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英文名:chinese spiny lobster
俗名:龙虾、大龙虾、青龙虾
产地及产期:
我国产于南海和东海南部及台湾省沿海,生活于水深40—70米的浅海,多栖息于礁石隙缝、乱石堆等处,均栖
介绍:
头胸部略呈圆筒状,腹部较为扁平,尾扇柔软而半透明。头胸甲表面覆有软毛且遍布强大棘刺,前缘除眼上角之外,尚有4枚距离大致相若的大刺,但额角缺如。体表呈青绿色。头胸甲前侧缘与两眼柄之间的中央部位无鲜艳斑纹。眼睛呈黑褐色,眼上角具褐色和黄白色环带,步足具黄白色条纹。腹部散布着微小白点,关节处的白点较大。腹肢为红褐色。
中国龙虾的外观、体色与波纹龙虾很相似,但中国龙虾两眼柄之间无鲜艳之橘色与蓝色斑纹,且步足条纹状,而不是斑点状,这使得二者易于区分开来。 |
|
中文名称:中国龙虾
汉语拼音:Zhong Guo Long Xia
学名:Panulirus stimpsoni Hoehuis
英文名称:Chinese spiny lobster
俗名:龙虾、大龙虾、青龙虾
分类地位:动物界 Fauna →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 甲壳纲 Crustacea → 软甲亚纲 Malacostraca → 囊甲总目 Peracarida → 十足目 Decapoda → 爬行亚目 Reptantia → 长尾部 Macrura → 龙虾科 Palinuridae → 中国龙虾 Panulirus Stimpsoni Hoehuis
产地及产期:我国产于南海和东海南部及台湾省沿海,生活于水深40—70米的浅海,多栖息于礁石隙缝、乱石堆等处,均栖。 |
|
体长200~300毫米,头胸部略呈圆筒状,腹部较为扁平,尾扇柔软而半透明。头胸甲表面覆有软毛且遍布强大棘刺,前缘除眼上角之外,尚有4枚距离大致相若的大刺,但额角缺如。体表呈青绿色。头胸甲前侧缘与两眼柄之间的中央部位无鲜艳斑纹。眼睛呈黑褐色,眼上角具褐色和黄白色环带,步足具黄白色条纹。腹部散布着微小白点,关节处的白点较大。腹肢为红褐色。
腹节2~4节有横沟,背面左右各有1具短毛的浅凹陷,无沟。尾节和尾肢宽大,形成发达的尾扇。背甲紫褐色或暗青色,上部有许多很小的白色斑点。额板上有2对大棘和数对小棘,第1对触角鞭部长于柄部,第2触角之触角鞭甚长,柄部有粗刺。步足共5对,末节简单,雌性第5对呈小螯状。
中国龙虾的外观、体色与波纹龙虾很相似,但中国龙虾两眼柄之间无鲜艳之橘色与蓝色斑纹,且步足条纹状,而不是斑点状,这使得二者易于区分开来。
小龙虾来源与分布
小龙虾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原螯虾属。又名克氏螯虾、克氏原螯虾或淡水小龙虾,属中小型淡水螯虾类品种。
小龙虾原产于北美洲,是美国淡水虾类养殖的重要品种。1918年日本将小龙虾作为牛蛙的饵料从美国引进,并在日本大面积的繁衍和扩散。二战期间的1938年,小龙虾从日本传入中国。
在我国,小龙虾起初在江苏省南京市以及郊县繁衍,随着自然种群的扩展和人类养殖活动的开展,现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天津、北京、辽宁、山东、江苏、上海、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及台湾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生物种群量较大。 |
|
每百克可食部分含水分76.00克、蛋白质19.37克、脂肪 1.60克、碳水化合物0.70克、灰分1.8克、钙41.95毫克、磷266.1毫克。维生素 B110微克、B2100微克、尼克酸1.9毫克等,以及精氨酸、组氨酸、赖氨酸、丙氨酸、胆甾醉、胡萝卜素等。 |
|
药用部位:肉入药(龙虾肉)
采收:春季捕捞。
加工:捕获后,去壳取肉,鲜用或晒干备用。
功能:味甘、性平,有补肾壮阳、滋阴、健胃、镇静之功效。
主治:阳痿、神经衰弱、筋骨疼痛、手足搐搦、皮肤瘙痒、头疮、疥癣等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