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 : 股票名称 : 财会 : 股票 : 互联网 : 服饰 : 家具 : 家居建材 : 汕头话 : 深圳公交站 : 成都 : 金融街街道 [显示全部] : 中国 >浙江 >宁波 > 中国银行
您是否在寻求:中国中国银中国银行中国银行公开上市进程更多结果...
显示地图
目录
No. 1
  中国专营外汇业务的专业银行。1912年成立。曾是中国旧时国民党政府控制的四大银行之一。建国后在大陆的机构由人民政府接管改组,在中国人民银行领导下,成为专营外汇业务的银行。1979年3月,成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其主要任务是:统一经营全国的外汇买卖业务;办理一切贸易和非贸易外汇的国际结算;有计划地组织外汇资金;办理进出口信贷业务。中国商业银行法实施后,逐步转制为国有商业银行。除中国大中城市均有分支机构外,在伦敦、纽约、东京、巴黎、新加坡、悉尼等地都设有国外分行。
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
  全称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bank of china limited),总行(head office)位于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号。是中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规模排列位列第二。
  2006年6月1日起,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门户网站域名由www.bank-of-china.com 变更为www.boc.cn。新域名可使访问中国银行门户网站更方便。
历史沿革
  中国银行于1912年1月24日由孙中山总统下令批准成立。1912年2月5日正式开业。其由1905年清政府成立的户部银行(1908年起改称大清银行(ta ching goverment bank),负责整顿币制、发行货币、整理国库,行使中央银行权利)改组而来。故中国银行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
  民国政府时期
  中国银行自民国时期早年成立后一直担负中央银行职责直至1928年,此时国民政府另外设立中央银行,并修订中国银行条例和章程,“经国民政府之特许为国际汇兑银行”。当时总行亦从北京(时称为北平)迁往上海办公。
  此时的中国银行是官商合办的股份制银行。早期的中国银行在限制北洋军政府开支,抵制袁世凯停兑令,支持民族经济发展,组织爱国华侨支援国内抗战等方面作了很多工作。
  1935年4月间,国民政府再次修订中国银行条例,导致中国银行的实际控制权事实落入四大家族中,成了官僚资本主义聚敛财富的工具。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中国银行。原总管理处随民国政府迁往台湾,至1960年在台重新开业。在台机构部门于1971年改名为中国国际商业银行(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2006年8月间和台湾交通银行(chiao tung bank)合并为兆丰国际商业银行(mega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bank)。留置大陆地区的各分支机构部门收归国有,继续以中国银行行名营业存续。
  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50年4月,中国银行总管理处划归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领导。
  1953年10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中国银行条例》,明确中国银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特许的外汇专业银行。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银行作为中国人民银行领导的一个职能部门,利用信贷、结算、汇率等多种手段促进对外贸易事业发展,使国家外汇收入不断增加;积极参加反对美国政府冻结美元资产的斗争,抵制美国政府对中国实行的经济封锁;支持交通部门逐步建立远洋船队,支持企业通过进口设备合远材料来增加产量和质量;认真履行国家外汇专业银行的职责,加强外汇管理发展与国际金融界的交往。
  改革开放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的各项业务得到了长足发展,跨入了世界大型银行的前列。
  1979年3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设出来,同时行使国家外汇管理总局职能,直属国务院领导。中国银行与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外两块牌子,内部一套机构,由中国人民银行代管。中国银行总管理处改为中国银行总行,负责统一经营和集中管理全国外汇业务。
  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随后中国银行与国家外汇管理总局分设,各行其职,中国银行统一经营国家外汇的职责不变。至此,中国银行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监管之下的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中国银行的身份发生根本性变化,由原中国人民银行一个分支部门、国家金融管理机关,转为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
  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国家外汇由外汇管理局经营,中国银行由外汇外贸专业银行开始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各外汇业务银行在外汇业务经营方面享有平等地位,中国银行正式结束了国家外汇专业管理,不再在外汇业务享有垄断地位。中国银行做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与其它三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一道成为国家金融业的支柱。
  股份制改革
  中国银行于200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试点银行之一。围绕"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目标,中国银行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整合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推进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加快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稳步推进股份制改造工作。
  2004年8月26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标志着中国银行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篇章,启动了新的航程。
国际化的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以诚信为本,以振兴民族金融业为己任,在艰难和战乱的环境中拓展市场,稳健经营,锐意改革,表现出了顽强的创业精神,银行业务和经营业绩长期处于同业领先地位,并将分支机构一直拓展到海外,在中国近现代银行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由于历史和业务发展的原因,中国银行是目前国内银行中最国际化的商业银行,先后分别在香港、澳门、伦敦、大阪、新加坡、纽约、曼谷、东京等地设立海外分支机构。
  1929年,中国银行在伦敦设立中国金融业第一家海外分行。此后在世界各大金融中心相继开设分支机构,目前拥有遍布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的机构网络,其中境内机构共计11,307个,境外机构共计603个。1994年和1995年,中国银行先后成为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发钞银行。中国银行在国内同业中率先引进国际管理技术人才和经营理念,不断向国际化一流大银行的目标迈进。
  1950年1月,周恩来总理向我国驻港机构发布保护国家资产,听候接管的命令。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响应周总理的号召,率先起义,宣布接受北京总管理处的领导,不久,伦敦、新加坡、雅加达、吉隆坡、卡拉奇、孟买、加尔各答、仰光等分支机构纷纷宣布接受国内总管理处的领导,为新中国保存了大量的海外资产。
  自1994年,中国银行凭借悠久的历史、广泛的海外网络、出众的实力和国际金融、外汇业务优势,盈利总额在国内银行中一直居于首列。许多权威的国际金融杂志一致认为,中国银行是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中员工数量最少,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最强的银行,人均利润、人均资本合人均资产各项指标均居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之首。
  本部分部分文字参考自中国银行官方说明。
中国银行的百年经营和市场荣誉
  中国银行业务范围涵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领域,旗下有中银香港、中银国际、中银保险等控股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为个人和公司客户提供全面和优质的金融服务。按核心资本计算,2005年中国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世界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列第十八位。
