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著作 : 百科书名 : 文学写作 : 影视歌曲 > 中国青年
目录
《中国青年》传奇
  毛泽东三次为她题写刊名;周恩来对她有求必应;恽代英、萧楚女、邓中夏、张太雷这些每一个名字如同一支火把的先驱是她的编辑……三次停刊三次复刊;推出雷锋、王杰、张海迪这些影响了几代人的平凡英雄;最早为天安门事件平反;在思想解放初期掀起一场搅动全国的“潘晓讨论”;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几乎都在这本杂志上留下传世之作;“机关刊走市场”苦思冥想,破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办好机关刊”这一中国期刊业的“歌德巴赫猜想”;“奋斗改变命运,梦想让我们与众不同”,就是说:《中国青年》找到了新定位:中国励志第一刊!
  ·1923年至1927年·激情似火的红色时尚
  “政治太黑暗了,教育太腐败了,衰老沉寂的中国像是不可救药了,但是我们常听见青年界的呼喊,常看见青年界的活动。许多人都相信中国的惟一希望,便要靠这些还勃勃有生气的青年……”这是《中国青年》1923年的发刊词的开首语。时隔80年,当我们在阳光下再次大声诵读这些文字时,仍能迫切地感受到一股热浪向我们扑来,这些年轻热情的文字穿过时空的隧道,依然能让我们热血沸腾,心跳不止。
  1923年10月20日,《中国青年》诞生在上海淡水路66弄4号。从一开始,《中国青年》就具有鲜明的红色背景,她所提倡和鼓动的“红色时尚”引领了无数革命青年投身革命的洪流。《中国青年》的诞生绝对是创造了一种特立独行的辉煌,它震耳欲聋的呼叫让无数颗年轻的心怦然而动。在这辉煌和一呼百应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名字,恽代英、萧楚女、邓中夏、张太雷、李求实、林育南等等,这些名字无一不浸染着鲜血,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一支支跳跃着红色的火把。这些《中国青年》早期编辑们的为人、为文、为思,为这本杂志在中国现代思想史、革命史和传媒史上赢得了丰碑般的地位。
  从1923年10月到1927年10月,四年中,《中国青年》随着革命的浪潮而起伏,出刊170期。《中国青年》以其无惧无畏的战斗激情度过了她最初的四年灿烂历程,沉静于黑暗中。
  ·延安时期·一份值得骄傲的作者名单
  1927年至1934年,《中国青年》先后改名为《无产青年》《列宁青年》《青年实话》。但她们的出版一直处在一种非正常状态,在根据地时,不仅出版周期经常变动,到后来只能以油印的形式刊发,更像是一份内部资料。
  1939年4月,《中国青年》在延安复刊。毛泽东第一次为她题写刊名。虽然当时《中国青年》处在红色政权的中心地带,但经济的困难依然影响着她的正常出版。这个时期的《中国青年》最值得骄傲的是她那份作者名单: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任弼时、王明……几乎囊括了当时的共产党高级领导人。
  延安时期的《中国青年》两年中共刊出29期,其中包括三期晋西版《中国青年》。直到1941年3月第5期,《中国青年》终因无力继续出版而暂时停刊,这一别就是漫长的七年。
  ·新中国·为建设一个新时代鼓与呼
  1948年秋天,《中国青年》第二次复刊。毛泽东又一次为她题写了刊名,还专门为她写了四句话:“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这四句话成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局面的指导思想。一直到1966年“文革”开始,这一时期的《中国青年》伴随着国家的建设和一项项的政治运动忠实地体现着那个时代的风格。这18年中,她为我们留下了一大笔财富:黄继光、罗盛教、邱少云、邢燕子、雷锋、向秀丽、王杰、南京路上好八连、刘英俊……
  1963年3月毛泽东为《中国青年》“学习雷锋专辑”题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发表使这一期杂志的发行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在各地加印118万份仍不能满足需求,各地团委又翻印了207万份……随着1965年毛泽东第三次为《中国青年》题写刊名,这本杂志在当时的地位几乎无可比拟。
  但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中国青年》又一次告别了她的读者,1966年8月16日,第16期《中国青年》发表了《毛主席对全国全军的伟大号召》并刊登了关于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这成为她在“文革”前最后的绝唱。
  ·第三次复刊·涅盘后的勇气与个性
  沉寂了12年后的复刊犹如一次涅 ,1978年的《中国青年》注定要以她曾在创刊时有过的激情和勇气成就自己在中国新闻史上惊世骇俗的业绩。经过了十年动乱的人们都像是憋了一肚子的话,而其时社会上对于思想解放的强烈要求与“两个凡是”的较量也使刚刚复刊的《中国青年》置身于历史的转折点。1978年9月复刊第一期《中国青年》发表的《破除迷信,掌握科学》和《“句句是真理”为什么是荒谬的》笔锋如剑直指“两个凡是”,这在当时需要极大的勇气,战斗不仅止于此。在当时的中央主要领导已经对天安门事件有了“不改变结论”的说法时,《中国青年》冲破了思想的障碍,一鼓作气,在同一期上发表了《天安门诗抄》和“四五”青年英雄事迹的文章《革命何须怕断头》,在文中首次宣称:“四五运动”是一场“伟大壮烈的人民运动”,这一毫不含糊的宣战直接触及了“两个凡是”的底线,杂志刚一面世,一时“洛阳纸贵”。
