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作战示意图
中文名称: 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
又名: 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
发生时间: 1931年4月~5月
发生地点: 江西省南部地区
事件介绍
4月1日,国民党"围剿"军分兵4路,大举进攻。第十九路军第六十一师主力、第六十师由兴国向龙冈、宁都方向前进;第五路军之第二十八师、第四十七师1个旅、第四十三师、第五十四师分别由泰和、吉安、吉水、永丰向东固、潭头、沙溪方向前进;第二十六路军第二十七、第二十五师由乐安、宜黄向大金、洛口方向前进;第六路军第八、第五、第二十四师由南丰、康都地区向广昌方向前进。下旬,先后进至江背洞、龙冈头、富田、水南、严坊、招携、界上、横石、广昌一线。根据"围剿"军的行动情况,红一方面军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先打较弱的王金任第五路军,然后由西向东横扫,各个歼灭敌人。据此,红一方面军在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毛泽东指挥下,于4月20日由宁都、石城、瑞金地区出发,于23日秘密转移到龙冈、上固、东固地区。为待王金任部脱离富田之坚固阵地再行攻歼,红军在东固山区隐蔽达25天。5月10日,各路"围剿"军继续向根据地中心地区推进,寻找红军主力决战。王金任的第二十八师和第四十七师1个旅于13日终于脱离富田阵地。5月14日,红一方面军总部相继下达了歼击由富田出犯之敌的作战命令和补充指示。部署是:红三军团并指挥第三十五军为右路军,经江树头、固陂圩迂回到富田侧后进行攻击;第三军主力为中路军,沿东固至中洞大道向桥头江一线攻击前进;第四军(附第六十四师)、第十二军为左路军,分两路抢占九寸岭、观音岩两隘口,尔后继向富田攻击前进;第四军第七师和第十二军第三十五师一部位于枫边、城冈及方太、崇贤附近地区,阻敌第十九路军;第十二军第三十五师一部位于潭头一带,阻敌第五路军。其余敌军由地方武装牵制。
5月15日拂晓,红军各路开始行动。16日,红军在中洞、九寸岭地区,乘敌在运动中发起猛攻,歼灭第二十八师和第四十七师1个旅的大部。17日,红军主力向南追歼逃窜的"围剿"军第四十三师。"围剿"军第四十三师因河桥被拆便转向白沙逃窜。红一军团第四军跟踪追击,红三军团直插白沙附近,于19日在白沙截歼第四十七师1个旅的残部和第四十三师一部,其余逃向永丰。与此同时,红军攻占沙溪,"围剿"军第五十四师逃向永丰;第十九路军也由城冈撤向兴国,随后又撤到赣州。两仗获胜后,红军继续向东扩张战果。5月2l日,红军在中村地区与由南向沙溪增援的"围剿"军第二十六路军第二十七师第八十一旅接触。22日,红四军和红三军团向该旅发起攻击,攻占中村,歼其大部,第二十七师余部窜回乐安。当晚,红军追至南团,"围剿"军第二十五师仓皇撤回宜黄。此后,红军日夜兼程向东急进。"围剿"军第六路军慌忙由白水、头陂向广昌收缩兵力,接着由广昌向南丰撤退。5月27日,红四、红十二军直逼广昌城下,守军凭坚顽抗。红军激战终日,于当日21时攻克该城,歼其第五师一部,余部向南丰逃窜。红军攻占广昌后,由"围剿"军第六路军指挥的第五十六师约7000人,自闽赣边界撤回建宁。5月3l日,红三军团和红十二军主力突然向建宁发起攻击,于18时攻占该城,歼其第五十六师3个多团。从16日至3l日,红一方面军在15天内横扫700里,五战五捷,歼灭"围剿"军2万余人,缴枪2万余支,胜利地粉碎了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接着,红军转入进攻,解放了闽赣边界的黎川、南丰、建宁、泰宁、宁化、长汀等广大地区,分兵发动群众,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
事件意义
事件意义
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反"围剿"作战,仍然是在敌强我弱条件下实施的一场艰苦战斗。但由于正确执行和贯彻了毛泽东同志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以大规模的运动战,灵活机动地粉粹了国民党军的围攻。在具体战法运用上:(1)中央红军正确执行了毛泽东所制定的"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以少数部队监视北面进攻的敌军,主力则秘密地转移于反"围剿"作战预定地区,待机歼敌。(2)充分发扬根据地内有利作战条件和人民战争的雄厚资源,集中兵力歼敌一路,打乱国民党军的全局布势。(3)抓住国民党军一路被歼、军心动摇、方寸大乱、竞相撤逃的机会,及时转入反攻,"七百里趋十五日,横扫千军如卷席",痛快淋漓地粉碎了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反革命"围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