  中国银行主营商业银行业务,包括公司、个人金融、资金业务和金融机构业务等业务。公司业务以信贷产品为基础,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创新的金融服务和融资、财务解决方案。个人金融业务主要针对个人客户的金融需求,提供包括储蓄存款、消费信贷和银行卡在内的服务。资金业务包括本外币保值、资金管理、债务保值、境内外融资等资金运营和管理服务。而金融机构业务则是为全球其他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提供诸如资金清算、同业拆借和托管等全面服务。作为中国金融行业的百年品牌,中国银行在注重稳健经营的同时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创造了国内银行业的许多第一,在国际结算、外汇资金和贸易融资等领域得到业界和客户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中国银行多年来的信誉和业绩,得到了来自业界、客户和权威媒体的广泛认可。曾先后8次被《欧洲货币》评选为“中国最佳银行”和“中国最佳国内银行”;连续16年进入《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企业;同时,被《财资》评为“中国最佳国内银行”;被美国《环球金融》杂志评为“中国最佳贸易融资银行”及“中国最佳外汇银行”;被《远东经济评论》评为“中国地区产品服务十强企业”;中银香港重组上市后,先后荣获《投资者关系》“最佳ipo投资者关系奖”和《亚洲金融》“最佳交易、最佳私有化奖”等多个重要奖项。
中国银行公开上市进程
  1990年代,中行踏入财务重组阶段。
  1998年,中国银行获中央政府注资425亿元人民币。
  1999年和2000年中行以出售不良资产方式,获注资2674亿元。
  2003年,中央汇金(全称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向中行注资1864亿元#,成为中行主要股东。
  2004年中行出售总帐面值2720亿元的不良贷款。
  2005年8月,苏格兰皇家银行以30.48亿美元入股中行9.61%,淡马锡全资附属公司亚洲金融控股以15.24亿美元入股4.8%。同年10月,亚洲开发银行以7374万美元入股0.23%。
  2006年6月1日,中国银行在香港交易所(3988-hk)上市,首次公开招股(ipo)255.69亿股,每股最后定价2.95港元,首日收市价为3.40港元。*
  2006年7月5日,中国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601988-sh)上市,每股最后定价3.08人民币,同日成为上证综指成股。*
  2006年12月4日,中国银行成为恒生指数成份股,创下最短时间成为香港蓝筹股的股份公司。
  # 以上数据来自中国银行有关公开文件
  * 以上信息来自网络新闻媒体报道
中国银行行标
  中国银行行标于1986年经中国银行总行批准正式使用。
  行标从总体上看是古钱形状代表银行;“中”字代表中国;外圆表明中国银行是面向全球的国际性大银行。
中银国际
中国银行 中银国际
中国银行 中银国际
  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资附属投资银行机构。中银国际建立起符合行业最佳规范的国际化投资银行架构,在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等国际金融中心设有分支机构,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中国沿海和内地中心城市建立了销售网络。中银国际拥有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强大的机构销售和零售网络,全球性的管理运作,可为海内外客户提供包括企业融资、收购兼并、财务顾问、证券销售、定息收益、衍生产品、资产管理、直接投资等在内的全方位投资银行服务。
中银香港和中国银行 Bank of China and Bank of China
  中银香港全称为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于2001年间由香港宝生银行并入承继中国银行(香港)集团有关银行业务方面之成员(不包括南洋商业银行和集友银行)资产改组而来。中国银行通过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间接拥有和管理该公司。
  中国银行(香港)集团成立于1990年代,由包括但不限于原来以中国银行为首的13家有关银行合并而成。
  这些银行分别是:
  1、 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和交通银行香港分行(1998年间遵照国家指示,重新归属交通银行辖管)
  2、八家内地成立银行的香港分行:广东省银行、新华银行、中南银行、金城银行、国华商业银行、浙江兴业银行、盐业银行、集友银行
  3、两家香港注册的银行:华侨商业银行、宝生银行
  4、南洋商业银行(部分分行)
  其中南洋商业银行下属的南洋信用卡公司在中银香港改组后成为中银信用卡(国际)有限公司(boc credit card (international) ltd.),并改为中银香港之附属子机构。
中国银行与奥运
  2005年2月22日 中国银行作为国内独家经销“北京奥运金”的金融机构,在京成功发行第一组“北京奥运金”本色系列产品。
  2005年2月2日 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俱乐部成立,北京奥组委向中国银行颁发纪念牌和俱乐部会员证。
  2004年12月8日 中国银行和visa国际组织在京举行了全球首张北京奥运主题的“中银VISA奥运信用卡”的首发仪式。
  2004年11月3日 国际奥委会执委、市场开发委员会主席杰哈德·海博格先生及北京奥组委有关领导一行访问中国银行
  2004年8月23日 中国银行在中国驻希腊大使馆为中国奥运健儿举办庆功酒会。
  2004年7月22日 中国银行推出第一款奥运题材金融产品——长城VISA欧元卡雅典奥运珍藏版,支持中国体育代表团出征雅典。
  2004年7月14日 北京奥组委正式宣布中国银行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唯一银行合作伙伴。
  该企业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十,2007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六。 该企业在2007年度《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二百一十五。
中国银行新闻
  股票代码:601988
  股票简称:中国银行
  编号:临2007-024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保荐代表人变更的公告
  中国银行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本公司”)于近日接到保荐人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银河证券”)的通知,本公司原保荐代表人之一王俊已调离银河证券,不再从事本公司的持续督导工作,银河证券指派张卫东履行本公司的后续持续督导工作。本次变更后, 银河证券指派本公司的保荐代表人为张卫东和王红兵。
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
  全称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Bank of China Limited),总行(Head Office)位于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号。是中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中国银行标识一,规模在中国五大银行位列第三。中国银行的业务范围涵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领域,旗下有中银香港、中银国际、中银保险等控股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为个人和公司客户提供全面和优质的金融服务。按核心资本计算,2008年中国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世界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列第10位。
  客户服务热线:95566
  中国银行主营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包括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公司金融业务基于银行的核心信贷产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创新的金融服务。个人金融业务主要针对个人客户的金融需求,提供基于银行卡之上的系统服务。金融市场业务主要是为全球其他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提供国际汇兑、资金清算、同业拆借和托管等全面服务。
  中国银行全资附属投资银行机构——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银国际”)是中国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运行平台。中银国际在中国内地、香港及纽约、伦敦、新加坡设有分支机构,拥有高水准的专业人才队伍、强大的机构销售和零售网络。中银国际全球性的管理运作,可为海内外客户提供包括企业融资、收购兼并、财务顾问、定息收益、证券销售、投资研究、直接投资、资产管理等在内的全方位投资银行服务。