  这一充满着勇气的举动为《中国青年》之后的个性和创造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0年5月,一场震撼了整整一代青年的大讨论使她又一次成为传奇。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潘晓讨论”也不啻于一场惊雷,撼动青年的内心。而在23年前,要进行这样一次“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的讨论,更无异于一次思想的盛宴和精神的启蒙,《中国青年》也在这时创造了当期400万册发行量的奇迹。
  ·走进新世纪·喧嚣的时代坚持梦想
  从上个世纪的90年代开始,整个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青年》也开始了适应时代的改革。从“理想主义+浪漫情怀”到“关注青年中国,服务中国青年”,这本人们心目中的“红色刊物”同时经历了社会和市场的两场考试。进入新世纪,她明确地把自己定位为“中国励志第一刊”,提出“奋斗改变命运,梦想让我们与众不同”的口号,逐渐成为新世纪无数奋斗中的青年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
相关词
记得漫画家总有一天地下摇滚人物演员教授摄影师
商业艺术
包含词
中国青年党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团中国青年卡
中国青年节中国青年偶像
中国青年研究中国青年教育
中国青年军人中国青年作家
中国青年作家网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青年旅行社中国青年科技奖
中国青年志愿者中国青年科学家
中国青年式创业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中国青年旅舍协会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研究
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周刊南宁中国青年旅行社
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中国青年实业发展促进会
中国青年工作院校协会中国青年党刺蒋计划
重庆中国青年旅行社首届中国青年欢乐节
广东省中国青年旅行社中国青年乡镇企业家协会
中国青年书法家协会中国青年旅行社集团
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区
天津中国青年旅行社中国青年科技创新奖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湖北省中国青年旅行社
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中国青年丰田环境保护奖
四川中国青年旅行社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
上海中国青年旅行社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河南省中国青年旅行社
中国青年最喜爱的品牌之一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组织
成都中国青年旅行社西藏中国青年旅行社
吉林省长春中国青年旅行社江苏中国青年旅行社
大连中国青年旅行社辽宁省中国青年旅行社
长沙中国青年旅行社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央团校
甘肃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山西省中国青年旅行社
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十堰神农架中国青年旅行社
甘肃中国青年旅行社山东省中国青年旅行社
广西中国青年旅行社福建省中国青年旅行社
泰山中国青年旅行社荆州市中国青年旅行社
齐齐哈尔中国青年旅行社汕头中国青年旅行社
宁波中国青年旅行社大同中国青年旅行社
昆明中国青年旅行社岳阳市中国青年旅行社
洛阳中国青年旅行社山东淄博中国青年旅行社
山西中国青年旅行社扬州中国青年旅行社
承德市中国青年旅行社宜昌中国青年旅行社
浙江省中国青年旅行社泰兴市中国青年旅行社
贵州省中国青年旅行社海口中国青年旅行社
陕西省中国青年旅行社河北省中国青年旅行社
烟台中国青年旅行社云南昆明中国青年旅行社
三明市中国青年旅行社庐山中国青年旅行社
湖北省宜昌中国青年旅行社青海省中国青年旅行社
连云港中国青年旅行社鹰潭龙虎山中国青年旅行社
成都中国青年旅行社顺城分社新生代当代中国青年农民工研究报告
影响中国青年的100句人生名言当代中国青年权益状况研究报告
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中国青年志愿者杰出个人和杰出集体
甘肃省中国青年旅行社青旅假期营业部甘肃省中国青年旅行社诚信营业部
甘肃省中国青年旅行社敦煌门市部甘肃省中国青年旅行社鸿鹏经营部
甘肃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品质游营业部甘肃省中国青年旅行社武威营业部
甘肃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康泰旅游部甘肃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基隆大厦旅游部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函授大学玉溪分站诗经选季镇淮等选注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诗经选季镇淮等选注历代诗歌选第一册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