军,黄公略任军长,刘士奇任政治委员,共2000余人。2月6日至9日,毛泽东在吉安陂头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红四、红五、红六军军委和赣西、湘赣边、赣南特委联席会议(即二七会议),决定将赣西、赣南、湘赣边3特委合并为中共赣西南特委,统一领导赣西南的斗争。3月22日至29日,在吉安富田召开中共赣西南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赣西南特委,刘士奇任书记。随后,成立了赣西南苏维埃政府,曾山任主席。与此同时,包括龙岩、永定、上杭、武平、长汀、连城等县的闽西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3月18日至24日,在龙岩召开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宣布成立闽西工农苏维埃政府,邓子恢任主席。
  1930年6月,赣西南、闽西地区的红四军(军长林彪,政治委员彭清泉)、红六军(军长黄公略,政治委员陈毅,7月改称红三军)、红十二军(军长伍中豪、政治委员谭震林)合编为红军第一军团,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同年秋,红二十军(军长刘铁超、政治委员曾炳春)、红二十二军(军长陈毅,政治委员邱达三)也编入红一军团。
  8月23日,红一军团与彭德怀、滕代远领导的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会合,编为红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兼总前委书记,彭德怀任副总司令,全军共3万余人。
  1931年1月15日,中共苏区中央局在江西小布成立,周恩来任书记(同年12月周恩来到任前,项英为代理书记)。
  9月,红一方面军粉碎敌人的第三次“围剿”后,赣西南、闽西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等重要文件,并选举出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63名。11月25日组成以朱德为主席,王稼样、彭德怀为副主席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11月2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至此,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中央革命根据地最大时辖有瑞金、会昌、寻邬、安远、信丰、雩都(于都)、兴国、宁都、广昌、石城、黎川、建宁、泰宁、宁化、清流、归化、龙岩、长汀、连城、上杭、永定等21个县,人口约250万。它对各地区的红军游击战争的发展和革命根据地的建设起了鼓舞和示范的作用。(这个范围是传统说法)
  中央苏区从1930年10月形成至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后丧失,历时4年。期间,1931年9月,中央苏区的版图已包括永新、兴国、宁都、乐安、南丰、广昌、瑞金、遂川等31个县,自赣县至永丰纵约400里,由万安至瑞金横约300里的范围,与闽西、湘东南根据地联成一片。
  在第四次反“围剿”胜利以后,1933年中央苏区的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辖江西、福建、闽赣、粤赣4个省级苏维埃政权,共设有60个行政县(内有很多县是新设的),其中江西省22个县,福建省15个县,闽赣省16个县,粤赣省7个县。中央苏区总人口为435万,总面积约8.4万平方公里。
百科辞典
  Zhongyang Geming Genjudi
  中央革命根据地
  Central Revolutionary Base Area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位于江西省南部、福建省西部。亦称中央苏区。
    1927年11月至1928年6月,中国共产党领导赣西、赣南和闽西地区的农民先后举行起义,组成红军独立团和游击队,开创了东固、桥头和溪南革命根据地。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4军主力由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向赣南、闽西挺进,3月由赣南东进入闽,占领长汀城。4月,红4军又进入赣南,打击国民党地方武装和地主武装,先后占领瑞金、于都、兴国、宁都等县城,成立了兴国、于都、宁都等县革命委员会,赣南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5月,红4军再次入闽,至6月,先后攻占龙岩、永定县城,成立了以张鼎丞为主席的永定县革命委员会和以邓子恢为主席的龙岩县革命委员会,闽西革命根据地基本建立了起来。
    1930年2月7日,中共赣西南特别委员会、赣南特别委员会和红 4军、红5军、红6军军委组成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共同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赣西、赣南和湘赣边三特委合并为中共赣西南特委,刘士奇为书记。3月,赣西南苏维埃政府成立,曾山任主席;闽西苏维埃政府成立,邓子恢任主席。6月,红军第4、第6、第12军组成第1军团。8月,红军第1军团与红军第3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同时组成中国共产党红军第一方面军前敌委员会和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和主席。随后,赣南、闽西两革命根据地统称中央革命根据地。1931年 1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组成了由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苏区中央局。在周恩来未到任前,由项英、毛泽东先后代理书记。
    1931年 9月,中央革命根据地军民粉碎了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后,赣南、闽西两区连成一片,革命根据地扩展到30多个县境,在24个县建立了县苏维埃政府。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任主席,项英、张国焘任副主席。临时中央政府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土地法》、《关于红军问题决议案》等决议。
    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由上海迁入中央革命根据地。7月,临时中央政府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成立江西、福建、粤赣、闽赣 4省。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和单纯防御的错误战略指导,未能粉碎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中共中央率中央红军被迫于1934年10月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留下一部红军和地方武装由项英、陈毅等领导,在当地继续坚持游击战争。
        (沈澄 仲兆良)
    
包含词
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二次反“围剿”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二次反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反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二次反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二次反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