  中国银行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和联营公司经营保险业务。其中,在香港拥有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及其六家分公司、中银集团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东亮保险专业有限公司和堡宜投资有限公司,在内地拥有中银保险有限公司,澳门地区有联丰亨保险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7月的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在香港保险市场经营一般保险业务,业务品种齐全繁多,业务量多年位居当地同业前列。
  中国银行是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商业银行。1929年,中国银行在伦敦设立了中国金融业第一家海外分行。此后,中国银行在世界各大金融中心相继开设分支机程大稳拍摄于2009年,中国银行总部大厦构。目前,中国银行拥有遍布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机构网络,其中境内机构超过10,000家,境外机构600多家。1994年和1995年,中国银行先后成为香港、澳门的发钞银行。
  中国银行所属的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银行(香港)”或“中银香港”),于2001年10月1日正式成立,是一家在香港注册的持牌银行。中国银行(香港)合并了原中银集团香港十二行中十家银行的业务,并同时持有香港注册的南洋商业银行、集友银行和中银信用卡(国际)有限公司的股份权益,使之成为中银香港的附属机构。中银香港是香港地区三家发钞银行之一,也是香港银行公会轮任主席银行之一。重组后的中银香港于2002年7月在香港挂牌上市。
  作为中国金融行业的百年品牌,中国银行在稳健经营的同时,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创造了国内银行业的许多第一,在国际结算、外汇资金和贸易融资等领域得到业界和客户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在近百年辉煌的发展历史中,中国银行在中国金融史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国银行于1912年由孙中山先生批准成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37年间,中国银行先后是当时的国家中央银行、国际汇兑银行和外贸专业银行。中国银行以诚信为本,以振兴民族金融业为己任,在艰难和战乱的环境中拓展市场,稳健经营,锐意改革,表现出了顽强的创业精神,银行业务和经营业绩长期处于同业领先地位,并将分支机构一直拓展到海外,在中国近现代银行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1949年,中国银行成为国家指定的外汇外贸专业银行,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994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银行成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与其它三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一道成为国家金融业的支柱。
  2003年,中国银行被国务院确定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试点银行之一。围绕“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目标,中国银行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整合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推进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加快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稳步推进股份制改造工作。2004年8月26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标志着中国银行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篇章,启动了新的航程。
  2006年6月1日、7月5日,中国银行先后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首家A+H发行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按截至2006年12月31日的市值计算,中国银行为全球第五大银行。
  2004年7月14日,中国银行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北京奥运会唯一的银行合作伙伴。中国银行将为国内外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宣传和普及奥运精神,促进本次体育盛会圆满成功,提升中国银行的品牌形象。
  中国银行多年来的信誉和业绩,得到了银行同业、国内外客户和权威媒体的广泛认可。目前,中国银行曾先后8次被《欧洲货币》评选为“中国最佳银行”和“中国最佳国内银行”,连续18年入选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多次被《财资》评为“中国最佳国内银行”,被美国《环球金融》杂志评为“中国最佳贸易融资银行”及“中国最佳外汇银行”,被《远东经济评论》评为“中国地区产品服务10强企业”,被《亚洲风险》杂志评为2006年度“中国最佳银行”。在美国知名财经杂志《财富》与世界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Hay(合益)集团合作评选的25家“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中,中国银行榜上有名。在A+H资本市场整体上市后,中国银行荣获《投资者关系》“最佳IPO投资者关系奖”等多个重要奖项。
  在近百年岁月里,中国银行以其稳健的经营、雄厚的实力、成熟的产品和丰富的经验,深得广大客户信赖,并与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中国银行将秉承“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强化公司治理,追求卓越效益,创建国际一流大银行”的宗旨,依托其雄厚的实力、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成熟的产品和丰富的经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银行服务,与广大客户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历史沿革
  中国银行于1912年1月24日由孙中山总统下令批准成立。1912年2月5日正式开业。其由1905年清政府成立的户部银行(1908年起改称大清银行(Ta Ching Goverment Bank),负责整顿币制、发行货币、整理国库,行使中央银行权利)改组而来。故中国银行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
  民国政府时期
  中国银行自民国时期早年成立后一直担负中央银行职责直至1928年,此时国民政府另外设立中央银行,并修订中国银行条例和章程,“经国民政府之特许为国际汇兑银行”。当时总行亦从北京(时称为北平)迁往上海办公。
  此时的中国银行是官商合办的股份制银行。早期的中国银行在限制北洋军政府开支,抵制袁世凯停兑令,支持民族经济发展,组织爱国华侨支援国内抗战等方面作了很多工作。
  1935年4月间,国民政府再次修订中国银行条例,导致中国银行的实际控制权事实落入四大家族中,成了官僚资本主义聚敛财富的工具。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中国银行。原总管理处随民国政府迁往台湾,至1960年在台重新开业。在台机构部门于1971年改名为中国国际商业银行(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2006年8月间和台湾交通银行(Chiao Tung Bank)合并为兆丰国际商业银行(Mega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Bank)。留置大陆地区的各分支机构部门收归国有,继续以中国银行行名营业存续。
  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50年4月,中国银行总管理处划归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领导。
  1953年10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中国银行条例》,明确中国银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特许的外汇专业银行。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银行作为中国人民银行领导的一个职能部门,利用信贷、结算、汇率等多种手段促进对外贸易事业发展,使国家外汇收入不断增加;积极参加反对美国政府冻结美元资产的斗争,抵制美国政府对中国实行的经济封锁;支持交通部门逐步建立远洋船队,支持企业通过进口设备和原材料来增加产量和质量;认真履行国家外汇专业银行的职责,加强外汇管理发展与国际金融界的交往。
  改革开放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的各项业务得到了长足发展,跨入了世界大型银行的前列。
  1979年3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设出来,同时行使国家外汇管理总局职能,直属国务院领导。中国银行与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外两块牌子,内部一套机构,由中国人民银行代管。中国银行总管理处改为中国银行总行,负责统一经营和集中管理全国外汇业务。
  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随后中国银行与国家外汇管理总局分设,各行其职,中国银行统一经营国家外汇的职责不变。至此,中国银行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监管之下的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中国银行的身份发生根本性变化,由原中国人民银行一个分支部门、国家金融管理机关,转为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
  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国家外汇由外汇管理局经营,中国银行由外汇外贸专业银行开始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各外汇业务银行在外汇业务经营方面享有平等地位,中国银行正式结束了国家外汇专业管理,不再在外汇业务享有垄断地位。中国银行做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与其它三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一道成为国家金融业的支柱。
  股份制改革
  中国银行于200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试点银行之一。围绕"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目标,中国银行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整合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推进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加快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稳步推进股份制改造工作。
  2004年8月26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标志着中国银行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篇章,启动了新的航程。
  中国银行成为了国内首家H股和A股全流通发行上市的公司。作为国内A股市场IPO最大、市值最大、流通股份最多的上市公司,中行上市没有分拆任何资产,而是采取了整体上市方式,为国有银行改制试点创造了一个成功范例。整体上市不留存续公司,有利于建立和巩固良好的治理机制,实现中国银行品牌的统一经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这既符合中行适应金融改革、开放、发展的需要,也符合自身公司治理结构优化、股权投资多元化的需要,更符合股东利益最大化的需要。
中国银行行标
  中国银行标志
  中国银行行标于1986年经中国银行总行批准正式使用。
  行标从总体上看是古钱形状代表银行;“中”字代表中国;外圆表明中国银行是面向全球的国际性大银行。
  中文行名:中国银行中文行名字体由郭沫若先生题写,标识由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设计。
多元化业务平台
  投资银行平台-中银国际
  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银国际”)是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银行”)旗下的全资附属投资银行机构,是中国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主力平台。中银国际于1998年7月10日在香港注册成立,其前身是始建于1979年的中国建设财务(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2月,中银国际发起并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及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在中国上海注册成立了中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内地首家获得人民币普通股票(A股)综合类证券商牌照的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并在2006年获得创新券商资格。
  中银国际在改革开发大潮中不断发展壮大,对中国国情的深入理解与对国际规则的谙熟掌握相得益彰,是值得信赖的中国市场专家。无论就服务品种、业务体系、销售网络、过往业绩及资本市场运作经验而言,中银国际在中国内地及香港市场上均有出色的表现及广泛的影响力。中银国际秉持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理念,建立了符合行业最佳规范的国际化投资银行架构,依托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全球或区域性金融中心建立了同时覆盖国际国内资本市场的销售网络,与中国银行集团遍及全球的业务网络互相融合,协同运作。中银国际拥有一支具备国际视野及富于本土市场经验的专业团队,竭诚为海内外客户提供包括企业融资、收购兼并、财务顾问、股票证券、定息收益、衍生产品、私人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直接投资、杠杆及结构融资等在内的全方位投资银行服务。
  基金平台-中银基金
  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由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银行)和贝莱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莱德)两大全球著名领先金融品牌强强联合组建的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致力于长期参与中国基金业的发展,努力成为国内领先的基金管理公司。
  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前身为中银国际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2004年7月29日正式开业,是由中银国际和美林投资管理合资组建(2006年9月29日美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贝莱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并,合并后新公司名称为“贝莱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经过三年多的发展,中银国际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凭借公司在基金管理卓越的业绩表现在业内脱颖而出,并荣获中国最佳风险管理基金管理公司荣誉称号和中国投资者教育优秀奖。经中国证监会和中国商务部批准,并已在国家工商总局完成了注册变更手续,中银国际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更名为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汇集海内外具有丰富经验和良好职业道德,具备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资深投资管理人才,组成了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中西合璧的专业化团队,致力于以诚信服务大众,用智慧创造财富,为投资者提供丰富的投资产品和国际标准的投资管理服务。公司将充分发挥中外股东的全球经验和资源优势,引入外方股东在全球资产管理市场的成功经验、技术和智慧,与中国本土经验相结合,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专业化的投资理财服务。
  保险平台-中银保险
  中银保险有限公司(简称“公司”)是经中国保监会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财产保险公司,
  公司成立于2005年1月5日,总部设在北京。公司主要经营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短期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经中国保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公司着力构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科学的决策体系、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体系,设立准事业部制部门,形成了纵向业务管理体系架构,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作为中国银行的全资附属机构,公司采用银行保险创新经营模式,充分利用中国银行的品牌、 渠道、客户资源和业务机会,通过与中国银行的无缝连接,形成银行保险合力,提升集团竞争力,提高客户忠诚度,满足客户一体化金融服务需求,巩固多元化金融服务平台;同时,公司与中银(香港)、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南洋商业银行、珠海南通银行
  等多家银行建立 了业务合作关系,并有多次成功的银保合作案例。
  公司携手国际救援(亚洲)公司推出24小时国际急难援助服务,加入中国核保险共同体,成为达信保险与风险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在国内的第二家合作伙伴,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理赔网络和遍布全球的海外代理人网络,与国内外多家知名再保险公司建立了深入合作关系。
  公司自成立以来,已经在江苏、深圳、浙江、广东、上海、北京、天津、四川、山东、内蒙、湖南、辽宁、福建、河北、河南、陕西设立了十六家分公司。成功承保了北京摩天轮建工险,中国石油工程建设(集团)公司雇主责任险,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险等大型商业保险项目;参与承保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主力船队,南水北调工程项目,南京地铁工程;面向中国银行信用卡持卡客户 开发了我国第一款通俗化汽车保险产品。
  公司构建了“尊重、协作、敬业、执行”的核心价值观,倡导“奋进争先、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以致力于打造中国技术领先、服务最好的保险品牌为目标,为客户提供最适合的保险产品和优质便捷的服务。
  直接投资平台-中银投资
  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中银投资”)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1984 年12 月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全资附属机构。
  作为中国银行唯一的专业投资管理公司,中银投资曾在港澳地 区、中国内地和海外等进行多种形式的投资活动,参与了一大批大型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投资领域涉及地产、工业、能源、交通、传媒、旅游酒店、金融等行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及内地的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开拓发展,中银投资依托中国银行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广泛的业务脉络,发挥整体协作优势,把握不断涌现的商机,积极拓展业务,在直接投资、不良资产收购及处置、不动产投资与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术,树立了鲜明的品牌形象,市场地位和影响不断提高。
  进入新世纪,中银投资不断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完善风险控制机制,优化投资结构,投资回报逐年提高,成为中国银行对外直接投资和投资资产管理的载体。公司将以“投资+专业化管理”作为未来业务发展的运作模式,重点发展企业股权投资、不良资产投资、不动产投资与管理等业务。
  私人飞机租赁-中银航空租赁
  中银航空租赁是总部位于亚洲的领先飞机租赁公司,拥有由新型飞机组成的机队,客户遍及全球30多家航空公司。此外,本公司亦直接或通过母公司中国银行提供各类租赁管理与飞机融资服务。
  中银航空租赁拥有本行业机龄最年轻的机队之一,平均机龄只有3.9年。本公司机队的主流机型为广受用户欢迎的空客A320和波音737新一代飞机,也包括部分宽体机型,例如空客A330和波音777等。
  中银航空租赁从飞机制造商处直接定购飞机,也通过与航空公司进行购机回租的方式购买飞机。本公司目前与空客公司和波音公司的飞机订单超过60架,将于2012年以前陆续交付。
  中银航空租赁也可以通过中国银行安排条件有利的贷款业务,为航空公司客户的自有飞机提供融资。本公司既可以为客户单独提供飞机融资安排服务,也可以将其作为一揽子服务方案,与飞机租赁业务一并提供。
  中银航空租赁(私人)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新加坡,在欧洲和美国设有分支机构。本公司由中国银行100%所有。
海外旗舰-中银香港
  中银香港简介
  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BOCHK),简称中银香港,是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港交所:2388)的最主要资产,也是香港第二大(以资产和存款数目计)的商业银行集团,在香港分行超过300间。2001年间由香港宝生银行并入承继中国银行(香港)集团有关银行业务方面之成员(不包括南洋商业银行和集友银行)资产改组而来。中国银行通过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间接拥有和管理该公司。中银香港由12间中国银行的附属银行及机构,于2001年10月1日重组合并而成,并于2002年10月联同其他资产以“中银香港(控股)”的名义于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截至2003年年底,中银香港拥有7630亿港元的资产,2003年赚取纯利80亿港元。
  中银香港是港元的三间发钞银行之一,也是银通柜员机网络及缴费系统创办者之一,以及最大的会员银行。此外,它也是香港人民币交易的指定结算银行。中银香港与其母公司中国银行在法律上为两个独立个体,但在行政管理及保险证券等业务上关系密切不可分割。香港总部位处于中环香港中银大厦,为美国境外第一座楼高超过一千英尺的摩天大厦。
  中国银行(香港)集团成立于1990年代,由包括但不限于原来以中国银行为首的13家有关银行合并而成。
  这些银行分别是:
  1、 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和交通银行香港分行(1998年间遵照国家指示,重新归属交通银行辖管)
  2、八家内地成立银行的香港分行:广东省银行、新华银行、中南银行、金城银行、国华商业银行、浙江兴业银行、盐业银行、集友银行
  3、两家香港注册的银行:华侨商业银行、宝生银行
  4、南洋商业银行(部分分行)
  其中南洋商业银行下属的南洋信用卡公司在中银香港改组后成为中银信用卡(国际)有限公司(BOC Credit Card (International) Ltd.),并改为中银香港之附属子机构。
  总部
  中国银行香港分行的总部最初设于中环德辅道中2A号的中国银行大厦,于1950年落成,外型仿照上海外滩的总行。直到由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位于美利楼原址兴建的中银大厦于1989年落成,并于1990年5月17日启用,正式成为中银在香港的新总部。
  中银大厦楼高70层(305米,连旗杆高达369米),为首座位处美国境外而楼高超过1,000英尺的建筑物,也是1989年至1992年间香港及全亚洲最高的建筑物。建筑的整体风格吸收了竹子快速生长的特点,象征着生机和前景。整座建筑物的拐角由四根加强混凝土柱支撑,三角形框架将建筑的压力转移到四个柱子上。外面用玻璃幕覆盖。独特的外型使它成为香港的地标之一。此建筑当时造价只约为10亿港元。
  中银大厦最初由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建造,其花园道入口仍然标著“中国银行”,而不是中银香港(BOCHK)。所有权转归中银香港后,中国银行租回几层用作办公
  业务
  中银香港与其他商业银行一样,向零售商和大公司客户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最主要的是利息收入业务(将销售商的存款贷放给企业),但是已开始提供非利息收入业务,如个人贷款、资产管理及其他金融服务。中银香港在香港拥有最大的分行网络(约300间分行),自动柜员机则有450部。
  中银香港是香港最大的二手按揭银行,而恒生银行为最大一手按揭银行。中银香港二次出售事故保险、人寿保险、强制性公积金及其母公司中国银行机构的各种资产管理服务。
  在中国大陆,中银香港有14个分支机构(至2005年1月)独立于其母公司。中银香港在中国大陆被视为外资银行(准确地说,应该是境外银行),因为处于香港,所以其交易规则不同于大陆。
  人民币清算行
  2004年2月起,中银香港成为香港个人人民币交易业务的指定清算行,成为人民币钞票与资金的结算代理,以及香港的银行与中国人民银行之间的仲介银行。中银香港于每笔汇回中国大陆的存款中抽取 0.125% 作为费用。
  2003年11月18日,当时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宣布,中国人民银行同意为香港个人人民币业务提供结算安排,是首次允许人民币在大陆以外的地方进行清算,但仅在经常帐户下,不包括资本帐户。业务范围包括人民币提款、兑换、汇款及人民币信用卡。香港各间主要银行竞逐成为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包括中银香港、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交通银行等,最后中银香港被中国人民银行选定成为清算行,为期三年。
  根据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资料,人民币清算行的主要职责是:
  为参与提供人民币业务的银行(参加行)开立人民币结算帐户 在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开立结算帐户,以集中处理清算行和参加行的人民币款项 收集与发放人民币银行票据 提供人民币汇款和在香港发行的人民币信用卡的清算服务 依据参加行的人民币持有量计算人民币和港币之间的汇率中银香港和中国银行
  中银香港全称为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于2001年间由香港宝生银行并入承继中国银行(香港)集团有关银行业务方面之成员(不包括南洋商业银行和集友银行)资产改组而来。中国银行通过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间接拥有和管理该公司。
  中国银行(香港)集团成立于1990年代,由包括但不限于原来以中国银行为首的13家有关银行合并而成。
  这些银行分别是:
  1、 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和交通银行香港分行(1998年间遵照国家指示,重新归属交通银行辖管)
  2、八家内地成立银行的香港分行:广东省银行、新华银行、中南银行、金城银行、国华商业银行、浙江兴业银行、盐业银行、集友银行
  3、两家香港注册的银行:华侨商业银行、宝生银行
  4、南洋商业银行(部分分行)
  其中南洋商业银行下属的南洋信用卡公司在中银香港改组后成为中银信用卡(国际)有限公司(BOC Credit Card (International) Ltd.),并改为中银香港之附属子机构。
  中国银行与奥运
  为了确保能够为北京奥运会提供国际化、高水平的金融服务,在“以奥运促发展,以发展助奥运”的战略指引下,中国银行做了大量的奥运服务准备工作。
  在硬件准备方面,中国银行首先优化网点布局,对全国营业网点进行全面改造,开设“绿色通道”,设置残疾人坡道、低位柜台、提供引导服务,实现网点“无障碍化”。四年来,全行共完成4276个网点的改造,新增8000多台ATM设备。在6个奥运赛区城市的835个营业网点,向海内外客户提供最多17种外币的兑换业务、旅行支票兑付业务、全球汇款等全方位金融服务,1800多台的自助设备全部开通了外卡受理功能和中英文双语界面服务。
  中行还为服务奥运准备了充足的人力资源。直接为奥运服务的中国银行员工就有22000多人,其中选派到各个赛场和住地提供服务的有2500多人。中国银行广泛深入地开展服务培训和技能测试,对全行近10万名员工进行全方位、有针对性的培训,大大地提升了员工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95566客户服务中心设置了汉语、英语、法语、日语、西班牙语等多语种座席员服务,成为国内第一家推出多语电话银行服务的金融机构,极大地方便了外国来宾对金融服务信息的查询需求。
  产品服务方面,中行指定37家支行向37个奥运比赛场馆提供“一对一”专属服务,发展了近20000家信用卡特约商户。中国银行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及服务,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先后发行十余种奥运金融产品,包括中银VISA奥运信用卡、“中银VISA奥运版港币预付卡”、全球首套“奥运福娃礼仪存单”和“携手奥运成长账户”等奥运主题系列产品。
  作为北京奥运会唯一银行合作伙伴,中国银行实现了奥运金融服务“零差错、零投诉”的优异成绩。奥运期间,共完成业务交易11万笔,办理17种外币兑换,调运小面额外币折合8.9亿美元,现场网点和客户服务中心提供多种语言、多种方言服务,圆满完成奥运服务的各项任务,获得中外客户一致好评。
  在服务奥运的过程中,中行获取的与奥运直接相关的经济效益有三个方面:一是金融产品的销售。中行开发了数十款奥运产品,其中推出奥运礼仪存单业务以来,吸收存款924亿元;以奥运主题为元素的各类银行卡发行量达到305万张。二是作为奥运合作伙伴所获得的独享权益。中行奥运特许商品销售收入超过70亿元。中行还发行了港币、澳门币奥运纪念钞,也受到了市场追捧。三是资金沉淀的利差收入。这些也是中国银行成为第一家宣布收回奥运赞助投资的赞助商的重要原因。
  中国银行有着百年历史,在中国举办奥运会也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所以我们常说“百年奥运、百年中行”。中国银行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理念就是追求卓越,与“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不谋而合,服务奥运对中行实施国际化品牌战略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中国银行的海内外员工用自己的行动,出色地完成了奥运工作任务,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银行和中国金融企业的雄厚实力和良好服务形象,为中国银行赢得了品牌、业务和整体竞争优势的全面提升。
  中行奥运历程
   2005年2月22日 中国银行作为国内独家经销“北京奥运金”的金融机构,在京成功发行第一组“北京奥运金”本色系列产品。
  2005年2月2日 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俱乐部成立,北京奥组委向中国银行颁发纪念牌和俱乐部会员证。
  2004年12月8日 中国银行和VISA国际组织在京举行了全球首张北京奥运主题的“中银VISA奥运信用卡”的首发仪式。
  2004年11月3日 国际奥委会执委、市场开发委员会主席杰哈德·海博格先生及北京奥组委有关领导一行访问中国银行
  2004年8月23日 中国银行在中国驻希腊大使馆为中国奥运健儿举办庆功酒会。
  2004年7月22日 中国银行推出第一款奥运题材金融产品——长城VISA欧元卡雅典奥运珍藏版,支持中国体育代表团出征雅典。
  2004年7月14日 北京奥组委正式宣布中国银行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唯一银行合作伙伴。
  该企业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十,2007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六。 该企业在2007年度《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二百一十五。
  公司在2008年《财富》500强排名榜单
  排名 中文常用名称 总部所在地 主要业务 营业收入百万美元
  187 中国银行 中国 银行 38,904
中国银行
  在世界500强2007年以30750。8百万美元的营业收入排列第215位;在汶川地震后, 中国银行集团海内外机构和员工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捐物累计已超过1.23亿元。
上市情况
  证券代码 601988 证券简称 中国银行
  公司名称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称 Bank of China Limited
  成立日期 1983-10-31 上市日期 2006-07-05
  上市市场 上海证券交易所 所属行业 金融、保险业
  注册资本(万元) 25383916.2009 法人代表 肖钢
  董事长 肖钢 总经理 李礼辉
  董事会秘书 张秉训 证券代表 罗楠
  注册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1号中国银行总行办公大楼 邮政编码 100032
  办公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1号中国银行总行办公大楼 邮政编码 100032
  公司简介 中国银行成立于1912年2月5日,是中国历史最悠久、世界最大的银行之一,其经营管理和发展在中国金融业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从1912年至1949 年的37年期间,中国银行的职能发生了三次变化。1912-1928年,行使当时政府中央银行的职能;1928年中国银行被改为政府特许的国际汇兑银行;1942年中国银行成为发展国际贸易的专业银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政府接管了中国银行,同年12月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由上海迁至北京。1950年中国银行总管理处归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领导。1953年10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中国银行条例》,明确中国银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特许的外汇专业银行。
  1979年 3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设出来,同时行使国家外汇管理总局职能,直属国务院领导。中国银行总管理处改为中国银行总行,负责统一经营和集中管理全国外汇业务。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随后中国银行与国家外汇管理总局分设,各行其职,中国银行统一经营国家外汇的职责不变。至此,中国银行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监管之下的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的各项业务得到了长足发展,跨入了世界大银行的前列。1994年初,根据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的部署,中国银行由外汇外贸专业银行开始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
  经中国政府批准,中国银行整体改建(以下称"改制")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股份公司"),并于2004年8月26日依法成立。由中央汇金投资公司代表国家持有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
  2006年5月,本行成功发行了29,403,878,000股H 股普通股(包括悉数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部分),并于2006年6月1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交易。
  经营范围 吸收人民币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结算;办理票据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从事同业拆借;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外汇汇款;外币兑换;国际结算;同业外汇拆借;外汇票据的承兑和贴现;外汇借款;外汇担保;结汇、售汇;发行和代理发行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买卖和代理买卖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自营外汇买卖;代客外汇买卖;外汇信用卡的发行和代理国外信用卡的发行及付款;资信调查、咨询、见证业务;组织或参加银团贷款;国际贵金属买卖;海外分支机构经营当地法律许可的一切银行业务;在港澳地区的分行依据当地法令可发行或参与代理发行当地货币;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等监管部门批准的其他业务;保险兼业代理(有效期至2008 年6 月2 日)。
中国银行-资金及国际业务
  作为传统的外汇外贸专业银行,中国银行在外汇业务和国际结算业务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专业经验,利用完善的国际交易网络系统,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国际结算服务和外汇保值、增值、投资理财和以规避汇率风险为目的的业务。
  资金业务
  外汇买卖 外汇金融衍生产品 人民币资金交易
  投资理财
  汇聚宝 债券宝 外汇宝 期权宝 两得宝 黄金宝 春夏秋冬外汇理财
  国际结算
  国际结算奥运门票促销活动 融信达 进口汇利达 出口全益达 信用证业务 托收业务 汇款业务 保函业务 保理业务 国际结算融资业务 特殊贸易结算 加工贸易保证金台帐 船情调查业务 资信调查业务 分行咨询电话 国际结算业务资费标准
中国历史
  Zhongguo Yinhang中国银行(1949~ )Bank of China (194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办理外汇业务的国家专业银行。是国务院直属经济实体。 沿革 中国银行历史悠久,它的前身是清朝的大清银行。1912年 2月改组为中国银行,其性质为官商合办银行。1928年成为国民党政府的国际汇兑的银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中国银行由人民政府接管,改组为公私合营性质的外汇专业银行,在中国人民银行领导下,统一管理和经营外汇业务。1953年,中国银行成为国家的外汇专业银行。随着中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为充分发挥中国银行的作用,1979年,国家批准中国银行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总行设在北京。根据业务需要,在省、直辖市、自治区和重要口岸、城市设分支机构;在国外一些贸易、金融中心设立分支机构或代表处。 中国银行设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由名誉董事长一人,董事长一人,副董事长、常务董事和董事若干人组成。监事会由首席监事一人,监事若干人组成。董、监事会成员均由国务院委任。设行长一人,副行长若干人,均由董事长提名,经董事会通过,报国务院委任。 职责 主要是:①负责统一经营国家外汇资金,统一办理国家外汇收支;②经营一切外汇业务及其有关的人民币配套信贷、中外合资企业信贷、国际银行信贷和国际信托投资业务;③根据国家授权和中国人民银行的委托与外国政府和中央银行签订协议,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此外,还办理国际租赁业务和咨询服务。驻海外的机构,可以经营当地法令许可的一切银行业务。 [中国银行旧址(北京)] 中国银行在管理国家外汇储备,办理国际收支结算,筹集外汇资金,支持出口产品生产,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促进进出口贸易发展和对外经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易宏仁
股票证券
  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简介
    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银行(香港)”或“中银香港”)于2001年10月1日正式成立,是一家在香港注册的持牌银行。中国银行(香港)合并了原中银集团香港十二行中十家银行*的业务,并同时持有香港注册的南洋商业银行、集友银行和中银信用卡(国际)有限公司的股份权益,使之成为中银香港的附属机构。
    按资产及客户存款计算,中国银行(香港)是香港主要商业银行集团之一,通过设在香港的近300家分行、400多部自动柜员机和其他服务和销售渠道,向零售客户和企业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中银香港是香港三家发钞银行之一,也是香港银行公会轮任主席银行之一。此外,中银香港在中国内地设有14 家分支行,以切合香港及中国内地客户对跨境银行服务的需求。
    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于2001年9月12日在香港注册成立,以持有其主要营运附属公司中国银行(香港)的全部股权。中银香港(控股)在成功的全球公开售股后,其股份于2002年7月25日开始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编号 "2388"(一级美国预托证券 ---- 场外交易符号:BHKLY)。 公司愿景、使命及价值观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激励员工对工作的热情。我们相信,要达致更理想的业绩,必须要为我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新动力。经过精心策划、集思广益,董事会在 2004年批准了本集团的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我们的企业文化基础。因此,本集团正式为构建贯穿全行的企业文化和精神打开了序幕,并藉此推动本集团在二十一世纪不断前进。
    公司愿景:客户最佳选择
    公司使命: 服务客户.优质专业 激励员工.尽展所长 回报股东.增创价值
    公司核心价值观: 以人为本 - 我们珍惜每个人 团结协作 - 我们共同协作,迈向成功 讲求绩效 - 我们按成就给予奖赏及报酬 进取创新 - 我们鼓励创意 恪守诚信 - 我们诚实可靠,坚守商业道德和操守 关爱社会 - 我们关心社会并致力回馈社群
    将集团的使命及核心价值观的英文首字母连起来,正好是「中银精神」(BOC SPIRIT) - 信息简单但铿锵有力,鼓励我们全体员工发挥团队精神,迈向共同目标。 公司治理原则和架构
    为保障股东、客户和员工的利益,本公司致力维持和强化高水准的公司治理。除了全面符合香港当地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联交所等监管机构的各项规定和指引外,本公司不时对所采用的公司治理实务作出检讨,并力求符合国际和当地有关公司治理最佳惯例的要求。
    公司已全面符合香港上市规则附录所载的《企业管治常规守则》(《守则》)中的所有守则条文,同时亦在绝大多数方面符合了《守则》中所列明的建议最佳常规。其中,公司自2006年第三季度开始对外披露季度财务及业务回顾,以便股东及投资者可以更及时地掌握关于本公司业务表现、财务状况及前景的信息。
    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迄今所付出的努力亦得到外界的广泛认同。首先,本公司于香港董事学会及香港城市大学于2006年携手编制的「香港上市企业管治水准报告」中,被评为174家香港上市公司中具有最佳企业管治的前十家本地上市公司之一。此外,本公司亦获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发2006年「最佳企业管治资料披露大奖」中恒指成份股组别的「评判嘉许奖」。
    董事会作为本公司治理架构核心,同管理层之间具有明确分工。董事会负责给予管理层高层指引和有效监控。一般而言,董事会负责: 制订本集团的长期战略并监控其执行情况; 审批年度业务计划和财务预算; 批准有关年度、中期及季度业绩; 审查及监控本集团的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 负责本集团的公司治理及合规;及 监察本集团管理层的工作表现。
    董事会特别授权管理层执行已确定的策略方针,由其负责日常营运并向
百科辞典
  Zhongguo Yinhang
  中国银行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的四大官僚资本银行之一。前身是1904年清政府创办的户部银行,1908年改称大清银行。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大清银行营业困难, 于次年 2月由上海大清银行改组成立中国银行,委派孙多森为总裁。1913年4月,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中国银行则例》,定名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为银元六千万元,官股商股各半。总裁为汤睿。总行设北京,上海中国银行改为分行,各省在原大清银行基础上亦陆续成立中国银行分行。1916年3月由于袁世凯称帝失败,5月北京政府下令中国、交通两行停兑,中国银行沪行正副经理宋汉章、张嘉□,抗拒停兑命令,筹集资金照常兑现,数日后即将上海金融风潮平息,中国银行信誉大著。1917~1927年张嘉□升任该行副总裁,掌握大权。1923年,北京政府财政支绌,将所持官股五百万元出售,于是中行摆脱了北京政府的控制,成为江浙财阀的金融机关,与交通银行共掌全国金融的牛耳。
     中国银行发行的五百元纸币(1942年)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总管理处移设上海,1928年10月该行改组,加入官股五百万元,商股仍维持两千万元,定为国际汇兑专业银行,设总管理处于上海,以李铭为董事长、张嘉□任总经理,该行成为国民党政权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1935年 6月,国民政府利用金融危机,修改中行条例,规定资本总额四千万元,由财政部发行金融公债两千万元作为官股,改派孔祥熙为董事长,宋汉章任总经理,从此,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控制了中国银行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银行总管理处迁重庆。1942年财政部再拨官股两千万元加入,资本额增至六千万元,官僚资本占股三分之二;并规定该行为发展国际贸易银行。战后该行迁回上海,国内外分支机构增至两百二十余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人民政府分别接管,其总管理处迁至北京,成为专营外汇业务的专业银行。
     (熊尚厚)
    
英文解释
  1. n.:  Bank of China
法文解释
  1. n.  Banque de Chine
相关词
金融信用卡经济商业中银中银香港银行银行卡
长城卡山东教师简历董事长更多结果...
包含词
中国银行家中国银行业
中国银行股中国银行间
中国银行楼中国银行大厦
中国银行体系中国银行新闻
中国银行行标加拿大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银行信用卡
平和堂中国银行中国银行间市场
中国银行与奥运中国银行纸币图集
中国银行广东分行中国银行澳门分行
中国银行香港分行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澳门中国银行大厦中国银行昆山支行
中国银行池州分行国际化的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股份支行中国银行金昌分行
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09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30年
中国银行业产业组织研究中国银行旧纸币图录
中国银行财富管理中心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研究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中国银行从业资格考试
中国银行业维权公约中国银行业文明服务公约
中国银行业自律公约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
中国银行CHINAREN卡中国银行审计的做法
中国银行软件开发中心中国银行开平支行行长
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研究(1912中国银行澳门分行龙园支行
中国银行澳门分行氹仔支行中国银行澳门分行海岛支行
中国银行澳门分行总行中国银行澳门分行葡京支行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金昌天水路分理处
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中国银行公开上市进程
中银香港和中国银行中国银行股份宁国支行
中国银行股份宣城分行中国银行澳门分行下环支行
中国银行股份广德支行中国银行卡消费信心指数
中国银行池州分行银贸宾馆中国银行石狮市支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0年中国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
金融自由化与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和发展中国银行业效率结构与制度研究
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年度报告2008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年度报告
开放条件下中国银行业的控制力与国家金融安全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研究(1912-1937)
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与开放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征程回放(1978~2008)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
中国银行业保理业务自律公约中国银行业效率的理论及方法研究
中国银行间市场利率动态行为研究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办法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法规文件汇编中国银行业监管协调与合作研究
银行产业组织与中国银行业结构信念——中国银行成立20周年征文集
中国银行九江市分行综合档案管理中心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
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征程回放(19782008)信念中国银行成立20周年征文集
中国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对际会计准则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市东湖支行中国银行澳门分行连胜街支行
中国银行澳门分行荷兰园支行中国银行澳门分行红街市支行
中国银行澳门分行筷子基支行中国银行澳门分行佑汉新村支行
中国银行澳门分行澳门国际机场支行中国银行澳门分行渡船街支行
中国银行澳门分行沙梨头支行中国银行澳门分行永宁广场支行
中国银行澳门分行水坑尾支行中国银行澳门分行板樟堂支行
中国银行澳门分行新马路支行中国银行澳门分行新口岸支行
中国银行澳门分行十月初五街支行中国银行澳门分行俾利喇街支行
中国银行澳门分行金海山支行中国银行澳门分行雅廉访支行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市牌坊路支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武威市北街分理处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市安宁西路支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平凉市二天门分理处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市火车站分理处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市定西路支行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市新港城分理处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市南山小区分理处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白银市长城分理处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市中山路分理处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市金昌路支行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培训中心
中国银行澳门分行黑沙环支行中国银行澳门分行高士德支行
中国银行股份旌德旌阳分理处广东国际金融学校中国银行广州培训中心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番禺大学城西区支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向台湾金融界保险界提出的建议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市嘉峪关东路支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金昌市新华路分理处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市甘南中路支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临夏分行团结路中心分理处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市西固支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市安宁东路支行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市安宁开发区支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市南昌路西支行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市秦安路分理处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市南河滩分理处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市五泉广场分理处中国银行金昌分行兰州路分理处
中国银行金昌市新华路分理处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敦煌市七里镇广场分理处
中国银行敦煌市敦煌宾馆储蓄代办点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定西市公园路分理处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陇南市盘旋东路支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陇南分行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市福利西路支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市庄浪路支行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市中山林支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陇南市武都支行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市天庆嘉园分理处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市天庆花园支行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市小沟头支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市南关什字分理处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白银市东部分理处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敦煌市七里镇分理处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市双城门分理处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定西分行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亭支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市白银路支行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市盐场路支行中国银行金昌分行北京路分理处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市科技城支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市陇西路分理处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市雁滩分理处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市邓园分理处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市甘南路支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市永昌路支行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白银市大什字分理处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陇南市人民路分理处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平凉分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临夏分行团结路分理处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嘉峪关分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白银市公园路分理处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金昌市金汇里分理处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市耿家庄支行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市武都路支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市南昌路支行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临夏分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金昌市金汇里支行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敦煌支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酒泉市广场分理处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酒泉市肃州路分理处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酒泉市西环北路分理处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酒泉市北街支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酒泉分行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市静宁路支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市西固东路分理处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市福利路支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嘉峪关世纪园支行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嘉峪关新南支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市广场西口支行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酒泉市邮电街分理处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庆城支行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市飞机场支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庆阳市开发区分理处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市东岗西路支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庆阳分行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张掖分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酒泉市盘旋路支行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酒泉新城支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临夏分行小什字分理处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武威市东关分理处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武威市西关分理处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庆阳市中街支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武威分行
更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